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启示录4: 再经试验之路

2024-10-19 作者:梁文学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I am the way Sky.jpg
 
        讲员:梁文学 牧师
        经文:启2:1-7
 
        前言
 
        在拔摩异象中,约翰受基督启示,按路线图依处给七个教会写信。
 
        从这启示录七封书信来说,素来是教会牧养信息里常常会讲到的经文,因为祂赋予今日教会生活极其丰富和直接的意义。
 
        而对于这七个教会,如果不从整本启示录的思想框架来讲,难免会有断章取义的解经。
 
        对于讲在今天的信息之前的前言部分,我们还是要先对这七个教会的信函内容作一个整体的概述,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信函内容。
 
        首先,我们还是说,这七封信函,本身就是先知文学,来自于基督对祂教会的话语。其次,它相似于旧约神谕的形式,如同旧约上帝藉先知对犹大和以色列说话的口吻。可见,耶稣等同于旧约上帝,一样的神性。旧约,新约的经文是如出一辙,同样的思想主题,同样的教导原则,没有自相矛盾,也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例如,旧约是律法,新约是恩典,这样的自相矛盾的观念。
 
        因此,在这七封书信中,其思想和旧约的先知文学非常相似。如果以这些教会是上帝立约的百姓来说,则这七封书信,仍然有约的条款内容在里面。例如,立约的双方,立约的条款,立约的赏罚结果——警告与应许,咒诅与祝福;还有立约的见证人圣灵。但是,它不是七个约,而是有约的内涵。
 
        接下来,就是要单独对每个地方教会信函的讲解了。在此,回到启示录2章1-7节的经文,约翰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
 
        对于这封信函的内容,在此我们要根据经文给它归纳一个题目。很多人都把它放在和爱心有关的焦点上去谈,也因此以爱心为题目。可是,研究这些经文下来,我们却不这样想,虽然经文中爱心的因素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
 
        在此,我以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来提醒大家,把故事的元素代入今天的这段经文。你会看到伊甸园的亚当夏娃,他们是治理看守伊甸园,然后他们失去对上帝的爱,在经历了试验之后,他们失去了生命之树,被赶出伊甸园。
 
        看伊甸园这段经文,不要只从人类堕落以致需要福音的布道公式,而是从上帝对人类的美好计划,以致与人类的圣约关系。而看启示录的这段经文,同样也要从上帝对祂蒙爱的子民的永恒心意,和祂对自己所爱的教会的应许与警告。
 
        立足点在于上帝对祂所救赎过的教会,而不是带出一段人本主义的救恩论。基于这样的思想预设,我们再来看教会或基督徒受试验,就不是一段让人为得永生去努力的自救论了。而是对基督徒坚守上帝的应许,最终得称赞的一段鼓舞的话。
 
        因此,我们的经文主题是:再经试验之路。请跟着我们的释经讲道慢慢听来!
 
        一、以弗所教会的背景
 
        我希望在我谈及这个背景之时,能听到自己所处的处境里去。
 
        以弗所教会,在历史上有保罗,亚波罗,提摩太和约翰在那里先后服事过。保罗是第二次宣教和第三次宣教都到达过以弗所。其中亚波罗进入,也是擅长讲道之人。保罗在那里建立过推喇奴学房,又一旦促进以弗所教会的复兴,甚至大家都焚烧过各种学说的书,导致亚底米神庙被冷落。后来,以弗所教会日渐成熟,保罗把提摩太留在那里服事。这大概是公元60年代的时候。往后是约翰进入到那里服事一段很长的时间,直到90年代。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满有使徒的真传。然而,由于时政与商业,宗教与多元文化交集,这个地方的教会开始出问题了。以致主对祂发出了责备与劝诫。
 
        以弗所的地理位置,是最接近拔摩海岛,位于该斯特河口,西临爱琴海,而东边则是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和庇推尼,即今日土耳其半岛。由于它在该斯特河口,历史上总是来往的船只带来一些积污,以致历史上有三次搬迁。
 
        这个城市在历史中,特别在希腊和罗马统治的时代中,逐渐超越了士每拿和别迦摩,米利都等几个沿海城市,而成为这个地区中最重要的一个港口。从爱琴海和地中海过来的客旅商人会从这里登岸,而罗马在这个地区也常常作为里程计算的起点。
 
        以弗所和别迦摩同属于港口城市,原来是属于别迦摩王国的一部分。若从小亚细亚的名义来说,别迦摩才是首府。因此,这两个城市一直在争夺它的政zh i和商业的地位。(这有点像深圳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以弗所是一座自由城,罗马授予它自治的权利。由于它在地理上的优势和商业方面的实力,就脱颖而出,成为令其它城市羡慕不已的“亚洲第一城”名号。因此,自从奥古斯都以来,罗马开创帝国之始,它就进入了历史的黄金时期。
 
        它的占地面积,在庞贝时期,大概20平方公里,不是很大,比我们村还小5平方公里,是深圳的1%那么大,大鹏新区的1/3,龙岗去的1/13樟木头的1/6。人口有25万人。人口密度比12500人每平方公里,比深圳大1/3.有一条宽达35尺的大道,两边排满石柱,宏伟的建筑,直达市中心。到处都有纪念罗马军事胜利浮雕石碑。有一个超大型的罗马式聚会场所,能容纳25000人,有17座大型的神衹。
 
        作为一个人文荟萃,商业鼎盛的亚细亚城市,以弗所当然拥有自己的神衹,亚底米斯女神,在欧洲这个名字被称为戴安娜。它是负责狩猎和繁殖二事,所以在雕像上,它是胸前多乳的形象,周围有许多动物,都是象征亚底米斯对当地的庇护。她还有个孪生兄弟,叫阿波罗,传说降生在以弗所。
 
        由于它是一座开发的城市,因此从各地蜂拥进来很多不同的民族人种,同时也把他们所信奉的神衹也都带进了以弗所这个城市。可见民间信仰已经随着商业化开发,进入到这个城市当中,多元文化交织着以弗所人的生活意识形态,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层面。
 
        紧接着是各种商业合约,都必须要请出他们的神衹来作证。而生意完成之后,酬神谢天的行为就避免不了,而以弗所人也开始借此做起各种庇护生意的灵符,安家保宅,保运气畅通,保外出旅游平安,形成了一套商业生态链。
 
        除了亚底米斯女神作为“镇城信仰”,来自民间信仰也突显在这座城市当中,慢慢就形成它的国际化都市。因此,也少不了凯撒的神庙会在这里建立起来。
 
        一开始,奥古斯都在那里建立神庙,还是稍加被动。第二任皇帝起来提比略斯就相对主动建庙。这个时候,凯撒神庙只是崇拜以逝的皇帝,就是皇家的宗庙。这种皇室宗庙在中国封建朝代当中,是常常可见的。可是罗马却以此要求他的百姓去敬拜,以此“立人为神”来达到对城市的保护。
 
        到了90年代期间,以弗所借用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力的推广了多米田,同时也在以弗所建立一个超大的多米田神庙。这时候已经上升到一个政zh i性的行动了。神庙里有三个雕像,多米田的父亲维斯帕西安(第9任皇帝)和他的哥哥提图斯(第10任皇帝),以及他本人多米田。同时,也在别迦摩和士每拿都设立这种神像。
 
        为什么说这是政zh i行动呢?当时多米田和罗马元老院的权力斗争,皇帝的家族作为侍奉对象,明显就是大搞个人崇拜,而消除元老院的政zh i影响力。而对于亚细亚的诸省来说,甚至像以弗所这种具有政zh i战略性的城市来说,政zh i的站队和博弈就更多的体现在城市对皇帝的效忠了。因此才有,多米田死了之后,罗马元老院把曾经被流放的拔摩海岛的约翰,释放回去。可是,当公元127年,政zh i实力又回到哈德良皇帝手上,神庙又再一次完全表现出来。
 
        多米田为了要实现他的政zh i手段,搞个人崇拜,也曾一度以“非神”之名处决了他的表兄弟,甚至放逐了他表兄的家室。为此,以弗所的教会,也一直活在多米田的神庙阴影之下,“非神”成了基督徒所要面对的挑战,并且受到了很多的苦难。同样,“无神论”在某种情况下,也成了基督徒的苦难。
 
        日光之下没有新事。任何一个政权,背后都会想要在意识形态当中统一其百姓对他的效忠,以此达到他的统治。而这种手段背后是顺服“凯撒”还是顺服上帝之间的较量。无需赘言,将以上的这个历史背景,反思在任何的环境下,都有其借鉴的对照。
 
        在此背景之下的以弗所基督徒,他们的信仰显然要面临很多的苦难,不管是宗教上,还是商业方面,在文化的多元化里,意识形态的混杂,人心的统战之下,方方面面都要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与挑战。所以,对于这段经文,来自于基督的话语,更多是一种安慰和勉励。
 
        让我们跟着经文来看主如何勉励祂的教会。
 
        二、考验之下的教会状况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 2:1-5 和合本)
 
        首先,我们看到来自基督的自我宣告:“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个宣告,同时宣称了主权,教会是属于基督的,因祂用权能的“右手”举着祂所爱的教会。教会也是有基督同在的,因祂“行走”在我们当中。
 
        所以光凭这一点,在苦难当中的人就能得到极大的安慰。我们常常因为受苦而感到孤独,我们常常会因为处境的恶劣而对上帝产生怀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被上帝所遗弃。
 
        在苦难中的基督徒,常常会提出为什么偏偏是我要经受苦难?为什么这种不幸要临到我?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似乎一直持守着基督徒的正直与生命规则,为什么我会沦落到如此的地步?
 
在我们人生提出诸多不解的问题的时候,而甚至上帝似乎并不回答我们的时候,我就胡思乱想,愈加揣测上帝,愈加怀疑自己。实际上,是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我们也不了解周围的敌基督的势力有多大。同时,我们对于上帝也缺乏更多的认识,以致我们看不到祂的恩慈,祂的权能,祂的公义,以及祂的同在。
 
        然而,祂依然在患难当中肯定着我们!
 
        第二,我们看到来自基督的肯定:“我知道你”。这句话,在七封书信当中都提到:“我知道你”!
 
        这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想要向他的父亲诉说如何被人欺负,他的父亲告诉他,我知道,我看得见,我完全了解情况,是那样的让人慰藉,那样的让人放心。
 
        我们受了委屈的人,常常喜欢向人诉说,别人怎样对待我的,如何对我无理,如何伤害我。我们义愤填膺,想要为自己伸冤,希望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别人还我一个公正。可是往往都没法填满我心中的不满。
 
        但是,我们却不听基督而来的声音,告诉祂宝贵的儿女,“我知道你!”如果这份肯定,在基督身上是信实的,是来自祂的全知的,那我就可以得着安慰了,哪怕再来更大的苦难。
 
        相反,如果我听不到祂这个声音,我就怀疑祂的信实,怀疑祂的公义,那我就落在愁苦和抑郁当中。愿上帝用祂的话来安慰受苦的人。
 
        第三,请继续保持我们手头的工作吧!
 
        请继续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不要因为苦难太重,压力山大,就放弃手头的工作。在外人看来,你的行为,你的工作一直都是外显的,你的内心苦难是内敛的。没人体会到你内心的苦难,也无人可用苦难的强度来评估你。面带愁容,心生厌倦,往往还被人愈加论断,落井下石,批评指责,似乎这个世界毫无爱心,毫无热情,世态炎凉,有时还真的是冷暖自知。所以,厌世和避世都无法解决我们的愁苦。
 
        所以,该继续保持我们在基督面前的行为还是要保持,该工作还是要工作,该劳苦还是要劳苦,该持续还是要持续。所以,以弗所人给了我们极大的榜样,他们在患难中,仍然做工,仍然劳碌,仍然忍耐着。这就是基督徒的人生态度,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态度,这就是信仰人生的态度,是有上帝的人生的态度。
 
        第四,弃绝恶人与恶行。
 
        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以弗所的教会,在面临着教会的恶人与恶行上,产生两个态度:对恶人和恶行零容忍,为基督却加倍忍耐。这是一件事情的两面性。
 
        教会当中,有披着羊皮的狼进来,他们装作光明的天使,能教导人,能影响人,可是他们没有好行为,他们没有好见证。他们可能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在行为当中伤害着信徒。他们的生命本质不是按着真理而行,而是跟随世界上的主义,各种手段,博弈,计谋,充诉在他们的人生信条。虽然会教导人,但是却不按着基督的真理行事。这样的人在教会当中,最具备破坏性。他们可能是教会的领袖,他们也可能是教会的同工,但是他们对教会的伤害很大。所以,从他们的行为,就可以试验出他们的生命本质,和人生信条。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可效法他们的行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用相互的手段彼此攻击,彼此战争,因为要知道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而是与属灵的争战。所以,看清事物的本质,是很重要的。
 
        不能容忍,首先就是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不采用他们的方法方式。其次,若能指出他们的恶行出来,弃绝他们的恶行,离弃他们的教导,离弃他们的主义,就是一种分别为圣。
 
        而同样,如果这人在教会当中,即使造成了破坏性和伤害性,还是要忍耐,不要因此丢弃信心,丢弃自己的本分。为主做工,为主劳苦,不要厌倦,为主恒忍,是我们面对基督的本分。
 
        第五,避免麻木不仁,丢弃起初爱心。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由于为主受的苦难太多,内心隐忍的情感积压,内心的不满情绪堆积,常常使我们开始变得麻木不仁,各自为安,管他怎样,爱咋咋地。长久以来,教会就不是那种用爱心彼此接待,彼此宽容,彼此怜悯了。这样,服事神,服事人,都成了例行公事。上教会,像小和尚念经,只求尽职而没有热情,不再近人情。这就成为一种反效果。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 神的性情有份。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彼得后书 1:3-8 和合本)
 
        从彼得的劝勉,和约翰在此的劝勉,同出一辙,都在表达基督徒原来这种生命状态,既然从神而建立,并从神领受了应许,并按着神的性情活出见证。就要将这份信仰执行到底,执行彻底。让方方面面都符合神真理的原则。
 
        因此,既然信心建立了行为,也要合乎真理。凡事节制,不要乱行为,还有持守忍耐。但是,对神的敬虔,和对人的爱心,不可丢失。
 
        约翰在此所责备以弗所教会失去爱心的,有可能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对神的爱,就是彼得所说的敬虔;另一个是对人的爱心。
 
        我们不避免信仰变成了形式化主义,虽然保持着外表的一些行为,该上教会还会上教会,该遵守基督徒的品格还是会有品格,该正直的时候还是正直,该维护真理,抵制异端思想的时候,仍然义不容辞。可是,就是对神的爱逐渐冷淡,再没有对基督深沉的爱,这样就让我们丢失了信仰的核心本质。
 
        我们可能并不是教会的人让我们丢失这种对基督的爱,让我们丢失对基督纯粹的爱的原因,可能是巨大的经济压力,或者是周围的处境让我们饱受了苦难,或者在各种忙碌当中让我们无暇思考上帝,没有享受基督的同在。
 
        我们周边有太多试探呼吁着我们离开基督吧!离开那种深不见底的信仰热情,离开那种和现实有着巨大张力的差距。我们时时刻刻在审视着周围人和我们的差距,我们每天思考着豪车,豪房,计较着我和别人物资上的差距,孩子们能否上一个很好的教育。为这些思想,我们常常力不从心,我对基督的爱,是对付着过的。我们已经把起初的爱心丢弃了。
 
        因此,我们需要“回想”,反省检讨,我们是否把起初的爱心丢失了。不要定睛在当今的困难上面,而是回头,再次依靠基督,面向上帝。在祂的爱里,把灯挑亮。否则,祂会挪去我们的灯台。
 
        基督徒不是要为主发光的吗?教会不是山上之城吗?我们不是要在生命荣耀上帝的吗?如果我们在这种生命本质上,失去了对上帝纯粹的爱,我们将不能为祂作什么。
 
        所以,悔改反省,将灯挑亮,免得久而久之,变成一个不再为主发光的人。显然,这是基督的警告,也是信徒的危险,同时也是教会失去见证能力的危险。以致最后,我们被淹没在世界当中。
 
        三、再经试验之路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启示录 2:6-7 和合本)
 
        前面基督对祂的教会说,我首先肯定你。然而,我要警告你。接下来是,然而,你要做出选择。
 
        在此,这两节经文需要解释一下。
 
        前面说到以弗所教会不容忍恶人或者说假使徒,在原文是过去时态,而这里的恨恶是现在时态。因此,在此他们有一件“可取”的事情,并不表示他们有值得称赞的行为,而是要让他们在当下做出选择。
 
        选择什么呢?选择是否恨恶尼各拉一党人的行为。这是以弗所教会必须再经试验之路。
 
        尼哥拉一党人是什么人?曾经在爱任纽的观念里,认为尼哥拉是耶路撒冷所选举的执事,是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后来发展成一个异端的领袖。
 
        而在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却为他辩护,认为这是误解。但是不管怎样,这些都找不到实际的记载事件。
 
        要了解这个人,我们必须要在下文别迦摩教会信函里找到答案,也许能推论出一个原则。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启示录 2:14-15 和合本)
 
        在此,圣经将尼哥拉一党等同于巴兰引诱以色列人吃祭偶像之物,巴兰的教训,就是妥协。他明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但是他为了获得巴勒的好处,几次三番要咒诅以色列人,最后使了一个计谋,引诱以色列人吃祭偶像之物,同时和庙妓行奸淫,把他们引到拜偶像之路去。所以,巴兰的教训特色,就是向世界妥协,向势力妥协,为利益妥协,脚踏两只船。
 
        因此,处在罗马帝国的势力威逼之下的以弗所教会,他们需要面临选择单纯的敬拜上帝,还是要效忠凯撒。或者以弗所的经济财富模式妥协,因为你不参与以弗所的偶像行动,也可能会导致你的经济受损失,因为整个以弗所的商业模式都是偶像生态链。因此,是要至死忠心,是要全然放弃,这只能在两者当中做出选择,考验他们信仰的时候来到了。
 
        而尼哥拉的教训,和巴兰的教训一样,都是想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甚至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是特别考验人是否为主受苦。所以,约翰的意思就是要告诉以弗所的基督徒,要勇于弃绝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
 
        在当今的教会政教关系上,很多人采用了曲线传福音,这种自相矛盾的路线,也是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有些教会采用了第三势力的妥协,一方面俯首称臣,一方面有貌合神离。他们辩称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而实际上却委屈求全,不敢勇敢的传福音。
 
        很多基督徒,在信仰的实践上,认为基督徒在跟随主的道路上太过于艰难,很多教训遵守不了,因此也选择了一个更现代化的信仰。既能到教会遵守主日,又在社会上委婉求全。不管是社会上的人脉经验,还是职场上的假数据,甚至管理上的权术与博弈,所谓高情商的虚伪奉承,生意上的弄虚作假,等等。这些都按着社会人的方式进行两全其美的做法,完了还不忘记十一奉献。
 
        因此,这种苟且之事,是圣经所责备的。而主对基督徒的要求上,是要我们做出选择,并可能要做出牺牲的。
 
        为此,基督徒的这种恨,是基督的恨。这种情感,是建立在基督的情感之上,也是祂所对教会的考验。爱主所爱,恨主所恨,爱恨分明才是圣经的立场,绝不是让我们作妥协,放弃原则的基督徒,就没有行真理了。
 
        因此,“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示录 2:7 和合本)”这是一句警告的话。
 
        旧约的上帝对祂的百姓常常发出警告,耶稣也对以色列百姓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如今圣灵接续基督的工作,向教会,向每一个信他的人,也发出这样的警告。
 
        这不是听不听由你,后果自负。而是出于圣灵的话是有权能的,出于真理的是公义的,结果是附带着审判的意味。圣灵向教会所说的话,具备着真理的标准,同时也具备对背道之人的刑罚。
 
        这不是律法主义,而是上帝一直以来对祂圣约百姓的应许和警告,是蒙福或遭祸的警告。是圣约子民的条款。上帝是施行神法的上帝,祂的原则从没放弃过,也没降低过。
 
        最后一句话:“得胜的,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启示录 2:7 和合本)”
 
        这句话,同样不是律法主义,更不是我们遵守就是得永生的条件,同样是上帝试验祂的子民,对他们蒙福的应许。
 
        这句话,让我们重新回到伊甸园的思考当中,这就更加指向了整篇讲道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加强了我们是要在环境当中接受试验的意义了。
 
        所以这节经文,让我们重新思考伊甸园,亚当在伊甸园所失去的生命树。他在试验当中失败了。如今,又把这个试验重新提起,若是能经历这样的信仰考验,我们将得着上帝的嘉奖。
 
        因此,约翰在此所说的奖赏,并不是指得永生。那是福音派一贯肤浅的解释。甚至如果这样论述下去的话,永生则要靠得胜来得着。
 
        因此,生命树的果子如何解释呢?首先我们要理清是生命树之果与生命之树之间的关系。生命之果是奖赏,生命之树是得生命的途径。树,在原文的意义里,指向十字架。因此,十字架是救赎生命的方法。而生命就是靠着十字架而得着的。然而,生命树之果,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奖赏,是上帝在“乐园”的同在中对我们的安慰。
 
        由此,这句话,主要指向生命的一种蒙福的意义。也让我们回想伊甸园亚当失去了伊甸园与上帝的美好关系。当然,亚当所失去的也是全人类蒙福的机会,上帝让我们重返伊甸园,就是要恢复上帝原先创造人类时,在伊甸园的责任,修理看守园子的服事,在伊甸园被设立为祭司敬拜上帝的生命意义,以及上帝要在我们当中彰显祂荣耀的美意。
 
        因此,伊甸园两棵树就是亚当的试验之路,就是要经过这种试验,而得着荣耀之路的生命。而这种荣耀之路的生命,显然是一种在上帝的圣约条款当中要经过试验的。
 
        这句话,在约翰的思想当中,同时也对应以弗所当中亚底米斯的庭院,都有各种林深树茂的象征,在以弗所人的思想里,这些树,是在表达亚底米斯对恳求者的庇护。
 
        而在约翰刻意用这种树来表达,在情感上,他要告诉基督徒,亚底米斯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庇护。真正的庇护唯有在基督里,在上帝那里才能得到真正的生命保障。因此,唯有真正遵守主的话语,为基督的缘故,持守忍耐,才能得着真正的生命保障。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