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旧约的苦难观

2024-10-31 作者:马有藻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圣经光照.jpg

  一. 导言

  神的圣言对人生课题——苦难,有详尽的解释;从苦难的起源至其终结均有独特的启示。此外,神的话说明苦难之积极意义及目的,使陷在苦难中者能获得安慰,产生应付苦难的力量,将人生的悲情化为事奉的喜乐。

  二. 五经的透视:祸福的由来

  1     苦难是因罪而来的(创三14-19),而苦难的终局乃死亡,故此痛苦与死亡乃是神对罪的刑罚。死亡带来了不少的痛苦与眼泪,汗水、眼泪与人生结下不解之缘。历尽沧桑的老雅各对法老见证说:“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创四七9),也如约伯“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伯十四1)及摩西“一生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诗九十10)所说的。

  2     苦难是神对罪的刑罚,是人犯罪所招惹的报应,这样才显出神管理世界的公平律,正如自然界的现象一般:“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神是轻慢不得的。”(加六7)罪必有刑罚才可防止与消弭,因此罪若不加以禁止与处分,一旦猖獗,就有无穷的祸患。罪若没有报应,世界必没有秩序与安宁,必成为一片混乱。故此神容许苦难的存在,乃带着一个提醒的作用,让人明白神的公义(神是轻慢不得的),及神处事的严明。此点在申命记著名的“巴勒斯坦约”内有明确的教导:凡听从神,遵行律法的,就必出入蒙福;反之必有咒诅永随着,无法逃脱(申廿八1-14为蒙福之言;廿八15-68为咒诅之言)。福、诅之言两部分相比较,咒诅之言比祝福之言长达四倍之多,此皆说明了神之公义与严厉,人尤需慎重,不可干犯。

  3     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出一12,三7),但神为他们预备了摩西,拯救他们脱离了苦境(出三8)。在整段过程中,起初神没有用神迹奇事使他们飞越苦海,反让他们在困境中经历神超凡的作为,好叫他们日后能用信心,与神共走人生苦海。出埃及记三章七至八节的“看见”、“听见”、“知道”、“下来”、“救”、“脱离”、“领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等八个动词是全段故事中不可忽略的钥字,也是“苦难人生”中的明灯,诚如保罗说:“人在受试炼时,神总给他们一条出路,叫他们忍受得住”(林前十13,活译)。可见由始至终神是与受苦者同在,而且凡是投靠祂的人的避难所。

  4     民数记强调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受苦凡四十年之久,乃因一个“信”字之失(民十四11、廿八35)。此事说明有些肉体的苦难是源自“属灵之类”的(参民一章)。利未记则着重献祭能挽回神对罪之忿怒;申命记对第二代以色列人说明切勿忘记神,否则劳苦必接踵而来;故摩西不厌其详地再释神的法典,叫人认识国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原是一个大属灵的原则──爱神与爱人,否则便自寻烦恼,作茧而自缚了。申命记廿八至三十章强调肉体之痛乃属灵之因,苦之由来与遵守神的律令有关。

  三. 历史书的透视:福祸的证实

  A    历史书印证人生甚多苦难乃人为。从以色列人历史见到他们常受邻邦罪恶的侵略与扰乱,其背后原因是神对他们犯罪而加于他们身上之惩罚(参士二14-15,六6)。当整个民族陷在忧患中,个人是无辜的,正如罪有遗害别人的影响力,苦难亦由别人之罪行而加害于无辜的个人,这是在罪恶世界里不可忽视的现实。

  B    此外,历史书亦记录甚多苦难是来自天灾,使人生充满苦楚。如拿俄米改名为玛拉(得一20)。这些苦难不是罪恶的报应,表面似无法解释,但苦难毕竟难不倒敬虔爱神的人,神亦赐福那些对神仍有信心的人(参得四13-17)。

  C    在王国时代,国难家苦正是士师时代的重演,国祚家安的长短在乎与神的关系。亲近神的,国富家兴;离弃神的,国难家苦随之而来,至终家破人亡(参代下卅六11-21)。

  D    被掳时期的七十年是段“拉结不肯受安慰”的时期。生离死别是人间最悲惨的事,在苦境中先知向选民一面传国亡因积罪(参但9:5-7),但亦传复兴、复国、光明美景、天国建立的信息(参但二章;结卅六至卅八章)。怀着这样的盼望承受苦难,深信到时神的正义必然伸张,罪恶一定消灭,喜乐重回人间,再没有悲哀、眼泪与死亡(参亚十二至十四;赛六五18-19)。

  E    归回后的重建工夫,艰巨异常,百废待举,加上反对者环伺周围,困难是免不了的(拉四5;尼四7-8)。但神没有堵塞生路,至终使等候的人不致羞愧,在文士以斯拉的祷告里,他直接承认一切的苦境乃神公义的刑罚(拉九13),尼希米的祷告亦如此(尼九32-33),这是归回时代苦难神学的特色。

  四. 智慧书的透视:福祸的分析

  A    约伯记:苦难是信心的考验

  1     智慧书论个人的苦难多于论国家的苦难,而约伯记则是一本专论个人苦难的书卷。约伯记对苦难的探索着重理性的成分,在约伯与他朋友的对辩中,他的朋友认为苦难与罪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明显的罪或是隐密的罪(传统的苦难神学观,参伯四12-21,五6,八4-10)。但约伯一直否认此点,并强调自己不是因罪而受苦;此外他认为受苦乃因罪而来,那么他的朋友们没有受苦,是否等于他们没有罪?约伯的困惑就是他认为神对他的受苦似乎视若无睹,使他陷在完全孤单的境地,因此他欲以死作解脱(伯三1,七21,十20-22,十四13)。

  2     约伯另一朋友以利户,对苦难有一个较其它三友更突破性的见地,他认为神作事自有祂的主权,不必向人负责(伯卅三13),是公义的,断不会诬捏是非(伯卅四10),故约伯不要自义(伯卅五1)。此外受苦是有益的,有教育的功能,神必会藉着困苦叫人体会神的拯救,并从苦难中出来,进入神更深的祝福里(伯35:15-16)。

  3     对约伯来说,他怀疑神是否知道他的痛苦。后来神从旋风中以创造的权能向约伯提供痛苦的答案,表面看来,神的启示与约伯的痛苦风马牛不相及,但原来神藉着创造的奥秘告诉约伯,约伯还有很多奥秘不知道,其中一项就是痛苦。人若能在痛苦中不离弃神,乃是他的大福大幸了。

  4     约伯的经历告诉世人,不要因为找不到痛苦的答案就离开神,反要在痛苦的人生中紧紧依靠神,如赵君影牧师说:“我们不能让上帝拥有人类的智力所不能了解的奥秘吗?我们不能知道天上的奥秘不是件理所当然的事吗?”【注1】。

  5     约伯在受苦中的态度就是我们的态度:不要在苦难中问“到底有没有神”,反要在苦难中问:“我在其中能学到什么?”正如以赛亚书三十章二十至廿一节所说:“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B    诗篇:在苦难中等候神

  1     诗篇透露诗人在苦难中多等候神的拯救,甚少埋怨,因诗人并不视苦难为罪的刑罚(除悔罪诗强调心灵的痛苦外),他们多视这些苦难为信心的考验,因此常自勉多仰望等候神,求神早日伸张公义(参诗九18-20,十三4-5,十八37-48,廿五1-3、15-20等)。就因他们对神仍存信心,可见他们从失望的心境转到希望,于是从“为何”的质问进而变为“如何”(应付)的询问。

  2     诗篇中有一类诗对苦难颇具哲理的探索:乃是为何义人受苦,恶人反兴盛(如诗七三3-12)诗人心中愤愤不平,但他指出这偏差观念的改变,在于他“进了神的圣所”、“思想他们的结局”(诗七三17),那时,他从神的角度来看苦难,于是豁然开朗,明白神是公义的,在审判的日子便善恶分明。心知有神就有人间的至宝(诗七三23-26),旋即唱出信心的凯歌,这正是另一个克服“心怀不平”的妙方(参箴廿四19-20)

  3     在“苦诗”系列中,有一类诗抒写诗人的心情具有“预表作用”(如诗廿二1、16-17)。主耶稣在十架上最痛苦的时候,也引用此诗成为祂受苦心灵的悲鸣。但苦诗的结束往往表达了诗人信心的等候、得胜的凯歌与感恩的赞美(如诗廿二22-31),这又是受苦者应有的态度。

  4     结论

  a)     苦难从神的角度看,若不是从“圣所”(诗七三17)看苦难,人一定不明白神如何对付苦难。

  b)     神不立刻对付罪,在人生终局才对付,因祂是不轻易发怒、大有怜悯的神(诗一零三8-9)

  c)     苦难与末世论有关,在审判日,神必替义人伸冤。

  C    箴言:苦难乃神的管教

  1     箴言对苦难似持两种态度:一以苦难乃拒绝神智慧的后果(箴一7、二十33);所以人生苦似茵蔯,快如两刃的刀(箴五1-4)。另一视苦难乃神的管教(如箴三11-12,十二1,十三24),不可轻看;因它具有极高的教育功能(参来十二5-6)。

  2     箴言强调“智慧”与“愚昧”、“生命”与“死亡”、“光明”与“黑暗”、“义人”与“恶人”、“喜乐”与“悲苦”等之区别,这一切皆由是否敬畏神而来。所以内心的愁苦与生活的苦难乃人离开神之故(箴十四12-14);而敬畏神者必得善报(箴十三13),义人的路好象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至正午”(箴四18)。

  3     箴言认定“敬畏主就是智能的开端”,“远离恶事便是聪明”(箴一7,九10,三7,十六17;参伯一1,廿八28)。故人在苦境中需远离恶行,切莫犯罪。

  4     总结:人生苦痛之开始在于没有敬畏神(箴一29-33),于是生活放荡(箴五1-4),经历神的管教(箴三11-12),致人生悲苦,故应对之法在于敬畏神,如此就能福乐无穷了。

  D    传道书:在虚苦人生中敬畏神

  1     作者凭自己直觉的观察及哲学的推理,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因世上充斥太多不公平的现象(传三16,四1-3,七15,八10-14),有些来自恶人所为,有些则是自己之差错(传六7),导致人生悲苦(传八8-9);使他咒诅生命(传二17),直言人生全是虚空(传九1-3)。

  2     作者虽以反面的论证,指出人生委实虚空愁苦,却不缺乏力证神乃福乐的渊源(传二24,三13,五18-19,六2上,八12下)。神也是公义的(传三17,十一9),人当常观察神的作为(传七13,八17,十一5),并极力呼求读者以敬畏神为重(传五7,八12下,十二13),记念神是创造主(传十二1)。

  3     总结:苦难来自世上的不公平(传四1),周围太多奸恶(传三16),义人行义反招灭亡(传七15,八10-12上)。人在地上的追求不能保证成功(传9:11),再且会突然被破坏(传九12),于是人生必定空虚与艰苦。应对之法在相信神是公义的(传三17),留心察看神的作为(传8;七13),他能使曲变直。不要抱怨生命及命运(传十20上),只要以敬畏神为重(传八12下),趁有力量时记念神(传十二1),尽自己的本分(传十二13-14)。

  五.  大先知书的透视

  大小先知书应对苦难的共同主题

  (1)  苦难从犯罪而来,无论是个人之苦或国家之苦,而大小先知书多论国家之苦。

  (2)  神必审判罪,因此在选民身上,以国家灭亡为审判的证明。

  (3)  透露神审判罪恶之方法:用外邦国作为审判的工具,不过神也会审判外邦国的恶行。

  (4)  神将复原及复兴选民;先赦免他们的罪,再恢复他们的国度。

  (5)  神的复原法:藉着弥赛亚的降生(如赛七14,九6),对外邦的刑罚(如结卅八16、23,卅九21;但二44,七26)以及神直接的拯救(如亚十四2、9)。

  大先知是当选民处于国家忧患疾苦时,被神所兴起拯救,传责罚、安慰、归回、复兴及拯救等信息的传道者。他们认为国家的苦难是由个人而至社会,再由社会至全国;所以是神的挽回也是从个人至社会,再由社会转至国家。

  这些神的“特级仆人”所传的信息,可分为正反两面。反者痛斥国家元首为虚假的牧人,只知喂养自己,只知倚靠外援,对神大失信心,因此国破家亡乃指日可待的。正者传神的公义,促使人悔改,又传神的慈爱及人的盼望。

  先知常预告选民的复兴,使他们变成强而有力的工具(如赛四一15—“看哪,我已使你成为有快齿打粮的新器具”)。这点便成为忍受苦难最大的韧力,可以说是“无能力中的能力”(power of the powerless)【注2】。

  A    以赛亚书:受苦的仆人

  1     如其它先知般,以赛亚亦以罪恶为苦难之源(赛一2-7),神施行审判由罪(赛一24)a罚(赛一5)a苦(赛一6-7)a悔(赛一18)a回(一26-27)a望(赛七14,九6)a忍(赛四二,四九,五十至五三,六五至六六)。不过神要透过刑罚,作炼净渣滓之复原。

  2     以赛亚书对苦难独特之贡献,乃在“受苦的仆人”身上,在四首仆人之诗里: 四二章(仆人的能力)、四九章(仆人的使命)、五十章(仆人的教导)、五二至五三章(仆人的代死)。先知陈述神的仆人为了作神的见证人,就需付上受苦的代价。苦难是神仆人整个生命的历程,他生长于忧患,是个完全忧患的人生,然而他的受苦是甘愿的,在苦难中他不反抗,因他的受苦是替代的,故苦难实有救赎的功能。

  3     在神的计划里,现今世界的苦难终有一日会被新天新地替代(赛六五17-25,六六22),那时死亡与眼泪一切都消灭了。

  B    耶利米书:雅各的灾难

  1     忧患先知耶利米承受国难之痛,因人不肯悔改,而以泪洗面,至咒诅自己的生日(耶八18-九1,二十14-17,廿三9)。他的痛苦乃是对神之忠诚顺服,对同胞有深切的爱。个人方面:他的传道遭无情的白眼,无故的戏弄,用舌头攻击他(耶十八18),以人身攻击,欲置他于死地(耶十一21)。这些人不是他的仇敌,而是他常为他们代求的人,这些景况真是令人难受(耶十八20)。家庭方面:他必须忍受独居生活,神不许他娶妻(耶十六1),亦不能有正常的社会生活,婚丧喜庆也不能参加(耶十六6-9),但使他最痛苦的是以为神不理会他(耶十五18,二十7-8)。

  2     先知告诫选民,国破家亡之苦难乃因他们如破漏的水池,离开了活水泉之故(耶二13)。他们受苦乃罪有应得,所以不要反抗神公义性的审判。审判之后必有“眷顾”,“归回”,“带回”(耶廿九10、14)。换言之,苦难时有出路,苦难后有祝福,需存心忍耐,指望将来,这也是应付苦难的一方法。

  3     神对选民坚定永远的爱(耶卅一3、20),靠此产生一种忍受苦难的韧力;又预言选民需再经历一场末世的浩劫,称“雅各的患难”(耶三十7),旨在锻炼他们的信心;又许他们“新约”,赦免他们招致苦难之源(耶31:31-34),使他们能进入神永远的祝福,可说是从漫长的黑夜到黎明了。

  4     从黑夜到黎明也是“耶利米哀歌”的重点,苦难虽然难耐,终究是会过去的。神既是永远,祂的信实也是永远,故盼望是必有的(哀五21)。可见苦难不是绝境,神必使之转变,因此人须向上看,仰望神,在黑暗中期望光明【注3】。

  总言之,耶利米书对苦难所提供的亮光如下:

  a)      先知爱国爱民之痛苦心情是真诚的流露(耶八18-九1“以泪洗面”,耶二十14-17“咒诅生日”,耶廿三9“骨头发颤”)。因知国家上下犯罪,致内心极度悲痛,他的心难过到骨头发颤的地步,甚难自制如喝醉一般。

  b)      国难主因:耶利米书二章十三至十九节,国难起因乃选民离开活水泉源,自凿漏水的池子,神恩留不住,痛苦却似流水般不停流转a耶利米书十七章一节,人的记录“金钢钻”及神的记录“坛角”均确凿选民罪行,他名字必写在土里“必死”(耶十七13),a耶利米书廿三章十至十二节,他们的路是黑暗中的滑地,“死路一条”。

  c)      苦难消除:耶利米书卅一章三及二十节,苦难能消除,全出自神的慈爱,有爱就必有消除苦难的日子来到;这爱是长久的爱,留恋的爱,舍不得离开的爱,有此爱为基础,就必有苦难的消除,a耶利米书三十章七节,虽在大痛苦中仍能获救a耶利米书卅一章卅一至卅四节,新约之订立是消除苦难的根源,苦难届时便自然消除。若世人能接受耶利米的神为神,世界之苦将趋于零,大概只有天灾所产生的苦存在;而人为造成之苦会减至最低限度,因为这肉体的世界仍靠自然律之操作而运行,故仍有天灾风暴,不过加上人为的抗洪导水,有些天灾所产生的祸害也许减轻甚多,因此人可凭着信心,存着这个盼望等候苦难的消除。

  C    以西结书:荣耀复临

  1     先知为以色列人的罪以身示范,以石砖作城(结四1-3),表示城被围攻;两侧躺睡(结四4-7),表示受苦的时间;用人粪作燃料煮麦为粮(结四9-13),以示粮食断绝等;这一切表示选民灭亡,及被带到被掳之地不是无缘故的。

  2     先知预言亡国之选民将复国,如死人复活一般(结卅七1-4)。

  3     苦难将会终结,但临终前还有一场大苦难,神却与他们同在,保证他们平安度过,而最后引爆苦难的外敌尽被歼灭(结卅八至卅九章)。

  4     至终,选民平安度日,享受特别的祝福,远胜先前(结四十至四八章)。

  总言之,以西结书描绘一帧异常美丽的图画,选民受苦是有因的,亦是他们自惹的,只是经历炼净了的选民,以后的光景更胜先前。以苦难作前提的角度下看,以西结书使人明白苦难不是人的终点,可能是引进更光明的前途, 只要人在苦难中以信心等候“佳境”的到临。

  D    但以理书:灾难后的国度

  但以理目睹国破家亡,骨肉分离的惨痛,他带着悲痛的心情踏上为奴之路。他与三友并未以泪洗面,或捶胸咒诅上苍,这些十来岁的少年人反而有很好的态度(但一8)。正值少年的他已有这般的心志,异常难得,书中透露:

  1     但以理书一章八节,是应付苦难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立志不走先祖犯罪的路线,若自己也犯罪,怎可怪责上一代或别人?一章八节正是信心神学的核心思想。

  2     但以理书三章十七至十八节:就是神不答应祈祷,他也不会责怪神。

  3     但以理书六章廿二节,但以理开了窗户祈祷而招致迫逼。有人便说,但以理可以关上窗门,照平常的习惯祷告。但是小信反叛神的表示且他的敌人也会猜疑他暗中祈祷。可见但以理不失彰显神的见证,一直以来,他这样祷告的方式,就是平常见证“神是真神”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宁愿在狮子坑受苦也不妥协。在痛苦中,我们很容易向环境妥协,若是这样,就不会经历到神的保守。痛苦是人生必经之路,不要在这罪恶上再加痛苦(顶撞神)。

  4     但以理书九章二十至廿七节,上文九章一至十九节是但以理的祈祷,下文九章二十至廿七节是他听到加百列的预言及给与的异象。没有前面的祈祷,就没有后面的启示,所以祈祷带来新的启示,新的亮光。今日,人不一定见异象,但透过祈祷,便进入明白痛苦之因。但以理的祷告中,不是为自己认罪,乃是代别人认罪,是何等伟大(但九8)。他没有理怨神造了一些会犯罪的先祖,因此获得神启示他以色列国对付痛苦的大计划。我们是凭信等候神,不要在等候期间犯埋怨神的罪。神允许苦难横行,不是漠不关心,而是按祂的时间表来行事,不是依照我们的时间表。所以我们要用信心等候神完成祂的计划。

  总言之,但以理书描述一帧得胜苦难的图画,全书分四个重点:

  a)      国破家亡的痛苦在将来的盼望下,产生一种安慰的感觉。

  b)      但以理与其三友在痛苦的威胁下,彰显大无畏的信心与勇敢。他们不向恶势力低头,宁愿殉道也不愿放弃信仰(但三16)──以信心与殉道之精神来对抗苦难。

  c)      弥赛亚将亲自除净苦难之源,引进永义(但九24)。

  d)      神的选民在敌基督的摧残下,经历一段苦难,才能进人神国。

  六. 小先知书的透视

  小先知书对苦难虽没有大先知书那样“广阔讨论”,然而也不缺独特的亮光。他们在个人的认同与末世的盼望上,有补充大先知书的贡献。

  A. 何西阿书:慈绳爱索

  神以先知之妻“红杏出墙”背弃婚约,来表征选民对神忘恩。

  (1)  先知由个人的痛苦经历(爱妻出走),而体会神因选民犯罪而有的心情。

  (2)  他的信息显出“打在儿身,痛在神心”(何十一4、8,十四9)的属灵不变真理。

  结论

  当我们经历痛苦时,神也在经历痛苦,但神在痛苦中对人有慈爱。当人犯罪时,神是痛苦的;人之痛苦亦是神的痛苦。此书让我们明白神是一个同情人痛苦的神,当我们落在痛苦中时,只管向神倾心吐意,因祂明白我们的遭遇,并且也与我们一同受苦。

  B. 约珥书:灾祸遍地

  在苦难笼罩下,约珥特别谈及天灾。他没有问为何神让天灾发生,尤其是发生在自己的国家中,却问读者能否从天灾中看出更深的教训来?后来他找到了答案,发觉原来人若不悔改,则末世之苦将更惨痛。先知对苦难来临的提醒有三:

  (1)  由蝗虫(天灾)之苦,至末世之苦(珥一章)。

  (2)  若不悔改,将招致更大之灾(珥二章)。

  (3)  由末世之灾,至“流奶与蜜”之福(珥三章)。

  C    阿摩司书:三番二次

  (1)  审判的苦难是有因的

  “仍不归回”(摩四6、8、9、10、11)是全书的主题。阿摩司书四章十二节的预备受审判,是更进一步的警告。先知宣告若选民面对迫在眉睫的审判时仍不悔改,神会施行更严重之刑罚,那时后果堪虞。

  (2)  希望在前头

  神将重建大卫倒塌的帐幕(摩九11),对当时的选民是莫大的安慰;国家将复原,这是他们的盼望。对今日的信徒来说,我们的盼望是主再来、在天国建立人间、在新天地的出现。再有主与我们同走天路,故能产生力量面对苦难。

  D    俄巴底亚书:趁火打劫

  (1)  责以东人之“你不当…...”(共八次),不应当趁火打劫。

  (2)  15节说神必报应施苦难给万国,正是“恶有恶报”。给人苦难的,也不能逃脱神的审判,此点也助我们增加面对人生苦难时的力量。

  E    约拿书:消灾之法

  约拿书强调苦与罪是分不开的,但也强调悔改是逃避苦难之法。

  (1)  一人之罪连累别人(拿一4-7),有时痛苦是受累的,苦与罪是分不开的。

  (2)  约拿书三章八至十节,至于重罪之人,神对他们仍有慈爱。

  结论

  (1)  人之罪有时会拖累他人。

  (2)  悔改会改变神对人的审判。

  F    弥迦书:仰望真神

  (1)  苦难来自己的罪行(弥一5-7)。

  (2)  经管教后,神必向他们施恩(弥五10-15)。

  (3)  信心仰望神的复兴与伸冤(弥七7-10)。有时遭人误会、埋怨,心情极  其痛苦,但有神为你伸冤(参罗十二19-20)。

  G    那鸿书:恶有恶报

  (1)  尼尼微在约拿时代肯悔改,后在那鸿时代却顽梗顶撞神,所以审判在望。

  (2)  神不轻易审判人,神的审判总是有因(鸿一2-3)。

  (3)  在苦境中当投靠神(鸿一7)。

  H    哈巴谷书:以毒攻毒(因信得生)

  先知见国家罪恶横行,以为神不理会,幸亏他不怀疑、不埋怨,最后走上信心之路。

  (1)  转机之钥──在守望台与神密交,得知苦难之来由,与面对之法(哈二1)。

  (2)  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哈二3)。

  (3)  靠信心过生活,相信神会审判罪恶。“义人因信得生”(哈二4),“义人”表示与神保持“正确”的关系,“生”不是指“永生”,是指“生活”;哈巴谷书不是讲“永生之道”,是讲“如何生活”。

  结论:

  神会审判罪,但审判之时日操在神手中,虽然我们不知在何时,但却深信必定应验。纵然有时不明白痛苦为何出现,但总要靠信心过我们在世的日子。

  I    西番雅书:默然的爱

  (1)  神是审判的神(番一7,“耶和华的日子”快到)。

  (2)  神用灯巡查(番一12,不会黑白不分)。

  (3)  神断不作不义的事(番三5)。

  (4)  神默然施爱(番三17),当神公开地审判世界时,他会默然保守信靠他的人。

  J    哈该书:天灾教材

  (1)  为何无福,当自我省察(该一6-7)。生活艰苦自有前因,是因忽略圣工,没有好好地事奉神之故。

  (2)  天灾乃神之教材(该二17)。结果选民学到功课,在两先知(哈该、撒迦利亚)前后督导下,四年后他们便将圣殿建立起来(参拉六14-15)。

  结论:

  不要问神“为什么”,该问“我在哪里做错了”,这是哈该给予我们在困境中“自我省察”的提醒。

  K    撒迦利亚书:异象奇景

  (1)  现今的苦痛乃先人的罪恶(亚一2-4),但恶人自有恶人磨(亚一18-21)。

  (2)  神必清算罪恶,伸张公义(亚五6)。选民虽受外邦人侵害,但神会藉着弥赛亚解除苦难(亚九9-10),将来神开赦罪之源,清除苦难根源(亚十三1)。

  (3)  选民还需再受磨练(亚十三7),才能苦尽甘来,得见神国建立(亚十四)。

  结论:

  在苦难中勿悖逆神,若以色列是因不听神的话,而招致如此多的痛苦,我们也要谨慎,免受神管教。

  L    玛拉基书:福可成诅

  神透过玛拉基控告他们的罪行,但他们加以否认(七句“我们在何事上…..”)人对罪的反应总是找理由、藉口来掩盖。先知的信息总结为二:

  (1)  藐视神者,必将福成诅(玛二2)。

  (2)  转回真神,可避诅趋福(玛四6)。

  M    总结

  大小先知书存顺服的心态看苦难,他们视国破家亡乃因国家悖逆神之故。神藉着外邦人之手惩罚他们,他们认为这是该受的,故从没有向神埋怨。他们认为神是公义的,虽然他们是承担上一代犯罪之结果,但他们没有怪责上一代,他们乐意接受神公义的审判。神透过大小先知的口带给选民盼望,深知将来国家必获复兴,就凭这服从苦难而来的盼望,他们便产生应对的力量,以顺服之心对付苦难的来临,承认这是神公义审判的结果。选民对国家有复原重建的盼望;而我们的盼望是等候耶稣基督再来,弥赛亚国度的建立,新天新地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因有耶稣基督与我们同走天路,所以我们就有应付苦难的力量。

  书目注明

  【注1】:赵君影着,受苦的哲学(君影文选之三),基督教远景杂志(第七期),中华归主,1983,19页。

  【注2】:唐佑之着,苦难神学,卓越,1991,266页。

  【注3】:同上书49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