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耶稣基督永远是一样的

2017-02-06 作者:里程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1369094286722559078.jpg 

  经文:来13:7-16

 
  一.引言:
 
  《希伯来书》第十三章是这卷书的最後一章,也是作者对读者的最後的劝勉的一部分。第1至6节是伦理方面的劝勉,今天要传讲的7-16节,是关於信仰的责任的劝勉:不要被各种异教的教训勾引;要忍受基督所受的凌辱;和要常献颂赞、行善的祭。
 
  二.释经: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爲人的结局”(13:7)。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可理解为已经去世的属灵领袖。“想念”是现在时态,表示持续不断的行爲,即不断地思念、追想。
 
  “爲人的结局”:若把“结局”作为生命的结束,就可以理解为“他们怎样生,怎样死”;若把“结局”理解为“结果”,便可解为“行事爲人的善果”。第二种解释更自然。追想属灵领袖所结的善果,以便效法他们对上帝的信心。常常閲读属灵伟人的传记,是很有裨益的。
 
  这句话本是对会衆说的,但对属灵领袖、传道人也是很好的提醒:“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爲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聼你的人”(提前4:16)。同时,人们都在看我们的结局,“盖棺定论”,作信徒的榜样,要有始有终,保持晚节。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13:8)。
 
  耶稣基督的本性是永远不变的。基督“昨日”是属灵领袖的信心的来源和对象,祂“今日”仍是同一位大能的主,并且“一直到永远”都是如此。属灵领袖们的信心,源自基督和祂的事工;因爲“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所以读者可以放心地效法那些领袖的信心。这节经文的用意,是要读者回归和持守他们从原来的领袖那里所领受的基要的福音信息。
 
  “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爲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13:9)。
 
  原文“怪异”的意思是“异乡的”、“外来的”;“诸般怪异的教训”是“各种来自别的宗教的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与“饮食”有关的。“饮食”是复数;联系下文,“饮食”可能是指献祭者可以享用的献为祭的食物。犹太人按洁净的律例,吃规定的食物,认爲这就可以使人心喜乐和坚固。这里暗示,当时“怪异”的教训,就是犹太教的假教师们把律法的规条,譬如有关饮食的规矩和祭物的吃喝等问题,带进教会中来,要信徒遵守。但作者指出,专注在食物上的犹太律法主义者,从来不可能得着末世的救恩。
 
  “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13:10)。
 
  联系全卷书,这里的“祭坛”应该是比喻性的讲法,指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献祭。
 
  “帐幕”一字单独使用,縂是指地上的圣所。“凡赎罪祭,若将血带进会幕在圣所赎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烧”(利6:30,16:27)。
 
  这节经文是说,我们有一座坛,是那些在帐幕内供职的人没有权利吃上面祭物的坛。旧约时代的祭司没有权利吃基督徒祭坛上的祭物(在十字架上献自己为祭的耶稣基督),就像他们没有权利吃赎罪祭的祭牲一样。也就是説,他们及他们所代表的犹太教徒,在基督的献祭和所成就的救恩上是无份的。
 
  “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13:11)。
 
  在旧约时代一年一度的赎罪日,大祭司为自己和本家献为赎罪祭的公牛犊和为百姓献为赎罪祭的公山羊,其脂油要烧在祭坛上,其血被带进至圣所赎罪,祭牲其余的部分都被搬到搬到营外,用火焚烧。这再次显明,赎罪日献祭的牲畜的身子烧在营地之外,预表了耶稣基督为把祂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叫百姓成圣”)而在城外(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的十字架上献上了自己。
 
  “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13:13)。
 
  第11节的“营”指犹太人的营地,第13节的“营”代表犹太教。“出到营外”即是“离开犹太教的营幕”之意。《出埃及记》记载,在以色列人犯了拜金牛犊的大罪以後,“摩西素常将帐篷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篷为会幕。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百姓就都起来,各人站在自己帐篷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説话。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在自己帐篷的门口下拜”(出33:7-10)。有学者认爲,以色列人铸造金牛犊,表示耶和华在以色列的营内被拒绝,於是祂在营外彰显祂的同在;同样,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在城外受苦,表示上帝再一次在犹太人的营内被拒绝,因此,要寻求上帝,就得离开离开犹太教的营幕,到耶稣那里去。
 
  当然,到营外去,不单是享受上帝的同在,还是“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担当耶稣基督所受的凌辱,就是要准备因信仰而遭受苦难和逼 -/迫,甚至殉道。在本卷十一章列举的信心人物中,摩西把因与自己的子民认同而遭受的苦害和凌辱,看得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11:26),鼓励读者效法摩西的信心。这里,作者再次呼吁读者,放弃犹太教作爲罗马帝国的认可宗教所提供的保护,以坚定的心志到营外基督那里去,分担祂所受的凌辱。
 
  “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13:14)。
 
  这节经文的开始,有“因爲”一字,是支持上一节的理由。因爲读者像以色列的先祖一样,“是异乡人,是客旅”(11;13)
 
  “在这里”指“在地上、现今”,其上的城邑都将被除去,没有常存的。信徒“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这里的“寻求”不是“寻找”,是以热切的心持续地等候;“寻求”的不是“一座将来的城邑”,而是肯定的“那将来的城”,显示信徒“寻求”的目标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就是“一个更美的家乡”(11:16),“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爲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13:15-16)。
 
  “靠着耶稣”的意思,不是说耶稣基督是大祭司,通过祂把我们的祭献给上帝;而是说,因爲耶稣基督的救赎,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能向上帝献祭。
 
  “颂赞为祭献”的原文是“感恩祭”,旧约时代被诗人灵意化了:“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诗50:14,23)。“我要以诗歌赞美神的名,以感谢称祂为大。这便叫耶和华喜悦,胜似献牛,或是献有角有蹄的公牛”(诗69:30-31)。旧约时代的“感恩祭”是在特别的场合献上的,但“颂赞的祭献”却是信徒要“常常”献上的。
 
  “这就是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中的“承认”译爲“称谢”、“赞美”更贴切。
 
  在颂赞上帝的同时,也“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行善”不是狭义的“慈善”,是概括指一切有益於人的行爲;“捐输”也不是常説的“施舍”,而是在财物上帮助别人的慷概行动。赞美上帝的嘴唇和有益他人的善行,是“颂赞的祭献”的两个不可的部分。因爲,感谢上帝的心要以关爱他人的具体行爲表达出来。正如老约翰所説:“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得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壹4:20-21)。
 
  总之,这段经文告诫读者,要与耶稣基督的祭坛有份,就要在受凌辱的路上跟随祂,常常称颂、赞美祂,并以爱心服事他人。
 
  三.反思
 
  我们教会主日关於《希伯来书》的解经式讲道就要结束了。这卷书的主题,是表明耶稣基督是上帝完全和最终的啓示,远超过在旧约《圣经》中的啓示;旧约《圣经》中的预言和应许在“新约”中实现了,而耶稣基督正是这“新约”的中保。神的子民现在必须单单仰望、信靠耶稣基督。祂的救赎使我们得以进入天上的圣所。若“忽略这麽大的救恩”,或放弃追求圣洁,我们就要面对永生神的愤怒。
 
  书卷中列举的信心伟人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信心的根基在於,“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13:8)。耶稣基督是降世爲人的圣子,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上帝对罪人的救赎计划;祂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回天上为我们预备住的地方;并在天上为信徒代求;将来还要再来接信徒到祂那里去。耶稣基督的神性、代赎、复活、代求、再临,是永远不会变的。这是基督徒信心的锚。
 
  耶稣基督的空墓,是基督教的发祥地。耶稣基督“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1:4)。“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衆人更可怜”(林前15:17-19)。但耶稣基督确实从死里复活了!千真万确,铁证如山。正像主耶稣离世前宣告的:“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主耶稣教导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太10:28)。“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爲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後:16-17)。在信徒复活的时候,“这必朽壊的既变成不朽壊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鈎在哪里?’死的毒鈎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4-57)!
 
  基督教福音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救赎,帮助一切愿意认罪、悔改的人,把自己拿不掉的罪拿掉,使之重新与上帝和好,得到永恒的生命。我们要坚持传扬“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纯正福音,要警惕那种“信耶稣得世俗好处”的成功福音。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麽益处呢?人还能拿甚麽换生命呢”(太16:26)?认识到永恒的生命比全世界都重要,信徒就会永远对上帝怀着感恩的心。“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谷3:17-18)。主後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灭以後,“颂赞的祭献”被拉比们视爲在其他祭物都消失以後仍然独存的伟大之祭。感恩的心,是信徒深切认识上帝、认识上帝的救恩的重要标识。
 
  我们亲爱的李燕玲姊妹,在我们教会忠心、殷勤地服事了几十年,前几天被主接回天家,昨天在教堂举办了追思会。她在地上的生命的最後时刻,主的灵在她身上,使她充满了平安、喜乐,笑傲死亡,向死亡夸胜!在生命的最後时刻,她鼓励大家要“奋斗到底”;她使出全身力气赞美上帝:“主太爱我了!…”
 
  主耶稣爱我们,拯救我们,保守我们,两千年前是这样,今天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对燕玲姊妹是这样,对我们所有人也是这样!主耶稣永远是一样的。看燕玲的结局,她是信靠上帝,忠心到底的。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从燕玲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了真实的信仰,再次看到了又真又活的上帝,一位永远一样的上帝!阿门!
 

【作者简介】 冯秉诚即里程,《游子吟》的作者,著有多部有影响力的基督教专著。已婚,现有一子一女。现全家四口全改信基督教。现任威斯康星州米城中华基督教会(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ilwaukee)差传牧师和真道培训中心(True Word Training Center)主任。“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专业作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