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我的人生经历

2014-06-05 作者:愚风  
来源:新浪博客我也要投稿

  

0507meilxs23_副本.jpg

  镪剪子嘞磨菜刀

  愚风的家乡是一个偏远、贫困的小村庄。从我记事儿起,老辈儿的人到过县城的不多。奶奶、姥姥都是裹脚的。村里不到二百口人,一律按辈份排着。谁也不知道,究竟这样排了多少代;但谁都知道,过日子就是干农活、吃粗饭、娶媳妇、生娃娃;“面朝黄土被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儿时的我,听到村头传来小贩儿的吆喝,就会一遛小跑出去看热闹——听那拉长了腔、拧转着调儿的叫卖声,就是一种蛮有味道的歌谣了。有时看到卖鸡仔、鸭仔、鹅仔的,就伸长了脖子,往那筐里瞧:看那鹅黄色的绒毛,红红的嘴头,挤在一起,发出嫩嫩的叫声;这心里美滋滋的,比城里的孩子逛动物园还开心。如果运气好,也能看到骑“洋车”驮着简单机械的人来,或磨刀,或车纺车的机轴。每逢这时,不等人家支开摊子,孩子们就已经围了一圈,议论着那些洋玩意到底是怎么转起来的,居然把个机轴弄得那么圆,还有槽儿!

  长大一点儿,日子开始没有那么好过了,娘要帮着干家务,爹也开始赶着下田。我比别的孩子幸运一点:爹是村里唯一念到高小(就是小学五年级)的“文化人”,不太逼我下田,却紧紧逼着我读书。仔细想来,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学生,只是因为逃避又苦又累的农活,装模作样呆在学校里,直到吃饭才回家。三四年级的时候,爹发现我学习一塌糊涂,就狠狠揍了我一顿,并且搁下重话儿:“再不好好学,就回家干活!”我害怕了。

  曾怯怯地问过爹:“上学咋恁要紧哩?”爹只是说:“在咱这里活一辈子,没意思!”后来,还是娘跟我说:“爹是要你读书考大学,然后进城,好娶个城里人作媳妇。”我有点茫然了:“不是人人都说娘是村里最好看的媳妇吗?这城里的女人到底长的啥样儿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爹,这活着有没有“意思”可是件大事。

  长话短说,父亲在我这个又懒又馋的儿子身上遂了愿。我上了大学、娶了城里人作媳妇,甚至后来还成了美国人的爹。但是,那个“意思”却一直没找到。上大学的头一年,还有些新鲜;但很快就有了危机。假期我甚至不敢回家见爹娘,城里没有他们要找的“意思”。我照旧不是个好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常常一个人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发呆(好在那时的天还很蓝,晶莹剔透的)。我选择的专业是那时还髦的物理,不是怨教授讲的差,里面除了冷冰冰的公式和机械的定义、定律,什么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到图书馆翻遍各种书籍、报刊,到处寻觅人活着的“意思”。

  好不容易,我对文学、自然哲学有了一点兴趣,甚至也慢慢喜欢上自己的专业;但最终我发现,父亲说的那个“意思”实仍然难以找到。文学作品偶尔能激动、调整一下心情,但不能满足我的心灵。我依旧躺在校园的草地上发呆,想起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內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刚刚品出那么一点味道——“‘兮’字显得多有诗意啊!”转念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幼稚!这“兮”不就是一语助词吗?和家乡土话里面的“哩”“啦”有什么不同?“大风起”又怎么样?“云飞扬”又怎么样?你把它们换成“镪剪子”“磨菜刀”不也一样吗?就这样,在我耳畔,“大风起兮云飞扬”和“时不利兮骓不逝”都被“翻译”成儿时听到的“歌谣”:

  镪剪子嘞磨菜刀——

  小鸡来嘞买小鸡——

  小鸭来嘞买小鸭——

  小鹅来嘞买小鹅——

  .....

  我的大学,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度过的,是在城里。

  圣经《传道书》1:1-18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一个多礼拜前,和丹佛几所高校的中国留学生分享生活的小故事,我问这些90后的学子:“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知道歌手齐秦?”居然大部分都举了手。我接着问:“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是很无奈?”更出乎我的意料,表示“无奈”的居然超过“精彩”的。我庆幸和这些年轻人有了一些共鸣:尽管他们家庭都很富裕,能送他们来美国读大学,每年为他们支付数万美元的学费外加不菲的生活费;但他们居然没有被自由世界的“精彩”所蒙蔽。

  无奈是生活的基调,极端的人遇到极端的环境,“无奈”也可以表现得很极端。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人给我印象颇深。这人与我父亲是同龄人,也略略识字。他对孩子特别有耐心,随时逗着我们玩儿。无论干什么,总是慢腾腾地,没见他着急过。这人小时家境还不错,能读得起书;但总爱在课堂睡大觉。每当先生让念书,凡不会念的字他一律跳过。先生说:“丢字啦!”他就摊开书页,说:“俺书上没这字儿。”先生一看,那个字的地方是个洞——原来,凡是不认识的字都被他抠去。几年下来,学的字很少,就慢慢读不下去了。那人成家有了孩子后,祖上的家底儿耗尽,真真只剩家徒四壁。有一次,婆娘说:“柴禾没了,娃娃饿嘞。”他这才慢悠悠地起身出门,一顿饭功夫,扛着几块朽木回来。婆娘煮了些稀饭,和着菜叶之类的东西,一家人好歹填饱肚子。 那人就又昏昏欲睡。婆娘问:“那柴禾咋有股怪味儿?哪里弄来?”他说:“河沿儿乱坟岗上的棺木,多年露在外,也没人管,俺把它劈啦。”.....婆娘没有疯掉,却从此渐渐麻木了。

【作者简介】 愚风,山东成武县人。1966年出生,88年毕业于哈尔滨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91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98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开始旅居美国,现为美国能源部所属的一所国家实验室的一名高级科学家。 愚风于2000年来美后接触基督信仰,次年复活节信主受洗。曾在丹佛神学院进修神学,现在科罗拉多一家跨文化教会侍奉,同时向当地的华人留学生、访问学者传福音。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