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品德
西3:12-17
保罗在歌罗西书第2章中指出自我否定的错误观念,在第3章他开始阐释正确的基督徒行为──借着接纳基督,让旧我死亡,戴上新的属性。让基督住在心里,我们的行为就能改变,以至祂能塑造我们成为应有的样式。基督徒对这时代的责任,就是要在弯曲腐朽的时代中,流露出与俗世不同的气质。因为信主的人不论说话行事,都是奉主耶稣的名而行,所以我们的生命必然要更警觉和更积极。保罗教导我们每天为神而活的方法:(3:12-13)学效基督怜悯、宽恕的心;(3:14)让爱引导你的生活;(3:15)让基督的平安在你心中做主;要存感谢的心;(3:16)把基督的道存在心里;(3:17)活得有如耶稣基督的代理人。今天我们就借着(西3:12-17)来分享《基督徒的品德》。
一、爱中彼此饶恕(西3:12-14)
(西3:12-14)“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所以,”一词表明信徒的行事为人,应当根据新人的性质,而不是旧人的性质。“既是神的选民”表示神的拣选乃是信徒应当有新人生活的理由。“圣洁蒙爱的人”这是说明蒙神拣选的人,乃是蒙神所爱,而被神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归于祂自己的人。“存”字原文是‘穿上’,意即要把下列的品格,在生活行为上表达出来:“怜悯”对方的光景虽然不配,却不受其影响,而仍自然流露出来的同情心怀。“恩慈”向着别人的良善心怀。“谦虚”向着自己有正当估价的心怀,即‘看别人比自己强’。“温柔”对别人没有伤害的心怀。“忍耐”能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的心怀。“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其实正是神本性一切丰盛的流露,也就是基督自己的彰显。“这人与那人有嫌隙”说明教会团体生活当中,难免因过失或误会,而令人有不满或抱怨的情形。“总要彼此包容”意思就是不要因对方的过失而心里过不去。“彼此饶恕”指不让嫌隙存留在心里,把它忘记。“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是说我们饶恕人,应当像主耶稣那样的饶恕人。教会所需要宽容、饶恕的,乃是彼此间的“嫌隙”,并不是罪恶和异端教训;教会决不可宽容对待罪恶和异端教训。我们说饶恕人,但往往不能忘记别人的亏欠,而主饶恕我们,却是完全忘记,不留痕迹,不再追究既往,不翻旧账。就像一首诗歌唱的“你把我的罪投在深海里,永永远远也不再想起。归于阿撒泻勒,在旷野无人之地,天父称我为义。”信徒的各种美德,是以爱心为根基和联系的。爱心将基督徒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渐渐走上完全的地步。爱心使我们不但不嫉妒别人所表现的美德,甚至能将别人所表现的美德联系起来,成为教会有力的见证。饶恕的秘诀,就是牢记神怎样饶恕你。觉察神无尽的爱和饶恕,可帮助你去爱和饶恕别人。当想到神宽恕我们那么多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容易宽恕那些因小事而得罪我们的人了。保罗鼓励我们去培养的所有德行,都与爱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我们穿上这些德行时,最后还要把爱心穿上,叫所有其它的德行都显得适宜。实践道德而没有爱,这些德行就会变样、被割裂和失去光彩。
二、在平安中感谢(西3:15)
(西3: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意即在一切行事上让基督的平安作主宰,作裁判,并以保持这种平安作为人际间行事的准则。‘基督的平安’指在基督里面而有的一种平和、安祥的心境。“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指基督徒蒙召进入基督身体的里面,是为着显出基督是全体的主;身体(教会)生活上的一切难处,都是由于肢体不听头的指挥与支配,以致肢体彼此间显出不协调来。“要存感谢的心”就是感恩;人感恩是承认神的恩典,承认一切好处都是从神来的。人若能活在基督里,自然就有平安存在心里了。真正的安息乃是:让基督的平安在心里掌权管理。在个人或教会生活中判定事物,不是凭是非,而是凭平安与否。信徒待人处事,要有平安的感觉,才可一往直前;一旦稍觉不平安,便须不顾一切的停止。“叫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作主”这‘叫’字表示我们有责任‘让’基督的平安在我们里面运行作工;我们若不‘让’,就没有平安。信徒蒙召是为着“归为一体”,若是肢体各自为政,互不协调,身体必受苦难,故在教会中不可我行我素,应当凡事听从基督的指引。教会身体的生活首在合一,而保持合一之路在于肢体都听元首基督的仲裁──凡事不求得遂自己的心意,只求心存平安与感谢。道理叫人分,基督叫人合──教会的合一,不在道理、名目的辩正,乃在基督在各人心中作主。在肢体生活中,不要总较理儿,而是要讲爱。爱里没有惧怕,爱里有真平安。基督徒应当和睦相处,这不是说要排除所有不同的意见,而是说爱心使我们不计较彼此的分歧,仍旧能衷心合作。这爱不是感受,而是决心满足别人的需要,这样基督徒群体就会和睦相处。我们与其它基督徒之间的问题,会引起公开的冲突或双方的沉默吗?我们怎样借着爱调和这些关系呢?
三、在领受中受教(西3:16)
(西3:16)“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基督的道理”指基督的话和教训,就是现今的圣经。“诗章”指旧约圣经中的《诗篇》,当时用乐器伴奏演唱。“颂词”指信徒赞美称颂神的诗歌。“灵歌”指信徒在圣灵的感动中,发出即兴而有节奏音韵的歌。“心被恩感”指带着感恩的心情,从心底由衷地。虽然早期教会拥有旧约圣经,可随意运用,但他们没有新约或甚么属灵书籍。关于基督的事迹和教训,都是靠记忆来保存,靠口述来传递的。有时教训会编成诗歌,所以诗歌成了基督教敬拜和教育的重要环节。基督的丰富是在祂的话里,因此信徒心里越多有主的话,也就越多拥有主的丰富。(约六63)基督的话乃是生命,(太十三8,23)只要人的心田能让它自由居住发展,自然能够结出丰富的果子来。基督徒的思想必须受“基督的道理”(神的话)所支配,才能有正常的行事为人;因此我们应当把神的话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基督徒的智慧,用来存记主的话,比用在任何其它事上更有价值。基督徒应当彼此教导、互相劝戒,但要有“智慧”;教导和劝戒虽然出于善意,但如果不够智慧,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信徒之间不单要借着话,也要借着诗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口里的歌颂要与心里的感恩相配;赞美若不出自衷心,在神面前就毫无价值。基督徒歌颂的对象是神,只有神自己配得我们的歌颂;信徒若去歌颂任何伟人、任何丰功伟迹,就是不把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神。
四、奉主的名行事(西3:17)
(西3:17)“无论作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奉主耶稣的名,”原文是‘在主耶稣的名里’,有几方面的意义:(1)表示倚靠主的能力,因主的名里有能力;(2)表示靠着主的权柄,主的名就是权柄;(3)表示代表主的旨意;(4)表示代表主自己,因为活在主里面,意即与主联合为一。这节的意思是劝告信徒无论作甚么事,像是作在神的面前,存感谢神的心,都要听主、靠主而作,并且是为主作。凡不能奉主的名而说的话,就不要说;凡不能奉主的名而作的事,就不要作。基督徒的生活原则,不是依据理由与是非,而是依据能否奉主的名说话行事,并且感谢神。没有一个人,能不认识主耶稣的名而得救;也没有一个信徒,能不认识这名的权柄和能力,而能有效地被神使用。主耶稣这名如今是‘赐给人的’(徒四12);主已经将祂自己在这名里托付给我们,所以我们应当凡事在这名里而为。人人都讨厌不知感恩的人,却忽略了自己也常常不知感恩。“都要奉主耶稣的名”,意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要荣耀神。作为一个基督徒,不管你去甚么地方、说甚么话,我们每一刻都代表着基督,当别人看见我们或与我们谈话时,他们对基督有甚么印象呢?我们如何做才能荣耀神呢?
【作者简介】 高佳音,女,汉族,雅博网作者。197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2005年蒙恩,渴慕真理,蒙神恩典预备,圣灵呼召,牧长提携,2008年参与传道服事,2013年授受教师圣职,同年全职奉献,担任教牧工作,2017年1月建立“佳音工作坊”至今,现在本会参与牧会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