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愿耶和华的百姓都作先知说话

2018-09-18 作者:林鴻信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aug07.jpg
 
        一、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作先知说话!
 
        二十七至二十九节记载有个少年人跑来告訢诉摩西说伊利达和米达在营里说预言,摩西的助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摩西却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
 
        11:29 摩西对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和合本)
 
        11:29 摩西回答:「你是为我的缘故而嫉妒吗?我情愿上主把他的灵赐给他所有的子民,使他们都像先知一样呼叫!」(现代中文译本)
 
        11:29 But Moses said to him, "Are you jealous for my sake? Would that all the LORD'S people were prophets, that the LORD would put His Spirit upon them!"(NASB)
 
        11:29 But Moses said to him, "Are you jealous for my sake? Would that all the Lord's people were prophets, that the Lord would put his spirit on them!"(NRSV)
 

 
        这两人不在会场,却仍然受感说话,对约书亚而言似乎有损领导者与体制的颜面。然而摩西心胸开阔,认为这两个额外的人还不够,最好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领受上帝的灵。这个期待继续反映在约珥书二章廿八至廿九节的预言:「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僕人和使女。」这预言在使徒行传第二章五旬节圣灵降临起开始应验,然而早在摩西时就如此期待着,上帝的灵降临在所有的人身上,不分男女、老少、尊卑与贫富,全部的人都受感说话,这是摩西的心愿。
 
        二、风随着意思吹
 
        约翰福音3: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约翰福音3:8风 - 意思来吹,你听见伊 声, 知伊 - 来, - 去;见若 神生 亦是 - 。
 
        耶稣基督以风作为比喻,说明圣灵做工是按照上帝的意思,不是人可以全然理解。民数记十一章十六至十七节说到摩西选了七十位长老,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长老和官长的,到我这里来,领他们到会幕前,使他们和你一同站立。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也要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这段记事可能是后来公会有七十位成员的来源,原本这七十个人不是出自人为体制,而是上帝要求摩西招聚,和他一同到上帝面前,上帝要与他们说话,并且将降在摩西身上的灵分赐给他们。
 
        在分赐圣灵的时候,二十五节记载说:「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当圣灵停留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应当是指做先知说预言。这个事件强化了团体的合一与内聚力,因为摩西所感受的灵与长老们所感受的灵一样,同领受一个力量的来源,虽然必须分工,却是出于合一,既然是出于同一个灵的感动,领导者与其同工就更加合一了。同样出于圣灵感动的合一,说起来简单,可是经历起来困难,这种合一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去体验与学习,使得众人的感动能够整合而方向一致。
 
        从此事件可以学习,对人而言,圣灵的降临不只是一种体验,而且是从上帝来的差遣、责任和託付。此外,值得反省的是,组织制度与圣灵工作之间的张力,原先七十位被圣灵感动的长老,后来发展成七十位成员的公会,至此时期,公会已经完全是体制运作了,甚至后来就是这个公会将耶稣基督判处死刑,可见体制甚至可能和圣灵完全脱节。因为体制往往有「自律」的倾向,不待外力自己也会运作,如此的话,组织章程以及团体互动逐渐取代了原先由圣灵带领的理想。
 
        紧接着二十六节提到有两个人名叫伊利达和米达当时不在那个聚会里面,虽然在营里,却没有进到会幕,结果上帝的灵也停在这二人身上,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此处学者仍在争议的是,这二人是否在七十位的名单上,二十六节所说「他们本是被录的人中。」被录究竟是指七十位长老的名单,或是指七十位长老名单之外登录在以色列人名册上呢?:
 
        1.如果在长老名单上的话,受圣灵感动者就是七十位。虽然二人没有进入会幕,可是仍然同样领受圣灵感动而受感说话,可见圣灵的工作不受地点所侷限。今天如果有人说,那个地方比较有圣灵感动,这是出于很肤浅的瞭解。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如果有比较安静的地点,比较好的聚会安排,是比较能预备心领受圣灵的工作,但是不应当将地点视为绝对,比如说一定要上祷告山,才能得到圣灵的感动。圣灵既然是上帝的灵,其工作就不受地点限制。
 
        2.如果不在长老名单上的话,受圣灵感动者不是七十位,而是七十二位。七十位长老全在会幕之内,而那个人不在名单上,也没有在会幕内,如此的话,不仅表达了圣灵的工作不受地点限制,而且圣灵的工作还不受体制的限制,因为伊利达和米达并不在七十位长老名单之内。
 
        三、和平的异象
 
        教会是圣灵做工之处,随着上帝的意思,圣灵做工在不同地点,做工在体制内外,因此我们必须随着圣灵的感动而行,不是靠着建筑物而已,也不是靠着体制而已。
 
        教会是宣教的信仰团体,我们因着受呼召而成为相信的人,也因着受差遣而传扬福音,因此我们必须追随圣灵的感动而传福音。
 
        蔡牧师提出和平教会的异象―成为万民的祝福,其中包括:
 
        1)会友的祝福
        2)邻舍的祝福
        3)学青的祝福
        4)神僕的祝福
        5)友会的祝福
        6)地极的祝福
 
        可见和平教会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和平人的祝福,而且是走向社区、学青、社青、其他教会,并且藉由关心传道人而走向更广阔的福音工场。最后,还要成为差派宣教士的教会(徒13:1-5),到同文化、近文化、与异文化族群中传扬耶稣基督和平的福音(弗2:17),从耶路撒冷(大安区)、犹太全地(台湾各地之台语族群)、撒马利亚(客语族群、华语族群、广语族群、大陆地区)、直到地极(跨文化宣教事工)(徒1:8)。
 
        马偕将台湾北部宣教成果归功于「做门徒」的具体实践,归主不是为了自己灵魂得救而已,而且是为了通过见证,将福音带给更多的人们。马偕形容,当宣教师看到所栽种的福音果子开始能够栽种其他福音果子时,喜乐是难以形容的。112年前马偕引述吴威廉的报告说:「我们盼望时候将到,台湾教会有能力支持本地各种服事,而不再需要国外的帮助,并且有能力帮助这个可怜犯罪被咒诅的世界之其他角落。」他所期待台湾教会的,首先是自立自养,而后就是「海外宣教」。
 
        1895年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六月二日日本开始接收台湾,在各地遭遇激烈抵抗,抗日战争大约延续十年,1895年十月十六日马偕全家从温哥华出发三度来台,从和平安定的故乡进入了动盪不安的宣教区,《台湾遥寄》编者麦克唐纳形容局势是「战云遮蔽了天空」(the war-cloud darkened the sky.)。
 
        马偕认为宣扬福音的重点在于「人与人的接触」(personal contact),通过实际生活见证让人跟随基督。马偕主张,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宣教师(Every Christian is a missionary.),因此他担心教会只关心自己灵魂的得救:「只有当基督教信仰不只是被相信而已,而且是被活了出来,家乡的教会或是异地的教会才能成为力量,合乎主对教会的心意。」(Not until Christianity is not only believed, but lived, will the churches either at home or in heathen lands become the power the Master meant them to be.)
 
        我们教会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回顾过去有多多值得怀念而可以感恩的,不过圣灵的带领还在继续当中,和平的故事也还在发展当中,如马偕所说:「然而还有一半未能说完,这些章节只不过是零碎的。并非今日或明日这个故事就可以写完,真正的故事尚未结束,它才正要开始,许多章节正要逐一地加上去,这些都是出自上帝那本没有人读过的书。」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