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认信圣经无误的意义与当今适切性(二)

2014-06-02 作者:林慈信  
来源:山上之城blog我也要投稿

3b7c9fcd39a11cc9f558667d3852d200.jpg

  Ⅲ「圣经无误」之真义

  ICBI已在1978年撰写了「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1999年李定武、吕沛渊两位牧师把宣言重新翻译成中文,读者可仔细研读。这种「信条式」的著作,华人信徒念起来可能不习惯,有时需重读上三、五遍才能掌握其精粹。我们先复述一遍正统的圣经观,然后再看「圣经无误」在今天危机中应有的涵义。

  1.《圣经》宣称,人人都认识真神,因为神已作了自我启示。但是不虔不义的人阻挡(或作「压抑」)真理,转而敬拜受造之物,因此弄瞎了眼睛。

  2.神在永恒里已有预旨,要向人类启示永生之道。他进入了时空,用梦、异象、天使、神迹等事件(event),也用先知、使徒等代言人说话(words)﹐直接在历史中向人启示。神的启示,不像一部份(非正统的)「圣经神学」派学者说,只是事件(event),不是言语(words)。神的「事」与「话」是相辅相成,互为诠释的。

  3.按照神的美意,他把他所启示的(包括「事」与「话」)默示给人,并书写成书。这一结果写成的书,乃神的话语本身。《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全部、每字都是神所默示的。这不表示每一次的默示,都像秘书作记录一般(我们承认《圣经》有些部份显然是用“默下来﹐dictation”方法默示的)。《圣经》不仅在每一字上都有圣灵的带领,每一位《圣经》的作者,他的出生、背景、教育、经历、性格、文笔、甚至情绪及遭遇,都在圣灵的掌管之下!《圣经》何尝只有「字」才是神默示的!我们承认,默示的过程(圣灵如何吩咐人把每个字写下来),多属于奥秘;不过我们相信,《圣经》的书写过程,及环绕着默示的每一项因素,都在圣灵的掌管之下,没有一点是偶然的!

  4.圣灵所默示的《圣经》,是全无谬误的(infallibleandinerrant)。不单在教义、生活方面,而且在历史、科学范围内的宣称,也是无误的。「圣经无误」是指原本(autographs),不过当译本准确地表达原本的意义时,我们也应当它为《圣经》,为神的话。(参阅《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

  5.圣灵的工作,不止于默示;他与《圣经》同作见证,这就是《圣经》的自证或内证。

  6.圣灵保守初期教会,《圣经》每一卷书写完以后,读者立刻承认,接受它为神的话(神就是正典)。

  7.圣灵也掌管历史,使《圣经》被保存下来,并且译成不同的文字。

  8.圣灵按照神的美意,开启人的思想,光照人心,好叫人明白《圣经》真理,降服在主基督的主权下。

  照上述的圣经论来看,「圣经无误」是基于圣灵默示《圣经》这一事实,是整个正统圣经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详情细节请参阅《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

  Ⅳ圣经无误之涵义

  现在,让我们来看,承认「圣经无误」之一些涵义:

  1.认信<<圣经>>教义之责任。承认《圣经》之默示、无误、清晰及权威,乃每一位牧师及信徒的责任(提前6:12)。研究神学学术,必需先承认信仰之内容,不能只为学术而学术,随波逐流,崇尚西方最新的学术潮流(包括反西方的潮流)。神学家及神学院应认定自己是教会人(churchmen),先向神、向教会负责。【12】

  2.重申「命题式启示」。在这祁克果、巴特等思想已深入华人神学界的今天,华人教会极需重申「命题式启示」这项信仰。熟习儒道哲学、中途信主的当代华人教会领袖(有香港背景的﹐有大陆背景的),与早期的自由派人士(如谢扶雅,赵紫宸等)异口同声称道,《圣经》不宜也不应系统化,因为基督教信仰不是命题式的,乃是关系的,玄妙的,只能凭直觉及信心才能掌握的。甚至对后现代解释家有深入研究,及作出积极回应的福音派神学家KevinVanhoozer,在接受《今日基督教》杂志访问时,也说「无误」一词不适用,因它「不够大」。这篇报导是这样说的:

  从多方面来看,...福音派神学,就是强调命题式真理及律法的神学,乃是启蒙运动的养子。

  我不是否认无误,但是它不够大。

  「无误」只说出《圣经》真理全部图画的一部分;而相对来说,《圣经》的阔度包括叙述、诗歌、诗词、及寓言。「我们尝试离开一种语言观:即是语言仅是描述世界的(languagesimplypicturingtheworld)。比方说一个应许与自己及他人,就有着更复杂的关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主义者,但是,何必呢?...」【13】

  Vanhoozer认为,《圣经》真理像音乐一样,若用一个命题(proposition)来总结,则会失去很多意义。神学也是一样。Vanhoozer盼望重新掌握到「真理的全面」(thefullnessoftruth)。他希望教会再经历一次类似「宗教改革」转变,这转变让教会重新发现《圣经》的文学,经历一次路易士所称「我们想象力的洗礼」(abaptismofourimaginations)。【14】

  Vanhoozer的议题,是要回应后现代主义。他放弃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教席,回到芝加哥三一神学院作系统神学研究教授,是福音派的喜讯。不过,对「命题式启示」存有敌意或偏见,则对福音派神学是一个损失。上面已说过,《圣经》本身含有命题式的及非命题式的启示,我们不需,更不应以偏盖全。

  不错,《圣经》有某些部分是诗歌、寓言、箴言及祷文,但也有很多部分是历史记载、书信、讲章及教义式的教导。熟习儒道哲学的当代基督教文化工作人士们,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某一种思维方式,(其中一位称此为「圆周性的思维方式」,意即寻索真理的过程本身是真理知识的一部分),硬把全部《圣经》当作非命题式的材料,这是对《圣经》严重的不尊,不敬。他们的用意,是希望福音资讯不被传统文化内的华人抗拒;他们的用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的作法,会收「不战即败」的后果。【15】

  在《圣经》中神已作了命题式的默示,用圣灵(属灵)的话,晓谕了圣灵要说(属灵)的事(林前2:13)!

  3.认信圣经无误之根据。承认「圣经无误」这项真理的依据,是因主耶稣亲自承认(旧约)《圣经》的权威。这一观点一点也不错,英国的斯托德(JohnStott)及巴刻(J.I.Packer)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诉诸基督的权威,来建立「圣经无误」等真理的基础。我认为基督对旧约的见证十分重要,不过它不是建立「圣经无误」基础的全部。超宗派的西敏寺大会,在《西敏寺信仰告白》(1647)中说得很清楚:

  我们对《圣经》无谬之真理及从神而来的权威的完全认信及把握,乃来自圣灵内在的见证,在我们心中圣灵与神对话、圣灵透过神的话作见证。【16】

  圣灵乃默示《圣经》者。因他的单默示,《圣经》写成了。他还不断在《圣经》内作见证,也与《圣经》一同作见证(参赛55:8-11)。因此我们相信《圣经》无误,有圣灵先透过《圣经》给我们确信的凭据。圣灵的见证,是不能看见的,也是能看见的。后者包括:

  一.旧约对旧约的见证

  二.旧约对新约的见证

  三.基督对旧约的见证

  四.基督差派新约的见证人(使徒们)

  五.新约对旧约的见证

  六.新约对新约(使徒彼此)的见证

  由此看来,基督对旧约《圣经》的见证及信服,乃圣灵内部见证的至要部分,但不是其全部。福音派在诉诸基督的见证来建立《圣经》的权威时,莫犯「唯基督主义」(Christomonism)的错误。【17】

  4.接纳圣经中所有语言。《圣经》中的语言,既是圣灵默示之工具,则不可随意凭人的喜欢作选择性的采用,取措由人,会夺去神及《圣经》的权威。好几位深受英伦神学熏陶的香港神学家,及多位海外华人基督徒学者,多次对《圣经》所用的法律用语(forensiclanguage)及商业用语(commerciallanguage),当作西方教会的文化包袱来处理,认为不适合华人接受。他们认为教会应更改福音资讯内容,强调与神复和(reconciliation),天人之间的恩情,「你已被接纳了!」﹐及心灵医治等主题。【18】笔者不反对强调这些主题。只要在《圣经》中找得到,只要是《圣经》强调的,我们也应强调。不过「称义」,「代罪」(substitution),「挽回」(propitiation),「赎罪」(atonement),「买赎」(ransom),及「不再定罪」(nomorecondemnation)等观念,不是西方教会的文化包袱,乃是圣灵默示的一部分!怎末可以随意拋弃?【19】若说,以往教会不够重视「恩情」、「复活」、及「医治」,再说现今人们需要这些恩典,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不能把《圣经》内明明教导的真理,说成西方文化的遗产!

  相信《圣经》之无误,必需同时接纳《圣经》中神所选用的所有文字、词语、观念。

  5.启示之一贯性。相信《圣经》之无误,必须包括接受渐进式的启示(progressiverevelation),也是前后一致的启示(unityofrevelation)。在《圣经》权威方面妥协的学者,尤其是圣经学的教授,常在《圣经》的启示历史中作分割的工夫,例如:

  一.有一位赞成按立妇女为牧师者,把耶稣(重视妇女)和保罗(被控为轻视妇女)的教训对立起来。【20】

  二.把四福音对立起来,使之互相矛盾。《今日基督教》用极欣赏的口吻,在1999年二月介绍了几位新一代的福音派神学家。除了上述的Vanhoozer教授以外,也介绍了RichardHays(ProfessorofNewTestament,TheDivinitySchool,DukeUniversity)。Hays博士十分勇敢,曾抨击赞成同性恋的耶鲁大学神学教授JohnBoswell对<罗马书>第一章的解经为一个「典型差劲的解经的例子」(atextbookexampleofbadexegesis)。【21】Hays亦对「怀疑式的诠释」(hermeneuticsofsuspicion)作了清晰的批判。他承认,怀疑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学者们为什么「对自己的经验的宣称如此地信任呢?」【22】为什么我们不让《圣经》自己说话,来批判我们呢?Hays提倡「信心的诠释」(ahermeneuticoftrust),意即,研究《圣经》的学者需承认,自己是「灵魂有污秽」的罪人(thosewhohave"filthintheirsouls")。【23】Hays在SocietyforBiblicalLiterature的演讲,受到了二百多位学者站起来鼓掌赞同。但是,采访者告诉我们,Hays对四福音有时采取矛盾的看法:他拒绝任何想协调新约作者之间不同观点的尝试。意即他有时把一本福音书与另一本对立起来,甚至作出结论说,当某一本福音书似乎与另一本冲突时,就证明它对历史的记载是不准确的(Historicallyinaccurate)。

  采访者告诉我们,Hays也不喜欢「圣经无误」一词,不是因为他对相信神迹或顺服《圣经》中的命令有困难,而是因为作为一个理论,「无误」有可能令人对经文本身的真实性变成瞎眼(blindtotherealitiesofthetextsthemselves)。【24】

  不承认《圣经》之一贯性,是极之严重的释经﹐信仰上的偏差!

  三.实用「如何读经」的普及释经学书,多以《圣经》不同文体分章段。至于传统福音派解经的一般原则(如NortonSterrett,HowToUnderstandYourBible﹐中译﹕<<如何明白圣经>>的上半),已在不少新书内消失了。这种情况,令信徒们不知不觉地感觉到,《圣经》中不同文体的章节或书卷,在真理内容(不仅形式)方面是彼此有差异的。

  今天宣告启示的一贯性的作者在那里?

  6.勿夸大处境与文本之辨证关系

  文本与上下文(context)之间的辩证式关系,不容随意夸大。不错,了解一段经文(text)的真义,不能缺少对上下文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但是我们必需谨慎,不要跟随世界教协(WorldCouncilofChurches)神学教育基金会(TheologicalEducationFund)的台湾神学家黄牧师(ShokiCoe),把"context"说成是「穷人被剥削」的「社会事实」。这位「处境化」(contextualization)先锋的黄牧师,早在1972年已用×××型的认识论来解经,谓若不知道穷人被剥削,则无法真正明白《圣经》。今天华人解经法,有涉嫌×××型的认识论(epistemology)吗?

  对「上下文」(context)的过份重视,亦可见于《你也能带领查经》一书。该书在一九六零、七零年代,乃校园查经小组之训练材料中必读者;受过归纳式查经法训练的信徒们都会背诵三步骤:观察(observe),解释(interpret),及应用(apply)。一九九零年代,笔者再次购买该书时,大吃一惊,因为[解释]经文的一段已在新的版本完全重写!旧的版本,要求查经时要认出一段经文重要的字眼,尤其是重复使用的字眼,然后把这些辞汇列出,察觉是否有先后次序?思路的渐进(progression)?对照或比较(contrastorcomparison)?但是新的版本,只要求读者查阅参考书,找出历史、文化、语言背景的资料!

  此书之出版者是IVP,英美著名福音派出版社。到底发生了甚么事?难道IVP已不再认为,仔细辨认经文之字眼乃查经程式不可或缺的一步?抑或IVP不再相信当今的大学生有这种分析、阅读能力?抑或IVP编辑同工深受圣经批判之新潮流影响,认为经文的意义只能从其文化背景获取,经文的字意也不能从字句中直接获得?

  著名当代解经家GordonFee(<<读经的艺术>>作者之一)认为,经文的意义,主要在于作者或讲者在当时的处境中对读者或听者的原意。这种观念推理下去,会否令教会不再相信,《圣经》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有它永恒不变的教导?

  上下文或处境(context)不可取代《圣经》本身的权威!

  7.重申「真理」的正确性。上文提到KevinVanhoozer反对「无误」一词,因为它未涉及到真理「图画」的其他部分(见IV.2,引文13)。Vanhoozer有意与后现代人对话,把「真理」观念扩大,以致包含语言与自己、和他人的复杂关系。他的观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要更改传统对「真理」的定义去迎合当代人的口味,所付的代价可能太昂贵。不错,《圣经》不只是向人的理性说话;《圣经》中的叙述、诗歌、诗词及寓言等,都有对人心说话的权威与能力。我们可以说:《圣经》是神亲自说的话;于真理(认知)方面,它是绝对真确,无谬无误的;于正义(道德、意志)方面,《圣经》所晓喻的是最高、最圣洁、最绝对的公义;于荣美(感性)方面,《圣经》具有最纯洁的华美及荣耀,而这「美」来自那绝对圣洁的神自己。「真理」与「无误」,是神及他的话的属性。《圣经》是绝对圣洁、公义、荣耀的书,在这方面我们不但要高举,甚至应该更多强调!《西敏寺信仰告白》对《圣经》的崇高有下列的宣称:

  《圣经》属天的题材,其教义的有效大能,文笔的宏伟,其不同部分的相互吻合,其整体的范围(即,将荣耀全归于神),其完整地显示人类唯一的救法,以及其他众多的独一无二的卓越性和其整体的完全性…(《西敏寺信仰告白,1:5;笔者译。)

  因此我们不必把历代惯用的「真理」观念更改或扩大,这会造成混淆的思维,对研究《圣经》本身所用的辞汇,是个严重的障碍。

  Vanhoozer代表了当代绝大多数的哲学家及神学家,他们为了与后现代文化对话,必需采取后现代的语言辞汇(vocabulary)。笔者就此提出重要的疑问;是否所有的世俗辞汇都可完全照搬来使用?《圣经》对某些特定辞汇有圣灵默示的用法及定义,我们可以不予置理吗?与世俗文化对话时,是否应该用爱心,敬虔的态度,向非信徒挑战,把正确的「真理」观、「语言」观、「本文」(document)观显示给当代学者及神学家?

  神的属性有多方面,《圣经》的荣耀,也有多方面。兹引用《西敏寺信仰小问答》一条说明:

  问:神是谁?

  答:神是个灵。他的存在本身,他的智慧、权能、圣洁、公义、美善和真理,都是永恒,无限,和不变的。(《西敏寺信仰小问答》,第四问﹐笔者译)。

  《圣经》的无误,在于它是绝对不变的真理。正统基督教的圣经论,不只涉及「无误」一项属性,还有其他方面的重要宣告。如:

  《圣经》的必需性(necessity)

  《圣经》的使徒性(apostolicity)(指新约)

  《圣经》的无谬无误性(infallibility)

  《圣经》的清晰性(perspicuity)

  《圣经》的权威性(authority)

  每一方面,都需要在当今教会被重提,让信徒认识、爱慕、尊敬、顺服、宣扬神的话!

  上面七方面的考虑,指出「圣经无误」之涵义,在文明危机的今天,「命题」,「真理」,《圣经》中之教导式(didactic)语言,《圣经》之一贯性,等等,都不容教会忽视。神学教育需重新强调这几方面的教导,以训练出有真理信念(conviction)的传道人!

  Ⅴ圣经无误之应用

  在今天思想混淆的世代,教会应重新重视神的话–《圣经》。本文主要回应当今神学界的圣经观﹐重申圣经无误教义。至于如何全面地建立健康﹐强而有力的教会﹐不在本文范围内。不过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教会领袖们参考﹕

  1.系统解经讲道

  讲台是主基督设立的,用来宣告(proclaim)教会元首主耶稣的旨意和神全备的计划(wholecounselofGod)。教牧不宜为讨人喜欢而迎合潮流,急欲教会增长等目的而以专题论述,心理医治,大量的故事代替了系统、仔细的解经讲题。举目望田﹐圣徒到处饥饿,牧人以甚么喂养?

  2.系统教导

  在主日学、查经班、小组及团契的程式安排中,不宜忽略逐卷及按主题的小组查经。笔者认为,团契及小组聚会内容,百分之五十以上应以《圣经》本身为内容.

  3.神学教育与再教育

  今天的神学院,把献身信徒招来了,他们这宝贵的三年、四年时间很快便过去。他们毕业时,对《圣经》默示及无误的信心,是有增无减?抑或渐渐忽视,甚至开始怀疑、弃绝?神学院行政人员应深思熟虑,如何建立、深化学生对《圣经》的信念。不错,除了信念还有实践;神学生的灵修、教会实习、原文解经等都不容忽视.不过信念(conviction)本身也应是神的仆人应有的品格的一部份。神学院如何培养?神学院教授们本身有强烈的《圣经》信念吗?如何深化教授们的信念?是神学教育在「信仰」上检讨,改革的时候了!

  4.灵命之重新了解

  《圣经》既是逐字默示,无谬无误,它对基督徒的生命、生活方式,应有真正的权威。时下信徒追求不同版本的灵命进深的课程中,有些主要观念及辞汇均不是来自《圣经》,如「灵命」、「默观」、「敞开心灵」等。《圣经》有好些基本观念,极需当代信徒加以重视、学习,如:

  敬畏神

  敬拜神

  感谢神

  与神的圣洁、忌邪认同

  在神的丰富中找到满足

  信靠神

  爱慕神

  顺服神

  语曰:「名正言顺。」信徒与主的关系,其定义应从《圣经》找出!既是如此,我们的经历应被《圣经》衡量;我们的经历不是我们了解圣灵工作的准则,《圣经》才是。

  5.阅读,思考,默想的重寻

  在这文明没落的世代,教会在教导,宣讲《圣经》之时,同时需教导信徒如何细读、研读神的话.加以默想,背诵。这是心灵的操练,也是受圣灵管制的理性(sanctifiedmind)的操练!

  自从一九八零年以来,西方青年阅读、分析、综合(analyze,synthesize)的能力一直下降。基督教教育,无论在教会或教会学校,需拾起责任;笔者呼吁:「基督教教育之目标及任务,即教育本身!」(thegoalandtaskofChristianeducationiseducation

  itself!)愿神的话发扬光大,好象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一样,神的儿女明白神的话,教育与普及、提升同步,以致影响社会的质素!

  注脚

  1.参“LiberalEvangelicalism”及“LiberalismandConservatismintheology﹐”NewDictionaryofTheology﹐中译﹕<当代神学辞典>>;另参薛华﹐<<众目睽睽下的当今教会>>(更新传道会)﹐原著﹕FrancisSchaeffer,TheChurchBeforeaWatchingWorld,记述了美国联合长老会在二十世纪信仰危机的历史。

  2.CorneliusVanTi﹐TheNewModernism(Philadelphia:PresbyterianandReformed,1947),收在CorneliusVanTilCDRom内(Presbyterian&ReformedPublishingCo.)。参J.I.Packer,TruthandPower:ThePlaceofScriptureintheChristianLife,Wheaton,IL:HaroldShaw﹐1996﹐pp.115-118。

  3.“Confessionof1967,”I.C.2,BookofConfessions,PresbyterianChurch(U.S.A.),1999,页257,9.27段。

  4.邓绍光,〈还是文字?〉,《基道阅读》,试刊号,1997年6月,页3。

  5.另参CliftonJ.Allen的看法;RichardP.Belcher(贝查),《圣经无误辩》,香港﹕宣道出版社,1984,页38-45。同书,页62-63,综纳了BernardRamm的圣经观;Ramm氏不信圣经无误。

  6.该段历史可参考J.I.Packer,TruthandPower,Wheaton,IL:HaroldShaw,1996,pp.104-105。

  7.RobertaHestenes,“TheSpiritHasn'tLefttheMainline”一席谈,由TonyCampolo主持,ChristianityToday,August11,1997,页19。

  8.J.I.Packer,“Fundamentalism”andtheWordofGod:SomeEvangelicalPrinciples﹐GrandRapids,MI:WilliamB.Eerdmans,1958.

  9.后现代诠释学较详细的介绍及回应,可参阅KevinVanhoozer,IsThereAMeaninginThisText?TheBible,TheReader,andtheMoralityofLiteraryKnowledge(GrandRapids:Zondervan,1996)。

  10.较明显的例子包括:邵樟平,<初采“语言做事理论”对圣经研究的贡献>,《建道学刊》,第十期(1998年7月),23-42;谢品然,《冲突的诠释》(香港,建道神学院,1997);曾庆豹,〈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神学反思〉,《道风》第一期(1994年夏);谢品然,〈文本,本土诠释与释经学转向〉,《道风》,第3期(1995),收在《冲突的诠释》,页23-51。

  比较有批判成分的论文,有吴慧仪,〈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文本与诠释」〉﹐《中神期刊》,第22期(1997年1月),页97-119。文中吴博士介绍了E.D.Hirsch提出的,以作者原意为依据的诠释学:Hirsch反对语言其自主性,语言不能自己产生意思,必先有人带意使用它,方叫字产生意义。故只有作者的原意才能作为诠释的普及、超越标准。吴博士这种敢指出批判后现代诠释学之虚无之作品,实属少有。

  11.CorneliusVanTil之作品,已收为CDRom,EricSigward,editor;Phillipsburg,NJ:PresbyterianandReformedPublishingCo.参﹕www.wts.edu.

  12.参NormanShepherd,“ScriptureandConfession,”ScriptureandConfession:ABookAboutConfessionsOldAndNew,ed.JohnH.Skilton,Nutley,NJ:P&RPublishingCo.,1973,pp.1-30.巴刻在TruthandPower一书,提醒我们:「批判的进路,已是被今天专职圣经学者接纳的原则。...往日基督徒学者,不论从事那一学科的研究,都接纳圣经无谬(infallibility)这代模(paradigm)。但今天被接纳的代模,乃圣经有谬(fallibility)。」(TruthandPower,p.47)

  13.TimStafford采访,"KevinVanhoozer:CreatingaTheologicalSymphony,"ChristianityToday,February8,1999,页38-40。

  14.Stafford,同上,页40。

  15.对于儒道哲学背景的当代基督教文化工作人士们弃绝「命题」这思维方法,可参梁燕城,〈中国处境的神学反省〉,收于陈惠文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更新研讨会汇报》,Argyle,TX:大使命中心,2000,页151-158。并参梁家麟的回应﹕〈中国处境的神学反省回应〉,同书,页159-162。

  16.《西敏寺信仰告白》1:5,作者译。

  17.关于《圣经》的自证,参JohnMurray,“TheAttestationofScripture,”inTheInfallibleWord:ASymposiumbyMembersoftheFacultyofWestminsterTheologicalSeminary,Philadelphia:PresbyterianandReformedPublishingCo.,1946,pp.1-54.

  18.EnochWan(温以诺)综纳了这方面的思想﹕参温氏着﹕“PracticalContextualization:ACasestudyofEvangelizingContemporaryChinese,”ChineseAroundtheWorld,March2000,18-24.

  19.参JohnMurray(慕理),《再思救赎奇恩》,香港:天道,1993,深入地诠释了《圣经》用的救赎名词。中文的<<圣经新辞典>>乃翻译英文的NewBibleDictionary第二版﹔原著的第一﹐第二版内不少文章都诠释了<<圣经>>里有关神﹐启示﹐救赎等真理。

  20.参AlviraMickelson在WomeninMinistry:FourViews,d.BonnidellClouseandRobertG.Clouse(DownersGrove,IL:IVP,1989)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解经原则:

  (我们要)指出《圣经》中所教导的最高准则或标准。...(页177)旧约及新约《圣经》中有些命令,若今天应用的话,会与耶稣及保罗清楚教导的基本「最高标准」相违背的(contrarytothesebasic“higheststandards”);这些命令需要小心地审核,是否只是「给当时人们所处之处境的规则」,因为当时地方上或暂时性的环境之故。(页179)

  Mickelson亦极力反对「命题式解经」(propositionalexegesis),认为这种错误的解经法,是先宣称某一命题,然后用选择性的字意解经法(selectiveliteralism)在经文中找支援,还用”readingintothetext”之错误读经法。Mickelson用这种释经法,可选择性支援她要找出的「基本原则」,极有嫌疑之处。

  21.TimStafford,“TheNewTheologians:TheseTopScholarsAreBelieversWhoWanttoSpeakTotheChurch,”ChristianityToday,February8,1999,页30-31。

  22.Stafford,同上文。

  23.Stafford,同上文。

  24.TimStafford,“RichardHays:RecoveringtheBiblefortheChurch,”ChristianityToday,February8,1999,页33。

 

【作者简介】 林慈信Samuel Ling 是一位牧师、美国天普大学中国历史博士。「中华展望」创办人与总干事。曾授课于富勒神学院,威斯敏斯特神学院与惠敦大学。他是史学家、神学家和传教学家,他致力于探索影响中国教会和牧养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一直向华人教会讲授改革宗神学,并主持翻译相关经典著作。 林慈信祖籍浙江慈溪,于1951年在香港出生,是家里第四代的传道人,在一所敬虔的神学院校园里渡过了人生的头十四年。父母亲是神学院与中学的教师。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