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拒收捐赠物带来的反思

2017-01-26 作者:奇妙故事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438665a39d9c66359442ca8d0df4d6d9.jpg
  最近澳洲传媒报道了一则消息:澳洲人普遍很善良,对世上受灾地区提供援助也非常慷慨,民众争相捐献物品。然而,不久前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和斐济发生了飓风灾难之后,澳人捐赠了70个集装箱的物品给这些地区的受灾民众,其中还有18个集装箱至今未曾打开。因为绝大部分捐赠用品并不是灾民需要的必需品,像高跟鞋,手袋,羊毛套衫,毛毯和电动工具等,以及很多过了保质期的罐装食品等,这些东西对于受灾的太平洋岛国居民根本没有用。而清理和储藏这些捐赠物的费用,却高达200多万澳元。加上赠物的运费、保管费、仓储费和配送等的成本,费用远远超过了物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些费用则要由当地z /-府和慈善机构支出。在不堪重负之下,受灾国z /-府和澳洲慈善机构希望民众继续保持一颗善良之心,积极参与捐赠,但是募捐的时候要选择生活必需品,最好是捐钱,由当地z /-府和援助机构选择购买一些受灾民众最需要的物品。

  澳洲民众以做善事出名,据统计澳洲人是世界上人均参与募捐最高的国家之一,无论对本国还是海外的援灾都积极参与,澳洲z /-府总是在第一时间增派救援团队赶赴现场,并在物质和金钱上给予支持。类似于基督教救世军和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以及众多的教会,普通民众都会参与很多的奉献。同时澳洲社会也体现在对弱势群体奉献爱心上,传媒的这类节目都会在黄金时段加以报道,电视台的节目还会时常组织一些商家,公司和能工巧匠,完全无偿地帮助一些社会底层,或者为一些曾经对社会做过不少贡献的弱者家庭设立一些援助项目,场面和情节非常感人。西人称这些做善事的人为“好撒玛利亚人”(Good Samaritan),这是出自圣经里耶稣讲过的一个比喻(路加福音 10:30-37)。“好撒玛利亚人”几乎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代名词,基督徒更是把做善事看作是一种传递上帝之爱的方式,关爱身边的人,甘心乐意地去帮助他们,把主耶稣基督的爱带给世人,这是上帝所喜悦的,人们相信这必定会得到更多天国的奖赏。

  澳洲的住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收到一些慈善机构的塑料大袋子,上面说明可以将自己没用的衣服和生活用品等放在袋子里,在约定的某一天,专门有机构会派人来收取,慈善机构就会根据捐赠的物品加以分类整理。有些慈善机构有一些二手店,将这些物品义卖后所得的款项就用来支持慈善事业。而有些物品就进入集装箱,运送到海外一些灾区。这本身是很好的举措,但却存在物品是否适合当地居民,是不是灾民最需要的问题。因为不对路,造成浪费和巨大额外开支,也就是前面受灾民众拒绝接收捐献物品的原因。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盛行的“网购”,网上物品价廉物美,不出家门就可以买很多生活用品,服装鞋帽等商品。很多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疯狂购物。这就带来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没地方堆放。面对一大堆没有用的物品,但还是控制不了购买欲望,还想继续购物。怎样才能在处理垃圾的同时,又做了“善事”?于是想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捐赠,把多余的物品捐赠给慈善机构。很多服装鞋子只穿过一两次,有些物品甚至还没有拆封,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就不想要了。在我们对自己这种“善举”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要是没有这个浪费,我们尽可以把那些购物的金钱捐献出来,直接做善事。一件名牌T恤衫可能花两百块钱购买,捐献旧货的时候价值也许只剩下两块钱,要是真正想到的是穷人和受灾的民众,最好的办法是停止浪费,把金钱捐献出来。而且这样做,我们的生活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操心,对保护环境资源,减少污染也有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提倡过一种基督徒的简约生活,生活简单化,过一种追求圣洁的生活。
 
 

【作者简介】 奇妙故事:雅博网作者、蒙恩基督徒。曾经在大陆当过知青,工人,工程师和大学老师。80年代末来澳洲留学,后定居澳洲,当过工人,工程师和GIS应用高管,运行过连锁分店。四代基督徒家庭,从小信主,89年受洗,一直参与教会事奉,对新时代“网络事工”有特别的负担。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