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2017-11-13 作者:凡仆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72cf9354x9f5c65e8a681&690.jpg

   经文:路10:25—37

 
  有一个律法师居心叵测,想试探耶稣,于是问耶稣他怎么做才可以承受永生这个问题。耶稣知道,作为犹太人的律法师,这个人一定通晓犹太律法,就让他用律法上的记载回答自己所提的问题。他回答的很不错;耶稣比较满意,于是要求他按照律法的要求去做。按理说,律法师到此本该为止,但他可能觉得自己还不错,或者了不起,接着又咄咄逼人地提出了“谁是我的邻舍”的问题。耶稣为了引导他,使其不做“假冒为善”之人,做一个实践爱心,体现信仰的人,也为了教育周围的人,于是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这个比喻
 
  既教育了当时的人,也引导了后来的人,寓意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比喻本身的意义
 
  (一)“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从地理位置上说,耶路撒冷处在海拔2,300尺以上的地方。因山上建有庄严神圣的圣殿,所以此处是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耶利哥城坐落于耶路撒冷的东北方向,海拔1,300尺以下的死海附近,有“棕树城”的意思,美丽繁华,是商业交流的中心。从距离上说,耶路撒冷与耶利哥之间大约有二十七公里的路程。两地之间距离虽然不算遥远,但海拔高、落差大、坡度陡、石头多、树林茂密、居民少,道路崎岖而荒凉,是强盗的理想栖息地,行走起来很不安全。这个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人恰恰就在这一带落人强盗手中。
 
  (二)这个比喻介绍了四类人。第一类人:强盗,即恶人,也指邪恶势力。这一类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又好吃懒做,于是就出没于人烟稀少地带,寻找时机欺负弱势人群。第二类人:落人强盗手中的人,即弱势人群。耶稣在比喻中说,这个人不仅被强盗剥光了衣服,而且被打得半死,惨不忍睹。第三类人:祭司和利未人,即犹太教的上层人物。他们整天在圣殿里服侍上帝,为以色列百姓献祭赎罪,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些和上帝最亲近的人。从爱心说,他们应该动侧隐之心,显出怜悯和爱心,安慰、搭救这个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从职务来看,犹太人应该是他们牧养的群羊,应该得到他们很好的看顾与守护。“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篇27:23)。从感情和良心上说,这个人是自己的同胞,同胞之亲情同手足,又怎么能见死不救呢?然而,我们这些分析都错了,因为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或许这个祭司、利未人遇见这件事的时候,想起了“摸了人死尸的,就必七天不洁净……不洁净自己的,就站污了耶和华的帐幕,这人必从以色列中剪除”(民19:11—13)的经句,尽管他们不能确定这个人是否已死,但还是不想去冒风险,怕稍有不慎,导致他们失掉在圣殿里侍奉上帝的机会。他们这样做,显然是把礼节、仪文放在上帝的慈爱之上,把圣殿及其礼节看得比人的痛苦重要得多。第四类人:好撒玛利亚人,即被犹太人看为血统不纯的人。犹太人认为,敬拜上帝应该在耶路撒冷,而不是撒玛利亚人认为的基利心山;使用的圣经应该是全部旧约,而不是仅指摩西五经;从血缘上说,撒玛利亚人是分国后,北国以色列人与当地居民杂居而生的后代,血缘不纯。撒玛利亚人则认为:亚伯拉罕和雅各曾在附近一带建筑祭坛(参创12:7,33:20),百姓也在基利心山上得到祝福(参申27:12),此处是特别神圣的地方,因而在主前四百年在这山上建造圣殿,敬拜上帝。可是在主前128年,这个圣殿被犹太人拆毁。于是他们非常恨恶犹太人。两家恩怨情仇从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参约4:1—3)。犹太人虽然看不起撒玛利亚人,但比喻里的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相比却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二、比喻的深层意义
 
  (一)耶路撒冷由于建有圣殿而代表上帝的同在,耶利哥代表世界上不圣洁的地方,强盗代表邪恶势力。这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说明这个人要离开上帝而进人不该去的地方,灵程走的是下坡路。从旧约圣经看,自从亚当、夏姓被蛇引诱犯罪起,人类便开始了堕落的生活。直到今日,外边精彩的世界仍然在吸引着广大信徒,使我们以善胜恶力不从心。例如亚伯拉罕和侄子罗得被上帝引领,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后到迦南地,再到锁珥。罗得最终被所多玛、蛾摩拉城的繁华吸引而逐渐挪移,最后搬到恶贯满盈、将要被上帝毁灭的所多玛城居住,在天使拯救他们时还是不肯回头,妻子变成盐柱子,自己后来也犯了罪。
 
  邪灵及其邪恶势力对付人的伎俩往往就是这三种:一是剥光衣裳,即剥夺了人们的自尊心,让你求救不好意思,逃走也不方便;二是把人打个半死,叫人受苦,让人欲生不得,求死不能;三是丢下走了,让你深感孤单。义人约伯就是这样。他不仅丢失财产和孩子,连妻子也嗤笑,真是孤苦伶仃,痛苦不已。又如在《路得记》,拿俄米和丈夫在犹大地遭受饥荒之际,带着两个孩子从伯利恒(粮仓的意思)下到摩押(上帝咒诅之地)去,结果丈夫和孩子都死在了那里,剩下三个寡妇,惨度余生。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一个信徒一旦被邪灵引诱而灵性低落,灵程走下坡路时,就会遭受很大痛苦,经历很多艰难,在受伤和孤单中生活。因此,信徒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警醒祷告,拒绝迷惑,进到完全的地步,像路得一样,在灵程上走上坡路。
 
  (二)祭司和利未人,他们常替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献祭,却不能献上自己;他们常为以色列百姓赎罪,自己却犯罪;他们最接近上帝,却不照上帝的旨意去行。他们只有礼仪、教条,而没有灵活实际的行动,显然是耶稣所不喜悦的。主严厉批评这类人是假冒为善的人,不实行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参太23:1—26)这类人只注意外表的、形式的和教条的东西,而对具体有意义的行动却毫不在乎,甚至表现出非常冷漠的态度。这些情况深刻地说明了当时犹太教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圣经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爱若没有行动,也是鸣的锣、响的拔。我们今天的教会,值得认真反思。
 
  (三)好撒玛利亚人“动了慈心”。“动了慈心”是一个很少在《圣经》中使用的词,可见,这是一件很不容易,而且很了不起的行动。他们既非同乡,又非同名同姓,也不是邻舍,素不相识,没有往来,可是,这个撒玛利亚人打破了狭隘的民族观念,冲破了传统看法,不顾宗教隔阂,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到客店去照顾他。这些表现说明,他不仅肯帮助人,而且还有很好的信誉。
 
  三、比喻说明了什么
 
  (一)人们处在邪恶势力之下,处境是非常悲惨的:剥去衣服,打得半死,丢下一走了之。“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地去行。,'(弗2:2—3)成为罪的工具和奴仆。我们要祈求上帝,拯救我们脱离那恶者。
 
  (二)上帝爱世人。耶稣不仅爱犹太人,赐福于他们,也关心其他的人。对所拯救的对象,他从来不看地位、身份与环境,不分种族与肤色,不看国籍与地区。耶稣是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好邻居和良师益友。
 
  (三)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主。好撒玛利亚人只能给伤者油和酒,并涂抹伤口,但耶稣却将他的生命、宝血及身体全部给了我们;好撒玛利亚人扶助伤者走了几里路,但主却要扶持我们走一生的道路;好撒玛利亚人不能久留,耶稣却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的爱永不改变,永不止息;好撒玛利亚人回过头来再付费用,但主再来时要接我们在他的荣耀里。耶稣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四、比喻引出的几点启发
 
  (一)这个比喻不是正面告诉我们,谁是我们的邻舍,乃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和爱的内容与对象。若有恩赐、怜悯和宽容,以这种力量去推动一个人去爱他的邻舍,这就是比较超越和高贵的爱。
 
  (二)我们爱人、帮助人,不能看对象、环境、种族、肤色,不能讲任何条件。爱人、帮助人要视野开阔,心胸广大。比喻里,这位律法师对圣经非常熟悉,他知道怎样可以得永生,但却不知道爱的真正内涵。他要知道谁是邻舍之后才肯发动爱心去帮助是不对的,这是出于自私,带有很强的偏见。这种爱不是耶稣所强调的爱。耶稣不喜欢人们把自私作为爱别人的动机。
 
  (三)不管什么人,因什么原因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这是一个人处事的态度问题。态度不端正,事情就做不好。
 
  (四)经上说:“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5)作为基督徒,应该效法主耶稣,用爱人,帮助人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信仰。总而言之,“邻舍就在我身旁,等待去扶帮。”惟愿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罗12:9)把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5—16)
 

【作者简介】 凡仆(网名),实名;王俊,男,第四代耶稣信徒,基督教牧师,金陵协和神学院首期教牧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首期中国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研修生学历,陕西圣经学校兼职教师,陕西省基督教“两会”驻会同工,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