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问与答
经文:约6:66-71;太16:13-16;约21:15-19
在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彼得算是一个话痨。不过,正印了那句俗话:讲多错多。他说得很多,但常被主责备,是因有时不知所云。有人认为在福音书的记录中,彼得只说对三句话。哪三句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经文的记载。
三处经文,彼得与主耶稣的三次对话。皆是耶稣问,彼得抢答或回答。藉着这些言语的答复,彼得在耶稣面前表白了自己的信仰。我们就以“信仰的问与答”为题,来一同思想这三处圣经。
一、信仰目的的问答:“你们也要去吗?”
1、当时人的心态
从本章的记载看,此时听道的人中,最少有这样五种不同动机的人。1、追求神迹的人,(2节)2、追求享受的人,(26节)3、追求地位的人,(15节)4、追求名利的人,(71节)5、追求永生的人。(68节)耶稣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我是生命的粮”,我为你们解决的是生命的问题,而不是肉体的问题。
在这篇讲道中,耶稣强调指出:“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35)又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3-54)他讲这些的目的,就是要向当时在场的众人指出他工作的重点,指明人们对主应有的正确的信仰,同时也以此试验谁是真正跟从他的人。这篇关乎生命的道讲完了,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人失望极了,彼此议论着,“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0节)圣经说:“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66节)
许多人走了,现在在他的面前只剩下十二个门徒了,耶稣问他们说:“你们也要去吗?”耶稣问这个问题有两个意思。一是告诉他们,你们现在要去也可以,要是你们的动机不纯,就尽快地去吧。一是希望他们能在信仰上比其他的人能好一些。那些犹太人之所以在听了耶稣所讲的道后纷纷散去,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永生之道或者说不愿意接受永生之道。我们今天要想跟主到底,就必须认定永生之道。我们的信仰的重点就是永生。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为肉体而失去了永生。“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约12:25)
2、你为何而来?
1)为了热闹
2)为了利益
3)为了爱心
4)为了病痛、神迹
5)为了永生
我们今天信主,并不一定存着相同的动机,但无论存什么样的动机,什么样的态度,耶稣所讲的这篇关于生命的道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今天耶稣同样会我们讲这篇生命的道,也同样会问我们这个问题――“你们也要去吗?”
林前15:19若有人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不信的人更可怜。
3、真为永生吗?
1)有否恨罪,罪使人死。
2)有否怕死?
3)有否有盼望?
4)有否为今生的苦楚埋怨神?
认定了永生之道,便能正确地面对现实生活,无论什么环境,都能跟从主。如哈巴谷先知一样。“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哈3:17-18)
二、信仰对象的问答:“你们说我是谁?”
当耶稣快要上十字架时,他向门徒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你们说我是谁?”耶稣深知,那些跟随他的门徒在起初所存的心各有不同,但他十分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使他的门徒对他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他向门徒问了这个问题,他要门徒回答这个问题,也要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1、这问题的重要性
1)是信仰的基础
2)是得救的凭借
3)是永生的关键
4)是苦难的力量
2、这问题的答案
1)就名意:是救主
2)就职份:是基督
3)就身份:是神子
4)就关系:是朋友、新妇等
3、这问题的应用
真是你的救主吗?从罪中出来了没有?
真是你的基督吗?掌权吗?
真是神子吗?确信其权能,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真是朋友吗?关系密切否?
对主的认识,往往有两个层面。一是“人说我人子是谁?”一是“你们说我是谁?”我们平时的读经、听道、看书都属前者,只是“人说我人子是谁?”但对主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人说我是谁”的阶段,更重要的是“你们说我是谁”。对主的认识不能只听别人说,而要自己去亲身经历他。从经历中得到我们自己对基督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渐进的,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我们要不断追求对主的这种认识。
保罗在大马色路上不认识主,他问主说:“你是谁?”但在他经历过后,他为我们做见证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
三、信仰深情的问答:“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这是耶稣复活后在一次神迹之后向彼得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要了解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得首先来了解这件事的起因及其经过。
当耶稣被钉之后,众门徒心灰意冷,软弱到了极处。一向为使徒之首的彼得,甚至也重操旧业,打鱼去了。其他门徒也随他而去。可是,事实却并不令人满意。“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约20:3)。刚开张就不那么顺利。这时,耶稣帮助他们打了一百五十三条大鱼。耶稣离开了他们,他们便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挂心,并且为生活去奔波。但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成功,最终给他们解决温饱问题的还是我们的主。这也提醒我们,不要为肉体忧虑吃什么,穿什么。吃饭问题解决了,耶稣要藉此机会来坚固陷入软弱中的彼得。
1、问谁?在场有七个门徒,但主只问彼得一个,且是三次连续,为什么?
1)因为主爱他最深入:最亲密的关系,绝对是个别的,不是集体的,如热恋中的情人之间。
2)因为主要重用他:特意选出,承担牧人的圣职,作属灵的领袖。
2、问什么?主的问题有三个重点
1)问爱:不是问知识、劳苦、牺牲……乃是问爱心。因为爱是牧人的第一品德。林前14:1;8:3
爱是认识神的凭借约壹4:8
爱是一切恩赐的基础林前13:1-2,13
爱是互相宽容的秘诀弗4:2
爱是彼此服事的动力加5:13
爱是联络全德的枢纽西3:12-14
爱是为主劳苦的根据帖前1:3
2)问爱的对象:人人都有所爱,但所爱的对象却不相同。这世界可悲的现象之一,就是人人都要有一颗爱世界事物的心,却偏偏不爱造世界给人享受的神。牧人当以爱主为生活的中心。启2:4
3)问爱的深度:“比这一切更深吗?”作牧人必须爱主比这些——世上任何人与事物更深!换言之,就是尽心、尽力、尽性、尽意、尽智爱主我们的神。
3、为何问?
1)常作爱心的省察
2)坚固奉献的心志
在彼得的身上,耶稣行了两件关于打鱼的神迹。第一次记载在路加福音第五章,彼得和他的兄弟革尼撒勒湖(也就是加利利海)里打鱼,“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耶稣对他们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这次以后,彼得便舍了网,跟从了耶稣。第二次就是本章所记载的这件。耶稣重复地行打鱼的神迹,目的就是藉此来勾起彼得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坚固他奉献的心志。耶稣的意思是,过去我帮助你打到了鱼,你并没有去贪恋那些鱼,而是高兴的跟从了我,现在你又打到了这么多鱼,你还能舍弃吗?事实上,彼得确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主的爱超过了一切。
3)交托神圣的使命:牧养
4、回答:对主连续三次发问,彼得都给以回答。其回答也有三个特征
1)真诚的:肯定的回答,显明他对主的真诚的爱,今日能如此回答的有几个呢?
2)谦逊的(一半的):只回答爱主,没有回答爱的深度,显然是经过失败后,他不敢像从前那样自夸了。
3)忧愁的:他忧愁,可能是他在主爱的查问中又想想三次否认主,以致认为主不信任他;或是心灵忏悔的感受;或是他对自己失去信心,怕自己还会跌倒。对此,我们很难完全得知。
结语:三次重要的提问,三个满意的回答。但愿这三个问题成为每位弟兄姊妹经常反省的问题,也愿这样的回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回答。
【作者简介】 黄晓远:雅博网作者。男,家居浙江温州,传道人,一个蒙主耶稣拯救,同时蒙主呼召去服事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