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与宗教
基督在圣经里所启示的,他是创造之因,也是成全的钥匙,一切存在的根基。被造界藉着他的救赎有了盼望,与创造者发生生命的连系。这些正是宗教寻找的目标。但是基督教超越了宗教,基督并不是特力设立一个宗教派系而来。福音使我们与一般宗教卓然有别。
〖 宗教-高级文化 〗
宗教与文化有一层特别的关系。人对上帝的启示有了感应,所以产生反应。被造与创造之间有一道质的差异鸿沟。但是上帝愿意启示自己,使人行可能认识他。上帝如何启示呢?一部分藉外在-宇宙自然界,一部分藉内在-的思想,向人启示。所以人深思、默想时,会有一种无限的意识,一种超时空的觉悟,这时宗教就产生了。在观察宇宙万有惊叹之除,思想背后的创造之因,这种反应就是文化。
文化与宗教的种子原先就埋藏在人心中。
文化包括了思想与行动,意念、言语、伦理、风俗、习惯、传统等,所有的社会型态。文化像社会的灵魂,指挥整个社会行动,所以一个社会呈现什么活动都是取决于文化思想,例如:中国社会有中国的文化精神,德国有德国的文化精神。
人对宗教的需要也是如此,甚至比文化更个别、更深入而且更基本。好像哲学是科学之母一样,无论你读什么科学,拿的都是哲学博士;宗教性质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因素。
〖 宗教情操人人皆有 〗
到底宗教性质是什么?上帝放了什么在人里面?
1.永恒性。人知道自己是永恒的存在,这迫使他不得不严肃的生活。上帝是无限者,人是有限者,有限者为何会向往面对无限者?乃因上帝把无限的影子放在人里面,因之人里面有永恒的观念、求全的心理及绝对的标准,这些东西一表现出来,就显出人有宗教性。
这种绝对观念及对无限者的向往,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困难也最有价值之处,人存在有限及无限的交界中间,所以人存在不能只在有限界得满足,一定要与无限界发生关系。人本身是相对的,里面却要求绝对,所以人产生出来的绝对,一定是相对的绝对,而非绝对的绝对。
2.道德性。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行为不单是身体的行动,其背后的责任感更是与永恒的存在相关连。如果人是自我独立存在,人就毫无「关系」可言,但事实上人活着便多多少少处于各种关系之中,人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人与创造者也有相对的关系。人与创造者相关连,所以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向创造者负责。「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圣经这种看法与莱布尼兹不同,莱布尼兹的哲学思想叫Monado1ogy,认为每个存在都是个别独立而封闭的,只与绝对者有关系。
3.敬拜性。当人认识某事物的价值,并且降服之时,价值观就产生了,所以人会去作「有意义」的事。人向最高的价值--上帝降服,就是敬拜。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人是没有宗教的,我们说「善男信女」,一提到「善」就牵涉道德性,一提到「信」就关系到敬拜。康德给宗教下的定义是:道德与敬拜的系统。德国人士莱马赫认为宗教是绝对投靠终极性的情操。田立克的想法和他很相近,田立克认为宗教是终极性的关怀。无论用什么名词来定义,人对宗教的需要肯定是比文化更深入而基本。
〖 宗教的共通性 〗
宗教的因由和本质,是出于上帝的启示,但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有宗教性的人,人运用宗教性产主宗教。宗教的共通性共有五点:
1.上帝放在人里面的宗教性。宗教的产生不是人受外界事物推动所致,乃是人里面的潜在因所致-上帝造人时,把宗教性(永恒性、道德性与敬拜性)放在人里面,所以人会产生宗教。
2.死不是结束,永恒是存在的。死了就完了还能算是宗教吗?无神论的人还是会希望他们的成就在死后留芳百世,这种精神不死的盼望,根本就是永恒的观念。印尼人说照相的时候,不说:「我们大家到外面拍照。」印尼文这么说:「我们大家到外面去一下,把我们的形象永恒化。」这话实在不错。
3.脱离罪恶。所有的宗教都相信有脱离罪恶的方法,也都寻求实践的出路。
4.肯定道德的价值。这是继否定罪恶之后必然产生的,含有赏善罚恶的意思。但是宗教不全认为有一位主宰主持赏善罚恶,有的只相信「律」的存在。律与有位格与主权的主宰不同。中国人的「天」就有两种观念,一种没有位格,一种有模糊的位格。宋朝的程子说:「按其形体而言谓之天,按其主幸而言谓之帝,非有二也。」我们也经常听到人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就没有指明谁来实行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正是肯定道德的价值。
5.超自然的力量。这些共通点在形式和教条上产生分歧,不同的宗教派系纷纷出现,却没有找到人类真正的出路,正如圣经所说:「我们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 宗教性堕落 〗
永恒性、道德性与敬拜性三个宗教的本性,可归纳出宗教的定义。宗教就是基于道德与敬拜的信念,为要达到永恒的盼望所建立的系统。康德否定永恒在宗教中的地位,他说:「我一生真正要知道的有四件事:我是谁?(人类学),我应该做什么?(伦理学),我可以知道什么?(哲学性知识论),我期望什么?(宗教)。」结果他还没有谈到最后一项就死了。由于他将知识论架构于现象而不是本体界,所以他的盼望无法达到永恒,他在永恒中迷失了,并且毫无指望。
宗教因罪的存在失去了本性的功用:永恒性失去方向,道德性失去标准,敬拜性失去对象。
有一次我在台北看见两尊快雕好的神像,披金戴红威风八面。旁边有一个小孩子在小便,两个神像仍然威风凛凛。过不久我到香港,在上环的地方又看见吓人的事,有一个大腹便便大概不是老板就是经理的人物,拿了一把香,后面跟著一堆伙计同样鞠躬如仪,他们拜的是摆在地上刚烤好的猪头。我不知道万物之灵怎会变得如此可怜,宗教性堕落到这种地步。
〖 自救-失败之途 〗
人的存在是一件十分奥妙的事情,不但向外追求生存需要,也向内探索存在意义。内外建立完善(即使是自以为完善),人便怡然自在,如果没有把握,就会失控而处于飘摇的状态,因此为自己安顿一个位置、一个身分是很重要的事。
人为什么要内外的追求探索,建立终极性的需要?基督教的答案十分清楚:因为人失落。不论你是反基督教或曾经是基督徒,现在已不信的也好,都逃不过这失落的事实。二十世纪这种现象在存在主义上又表现出来。存在主义认为无限观念的我,应该脱离有限的自我,把自己的存在绝对化,否则「我」就不存在了。这样的解脱,根本就是出于对绝对性的渴望,盼望「我」的不朽。
这些跃跃欲试的人本主义、自我中心、修身养性……都挣扎着,借助可能的力量,要从相对界进入绝对界,它们的共同特色是「变」-走上脱离相对界的过程。这是一条失败的路,因为过程和「变」是被造相对界的事,绝对的本身不是过程。
〖 耶稣-成全之钥 〗
这些与福音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一13~23)。这段经文提醒我们:
(1) 相对的绝对不过是被绝对化的相对,不是绝对。
(2)绝对无法被相对化。所以凡自称是绝对的,不一定是绝对,而绝对的却有权柄自称是绝对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曾经自称绝对,其他的人不过教导了观念中的绝对,这一位就是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稣基督。
如果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得以建立,一定是绝对的那方发出的,一定是不变的那方主动的,这是伟大的奥秘。这无限和有限,创造与被造的交会点,接触点在那里?就是耶稣基督。因为他是无限者道成肉身,主动进入有限界,所以不是宗教的挣扎。感谢主,这一位是阿拉法与俄梅戛的重叠点,是创造之因,成全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