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亚伯兰解救罗得

2022-06-11 作者:恩曦2018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亚伯兰解救罗得.webp.jpg

   创14:1-24节

  本章记载亚伯兰离开哈兰约9年之后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国际战争的起因是盐海的五王(所多玛王、蛾摩拉王、押玛王、洗扁王及比拉王)反叛四个王的联盟,五王拒绝向四王进贡。战争最终以盐海同盟军(五王)的失败告终,住在所多玛城的罗得和他的财物也被掳走,亚伯兰获知消息,率领家中生养精炼的壮士318人连夜追赶,直追到大马士革,终于大获全胜,并救回罗得和所有妇女、人民及财物,他们凯旋归来时,有所多玛王及撒冷王麦基洗德来迎接他。亚伯兰不但是一个有信心得人,也是一个有超凡爱心的人,信心与爱心是敬虔人的特征,当他的侄儿罗得遭九个王联盟围攻时,他完全不念旧恶,立刻挺身出去解救罗得,那从圣经的描述与记载,亚伯兰解救罗得期间都经历了哪些,又给予世人有何反思。
 
  一、解救前,兵荒马乱(1/12)
 
  1、争战的背景
 
  这场战争是圣经记录的最初国家间的联合战争,巴勒斯坦许多弱小国很早以前就被美索不达米亚地带的强国所支配,被征服国每年要向统治国上交一定数量的进贡。圣经所提到的四王联盟,发起人为以拦王基大老玛(5节)。四王来自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下游,他们来自同一地区,且同为闪族的后裔(创10:22),四王结盟的目的是为了扩张领土,巩固霸权,原来五王是被基大老玛所奴役的。
 
  示拿王暗拉非:“权力者”之意,它处在美索不达米亚南方波斯口大河西岸,后来更名为“巴比伦”,暗拉非曾为盟主,享誉很高。
 
  以拉撒王亚略:“如狮”之意,以拉撒:“神是惩罚者”之意,在巴比伦东镜。1886年考古学家在巴比伦遗址发掘的古砖墙上发现有此王之名。
 
  以拦王基大老玛:“收集禾捆”之意,以拦:“永久”及“被隐藏青年”之意,此地在波斯湾口大河东岸。五王对他很敬畏,专门服侍他。
 
  戈印王提达:“首领”及“畏惧”之意,戈印:“多民族”及“异教”之意,此地在巴比伦东北方。
 
  五王都属迦南民族,他们所瞎管的五城都在迦南境内四海区域(创10:19-20),这五城中有四城在这次战争后没几年就被天火烧毁了(创19:24-25、29;犹7),唯有比拉城(琐珥)因罗得逃命时跑累了,向天使哀求在此城休息一会,才幸被存留(创19:20-22)。
 
  这段故事(争战)的原因:约旦河平原诸王(西订谷的五王)侍奉基大老玛12年之久,但到了13年感到厌烦,所以联合起来拒绝进贡,最终取得近一年的自主权。可好景不长,基大老玛撒不罢休、不甘心失去自己的霸权,勾结其他三王镇压了五王的反叛,于是再次打响了战役的响声。
 
  2、争战的过程
 
  约旦河平原的五王本来臣服以拦王基大老玛,但在第13年背叛他,故此基大老玛不能忍受五王联盟造反,于是经过一年筹备,便联同三个盟国的君主来扑灭叛乱。东方四王从巴比伦一带出发,往迦南地攻打约旦河平原的五个王。四王的联军首先北上进军大马色,然后转向约旦河东,又南下加低斯,再北上和五王交战。
 
  基大老玛和同盟的三王,都来亚特律加宁,杀败了利乏音人,在哈麦杀败了苏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杀败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击败了何利人,一直杀到靠近旷野的伊勒巴兰。他们又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杀败了亚玛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喜逊他玛的亚摩利人。这些被杀败的民族包括高大威猛的利乏音人、苏西人、以米人、亚摩利人。摩西曾打发12个探子窥探迦南地回来所报告,指出亚摩利人比以色列人又大又高(申1:27-28)。这些高大威猛的民族都是四王的手下败将。四王浩浩荡荡来到五王的大本营,就是西订谷(死海)。五王也按耐不住、更不甘示弱,于是在西订谷严阵以待。
 
  3、争战的结果
 
  一场惨不忍睹的战役就拉开了序幕。创世记作者只用了一句话记述他们的战争(四王与五王交战),由于四王的军力十分雄厚,一交手就分出了胜负,五王不堪一击,立刻溃败,四散逃走。所多玛和蛾摩拉在逃亡时,不慎掉进了坑了。西订谷:位于死海南边,谷里到处都是石漆坑,石漆乃是一种黏性物质,有如柏油,任何人掉在坑里就会被黏住,不能逃跑。四王就趁机把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并一切粮食都掳掠去了,当时罗得正住在所多玛,罗得也成为了俘虏。
 
  战争以叛军彻底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堕落带来的腐败,他们拒绝进贡的理由不是强大,而是出于贪欲和骄傲。(箴16:18)“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二、解救时,信靠顺服(13/16)
 
  有一个在兵荒马乱中逃出来的人,把坏消息告知亚伯兰:他的侄儿罗得被四王联军掳走。圣经首次提到希伯来人亚伯兰。希伯来人:是希伯后裔,希伯是闪的家族中与亚伯兰有关的最重要的人物。希伯有“对岸”、“过来者”之意,亚伯兰是从幼发拉底河(伯拉河)、底格里斯河对岸,来到迦南地。
 
  这段经文是亚伯兰生涯中所出现的唯一军事行动,可是其重心位置仍然未变,亚伯兰则表现出在世界却不属世界的风范,他预备好为正当的理由而战,尽到好亲戚(14节)、好同盟(13下、24下)责任,但也对他的呼召保持警醒(20-24节)。亚伯兰关怀那迷惘的侄儿,就要面对一支强有力的大军,这支大军曾经打败过所多玛和他的盟友,而且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和许多俘虏。亚伯兰参与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西订谷战役:其一、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亲族而表现纯正的爱心;其二、要从征服者手中救出被俘虏的罗得;出于他崇高的博爱精神;其三、不顾敌军的势力,是出于对胜利的确信、勇气和信心。
 
  1、解救有信心
 
  从人情的角度看:亚伯兰压根不需要前往战场营救罗得,罗得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从军事的角度看:因四王有十分雄厚的军力,连约旦河全平原的6大民族及西订谷的五王都是四王的手下败将,亚伯兰是寡不敌众,没必要打当炮灰的战争。当亚伯兰得悉罗得被掳掠的消息后,不记前仇,不惜一切营救侄儿罗得,率领318个精兵前往营救。实实在在来说,亚伯兰带领318精炼壮士,和敌方诸王的兵力来看,他们是没有可能会胜利的。可是在文末,亚伯兰唱着得胜的凯歌,凯旋而归,并且救回罗得。综合亚伯兰的表现,亚伯兰能解救罗得最终得以成功,乃是他有胜利的信心,对神充满信靠。
 
  亚伯兰与四王力量悬殊,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直向北面的但,追赶战胜军。就冲着亚伯兰与罗得的亲戚关系,亚伯兰的举动还能有理解之处。那其余318位生养精炼的壮士没必要去冒这个险,也没必要作无谓的牺牲。从文本结果,这318位精炼壮士都能同亚伯兰去救陷在虎口的罗得,拼死相救。因亚伯兰的信心影响了318位壮士,从亚伯兰的生命、对神的那份信靠充满了盼望,亚伯兰对神有信心,他知道神必为他争战。所以亚伯兰依靠神的大能大力,活出刚强壮胆的生命,这种生命的表征潜移默化影响了身边的人。
 
  (弗3:12)“我们因信耶稣,就在他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信心”一词,希伯来人用hemin,固有“信靠”,希腊文为pistis,时常被译为“交托”、“托付”。“信靠”一词在圣经中有双重意思,一是指“托付”,即把自己交托给神,这是真正的信心;二是指平安、自由、无畏、勇敢或确信。亚伯兰把自己交给神,就与神及恩惠有份。他也与所有应许有份,成为各种应许的承受者。于是,318位壮士就能够借着应许而奋发有为,让他们在征战中得力量、得平安。
 
  2、顺服有榜样
 
  亚伯兰拥有勇气与谨慎,以寡敌众,亚伯兰得胜的事件,除了神的带领,也离不开个人当尽的本分。亚伯兰运用所有现有的资源,并且经过巧妙策略的攻击。(创14:13)“有一个逃出来的人告诉希伯来人亚伯兰。亚伯兰正住在亚摩利人幔利的橡树那里。幔利和以实各并亚乃都是弟兄,曾与亚伯兰联盟。”很显然,为了暂居此一地区,亚伯兰与亚摩利人同盟,结果亚摩利人能够同亚伯兰一同上战场(24节),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非亲非故的他们,竟能肝胆相照,赴汤蹈火,同死同生,唯一能解释这情况:即亚伯兰在这些人面前有榜样,有影响力。好榜样就像把许多人召集到教堂的钟声一样——丹麦。(提前4:12)“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亚伯兰为了能救罗得,并不是漫无目的,心血来潮。乃是作好准备,下功夫训练家里的壮士,精心挑选能够上前线的壮丁,这需要前期的预备、筹划与未雨绸缪。富兰克林说:“你不做计划本身就是在做失败的计划。”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亚历山大。(创14:15)“便在夜间,自己同仆人分队杀败敌人,又追到大马色左边的何把。”这节内容把作战的时间、地点、人员、策略表露出来。亚伯兰不是缠在大本营的指挥官,而是亲力亲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同仆人们一同作战。亚伯兰对神的信心不是信口开河,言而无信。他的信心是经得起环境的考验,信心需要带出行为。(雅2:26)“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最终借着交托神的信心,并带出信心的果效,把被掳掠的一切财物、罗得、妇女及人民都夺回来。
 
  亚伯兰面对问题能够当机立断,解决问题,我们不知道神会什么时候呼召我们去完成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像亚伯兰一样,作好准备,信靠顺服,言传身教回应神的呼召。
 
  三、解救后,奉献身心(17/24)
 
  亚伯兰大获全胜,最重要的是,他完成了解救行动的任务,把罗得救回来。被掳掠的财物也夺回来。紧接着就是如何分配取回来的战利品。迎接他的是两位截然不同的王,这意味着又一场无硝烟的属灵战争即将打响。亚干曾为了战利品犯罪,连累全部以色列人(书7:1),大卫击败亚玛力人后带回的战利品所带来的危机(撒上30:21-25)。亚伯兰面对这两位不同的王有何选择?
 
  1、感恩奉献
 
  大胜之后,征服者最容易被利益纠缠,亚伯兰在应许上再度面临挑战。属神的得胜者要区分神的祝福及世间的财富,这段故事显示属灵的胜利多么容易失去,同时,也显示亚伯兰如何逃避诱惑。所多玛先出来迎接他,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麦基洗德何许人也?若要彻底讨论这个人物,几乎不可能,希伯来书说他无父无母,此人竟无任何线索可寻。经文记载他为至高神的祭司(来7:1),他是基督的预表,他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为亚伯兰摆设庆功宴,并以祭司的身份为之祝福。从麦基洗德的祝福中可看出,亚伯兰能以寡敌众是有神的同在,“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14:20)。因此,当称颂的是伟大奇妙的神,亚伯兰领受了麦基洗德的祝福后,即刻动了感恩奉献的想法,并立即立刻、甘心乐意将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给麦基洗德,杜绝所多玛财物的诱惑。把荣耀、战功归于神,没有窃取神的荣耀。约翰·卫斯理在日记里曾写道:“尽你所能的赚取,尽你所能的节省,尽你所能的奉献”。
 
  2、身心圣洁
 
  (创14:21)“所多玛王对亚伯兰说,你把人口给我,财物你自己拿去吧。”
 
  亚伯兰坚定的拒绝所多玛的提议,亚伯兰要让所多玛明白,是神使他富足,如果接受了所多玛的财物,就会把别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多玛的身上,而不是神身上。亚伯兰能抗拒这垂手可得的“福气”,因他身心圣洁,有着成圣的操练并结出圣洁的果子。(彼前1:16)“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亚伯兰不接受所多玛的一根线、一根鞋带。因他有真圣洁的美德。属神之人徒有圣洁的外表,没有内在的圣洁,这不算真圣洁。
 
  亚伯兰身心圣洁有三大因素,其一、圣洁源自一个美好的根基,根基建立在人对神的信心,使人与基督联合起来。如果心没有借着与基督联合处于一种圣洁的状态之中,那么一切的行为(无论他的外表多么圣洁)都是毫无价值的。亚伯兰赞同麦基洗德的话,神是应当称颂的,对神要有信心。(西2:6-7)“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其二、圣洁包括一个良好的规则,人的心态和行为必须与这个规则和谐一致,这规则就是按着神旨意行,这旨意是在十诫律法中所显明的。如果人以自己的制度、传统和愿望作为生活和敬虔的准则,那么他就是以这些东西为自己的神。然而在神旨意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惹人羡慕、喜爱,在神眼里都是罪恶、可憎的。亚伯兰没有被所多玛的财物给诱导,一根线、一根鞋带都不贪,不贪恋别人的一切。真正追求圣洁的人极其爱慕神的律法。
 
  其三、真正的圣洁还包括一个圣洁的目的,在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第一条,人活着目的——荣耀神。所有圣洁的归根结底为了神的荣耀而做事。人在成圣道路上越前进,就越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一切行动上都要以荣耀神为目的。追求圣洁的目的源自爱慕神、敬畏神、顺服的遵主的旨意,主是独一的、威严的、至高无上的。(创14:22)“亚伯兰对所多玛王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这里的起誓,原文有举手、高举和被崇高之意。亚伯兰追求身心圣洁,不贪所多玛的任何财物,因他凭着信靠神,蒙神带领的基础上,借着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来表达对神的感恩。追求圣洁的目的:让神的名被高举,高举基督旌旗,(诗48:1)“耶和华本为大,在我们神的城中,在他的圣山上,该受大赞美。”
 

【作者简介】 作者:陈国平或李佳,为主内夫妇,文笔细腻,引人入胜,循序渐进得到属灵的造就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