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观影:《使徒保罗》为主癫狂

2018-10-05 作者:施玮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640.webp (7).jpg

  很高兴今天在空中与大家相遇!这一次我要与大家分享「为主颠狂」。最近我正在写宋尚节传记《活祭》,看了很多他的日记(甚至他在精神病院的笔记),正好看了《使徒保罗》这部电影,我心中最大的感动就是为主颠狂。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在《使徒保罗》这部电影中,我看见每一个人、每一个被主得着的人,在主的面前,他们都是惊讶主的作为、惊奇主的大爱,是被主的爱所颠覆,颠覆了他们的理性,也就是正常的思维模式,也颠覆了他们的心。当他们的心被震动的时候,他们是为主颠狂。最近因为在写宋尚节的书《活祭》的时候,有一个词就是「颠狂」,这个词究竟有病字头还是没有病字头,我在和我的一些读者们讨论。有病字头的,其实是一个「癫狂」,好像是一种病态。

  然而没有病字头的「颠狂」,又是字典里面所没有的。后来查了原文,就发现这个「颠狂」在原文中有两种含义,既有好像病态的精神状态,它也是被什么惊吓、颠覆。在新约《圣经》里面,「颠狂」更多是用在为主而颠狂、在主面前被颠覆。从这个角度来看《使徒保罗》,我们就能够看见这部电影让我们震惊并且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发生在公元六十七年罗马那场毁灭性的火灾。这场毁灭性的火灾差不多横扫了整个罗马城。据当时记载说这个火灾是意外事故,但是也有当时的民众认为是尼禄皇帝,为了扩大他的宫殿或者说抢夺那些富有的平民的财产,所以引起这场火灾。但是无论据实原因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尼禄皇帝将这一场大火罪责污蔑,嫁祸在基督徒的身上,说是基督徒做的,以此来让自己脱了干系。

  很多时候都像电影中的背景一样,基督徒成为政zh i和政zh i人物、政zh i势力角力的一个牺牲品,而基督徒正如《圣经》所说: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第一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保罗的后背。保罗的后背上满是鞭伤,他的头向着光。背上的鞭伤,使我立时想到了基督,想到Passion of Chirst,就是《基督受难记》里面耶稣身上的鞭伤。那是此部电影的核心:与基督同受苦难。

  之后电影介绍基督徒被逼 -/迫,在整个罗马城中被逼 -/迫。他们被赶到斗兽场(竞技场)中,被兽撕咬、被杀掉,有的在路边被点成天灯,整个人被绑在柱子上燃烧,彻夜地燃烧用来做路灯。非常残酷的迫害。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候,路加反倒要回到罗马并且还要进入监狱去记录保罗最后的信息。

  路加进了罗马城以后,首先找到百基拉和亚居拉。(电影里面叫阿奎拉,在《圣经》中翻译成亚居拉。)来到百基拉和亚居拉带领的一个地方,也就是基督徒藏匿的地方。百基拉和亚居拉说:“城市笼罩在黑暗之中,而我们站在十字路口。”这一句话让我想到当今基督徒的处境。特别是此刻此时,我们也常常感受到自己如同笼罩在黑暗之中,站在十字路口一样,我们是应该离城而去还是留在城中?无论是我们整个的华人基督徒还是整个世界的基督徒还有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中的基督徒,我们都常常在极大逼 -/迫的处境中问自己: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

  他们想到保罗,他们希望去向保罗询问到底该怎么办?因为保罗是他们的领袖;因为保罗在大马色的路上见过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亲自向他显现过;保罗也是一个拥有上帝赐予智慧的人,所以肢体们想去问他。

  就在这里,我看见了几个疯狂:第一个是百基拉的颠狂,百基拉为主颠狂,她因为主的死、主的复活,所以她心中因爱而颠狂。她觉得不可以离开罗马城,她觉得离开了罗马城,那些路边的孩子和那些待死的人,他们将寻求什么呢?

  所以百基拉认为基督徒应该留在这个黑暗疯狂的罗马城,帮助那些孩子,成为这个城市的希望。百基拉因为这种爱的颠狂不想离开;即便她的丈夫亚居拉和很多的人都觉得留在这个城市,是让这些基督徒冒了极大生命的危险要保卫上帝的儿女离开罗马城,她也甘心做出颠覆他人正常思维的决定。

  另外一个是路加的颠狂。我看到路加在这个时候不是逃避,他也不反抗、甘被约束、直面捆锁、善用自己医生的身份,直接回到这个地方而且要到监狱去见保罗,将上帝给保罗的智慧和启示写出来、带出来。镜头一遍一遍让我们看到,路加一次又一次地进入监狱之中,所谓的颠狂,正是表现在他对神启示的渴慕,在极大的危难之中去关爱上帝所膏立的带领者。

  这一份爱实在得让人颠狂,就是以不同寻常的颠狂惊醒每一位观众。

  我又看见那个叫塔奎的罗马小男孩。他原是一个在路边讨饭的小乞丐,后来主动要求去联系为他们开闸门的那三个人家之一,当然后来也是死在了罗马兵丁的手下。这个孩子的勇气、那份直白、单纯、不惧不怯,也叫颠狂。这么小的孩子能够承担重责,而且亚居拉竟然相信他,这实在是让人颠狂的一种人生交往。

  就在影片起初的这几分钟,我还看到这个男孩的堂兄弟,被牵进斗兽场、竞技场,去面对预料不到的死亡。只是当他走在点着基督徒当成天灯的大路上,或许主也是在预备一个灵魂以祂为安息,或许导演特意预设了这样的坦然与灵魂的归向:死亡其实也并不可怕,痛苦也不见得能够再有多痛,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的死,那反倒是去迎见自己亲爱的父老弟兄姐妹们最好的途径,无怨无恨,喜乐满怀。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来到了基督徒中间并且归信了基督。这是在大逼 -/迫中追求真理的见证,是牺牲的光、持定真正信仰的光将人吸引带向耶稣,这是一种彻底的颠覆,是生与死的颠覆,是价值观的颠覆,为生命中的永恒与真理而颠狂。

  仅仅这几分钟,让我看见了保罗的颠狂、百基拉的颠狂、路加的颠狂、小孩子塔奎的颠狂和初信徒的颠狂。因为耶稣基督的爱,因此我们在祂的爱面前惊奇并被翻转了生命。

  然后我们看见了保罗,当路加来到保罗面前,他问保罗有没有什么智慧的话语,保罗说我能有什么智慧呢?保罗表示作为一个人,自己是没有智慧的,自己是虚弱的。这时候就像保罗和监狱长第一次在监狱的那个小广场上见面的时候一样,监狱长他也不明白保罗竟然会是这样的虚弱,而且他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强壮和大能--他有什么能力能够使那么多基督徒、半城的人来保护他,为他而死而颠狂呢?

  保罗说他不愿意路加来记录他的故事,像路加记录耶稣一样。所以他说你不要这样来对我写。但是路加跟他说,我们没有见过基督你却见过,我是在你身上看见了基督。那时候很多基督徒都没有见过耶稣,但是路加自己考察基督的事并写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路加福音》,他让人看见基督。他又说我现在要写你保罗的事,因为在你保罗身上,有一种对基督的激情,那种因基督的爱而被颠覆、被翻转、被激励的感情,正在开启人们通向耶稣的门。那一句话的台词,大概就是说因为保罗的激情开启了通向耶稣的门。因此这个时候他就想把保罗写出来,保罗后来也是给了他一个挑战,也是不得已的:那你愿不愿意在这里写,就在监狱中写?因此他们开始了一个在人看为十分颠狂的事情,就在监狱里面,一次次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监狱来写这样一个故事,与耶稣的见证人保罗一同在监刑的苦难中一同经历上帝,一同见证这一个向耶稣颠狂的生命,或者可以说是跟保罗一起颠狂。

  在这里我也是得到一个很大的感动,虽然这段时间我在写宋尚节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特别是他很多的手稿是非常难以辨认的;而且他的故事、他的日记、他的中英文日记,特别是在精神病院里面的日记非常不容易辨认。我也常常在问自己,我真的要写他吗?为什么一定要写他?但是就像我从神那里所领受的一样,那种上帝浇灌在他里面的爱的激情,在外人来看如同WENYI一般的传播(《使徒行传》24:5),带有轰动全城的影响力,是可以在生命之间进行传递的。所以,保罗对主爱的激情其实已经更深地影响到了路加,所以路加要将其写出来。而这种激情乃是层层传递,今天也借着拍电影的导演和策划传递给我们。

  这种激情的传递,就是基督徒见证的意义,是将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动献上当做活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被基督的爱所激动、所颠覆、所翻转的生命,都看见为基督而有的颠狂。因此最颠狂的人不是别人,乃是基督自己。因为耶稣基督,祂从天庭来到人间,跨越恢弘的时空;道成了肉身,跨越物质与灵界无尽能力的区隔,从无限进入有限。祂以人的样式自居卑微并且顺服且死在十字架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颠狂?还有什么像祂那样为着父神的所爱而死并且甘被一切的所爱抛弃?!

  还有怎样的颠狂才能够像耶稣基督那样,在十字架上,在人类羞耻的刑柱上,却在为那些钉死祂的人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这种爱的癫狂,传递给那些听到这话的人,传递给那些因信心与祂连接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再次被祂的所言所行所点燃,因此可以向神尽心尽力尽意地爱,爱到专注,拿出全部的生命来爱,这叫颠狂,就是能点亮整个世界的颠狂。所以我深刻地感受到,爱能传递,爱的激情、爱的专注能传递,这就是基督复活生命的传递。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当保罗对路加说你愿意在这里写吗?其实是告诉路加实际的处境:在这里写,你写的东西如果被发现是会有生命危险的;但同时也是对路加轻看这个环境,定睛基督,完全奉献向主而活的一个挑战。下一个镜头紧接着就是路加被发现,监狱长把他抓去,然后对路加说你是一个希腊的医生,是个基督徒,你竟然走到我的监狱中来,你不怕死吗?虽然路加能进来是有一些好像高官帮他疏通了道路,但是监狱长说你现在可以出去,但出去以后你的生死就不由我们管了。

  当路加刚走到街上,看到一个他曾经帮助过、也是认识他的并且也知道基督徒藏身之地的一个弟兄。这人刚刚被抓,被绑在街边的柱子上正要被浇上油、点燃当成路灯。而此时这弟兄也看见了路加,这时候他向路加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走过去,与他相认。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是想起另外一个镜头,路加刚进入罗马城,他走到基督徒躲藏的地方,曾经问阿奎拉说,「你这里的人可以信任吗?」阿奎拉说:「我相信上帝。」是的,在大逼 -/迫的环境中,人是不可信的,因为也不知道哪一些人是可信的,但是若我们相信上帝,上帝就会掌管一切。

  也许我们感到身边充满了背叛和出卖我们的人,但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我们就相信每一个临到我们的逼 -/迫,甚至包括被出卖,这都是经过上帝许可才临到我们的环境,相信这其中都有上帝的旨意、上帝的美善,因此我们坦然接受。基督徒,不会因为逼 -/迫、黑云压城、被黑暗捆绑的环境,而心也变得黑暗、诡诈、不可信任。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坦然地转眼仰望耶稣,拿出信心的行为,建立彼此信任,彼此相爱的关系。这是这部电影让我非常受感动的一个地方,所以路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亲眼看着这位弟兄被点燃烧成天灯。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有关保罗的回应,也让我备受感动。有一个镜头是塔奎(就是那个罗马男孩)为爱而颠狂,是牺牲的爱。他愿意走出这个保护区、走出这个庇护所,去连接那三家有钱的人家,就是向基督徒表同情的人。期望他们能够打开那个通道,让基督徒都可以出去。紧接着这个镜头,直接转入保罗自己的回忆。在回忆中讲到他和司提反,两种人两种信仰两种表现。

  保罗他小的时候,在庙中守斋戒、祈祷,在人来看一切都是好的,特别是在宗教人士来看,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堪称完美。然而司提反却是在街道上,为寡妇和孤儿做慈善,为醉酒和残废的人讲道。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其实在罗马法规中,在当时宗教的观念里是亵渎了神的圣地。因为残疾的、醉酒的、孤儿寡妇是不可以介入这圣地中的,是被歧视的。然而,司提反爱他们,与他们同在。

  所以这种在宗教中自认为完美的人,他们恨恶司提反这样的人,他们设计谎言拉帮起哄,以小规模的骚动来定司提反的罪,并且激起民愤杀死司提反。保罗说司提反被害的时候自己就在他的身边并且听见了司提反最后的祷告。司提反最后的祷告说:「神啊,上帝求你接收我的灵魂,请你不要按此罪来惩罚他们」。这句祷告和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祷告是非常相似的,一个是「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一个是「父啊,接收我的灵魂。」

  我看到一种爱的颠狂,从耶稣传递到了司提反,又从司提反传递到这个自认为自己完美又自义的保罗身上。以至于后来保罗在大马色路上被基督遇着的那一刻,从一个逼 -/迫基督徒的扫罗,转变成一个跟随基督的基督徒,然而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当我们以基督的爱来爱人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你爱了他就回报以爱。当司提反这样来祷告的时候,这种爱的言语,在保罗听起来却不是这样的。他反而觉得这是亵渎,反而让他发疯,并且起誓要逼 -/迫基督徒,直到没有一个人再敢奉耶稣基督的名传道。

  他拿着棍子走向这些基督徒,打他们、逼 -/迫他们。最后一个镜头,他拿着棍子走向一个跪着祷告的孩子。导演如此安排,是非常棒的一个暗示,因为保罗提到自己的小时候,其实心中并不是生长于仇恨,而是生长于爱的。

  然而此刻,他好像被魔鬼撒旦或者人间的宗教灌输洗脑、自义癫狂,进入仇恨愤怒的顶点,他走向那个跪着祷告的孩子,那个孩子面对着镜头,面对着我们的整个镜头在祷告,脸上全是平安,全是光。拍摄的角度和采光,其实是高手段处理高压环境与人内心的激烈交战,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借此加强了保罗的仇恨愤怒和他内在不能风平浪静的良知的强烈对比。不只是抬头三尺有神明,而是上帝在我的内心如此平静地让我看到了祂的自己,耶稣说:「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加福音》路18:17)小孩子单纯的模样,内在有一种纯天然的出于上帝的爱,平静而柔和。

  换言之,人的良知,其实在环境面前如同孩子一般,毫无反抗之力,只能跪着。所以说当保罗拿着棍子走向祷告的那个孩子的时候,其实是走进了他自己的良知。在本部影片中有一句话,保罗说他小的时候就梦见自己是狼群中的羊。这使我想到,其实人常常因为觉得自己的无力、自己的无能,正如狼群中的羊一样,从很小到大,或者被欺负、或者觉得这是一个丛林法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一个地方,因此才造成了我们渐渐长大也渐渐变得冷酷,渐渐被仇恨所掌管。

  因此整部电影,保罗心灵里面充满了不断的挣扎。灵里面的挣扎既有上帝对自己的心意尚且还不明白,也有情感上对整个罗马城正在死、正在流血弟兄姐妹的那种心痛和无力;而同时对神的激情和信赖,又超越了这份无力和挣扎,他在这里面的挣扎中不停地会有做梦。我非常感动的是,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在信仰上打造得很深的一部电影。

  当保罗在回忆他儿时的光景时,下一个镜头就是监狱长的妻子也在回忆她重病的女儿。监狱长是一个外邦人,是一个不信的而且是一个逼 -/迫基督徒的罗马监狱长。他的女儿重病,他的妻子也在回忆她女儿儿时坐在窗边看着外面,当时罗马城是何等的美好。所以两个回忆,都让人看见那份起初人性中、起初周边环境中的美善,都是人心大向,但是后来都被破坏。在如今的破坏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呢?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苦难的解读。

  提起使徒保罗,大家立刻想到了基督教历史上那个传福音给外邦人的使徒。《圣经》里面描述他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与耶稣相遇的那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保罗的人生路径,使他从一个迫害基督徒的刽子手变为追随耶稣、广传福音并大有能力的耶稣的门徒。

  保罗以他个人与耶稣的经历,写成了一部部不朽的《圣经》新约典籍。即使是在身体受困于罗马监狱的时期,仍然为耶稣作了美好的见证。电影《使徒保罗》描述了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特别是讲到他在狱中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次邀请施玮博士为大家分解《使徒保罗》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640.webp (8).jpg

  罗马人对苦难的解读

  1

  在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对苦难的解读。我们在本部电影里面看到,它对苦难中不同的人非常集中地进行了解读。

  对监狱长的女儿正处于病重并且祷告不得医治一事,影片中暴露出不同的解读。我在这里讲的「祷告」,其实是当时监狱长的妻子向众神的祷告,就是向希腊众神明的祷告,也有监狱长向众神明的祷告。他们都强调一条自己是洁净的,心是洁净的。他们的医生的朋友都说如果监狱长祷告,神明一定会听。言下之意,监狱长是一个高尚的好人,所以他祷告众神明都会听。

  监狱长和他妻子彼此埋怨的都是「你做错了什么,使得这些众神明、各位神明没有听你的、没有医治好我们的孩子?」这是对苦难的一种普遍解读。

  再一个解读是要向不同的神明祈祷并且献祭,甚至不惜以杀掉基督徒来献祭。因为他们认为众神明对基督徒有愤怒,是因基督徒亵渎了神圣的异教,所以他们普遍认为生气是神明对他们的一种惩罚;而且监狱长的妻子一再责怪监狱长,「因为你善待保罗这样一个基督徒,造成了众神不肯医治我们的女儿。」

  还有一种对苦难的解读方式,就是监狱长的朋友一边喝着酒在酒吧里对监狱长说,「今天众神都让我们在黑暗之中,那我们就寻欢作乐吧!」

  既然神明不理睬我们,就像中国文化里面所谈到的神仙高高在上,跟人类之间不能对话交流,人类得过且过,甚至是及时行乐,不用分辨善恶、好坏和是非,并且最好是没有喜怒哀乐之分。这种纵情作乐或者另外一种的出世禁欲,是基于同样的理论推演:既然在黑暗中,那我们就安心地待在黑暗中任凭自我狂欢吧!

  所以人们正如挪亚方舟的那个时代,不以永生作为终极的盼望来铺垫今生,反倒照样吃喝嫁娶,直到洪水灭世而来,只能面对末日永死的决判。

  还有一种是世俗方面的解读,很现实的。监狱长的朋友给他一个建议,说「你现在去杀掉基督徒,杀掉保罗,成为英雄,以讨好尼禄皇帝,就会得到仕途上的好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要管神了,只管讨好人间的君王,杀掉君王所不喜欢的基督徒,为君王免责来达致升迁。

  基督徒对苦难的解读

  2

  对于苦难,基督徒也有不同的解读。

  一种是基督徒中有心灵怀疑的、有灵性软弱的、有在处境中百般无奈的,只希望寻求基督徒中最强壮的给予一些真实的帮助,所以在本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信徒们都会去找保罗或者其他有能力的牧者领袖。

  还有一种就是以恶制恶。特别是当罗马小男孩塔奎牺牲后,他的表哥就是要以恶制恶,他认为不能在这儿束手待毙。

  当然,还有一种对苦难的解读,就保罗所说的,在苦难的时候,无论是在怎样痛苦的处境中,基督徒只有爱、以完全的爱来应对一切痛苦的环境。在保罗来看,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而这种爱又是恒久的、受苦的爱,是《哥林多前书》13章里面基督的爱。

  保罗回忆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以上帝的名义杀掉基督徒的人,双手沾满鲜血。当他逼 -/迫基督徒的时候,他也认为是为了神来杀掉这些亵渎的异教徒、邪教徒。所以保罗深深地体会到,长久忍受苦难的爱才让人看见从神而来的爱。在中国文化里面,有「替天行道」这一说法,但在基督徒中间,不是要「替天行道」,而是「替天行爱」。我们所传播的道,并不是让人看明今日上帝所施行的审判,审判并不借助基督徒的手,但是爱一定要借助基督徒的手。

t01bc51c246acea5755.jpg

  唯有基督

  3

  当监狱长的女儿病越来越重,向众神明祷告也没有解决办法,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监狱长的朋友就对他说,「你去向保罗求吧,既然那么多人为他而死,来尊崇、跟随他,一定不是因为他讲的道,而是因为他行了神迹,因为他是有能力的。」在外邦人的心目中就是要用什么东西来诱惑保罗肯替这个监狱长的女儿来行神迹,因为外邦人无法理解在这样的时候,保罗还能因为爱来为监狱长的女儿祷告。

  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凡是保罗这样的人物,已经过了审判,并且被判了死刑,临死之前他一定希望自己的大能、自己的美名、威名能够存留于世。在这个时候监狱长去向他求行神迹医治孩子,在他们理解,保罗一定会为了自己心中的骄傲和存留人间的美名而来行神迹。所以这个时候监狱长就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来找保罗。

  他甚至对保罗说,「那如果我向你的基督祷告,你能给我什么?」

  保罗当时就回答他,「我只能给你耶稣基督的救恩。」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心中非常被震撼,因此也多有反省: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当我们为人祷告治病、当我们真的也是向神求神迹的时候,我们究竟给人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有血气在里面,还是说我们想用一个神迹来向人证明神在这里,你来信祂;还是说我们如保罗一样,坦荡地向人说:「我们所能给你的,只有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也就是上帝救恩的全部。

  如果一个传道人,如果一个基督徒,我们所做的所有见证,我们付代价爱人、所做的一切;甚至我们伸手祷告发生神迹,不是为了传递耶稣基督并祂的救恩,而是只让人知道并且向往一个行神迹的神,那就是枉然。

  因为我们向主的颠狂、向主的爱,不是因为主在我们身上、在我们面前行了神迹;我们的生命更多被主颠覆是因祂的死并祂的复活,是祂全然的摆上,全然地为我们这些不配的人死在十字架上,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因为除了十字架本身,除了耶稣基督救恩、替死本身,还有什么能使我们颠狂?其他什么都不能,其他只能引我们一时来爱这个行神迹的神,却不能真正爱这个替死的神。

  保罗对那个监狱长说,「我只能给你主的救恩,但路加是个好医生,他可以医治你的女儿。」这个时候监狱长回答说,「我不能让基督徒来到我家中,以至于众神发怒。」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前面说我来向你的基督祷告看能给我什么,他不是真的相信神并向神祷告,他是将耶稣基督当作众神中的一个而已,是试着祷告看,看谁能帮助我,那就是所谓的神。这里很明显,也像我们有时候传福音所遇到的,当人因病急乱投医的时候,都希望基督徒有果效的祷告,他也向神祷告,然而他也可能向各种偶像和神明祷告,甚至向魔鬼祷告。

  仇恨面前绽放异彩的恩典

  4

  这时候如果我们不传讲清楚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救恩,我们所给人的,不过是众偶像中的一个,而非真正的基督本身。这里我们看到保罗实在看清楚了监狱长心中究竟有的是什么,然后他们有一段关于恩典的讨论。

  当他们在讨论恩典的时候,监狱长代表当时的世人。他说:「恩典就是让人富裕而非让人贫穷;恩典就是让人有权利而非软弱」。他看着保罗在他面前,他自己是富有的,他自己是有力的。但保罗不仅贫穷而且因为长期挨打,背都直不起来并且如此地虚弱和软弱,而且注定要死,因为已经审判他的死刑。一个贫穷软弱的囚犯,如何能在一个富有、有权力的监狱长、关押他的人面前谈恩典呢?这是世人嘲笑基督徒的一个地方。

  基督徒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变成富有、变成有权利的,我们才有资格谈恩典。我们在贫穷中却夸里面无限的富有,因为上帝在我们里面;我们在软弱中,却知道耶稣基督在我们的软弱上成为刚强,在我们的贫穷上成为富足。因此保罗才常常夸自己的软弱,他知道在他不软弱的时候,他是一个逼 -/迫屠杀基督徒的刽子手;但是在他软弱的时候、甚至眼睛都看不见的时候,他是一个常遇基督恩典的人。在他软弱被囚的时候,是他能够以生命来传递对主的颠狂、传递基督生命最好的时候。

  当我看到这里,看着在监狱里面的保罗,看着在监狱外面的监狱长。想到监狱长的生命其实也是真实地处于无奈的境地:家中夫妻争吵,女儿将死,众神明似乎也不理睬他,拜那么多神却没有哪个神能救他;但是保罗在监狱之中,虽然面临死亡但却向往着与主见面的那一瞬,在最软弱的境况里,却依然有光明而热烈的激情,以充满智慧和盼望的信息,将主的话传递出去,更是将主的生命传递出去。那时我在想,对于基督徒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恩典?其实,就是我们在极度的软弱之中仍然被主所用。

  信仰的考验

  5

  还有一幕也是非常感动我的,就是路加也被关押,并且宣布说他第二天要和所有被关押的人一起进竞技场(就是斗兽场)面对死亡。他让监狱里的基督徒们都过来,走到他跟前,他为他们祷告,让他们在祷告中仰望神。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猛然被感动,因为他说出一个真理:虽然明天我们走进的是竞技场,周围是猛兽,我们也必死在那里;但是如果我们仰望耶稣,我们的心就被祂全然光照;如果我们仰望耶稣,我们就会期盼天上那更美的家乡,因为「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

  因此我们当敬畏那审判灵魂的,而不是惧怕那杀死身体的。这是基督徒的信仰,是在软弱中刚强的信仰,是在黑暗中成为明灯的信仰。

  下面一个镜头,一扇门打开,是一群基督徒背对着镜头往前往光的地方去。我们都知道光的那边是斗兽场;但是那个镜头让你感觉到,光的那边也是天堂。这样一群基督徒如同待宰的羔羊,他们既是走进斗兽场被屠杀,但是同时他们又是一群被上帝迎接的神的仆人和使女,是一群走向天堂的人。

  下一个镜头是路加也走向一扇门,他走向的是仇敌——监狱长夫妇,但是他身后是被他医治救活的那个女孩。当一群基督徒死在斗兽场的时候,代表处死基督徒的罗马z /-府的一个官员,监狱长的孩子却被一个要死在斗兽场的基督徒救治而活。后来他对保罗说,「我、我的妻子、我的孩子都非常地感恩,我为那些今天死在竞技场的人感到Sorry。」

  我们在监狱长的眼睛里看见了泪水,这泪水是被爱颠覆的泪水,耶稣基督的爱颠覆了他,是因震惊于神的爱而流出的泪水。在这个泪水中我们可以看见,一粒基督爱的种子已经种下。所以当基督徒死的时候,其实是一粒麦子死了,并结出千万的籽粒来。之后的历史中,罗马成为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

  归入基督的生命归入永恒

  6

  最后保罗对监狱长谈到一个比喻: 生命,如果你捧在手中,就如同手中的水一样总是会漏光。但是神,如同大海,生命不是捧在手中,而是放入大海中,将我们的生命如一滴水般地归入耶稣基督浩瀚的生命,就不会消灭。

  他最后有一句话说, 「不论我们是生是死都属于基督。 」这是在一个漫天黑暗的罗马城市、一个基督徒大遭逼 -/迫、被野兽撕裂、被浇油燃作天灯,的处境中的宣告。

  虽然是保罗给他们的一句话,其实也是给我们的最好的一句劝勉: 「是生是死我们都属于基督。 」这是何等地美!当我信主以后,我的心中就一直渴望为主来写东西,我没想过要写什么更大的作品,神就一直感动我要写基督、写耶稣传。后来我写了《基督颂》,写了这样一部交响诗,写耶稣基督的降世、祂的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祂的十字架上受难、祂的复活、祂的新天新地。

  写完以后整整过了九年,它才得以在马里兰公演,然后今年年初,是在华盛顿的维吉尼亚公演,今年10月份将在纽约公演,这次公演是可以看直播的。整整九年中,我不知道写完能做什么,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我信主以后很多年写的东西都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我就对主有一份颠狂,我对主说:「主,哪怕这些东西都只有你一个人看,我也愿意为你写‘废纸’,我愿意将自己整个的生命浇奠在你的身上。」

  因为这份颠狂,上帝使用。上帝必使用我这样一个小小的女子所写的东西,来传递祂的那份爱、那份向主的颠狂。所以何等感谢我们那么多的弟兄姊妹,能够在这个时代,不是不冷不热,而是能够用爱点燃自己,成为炽烈的明光,如明灯闪耀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因为耶稣基督是我们里面的那一盏明灯,虽然我们的瓦器是残破的,但我们里面的宝贝却会发出光来。因此不要为自己的残破羞愧,不要为自己的软弱羞愧,也不要惧怕被打破,只因我们里面的宝贝能够发出光来。

  最后我想为大家念一首我曾写过的歌词,虽然还没有谱成曲。这首歌词是有一次我在飞机上被圣灵感动而写下来的:

  让我为你颠狂

  主啊!让我为你颠狂。

  在你眼中,我看见遍地的哀伤。

  主啊!让我为你颠狂。

  在你怀中,我听见灵魂的哭泣。

  主啊!让我为你颠狂。

  走出安逸,来跟随你爱的脚踪。

  主啊!让我为你颠狂。

  舍去自己,去收割灵魂的禾场。

  副歌:

  庄稼已经发白,

  呼召一声接一声。

  唯有爱能让我勇敢,

  唯有爱让我忘记自己。

  主啊!让我爱你,

  爱你到颠狂,体贴你心肠。

  施玮

  颠狂的爱融化冰冷的世界

  7

  保罗在影片的最后,他说的一句话,也是后来记在《提摩太后书》4:6-7的那段话: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当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我盼望有一天我们见神的时候,也能说这一句话;我更盼望上帝会对我们说:你是我的好仆人好使女!

  在《哥林多后书》5:13-15节说, 「我们若果癫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我们面对耶稣基督的爱、面对这替众人死的那一位、面对祂在我们尚不认识自己是罪人的时候就替我们死的那一位,如果我们的心不能颠狂,如果我们的爱不被祂激动,如果我们仍然不冷不热地在我们自己的黑暗之中,如果我们不能够这样来与祂的爱相配、与祂的受苦相称,那我们怎么能够来传讲这爱的福音呢?这爱的福音是在这冷漠的世界里面为爱癫狂的人才能传讲的。

  愿上帝祝福我们,更愿上帝将感动历世历代圣贤者的灵加倍地感动我们,让我们可以为爱颠狂、让我们可以放下自己、让我们的癫狂不是形式上的不是情绪上的,而是心中真正被主的替死和复活惊奇、被主的大爱和赦免惊奇,而忘我地像耶稣基督那样,成为这世代的光,成为活水流通的管道、成为能够顺服以至于死的人、成立上帝天父的仆人和使女。

  愿主的灵在我们身上,让我们为祂而颠狂,阿们!

  【作者简介】金陵女子,诗人、作家,也从事编辑、绘画。“灵性文学”倡导者,致力于灵性文学艺术,跨越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领域,出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歌总集《歌中雅歌》,长篇小说《叛教者》、《柔情无限》、《放逐伊甸》、《红墙白玉兰》,《基督颂》交响诗等。
 

【作者简介】 施玮,诗人、作家。六十年代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干过工厂技术员、团干党干、总裁助理、文化公司经理、诗歌编辑、书商等。1996年底移居美国,攻读圣经文学博士。获美国西南三一学院硕士学位。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编辑、出版、电视栏目主持及文化研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