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井边的故事(杂感四篇)

2004-12-18 作者:琢真  
来源:转载自:生命与信仰06/2004总第六期我也要投稿


  


一块墓碑

意大利的卡塔尼山,有一块墓碑,碑文是用古希腊文写就的。上面记述了墓中人葬于此地的故事。

还是在柏拉图年代,这里的卡塔尼山位于当时柏拉图游历和讲学的叙拉古城郊外。一个叫托彼的学子,从雅典来到叙拉古城求学,路经卡塔尼山,遇见一只老虎。

下山后,他将此事告诉了附近城里的人,以示提醒。

可是听见的人没有相信的。无论托彼怎样说老虎的真实,人们就是不信。托彼就带着那些不信的人上到了山上,要寻到那只虎。可是老虎并没有出现。上去的人这次非但不信,甚至警告托彼,不要再说这里有老虎了,否则人们会说叙拉古城来了一个撒谎的人。

托彼说出了事实并好心提醒人们,却被人视为谎言。甚至把他说成一个疯子。托彼因此放弃游学,背起了猎枪,不但为捍卫自己的人格,更要证明一个真实的存在。

托彼独自上了卡塔尼山,要去寻找那只老虎,打死它,再把它带回城里,让人们看到这一事实。

然而扛着猎枪上去的托彼再没有下来。

三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了托彼的一堆被撕破的衣服和一只残留的脚。

法官验证∶托彼是被一只至少五百磅的老虎吃掉的。

托彼说这座山有老虎,他用他被吞噬的生命证明了这一个事实。

墓碑立在卡塔尼山,告诉一个活着之人的死。

墓碑给我的思索却是∶人啊,为什么你总要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才去相信!



----------------------------------------

真正的满足

据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z /-府曾在1998年11月6日通过一项法案∶对行乞十年以上的乞丐停发行乞证。

于是该州的富瓦社区三名行丐十三年的流浪汉因不再有行乞资格而被迫离开。

富瓦社区的萨姆神父知道此事,致信z /-府,要求把三名乞丐重新召回来。理由∶他曾在富瓦六个社区担任过神父,这六个社区的人口和富裕情况基本相等。可只有这个社区来找他解决问题的人最少。他很困惑。后来发现,那里有一家孤儿院,孤儿院有 迕露J钦馕迕露飧錾缜娜嗣谴戳恕案R簟薄R蛭露盟怯辛诵猩频牡胤健?神父的结论是∶经常行善的人,心灵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心灵出现问题去行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富瓦社区的三名流浪汉是富瓦社区的“福音”,如果把他们赶走,人们通过布施可以获得心灵安慰和满足的机会就没有了。

这是现行社会极流行的一种“福音”观∶做好事,献爱心,可以让我们成为义人。

因此在中国大陆,许多的人可以慷慨募捐,赞助灾区,赞助贫困学生,帮助那些得了重病没有钱医治的人。就是不接受耶稣基督并他为我们钉十字架的救恩。因为他们认为通过这些募捐和行义,可以获得心理的平衡和满足。或者将功补过,用此“义”替代某一处的不义。

圣经里神只给了人类一种救法,一种罪得赦免的办法,也只有一个称义的概念,一种真正的平安和满足。

就是∶只有相信耶稣基督是我们救主的人才能得救,只有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出的宝血才能涂抹我们的罪,只有相信他并归在他名下的人才能称为义人,只有得着主耶稣自己才有真正的平安和满足。

如果我们的爱不是从神而来,我们的行义不是彰显神的荣耀,我们的布施和行善仅只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我们自己的需要、让我们自己得安慰,这种爱只会让我们自高自大,这种行义只会让我们更加远离神。

这里不是否定人的爱心和善行,相反神何等愿意我们成为一个爱的使者。神借着他的仆人保罗在罗马书16章19节告诉我们∶“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又在12章17节中说∶“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13章8节“凡事都不可亏欠人,唯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只是在我们去行这一切美善之事的时候,我们是将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救赎主的地位,还是一个爱的使者,是一个传递爱的器皿?

真正的爱,它的源头和动力只有一个,就是从神而来。

如果我们知道神是怎样爱我们,我们去行义去施爱的时候,我们总是带着一颗亏欠的心;与主耶稣的爱相比,我们知道我们付出的爱永远不够。我们也无法因此而满足。

我们的满足只有得着主耶稣自己才有真正的满足。并且他是我们平安喜乐的源头。如果这一切都从神而来,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夸的;如果我们的平安喜乐都因神而存在,这个平安喜乐也是谁也夺不去的。

如果富瓦社区人心灵的满足和慰藉是建立在那一所孤儿院和那三个流浪汉的身上,倒不如让那三个流浪汉快快改行,让那所孤儿院快快搬迁。

一切不在基督里的,终必归于无有。



----------------------------------------

生命与大地

“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保ù词兰?:19)

许多的时候,我们的快乐是个盲点。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的快乐。或者,我们知道我们喜欢的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

比如说土地。我们可以非常之肯定,那是农民眼中的至宝,因为他们一年的生计甚至一生的生命都维系在这块培育种子和生长种子的地方。缺了土地,就如他们的生命缺了氧气,土地是那么直接的表达他们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盼望他们的幸福无一不压在土地这快乐天平的另一端。

那么城里人呢?从利益上说,土地和他们毫无关系。这里说的是一种直接的关系。但城里人一样热爱土地,锺情土地。

也就是说人都有一种自然向往土地的欲望。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被称为20世纪伟大智者的罗素,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奥秘。他认为人的幸福是和土地有关系的。这个发现,其价值,不亚于他得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人们肯细细地去体会去尊重去挖掘,人们将会和土地有一种更美善的关系,人类也将从这种关系中得到更多的享受。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他说有一次他见过一个两岁的孩子,在乡村的田园。那个孩子一直生活在伦敦,有一回孩子被带到乡间去散步,时间已经冬天。一切在成年人的眼中,都是很平常的,泥泞的路,也有一些绿色的植物。孩子的眼中却闪出异常惊喜的光彩。他看见孩子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到青草地,嘴里发出快乐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倾注的快乐。是的,孩子的体验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无伪的,那种快乐是原始的,是质朴的,也是广泛的。罗素看到孩子那种被满足的机体是如此的强烈。于是他认为,有一种快乐是和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了一个例子∶比如赌博,它本身没有和大地联结的因素。这一类的快乐一旦停止下来,就会使人感觉无聊不满,渴望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这种快乐带给我们的是不能称作幸福的。另一方面,那些把我们和大地的生命
连接起来的快乐里,则有着使人得到极大满足的东西,在它们停止以后,它们带来的幸福依然存在。所以,当代的城市人所遭受的那样一种厌烦,焦虑,燥动不安是与他们同大地生命的分离密切相关。这种分离使得生活变得灼热、无聊而又干枯┅┅

伟大的思想家分析出了人们的生活离开土地的结果,会现出种种类似人到更年期时的那种症状,或者说土地给人的快乐可以是相对持久和深层次的,是滋润的、生长的、进深的。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大思想家没有说。

记得儿子读高中时,有一次从上海回来。我们去郊外游玩。有两条路,一条水泥铺就的,笔直平坦;一条是裸赤着泥巴的弯弯曲曲的田埂小径,甚至不知伸向哪里。问儿子怎么走?儿子不加思索,很快回答∶“走这田埂吧。”“为什么?”儿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它有弹性,走上去脚感会很好。两边还有许多的花草,你不是还愿意闻泥土的芬芳。那边还有吃草的牛。”这么多理由支持他走这条泥巴小路,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孩子如此随意的话,却说出一个非常伟大又常被人忽略的真理∶泥土是和生命联系的。

那泥巴的路有弹性,让人脚感很好,它有花有草,它能芬芳、它不仅吸引人的向往,也吸引那些牲畜┅┅这一切无不在说明,那条路是有生命的,那条路是活的,因为它是泥土的路,它蕴藏了无数的生命,生命的奥秘在里面,各样的植物,各种的昆虫。它以测不透的奇妙千变万化呈现于你的眼前。

所以,那个两岁的孩童看见土地,跪在上面发出快乐的咿咿呀呀声,那里有绿色的诱惑,有动感的花草,那是他从来没有触碰过的和他的小手一样稚嫩软柔的一个一个的小身体。

人们爱泥土,喜欢大地,原来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亲吻。

人们向往土地,回归地土,原来是一种生命和生命的联接。

而这一切,在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知道快乐而不知道为什么会快乐的时候,圣经这本古老而智慧的书,就早已将这一切奥秘写在上面∶“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人为什么对土地有那样的热情,有那般的眷恋?因为土地就是我们身体的故乡,是养育我们身体的父母。不仅如此,除了它是我们肉体赖以生存的居所,也是我们肉体生命的本源。

科学表明,现在已知的存在于地壳表面的九十多种化学元素,在人体内几乎全部能找到。其中有41种是微量元素。

原来我们是出于尘土,所以我们对土地有一种命运的息息相关。

许多诗人把土地比喻我们的母亲,那是人类的起始;

也把土地比喻故乡,那是我们的最终。

圣经说∶人犯罪离弃了神,神对人的宣判就是∶死。死就是我们的肉体归于尘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圣经这句话也就揭开了人和土地之谜。从土而来,归土而去。

出于尘土归于尘土,这是指人物质的生命。明白了这层关系和人的物质生命的本源,对我们会有许多的帮助。

我们和土地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的友善。我们善待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无限地开垦,无情地砍伐,毫无节制地在这块土地浇灌钢筋水泥,抛掷各种毒品和化学武器,践踏所有的生灵,有一天这块土地成为荒芜,种子找不到土壤,生物没有栖息之地,人类的生存最终也将成为一块墓地。

知道了人肉体的生命不过是尘土,我们就知道如何去谦卑,认识人的有限人的软弱人的卑微,我们就当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并将我们这有限的生命转向那无限的大能的创造天地的主,去寻求去顺服真理的引导。

土地和人的亲和,可以把我们带到一切生命最原始和最初的起头。土地和人的交融其实也是人类的回归。

回归是一个美丽。

几千年来,人类走在自己的智慧中,越走越远。科学发达到人可以登上月球,但月球并不是人们终极的向往。人们向往的仍是那个生命最初的伊甸园。月球可以高傲得美丽而冰冷,伊甸园却呈现生命原生状,欣欣向荣,万物和谐而有序。人与人美丽的相处,动物和植物各从其类。上帝穿行在其中。

人对土地的这种向往,还不仅仅因着它是人肉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还默示着许多美丽的品格。它坚定而持守,如果是一条路,就安静的躺在那,纵然越过千山万水,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如果是一座山,就千年万年的默然成一座峰,承受无尽的风霜雪冻,云在其上风在其中。它温柔而谦卑,善待内里的每一个种子,供奉其上的每一个生命;它永远默默无闻,在造物者的手中甘愿顺服。

当我们说我们愿意走进大自然去亲近它去和它拥抱,我们原是愿意去亲近这块生我养我和我攸息相关的土地,因为我们从尘土而出,我们也将归回尘土。

当我们从大自然中从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获得美感和快乐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我们的感激会自然而然地投向这位更伟大的造物主,我们的上帝!



----------------------------------------

井边的故事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约翰福音4:28)

一个水罐,留在一口井的旁边。

井是石头堆砌的,从那打水的轱辘和轱辘上毛边的绳索,我们知道这井有些年头了。据当地人说,这井是他们祖宗雅各先生留下的。如此说来,从创世记里的雅各到上帝赐下他的独生子主耶稣来到人间,怎么也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

千年之井,延用至今。一代又一代,山枯了又绿,水来了又去,那口井一直没有变,它仍是一口井;那水也一直没有枯干,它仍有一井的泉源。不但人用这井,世世代代;并且他们的牲畜也用这口井。他们的牲畜满了这山和那山。

那个水罐呢?水罐是普普通通的,出自泥匠之手,烧成葫芦状,两头小,中间大。中间大是让它好多盛些水,口子小是不让里面的水晃出来。

这是当地人的智能。他们的女人就是这样,一手托着罐底,一手扶着罐口,水罐扛在她们的肩头。她们裸着脚踝,行走在沙漠,光阴在她们的背负中世世代代流转。

突然有一天,历史在这里停住。水罐停住了。那个井停住了。

水罐不再扛在女人的肩头,它从女人的肩头滑落,停在那朝夕相见的井边。那口井也停住了,没有井边的纷扰和争执,没有水面的搅动和水桶的七上八下。像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打水的人匆匆的离开。然后一切沉静下来。物与物对望。

一个静物写生。

一个水罐和一口井。

这里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打开圣经,翻到新约的约翰福音第4章。

我们看到了,这里发生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

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和一个撒马利亚妇人的井边之遇。

耶稣道成肉身为一个又累又渴的过路人,问一个来到井边打水的女人要水喝。这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那些美丽的传说。一个王子,要娶一位善良的姑娘,就化装成一个穷人,来在民间寻找。

这位从天而降的王子也在寻找,希奇的是他不找好人,他单单要找罪人。

这是一个堕落的女人,有坏名声的女人。她不敢在公众埸合露面,也不敢在人多的时候出来。她要生存,要饮用水,于是选择了一口离她家很远的井,又选择了午正的时间。

她想她可以不被人遇见。她知道她自己的生活。一生没有满足。嫁了五个丈夫,没有找到幸福。她现在只能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男人同居。这是一个女人的痛楚和悲哀。她生活在无奈中,白天如黑夜。

“请你给我水喝。”那个王子说。

她没想到这午正时出来还会遇上人。幸好,这人她不认识,面生,是个外地人。并且从他的穿着,虽不奢侈,无佳形美容,甚至面如石头,却可断定这是一位犹太人。女人很希奇,一个犹太人怎么肯屈尊向她要水喝?难道这位先生不知道这是撒马利亚城,难道他不知道她是撒马利亚妇人?

撒马利亚人怎么啦?

撒马利亚人在犹太人眼中一直看为低贱!因为他们的祖先公元前722年被亚述王掳去,这座城从此陷入外邦人之手,剩余的以色列人被亚述人同化和外邦人通婚,撒马利亚城由此变成了撒马利亚人,成了混血儿的代名称。那些纯正的犹太人要去耶路撒冷朝拜,宁可弯路,也不路过这座城。因为他们怕沾染上不洁净。

上祖的屈辱和自己生活的羞辱,撒马利亚妇人不相信眼前这个她视为高贵的犹太人会近前她,跟她说话,并希奇地向她讨水喝。

于是留下了一段千古流传的对话∶

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对那个女人说∶“请你给我水喝。”

妇人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要水喝呢?”

耶稣回答∶“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人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此话真是一言泄漏天机。

可是在不明白的人里面却是一头雾水。妇人想∶明明你在向我讨水喝,转眼间变成了你要给我活水的人。这真是怪事。而有关“上帝”的信息她压根都没往心里去。无论眼前发生什么,妇人决不会将乞讨的人和那将要来的至尊的王子牵在一起。这是人的思维定式。

所以妇人很是讥讽∶“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妇人搬出了他们的祖宗,试和眼前的人一比高低。

耶稣回答∶“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渴了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妇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还能给人“喝了不再渴的水”,这不是天方夜谭吗?既有这么好的事,你怎么还问我要水喝呢?然而话到嘴边,却是∶“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妇人并没有把耶稣的话当一回事。也不可能更理解耶稣所说的彼水非此水。妇人往丰富里想也不过把眼前的人最多想象成一个打井的,可以在她家后院帮她打口井,井在她家当然可以让她永远不渴。

耶稣自然愿意将他的活水给这位口渴的妇人喝。但有一件事他要妇人知道,她自己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换句话∶必须先认她自己的罪,知道自己是一个口渴的需要活水救助的人。

耶稣用很策略的话提醒她∶“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

妇人低下眉∶“我没有丈夫。”她最怕别人提这件事。

耶稣说∶“你说你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妇人一听,吃惊不小。莫非他是先知!他怎么知道我的事,并且以前的和现在的他都知道。于是赶紧接口,用另一种恭敬的口吻∶“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她的罪被上帝的手摸了一下,隐隐有些痛,她想逃避,就转移话题。

那五个丈夫究竟是她抛弃了别人还是别人抛弃了她,她都可以辨驳。但最要紧的是她现在竟然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人同居,这岂不是明明行奸淫被捉拿。

耶稣暂且由她把话放一边,开始循循善诱∶“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一曲肺腑之言。妇人不得不由衷赞同∶“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位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言下之意,你说的也不错,但你不是弥赛亚。我们要听的是那位将要来的弥赛亚的,他说的才是真理。

这个愚拙的妇人看来是非得用重锤敲她,她才能明白。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她∶“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一句话,石破天惊。差点把妇人给震蒙了。可以想像她当时的吃惊∶张着大嘴,眼镜大跌┅┅她的窘迫┅┅她的无地自容┅┅。

然而,这一切圣经都没有记载。

当她听说眼前这位站着曾向她要水喝的,就是她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朝夕相盼日夜敬拜的弥赛亚、是基督时,圣经里只用了平平一句话∶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

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看着妇人的背影,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也不知道她要去干什么。

顺着她的足踪,我们知道了。妇人放下水罐子,原来是去传福音,做见证。

她忘了从前的羞耻、忘了她自己曾经的身份。她偏走到人多的地方,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

众人听了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有时觉得上帝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老人。

他创造的人很希奇。不像动物,只有肉体,没有灵魂;也不像天使,只有灵魂,没有肉体。他把肉体和灵魂都给了人。那个肉体是属乎物质的,也是属世界的;那个灵魂是非物质的,是属灵界的。

世界和灵界都在人的面前。

世界是明明可知的,可以用属乎肉体的眼睛看见;灵界是明明隐秘的,它不属于肉体眼睛看见的范畴,要用属灵的眼睛去透视。属乎物质和肉体的部分,人可以从天地中领受;非物质的属灵部分由上帝直接供给。物质的部分可以明明的拿来,非物质的部分要凭信心去支取。

上帝将这两部分的构造和需要及如何支取的方法都告诉了人。于是就坐在天上,观察地上的小人,看他们如何的来自取其食,喂养自己。

那个明明可以看见的部分,一般人都不会搞错,吃吃喝喝睡睡,满足人的肉体,这是最低能的人也知道的。而那个明明人不能看见却有真实存在的东西,人开始五花八门。

肉体饱足了,另一层的需求怎么解决?那个灵魂用什么填充?

找一块爱情蛋糕,放进去,不对;金钱放进去,也不对;权利呢?也不对。人开始自己创造神,用树木石头雕个什么塑像,对太阳月亮供它一柱香,飞禽走兽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图腾,最后人把自己也带上了神的宝座─可还是不对劲。

为了寻找心灵的满足,所罗门带着他的灵魂历经所有。

论权柄,他在万人之上;论智能,他如海沙不可量。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多首。天文地理飞禽走兽昆虫水族他无所不知。他的智能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能。他积蓄世上所有的财宝,他的后宫嫔妃成群,他的牛羊胜过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

用所罗门自己的话∶“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求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然而,“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上帝观看着地上人的作为,悲从中生。

他知道人无法填满自己。那个空缺是他为自己留下的。于是打发他的独生子耶稣,成为人的模样,告诉撒马利亚妇人∶你有过五个丈夫,不错,可是五个丈夫都不能给你爱,现在的那个男人也不能让你得满足。亲爱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个空缺是我为自己留下的,只有我能填满。来,到我这里来,我给你的,不仅仅是爱,我可以给你所有。知道吗?万有都在我的里头。我的右手有长寿,我的左手有富贵(箴言3:16)。我的道是安乐的,我的路是平安的。我给你的富足并不加上忧虑,我给你的爱可以存到永远,我给你的水要在你的里面成为泉源,我给你的生命可以到永久┅┅

来吧,到我这里来。因为我爱你,我为你舍命┅┅

这就是主耶稣对“撒马利亚妇人”的爱。他没有嫌弃那个妇人有过五个丈夫的历史和现在仍旧与另一个男人同居的现实。他只要她承认并悔改、放下┅┅

水罐留在井边。

是那样的显眼,因为井边别无一物,只有水罐。是那个有过五个丈夫的撒马利亚妇人留下的。

不是她忘了,也不是她丢下,是她明明留下的。

留在那里的水罐,是个隐语。

从留下的水罐,我们知道妇人得着了;

从留下的水罐,我们知道妇人满足了。

因为得着了,她才会放下那个水罐;

因为得着了,她才会离开那口井。

并且得着的是最好的,她才会留下那个她曾经一直离不开的需要;

并且得着的是永远的,她才会离开那口两千年古井。

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两千年长,除了“永远”。

世上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每日的需要,除了“生命”。

耶稣告诉撒马利亚妇人,在他的里面有生命,在他的里面有永远。他就是生命,他就是永远。

哦,亲爱的朋友,有一口井在我们的心里,有一个水罐却不在那井边。

我们仍在用水罐打水,如同起初的那个撒马利亚妇人,世世代代,水罐在我们的肩头给我们负重,岁月在我们肩头流转。

我们以为水罐可以给我们解渴,我们以为水罐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有一天,上帝来到我们面前。

时光在这里驻足,历史从这里掀开。

上帝告诉我们∶凡喝了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了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智能的尼哥底母相信了,放下水罐;

愚拙的撒马利亚夫妇人相信了,放下水罐;

打鱼的彼得和约翰相信了,放下水罐;

做税吏的马太也相信了,放下水罐;

乞丐拉撒路相信了,财主撒该也相信了┅┅

许多的人相信了,放下水罐,那井从此在他的心里成为一井的泉源,直涌到永生;

还有许多的人不相信,仍旧背起自己的水罐,离开那井走自己的路。

走撒马利亚妇人曾经的路。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上帝的话仍在继续。

朋友,你的水罐在哪里?

在你的肩头?

还是那井边?

你的井是一口井?

还是一井的泉源?

不要回答我,亲爱的朋友,请回答你自己!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