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知而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2018-07-22 作者:陈煥琦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知而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jpg
  刚才主席带领大家读过的经文是‘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这个比喻在其他的三本福音书都没有被提到,只有记录在路加福音里。除了‘浪子回头’的比喻之外,这是另一个最为人知晓的比喻,甚至包括很多的非基督徒在内。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撒玛利亚救援金’(Samaritan Purse),是一个基督教福音派国际慈善机构(Evangelical Christian Humanitarian Aid),特别在金钱上帮助有需要的人或事工。
 
  在美国和加拿大有‘好撒玛利亚人法令‘(Good Samaritan Law),是给自愿向伤者,病人救助的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是使见义勇为者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的人士施以帮助。
 
  在讲解这个‘好撒玛利亚人’此喻时,很多讲员都强调‘谁是我的邻舍’,‘我是谁的邻舍’或‘怎样做一个好邻舍’。这并没错,因为耶稣也问道:“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但如果我们把重点集中在‘谁是我的邻舍’这问题上,我们就会错过这比喻要教导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功课,那就是今天的主题‘知而行’。
 
  什么是[知而行]呢?我们先来看它的反义词,[知而不行],这包括两方面:[知而不能行]和[知而不愿行]。
 
  [知而不能行]
 
  那就是我们知道在律法上有这么一个的要求,但我们尽了我们的能力也行不出来。
 
  保罗在罗马人书7: 18 节写到: [...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这是[知而不能行]。
 
  [知而不愿行]
 
  我们知道在律法上有这么一个的要求,而且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做到的,但却因着某种原因导至我们不愿意去行出来。
 
  所以[知而行]就是:
 
  我们知道在律法上有这么一个的要求,而且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做到的,我们按着律法的要求去行出来。这就是[知而行]了。
 
  我们翻开路加福音10:25-37,
 
  25节-耶稣说这‘好撒玛利亚人’比喻的起因是因为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甚麽才可以承受永生?
 
  ‘这个律法师'是个法利赛人而且是很熟悉摩西的律法。
 
  圣经中说到他最主要意图,并不是想要知道如何承受永生,而是要试探耶稣,就像当一个律师遇到了另一位律师时,他会问一些问题来考考他,看他对法律知道多少,而当他回答错时就可以取笑羞辱他。
 
  从他的问题里,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四点:
 
  (1)他了解到‘承受永生’的重要性
 
  (2)他承认在他裹面没有‘永生’
 
  (3)他认为他必须做一些事来‘承受永生’这意味着他认为‘永生’是可以被赚取的。
 
  (4)但是他不知道他必须做什麽来‘承受永生'。
 
  26节-因为他是一个律法师,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 你念的是怎样呢?”,耶稣把他带回到的到律法的问题上,这并不是要他藉着尊行律法的字句规条,来承受永生,而是从律法的精髓中去掌握‘承受永生’的诀窍。
 
  27节-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取自摩西五经中的申命记6:5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这经节是什么意思呢?
 
  心 heart - (感觉)-我们要用全心来爱我们的神,必须视他为自己的生命最好的,最可亲的,无限完美的和优秀的。我们爱他,必须是真诚的,爽朗的,热情的:
 
  性 mind - (想象,理解) -是一个有智慧的爱,有理解的爱,我们一定要认识他,以充分的理由爱他。我们全人的理性和力量,都必须投入,引导出我们心灵对神的感情与爱。
 
  意 spirit - (精神)- 一个完整的爱,必须包括我们整个的灵魂,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及完全内在的意念来爱他。
 
  力 strength - (能力,力量,能量)-一个最高级的爱,尽上我们的能力,力量和权力,视死如归的爱。
 
  因此,这是一个真诚的爱,丰盛的爱,智慧的爱,完整的爱,最高级和最强烈的爱。
 
  “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这是取自摩西五经中的另一本- 利未记19:18(不可报仇,也不可向你本国的子民怀怨,却要爱你的邻舍如同自己。我是耶和华。)(英王钦定本King James Bible)。
 
  这是无私的爱,是牺牲的爱,人怎样以自己为中心、为一切,也当如此爱人。
 
  这两节的经文形成整个旧约律法的原则和要求 - 爱上帝和爱你的邻舍。
 
  28节耶稣说: “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段经文第一个困难的部分,表面上似乎与保罗在以弗所书2:8‘因信称义’成了对比,有些学者解释说因为耶稣知道被试探,因此,他如此回答,但我们知道,在哥林多后书1: 19“因为我和西拉并提摩太,在你们中间所传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即使当他在荒野的魔鬼诱惑,耶稣的答案与圣经教导一致。
 
  耶稣说的是正确的,这是律法的本质,人若真的能作到以全人来爱神,并且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活,就可以承受永生。问题仍在於我们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我们是[知而不能行]因此只好向神求,投靠救主,仰望他施恩拯救,藉此得着永生。
 
  罗马3:23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罗马3:20 ,“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虽然律法师非常了解律法的要求,但他没有信心透过尊守律法来承受永生。这律法师是[知而不能行]。
 
  在约翰福音3:36 ,施洗约翰作证说,"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 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耶稣回答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这话暗示他并没有这样行。律法师是了解律法的要求,但他[知而不能行]达不到要求,他也不愿向神求拯救,他只有避重就轻,寻找藉口,为他自己[知而不能行]有所辩护。
 
  29节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谁是我的邻舍呢?」意思是[究竟谁是那配得我如同爱自己一般地爱的邻舍呢?]这话暗示他的难处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爱的对象]。
 
  回答律师的问题时,耶稣并没有反问他,但讲了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然后在36节,问他:“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我们来看这‘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30节这比喻里有四个人物,第一个人物在这里并没有提到他是什么种族,只说有一个人,他曾落在强盗手中,衣裳被剥去,及被打个半死,受了重伤,被丢在路旁,可能昏迷了,他目前的情况是他自己无法自救,必需要别人的援助。而且巴勒斯坦的夜晚很冷,在没有衣裳及受重伤的情况下,如果当天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他去救他,可能当晚就会被冻死或流血过多而死了。
 
  31节第二个人物出现了,他是一个祭司,他看见了这个受了重伤的人,但却没有去救他反而从另一边过去了。在历代志下15:3,“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没有训诲的祭司,也没有律法,己经好久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祭司]是对神的百姓负有训诲、教导尊行律法的责任,所以他必须了解律法的要求。爱神与爱邻舍是律法的总纲,他是知道要爱邻舍,但他选择了不去理会那受了重伤的人。祭司是[知而不愿行]。
 
  32节第三个人物出现了,他是一个利未人,他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在申命记33:9-10。(…这是因利未人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他们要将你的典章教训雅各,将你的律法教训以色列。)所以利未人必须也了解律法的要求,要爱邻舍。不过,他也选择了不去理会那受了重伤的人。利未人也是『知而不愿行』。
 
  33节第四个人物出现了,当时的听众可能有在猜想这第四个人物该是法利赛人或文士,要不然就是个犹太人,但却没想到主耶稣比喻里的第四个人物却是撒玛利亚人,他行路来到那里,看见受了重伤的人就动了慈心。
 
  我们知道比喻是虚构的,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们要思想为什么耶稣要以撒玛利亚人,而不以犹太人,古实人,埃及人,罗马人或希腊人作为比喻中的英雄人物呢?是耶稣比较爱撒玛利亚人吗?不是的,其实这是有一个很好的原因。
 
  亚述国在公元前722年占领了北国,把大多数的人民掳到亚述国,并把其他的民族移居到北国以色列。他们与北国以色列的余民通婚,所生下的后代就是撤玛利亚人,在宗教上,撤玛利亚亚人崇拜其他的神以及接受旧约的摩西五经。作为一个混种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受到犹太人的鄙视.
 
  虽然撤玛利亚人不接受旧约其他的书卷,但撤玛利亚人对记录在摩西五经上律法的要求是很清楚。他也知道“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两个律法的总纲。他与祭司和利未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对那人动了怜悯的心,是爱的因素,他也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这撤玛利亚人是[知而行]。如果换是古实人,埃及人,罗马人或希腊人,他们就不知摩西五经上律法的要求,他们是[不知而不行]。
 
  另一方面,撤玛利亚人与犹太人是世仇,犹太人看不起撤玛利亚人,约翰福音4:9提到[…原来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没有来往。],犹太人决不会把撤玛利亚人当作是邻舍。
 
  34,35节
 
  通过这个比喻,耶稣不仅向律法师展示了谁是他的邻舍或者如何爱他的邻舍,而且也示范及教导了律法师如何以 –‘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
 
  在马太福音25:40‘……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撤玛利亚人不但尽上他的本份,他不只是包扎他的伤口或为他祈祷后离开那里,但他却‘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的去爱那受了重伤的人。
 
  这是个牺牲的爱,在撒母耳记下24: 24 ,当大卫要在耶布斯人亚劳拿的禾场上为耶和华筑一座坛,亚劳拿要把地及一切都奉给大卫王,大卫回答说: “不然,我必要按着价值向你买,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幡祭,献给耶和华我的神。”爱上帝和爱你的邻居都是一个牺牲的爱,是需要有付出的爱。

  撤玛利亚人他付出了什么呢? 
 
  (l) 他包扎了伤口- (他付出了他的衣裳-他的拥有物 His possession)(2) 油和酒 - 油可以舒缓疼痛, 酒可以替伤口消毒,但油在晚上可叫点灯,酒在冷天可以取暖- (他付出了他的供应 His provision)(3) 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 -(他付出了方便 His convenience)(4) 带他到店里去照顾他 -(他付出自己的时间 His time)(5) 第二天,他拿出两个银币,交给店主。-两个银币大约是现在平常工人两天的工资,在当时,这是足以让人在旅店住上一个月-(他付出了自己的金钱 His money)(6) 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他付出了他的名喻 His reputation)36节耶稣问他: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37节律法师回答说: “是怜悯他的。” 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这里,我们看到这段经文第二个困难的部分,耶稣告诉他,“你去照样行吧。”但没有告诉他照谁的样式去行呢?-如果我们按照其他解释,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照撒马利亚人去行呢,或照受伤的人去行呢?律法师本来的问题是“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是受伤的人而不是撒玛利亚人需要被救。
 
  然而,如果我们按照[知而行]的主题,其实耶稣真正的意思是要照好撒玛利亚人去行,如何用‘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去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知道律师是无法满足律法上全部的要求,以承受永生,耶稣给了律法师两次的机会去承认他自己的罪及他不能靠自己履行律法上的要求而得永生,但律法师没有谦卑自己,而是要显明自己有理,而且在第二次后并没有再提到他了。
 
  回应:
 
  看完这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功课呢?我可以提出两方面.
 
  第一,我们可以参与在教会里的服侍,教会有很多的事工都需要人。诗班,迎宾,招待,接待新朋友,探访,关怀,茶点后的收拾,打扫,洗厕所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参与。你是否愿意,是否是知而行?
 
  第二,我们可以参与向外传福音的事工,我们每天在学校,在市场,在工作上所见到的非基督徒,他们好象在比喻里被强盗打伤的人,因着罪,他们正步上灭亡之路,面对死亡但却不能自救,如果没有人去向他们传讲福音,他们的结局将会是地狱的火湖。我们是否像比喻里的祭司或利未人般[知而不愿行]的从另一边过去了。或者我们可否像比喻里的好撒玛利亚人,动了慈心,愿意主动的去向他们传福音?可能你会说我是[知而不懂如何去行]。
 
  今年三月头在吉隆坡举办了XEE(三福)的训练课程,我们教会有六位的弟兄姐妹去参加了这个训练会,其中有三位执事,两位少年人与一位青年人,他们回来后分享说在开课的第一天,他们都吓了一跳,因为其他参加者都是牧师,只有他们不是,而且其他的教会都是差派一位或两位的牧师参加,而他们是六个人。感谢主他们都能顺利的完成这三天的训练及有出外传福音的实习,而且我们的两位的少年人更是在考试中得满分。我为这六位的弟兄姐妹向神献上感恩,看见他们有如比喻里的‘好撒玛利亚人‘般的‘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的爱主我们的神,也爱邻舍如同自己‘,他们愿意付出了他们的时间,他们的金钱,他们的方便,目的是装备自己去传福音。他们回来后并没有闲着。四月中在我们教会开始举辨了XEE的训练课程,把他们所学到的来教导其他的人。目前有十多位的少年人及有两位的成年人愿意接受这XEE的训练传福音。
 
  教会也将会在今年七月开始成人三福的训练。如果你是知而不懂如何去行,鼓励你主动报名参加接受三福的训练。
 
  我们唱‘生之颂473首 ‘人们需要主’来作为回应。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