坚守异像 赢取未来
坚守异像 赢取未来
——08培训工作会议主 题发言
亲爱的同工同道,主内平安!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一同为08年假期的培训工作而守望。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有这么多的同工关心培训工作,实在是教会之大幸!将一切的荣耀归于爱我们、救我们、召我们的三一真神!
这几天在为这次会议作准备时,主给我一句话,就是“坚守异像,赢取未来”。这异像就是举办以生命为本的基督教教育;为要推动人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协助人去明察神在他生命中的目的,并为他提供一些有关的答案。这是建立人的事奉,正如保罗所说的:“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0:32)。“坚守”表明这一工作,不是刚刚开始,从1990年在凤岗塔举办第一期学道班以来,这一工作已持续了十八年。这十八年,我们举办了三十几期的学道班、慕道班、提高班。这是我们在世纪之交最有意义、最蒙神祝福的事工之一。从这里走出的福音使者、教牧同工、热心信徒人数蔚为壮观。感谢主,今天在座的教师、同工大部分是这一事工的受益者。今天,接力棒已到我们的手中,我们理当奋勇作这善工,以继承先辈们的职事,更为报答主的恩情。象保罗一样“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像”(徒26:19)。
一个只有老年人的教会,只有过去;一个没有青少年的教会,没有未来。赢得青少年,就为教会赢得未来。根据统计,85%的基督徒是在十八岁以前信主的;也有80%的传道人,自幼在儿童主日学长大,或是儿童时期上过主日学。信徒的培养,年纪越小越扎根。我们宁可在孩子年幼时建立他们的灵性,不要等到成年期再来修补与矫正。况且,教会的培训工作也是造就一下代教会领袖的摇篮。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菲利普·美兰克吞说:“好好地教育青年,是一件比劫掠特洛伊更大的功绩。”
今天的聚集就是为了“坚守异像,赢取未来”!
现在请允许我作会议的主题发言,请同工们讨论,指正。愿抛砖以引玉!
我们要厘清我们办学的思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并知道怎么去做。
对于基督教的教育来说,下面几个方面是要点:异像;信息;教师;组织;学员;后勤。
一、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
近二十年的办学,我们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第一,注重生命。从根本而言,基督教不是律法制度,乃是属灵生命。以舒牧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同工高举十架、引人的视线仰望被杀的羔羊,在十字架那里得生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持守这生命的福音。我们要有一个共识:基督教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事工;基督教教育是以得生命为重点的事工。触摸生命、经历生命、塑造生命,这是我们对所有学生的期待和希冀。
第二,注重祷告。十几年来,我们的培训注重祷告,我们在燔祭坛那里,操练与神亲近;纪念主,成了我们的学员近神的捷经。是祭坛的爱火燃烧了我们、挑旺了我们,圣化了我们。这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办学特色。但是,在纪念主祷告的基础上,要丰富和深化我们的祷告。如一个神仆所总结的:祷告如生命的指针——向内移动,亲近神,寻求我们需要的亲密;向上移动,学像神,寻求我们需要的改变;向外移动,等候神,寻求我们需要的事奉。舒牧师说:“因信称义在于祷。”祷告是基督徒的生命线;任何学问、热诚、劳动、恩赐都不能填补缺少祷告的损失,都不能填实它的空处。如果我们的培训班祷告上不来,是何等的失败!
我们过去办学经验的沉淀,最宝贵的莫过于这两个方面。
二、构筑合理的培训体系
现在我们应当起来,更有系统、更加正规、更有长远计划地做好培训工作。教会的神学教育应当循序渐进,应当把教会的培训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建立起一个比较合理的培训体系。
我们的培训体系应当是:
1、以慕道班为起点
慕道班的宗旨是让人触摸生命。
课程设置的目的:使人初步认识三一真神;与主耶稣建立个人情谊;学习祷告,建立与神的属灵关系;对圣经及圣经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慕道班设置以下课程:
1—1《人类救主》
学习目的:(1)知道耶稣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基础);(2)凭信心接受耶稣为个人救主,而获得新生命(实质)。
学习意义:(1)了解主爱的浩大;(2)领略救恩的完美;(3)获得效法的榜样。
教学方式:深情地叙述。
教学要求:切忌理论化,在深情的叙述中使人建立与基督的感情。
1—2《生命课程》
学习目的:(1)认识信仰的对象;(2)帮助确立“从门里进来的信仰”;(3)帮助认识信仰的团体和信仰生活。
学习意义:打下坚实的信仰基础。
教学方式:宣讲为主,辅以对话、互动。
教学要求:准确、易懂、实用;不能泛泛而论;浅近而不能没有深度。
1—3《信仰与科学》
学习目的:(1)认识科学与信仰分属两个范畴,并不矛盾;(2)认识进化论的错谬;(3)认识圣经的真理符合科学,并超越科学。
学习意义:(1)排除信仰障碍;(2)为领受神的道预备心灵的沃土。
教学方式:讲解、对话、互动。
教学要求:做好应付质询的预备。
1—4《祈祷入门》
学习目的:(1)认识祈祷在生活的重要性;(2)学习操练祷告;(3)初步尝到祷告的甘甜滋味。
学习意义:(1)在认识祷告中操练祷告;(2)在操练祷告中享受祷告;(3)在享受祷告中热爱祷告。
教学要求:特别操练纪念主的祷告。
教学方式:讲解与操练并重,在祷告中学习祷告。
1—5《认识圣经》
学习目的:(1)对圣经乃圣经的内容有初步了解;(2)了解圣经的功效;(3)确立圣经在心灵上、生活中的权威。
教学方式:讲解、互动、对话。
教学要求:兴趣的建立重于对内容的了解。
1—6《圣乐》
以音乐特有的功能,将福音带到人心,辅于发声训练与简谱知识。
2、以学道班为基础
学道班的宗旨是让人经历生命。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认识耶稣生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他生、死、复活、升天、再来,对我们的意义,认识这荣耀的福音;对生命的经历开始进入,明白重生与悔改、信心之道;对圣灵的位格、作为有认识并经验;认识、操练并享受敬拜。
学道班设置以下课程:
2—1《荣耀的福音》
阐述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复活、升天、再来对人类的意义,认识荣耀福音的体系。
2—2《重生之道》
重生的意义、本质、途经、重要及表现。
2—3《悔改之道》
悔改的意义、重要性、动力、对象和要素。
2—4《信心之道》
信心的意义、来源、对象、成分、本质及价值。
2—5《认识圣灵》
圣灵与“三一”;圣灵与圣经;圣灵与我们。
2—6《敬拜课程》
敬拜的意义、重要性;敬拜的对象;敬拜的人;敬拜的内容;敬拜的样式。
2—7《圣乐》
操练以圣乐敬拜神;辅于发声训练与线谱知识。
3、以提高班为提高
提高班的宗旨是让人建立生命。
课程设置的目的:建立均衡的属灵生活,装备他们祷告、读经、听道的知识,学习事奉,并成为一个有异像和使命感的基督徒。
提高班设置以下课程(暂设,待论证):
3—1《进入事奉》
事奉的蓝图及价值观等。
3—2《简易祈祷法》
以盖恩夫人的这本属灵名著作为课本。
3—3《读经与解经》
3—4《听道与辩道》
3—5《异像与使命》
3—6《婚姻与家庭》
3—7《教会真理》
3—8《青年楷模》
3—9《圣乐》
以圣乐陶治情操,并学习圣乐鉴赏。
在这三个班次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鼓励肢体们参加义工班、专修班和神学院的深造,并推动他们终身学习。
三、建立有力的培训团队
我们的培训工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同一个灵、同一个脚踪地前进。
在培训的团队中需要涌现出的领袖是这样的:他鼓励人参与、帮助人成功、鞭策人上进、给予人异像。
我们需要一批以祈祷传道为念的同工。在主许可的时候,我们要成立三个教研组,即:圣乐教研组、祷告教研组与要道教研组,选出组长来统筹各组,并经常举行教研活动。
在选拔教师的机制上要更加正规,建立教师资格考核认定委员会。
我们不仅需要一批教师,也需要一批祷告辅导员,作个别与小组的带领者。今年,我们在每一个班次都安排了几位的祷告与生活的辅导员。负责每天三次的祷告带领或各小组活动。将来的教师很大的一部分要从这里选拔出来。
我们也需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资源的支持,需要各教会在软件和硬件上的支持。我们需要有专项的培训经费,接受专门的奉献,并专款专用。因此,需要有总务的同工和出纳、会计。
总之,团队是工作的基础,务必要加强。
四、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
真理是永远不变的,但教育是充满创意的。
我们的教育理论要不断地更新,主耶稣就是充满创意的教育大师。他常用的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太十九16—17;约三1—15,四1—30。
演讲教学法:太五1—12,二十三13—36;路六27—38。
辩论教学法:太二十一23—27;路二十27—43;约六41—58。
反问教学法:可二1—12,三33—35;路十四1—6。
比喻教学法:太二十五1—13;可四1—29;路十五11—32。
游戏教学法:太十四13—14;路八1,九10—11。
类比教学法:太十三44、47,二十五1—14;可四30。
设计教学法:可十四12—26;路八22—25,十九8—35;约十三1—15。
神迹教学法:太八1—13;可十46—52;约二1—11。
视听教学法:太六26;可十二15—17;路廿二19—20;可十三1—2。
诗78:72论到神以羊圈中呼召出来的仆人大卫说:“他按心中的纯正牧羊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这就是基督教教育事工开展的两大要素:
一是心中的纯正——内在的生命性教育。真理的纯正,动机纯正。
二是手中的巧妙——外在的启迪性教育。教育理论的了解,教学法的把握。
我们要研究教育理论,尤其是经过整合的基督教之教育理论。如:
李察斯,互动的基督教教育理念;
韩霍华,改变生命的教学法理念;
甘肯尼,全方位的基督教教育理念;
彭米路,建基于三一神的基督教教育理念;
李露懿,话语为主、学生为重、圣灵为师的基督教教育理念。
等等。
“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林后4:1—2)
这里我要谈三个方面:
(1)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督教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那些负责去教导和栽培的人。如韦贺特所说:“教师本身的价值观比课程更有影响力。”
A、牧人的角色
接纳和爱的关怀。我们应当让课堂成为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互相关怀的群体中。
B、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是一位建立式的督导者,给予学生明智并合乎圣经的理念,让他们自己发现神在他们生命中的计划。教师的目标是让人精通圣经、喜爱圣经、降服于圣经、以圣经为属灵工具,去引导生活,构筑价值观。唯独圣经!
C、顾问的角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青少年在成长中有许多的问题和烦恼。我们在每次的培训中,总是遇到学生问的许多问题,有很多问题是共同的。我们发现,人天生就是神学家。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开始了他的神学思考,我收集了07届慕道班的一些信仰答疑会中的一些提问,供大家参考。这些问题涉及到神学思考,也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
D、朋友的角色
我们与学生的灵魂在神面前是平等的,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平等地对话,相互的敞开。你面对的不是比你低等的存在;你面对的是一个人——基督愿为他舍命的宝贵灵魂。你没有资格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2)对学生的全方位认识
在拉丁文中,“教育”的字根“带领”的意思。教育就是带领学生以他们目前的景沉中,进到更正确认识属灵和世界的新境界。如此,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
A、他们的时代背景
我们面对的青少年,生活在以解构、相对为基本观念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
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对比图:
现代时期 | 后现代时期 |
客观、绝对、统一、个人 乐观、规律、恒常、建构 整全、亲密、科学、前进 理性主义、逻辑实证、直线历史观 人为中心,剥削大自然 役物主义 新的崇拜 进步论 个人中心主义 欧洲文化中心论 同一性、单一性、集中化 科学万能主义 反传统、反过去 崇尚大、速度快 工业化、机器化 大都会化 抽象 实验性、武断性 | 主观、相对、多元、群体 现实、混沌、多变、解构 肢离、疏离、玄学、复古 感性主义、神秘直觉、循环历史观 生态为中心,人与大自然 天人和谐 怀旧 轮回论 他人哲学主义 多元文化论 差异性、多样化、分散化 承认科学的局限性 回归传统 追求小、宁静美 手工的价值 大自然化 形象 折衷性、兼容性 |
B、他们的教育背景
——教育价值观的偏差
——无神论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的无神论的教育当中,使许多的人对信仰厌恶。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因为他们正处在于信仰的怀疑阶段。所以我们要加强圣经的教育使更多的人接受真理而坚固信仰,并且使他们可以在无神论教育的环境中见证主的名。
——填鸭式的教育
在这个快节奏和利益至上的时代中,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各方面的影响。剥夺学生的自由时间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这重压中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心灵自由,每天只能在学习的压力中度过。基于这种情况分析基督教教育可以让人从圣经中得到心灵的自由。
C、他们的社会背景
——社会风气败坏
——伦理的失落
——黄赌毒的侵害
——信用度在降格
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需要有神的道去改变。使人可以藉着神的道活出良善的一面来。
D、他们的家庭背景
——父母忙无瑕顾及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代沟
——家庭教育的失落
现在许多的家长忙,认为孩子只要给他钱就行了。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就不管了。还有就是父母与孩子因着代沟而沟通困难。或只看重孩子的一纸成绩单,不顾别的。还有些是对孩子太严格要求一定要按自己所设计好的路给孩子走,导致孩子没有自由的选择。另有一些就是太松不管孩子怎么样都不给他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导致孩子走上歪路。圣经教育可以补满这些方面的不足。可以使父母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作儿女的也会在主的里面听从父母。
E、他们的教会背景
——讲台信息供应不够系统
——信徒的素质普遍低下
——信徒的灵命软弱
F、他们的信仰背景
——青少年信仰认知的特征
·开始认为上帝是价值观和原则的来源;
·对他人及他人事物较为关心;
·对生命有较多的兴趣和注意;
·写实主义:一切以个人体会到的为主;
·对上帝和与上帝有关的事物会有较敏锐的爱和关切。
——青少年信仰发展特征
·从具体思考进入抽象思考阶段——从象征的具像内化成抽象的思维、理念和信仰。例:从说故事到认识故事背后的涵义。
·从第三者的故事到个人亲身的体会和经验。
·尚未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信仰——变动性大。
·信仰的认同是从同侪(团体)互动中学习、认识和接受。
·传统(从小接触)和新接触(后来才信)的信仰时受到严重的考验和检视——挑战信仰的权威性。
·对信仰充满怀疑、困惑、不解和反弹。
·从怀疑和质问中建立肯定的信仰。
·信仰是透过引导、分享、比较、经验和榜样建立起来的——非教条式的教导。
——对青年怀疑的正确反应
·让他们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怀疑;
·接纳及肯定他们的怀疑——不否定、排斥;
·引导探索怀疑的内容、真实的根源和问题;
·适时(适当时机)和适地(依照个人发展历程)提供一些解答;
·让他们体会到基督徒真实的经验(不单是他个人,甚至包括辅导对他的付出与爱);
·提供追寻答案的榜样和方法。
保罗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9:22)愿我们都有这样适应性!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参考文献:
1、《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区应毓、张士充、施淑如、邹永恒、区方悦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基督教教育与生命塑造》,韦贺特著,黄硕然译,福音证主协会,1999年10月初版。
3、《导证师资培育教材:圣经教育》,导证编写小组。
4、《教会神学教育构想》,拙作。
【作者简介】 梁朴牧师,蒙怜悯、被恩待的;他的今日证明了神恩典的浩大。现任灵溪福音堂主任牧师(之前在该堂作了十年的长老),基督教麦田事工召集人,麦田福音季刊社社长、主编,系统神学、释经学教师。曾经的法律工作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