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一路有“你”,温暖同行(五)

2022-07-23 作者:恩曦2018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一路有“你”,温暖同行(五).webp.jpg

   创21章

 
  一、一路有“你”,应许得以应验(1-7)
 
  二、一路有“你”,忧愁得以喜乐1(8-21)
 
  三、一路有“你”,纠纷得以和解1(22-34)
 
  1、纠纷源于利益(22-24)
 
  2、纠纷何以破解(25-30)
 
  从上下文可知,亚比米勒显然不知道双方之间已经存在纠纷、矛盾,且伤痕累累。只是为着避免日后有可能发生的纠纷,双方以订定盟约的方式,把日后有可能发生的纠纷扼杀在摇篮中。对于亚比米勒的诉求与心声,亚伯拉罕不假思索的满口答应。立约是双方的意愿,一般而言,纠纷与矛盾能够庭外和解,相信双方都不会损失太大,反之,只要有一方觉得吃亏了,就不愿意和解。
 
  对于亚比米勒而言,当下没有任何损失,只因亚伯拉罕蒙神赐福不断强大,立约是避免日后的纠纷带来的损失,当下是没有什么利益的冲突,只是长远考虑。但对于亚伯拉罕而言,情况有所不一,因他当下已经损失了一口水井,想要在不平等的条约下,签订新的约定,谈何容易。任何一个人站在亚伯拉罕的角度,都会摆出自己的底线,若想继续签约,先把之前的纠纷(水井被霸占)处理下。
 
  亚伯拉罕有理由先提出自己的损失,可圣经对亚伯拉罕的回应:(创21:24)“亚伯拉罕说,我情愿起誓。”真是打破我们常人的思维,直接挑战众人的底线,也是众人无法逾越的底线。亚伯拉罕的出发点是要解决纠纷为目的,那接下来纠纷何以破解呢?
 
  (1)坦诚相见(25)
 
  (创21:25)“从前,亚比米勒的仆人霸占了一口水井,亚伯拉罕为这事指责亚比米勒。”
 
  上文提到过,在巴勒斯坦南部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来说,井是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最大的财富。霸占井水的行为常常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亚伯拉罕想在缔结友好同盟的问题上,利用这友好的关系,提出一口井被亚比米勒仆人霸占的事。(太5:23-24)“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祭”。
 
  为何亚伯拉罕在结盟之前,要提出这口水井被霸占的事情,这口井是亚伯拉罕为他的牲畜和工人所挖的。这口井虽然是亚比米勒善意地准许亚伯拉罕在此地居住,但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亚比米勒和他的百姓。现在亚伯拉罕正与亚比米勒洽谈条约,若他此时提出这口水井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亚比米勒的不满;但他若不把此事提出来,日后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麻烦。因为双方在签约之前,若留下不公不义之事未能得到解决,亚比米勒的仆人可能会把亚伯拉罕的沉默看作一种懦弱的表现,继而得寸进尺,霸占其他水井。这样只会埋下隐患,将来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冲突。
 
  亚伯拉罕深知,哪怕曾经有过纠纷、冲突,双方想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惟有坦诚相见、完全坦白和诚实,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有任何想法与意见要在台面上讲出来,经过权衡与探讨,最后求同存异,达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亚伯拉罕愿意说真心话,为了避免被谎言、欺骗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亚伯拉罕的坦诚相见,正好反衬了现在社会、教会的种种问题所在,教会经常会发出不和谐与格格不入的声音。原因出在该讲的时候选择不讲,不该讲的时候拼命乱讲,正如柏拉图所言,教会出现太多愚者,缺乏智者,致使纠纷升级,矛盾恶化。(箴27:5)“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2)选择相信(26)
 
  (创21:26)“亚比米勒说,谁作这事,我不知道,你也没有告诉我,今日我才听见了。”
 
  亚比米勒向亚伯拉罕声明,对井水被霸占之事,仆人占夺水井之事绝非出于他的主意,他也不知道“谁作这事”(26节),因他全然不知。还理直气壮的对亚伯拉罕提出意见,这样的事情,早就得告诉他,以致他可采取适合的行动。并且指桑骂槐,亚伯拉罕受欺负,却不出声,都是自己的问题。
 
  创世记的作者并未记录亚伯拉罕听完亚比米勒的解释后有何反应,也没有提及亚比米勒会采取实际行动,去解决亚伯拉罕的问题。从人性的角度,亚伯拉罕是理亏的,因亚比米勒主动来找亚伯拉罕谈判,是带着请求的态度,有事求于他人,亚伯拉罕是被动的请求,理应更有话语权与主导权,亚伯拉罕可以义无反顾的回应:你是一国之君,一国之王,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事。可结果,亚伯拉罕选择沉默,为什么呢?如何去理解此情此景?因为作者只想表达他们现在的关系和以前不同了,要相信对方的话,既然答应了对方要结为盟友,就当完全的相信自己的盟友。同样,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毫不犹豫爽快的答应没有任何的顾虑,没有多想亚伯拉罕会不会故伎重演,会不会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而是选择相信亚伯拉罕。伊壁鸠鲁曾说:“没有相信,就没有友谊”,爱默生曾说:“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诚”,既然选择相信,就当完完全全的相信,正如圣经所言:(来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为了更好的共赢互利,选择相信对方,教会同工之间更应该如此,我们常唱一首《主是我最知心的朋友》,请问,在实际信仰生活中,你有没有最知心(信任)的同工,你是不是别人最知心(信任)的同工。在侍奉中,我们也应学习亚伯拉罕阔达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能够与身边人诚心诚意,在基督里彼此搭配、彼此接纳、彼此信任,冲破所有缠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纠纷),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向着基督标杆直跑,得蒙祝福满满。教会经常出现的纠纷与破口,只因同工之间没有信任感,彼此之间就产生了隔阂,一旦有了隔阂,就会有意见不统一,最终就分道扬镳,不欢而散,彼此之间纠纷不断,为了避免教会同工相处的弊端,需要彼此相爱,彼此接纳,彼此信任。(彼前3:8)“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3)彼此立约(27-30)
 
  (创21:27)“亚伯拉罕把羊和牛给了亚比米勒,二人就彼此立约”。
 
  亚伯拉罕选择相信亚比米勒的话语后,就把羊和牛给了亚比米勒。当立约时,送礼物是当时的惯例,赠送礼物是签订同盟的最后仪式,在古代近东,若对方接纳礼物,便是和平,若拒绝,便是争战。亚比米勒既然提议了联盟,现在没有理由拒绝亚伯拉罕所提供的礼物。最后二人就彼此立约了。可见,这件联盟的事情办的很公平公正,双方都很满意且没有任何意见,一拍即合。对于纠纷的双方,倘若只有单方唱独角戏,也只是形单影只,不能解决根根问题。纠纷究竟何以破解?惟有双方都表态,同舟共济,团结相助,同心协力,彼此立约,才能携手破解纠纷所带来的危害。
 
  彼此立约完毕,亚伯拉罕除了送羊和牛给亚比米勒,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七只母羊羔另放在一处”(28节)。亚比米勒觉得很不可思议,就问道:“你把这七只母羊羔放在一处,是什么意思呢”(29节)?亚伯拉罕的举措真是另人费解,双方都签好盟约,何必枉费这七只母羊羔呢?难道是亚伯拉罕财产过多,有点飘逸,随意挥霍财产吗?显然不是这样,那究竟何原因呢?那就回到圣经文本找答案,纵观这段圣经对话语录:亚比米勒同军长前来商讨关于日后被欺负的事情,结果亚伯拉罕脱口而出答应了,那对亚比米勒同军长可谓不虚此行,因结果正是他们出发前想要的。然而,对亚伯拉罕而言,双方约都签好了,可立约前所提到水井被霸占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亚伯拉罕还特别送给亚比米勒七只母羊羔(28-30节),作为取回水井所有权的代价,此后这口井就归他和他的后裔所有。原来亚伯拉罕这样做,有法律的含义,他要亚比米勒接受这“七只母羊羔”,藉此表明亚比米勒同意他们面前那口井属于亚伯拉罕,藉此进一步巩固双方关系。最终,双方一切条件都谈好了,彼此间的问题都弄清楚了,他们就正式立约,“在那里起了誓”(31节),《灵修版圣经注释》提到:他们在别是巴立了约,“从但到别是巴”这句话,传统上是指应许之地的全境(撒下17:11),别是巴的位置和那里的几口井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的家。犹如前人挖井,后人喝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双方通过坦诚相见、相互相信、彼此立约,最后纠纷得以破解,关系和好如初。
 
  从亚伯拉罕所送给亚比米勒额外的礼物,真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看似吃亏的亚伯拉罕,其实不然。不断提醒我们:不论是家庭、工作、情感与侍奉,不要目光短浅,乃要高瞻远瞩,眼前的一点损失,却换来了长久的利益;眼前的一点付出,却换来了将来子孙后代的和平与幸福;眼前的一点委屈,却换来了教会和好福音无拦阻。
 
  3、纠纷得以和解(31-34)
 
  (创21:31)“所以他给那地方起名叫别是巴,因为他们二人在那里起了誓。”(别是巴就是盟誓的井)
 
  (1)人对人的承诺(31-32)
 
  当下,双方谈拢了一切要求后,亚伯拉罕给立约的地方起名叫别是巴。“别是巴”:“别”是井的意思,“是巴”是盟约,《启导本圣经注释》解释为“盟约之井”。也可解释为:“七之井”,暗指亚伯拉罕以七只母羊羔作为证据。最后,双方达成共识,许下承诺,亚比米勒同军长就开开心心的打道回府,以后河水不犯井水。
 
  要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必须谨守向朋友所作出的承诺,事实上不只是在人面前,也时在神面前承诺。不能随便许诺,之后就把它抛在脑后,而是应该记得我们所说出的话,依承诺而行。(太5:37)“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亚伯拉罕表明会记住所许下的承诺。藉此行动,给立约之地起名为别是巴,由于此承诺非同一般,所以亚伯拉罕希望永远将其铭记在心,每当他想起或听见别人提到别是巴时,他会记起自己的承诺,并在神面前继续持守誓言。如同给应许之子取名为“以撒”一样,一方面:对己有所提醒,每当自己或别人叫以撒时,就想起了曾经“喜笑”(创17:17)神的应许,要在神面前带着悔改的心;另一方面:对神有所感恩,“如同已死”(罗4:19)的老人,靠着神所施予的恩典,老来得子,每当叫以撒名字,就想到神的恩典。
 
  (2)人对神的求告(33-34)
 
  关于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的谈判与结盟,双方是以沟通开始,文本段落呈现发信者与反馈者的来回论述,先是分享资讯、建立了解、确定影响后,最后获得承诺改变行为。双方之间的结交,乃是全神贯注,从不插嘴,聆听对方的心声。双方在盟约中,用爱心说诚实话,温柔的挽回了因井水问题惹来的纠纷。最后,纠纷不但被破解,解纷还得以和解,原本整件事情就此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就此收笔,但作者并无收笔之意。
 
  (创21:33)“亚伯拉罕在别是巴栽上一棵垂丝柳树,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永生神的名。”
 
  作者在整件事情的末尾,把亚伯拉罕和解纠纷后的生活继续加以描述,有何用意?给读者有何帮助?亚伯拉罕在别是巴栽上一棵垂丝柳树,这是一种能够在沙漠地带生长的灌木,它的枝叶可以为旷野的旅客提供阴凉。紧接着,亚伯拉罕深知,这纠纷能够顺利得以和解,除了人的本分外,更离不开神的带领,离不开神的帮助。想要与人建立长久的和谐关系,惟有求神帮助他和亚比米勒立永久的和平之约。求告神帮助人与人建立历久弥新、不离不弃、和睦无争的关系。如何才能确保得到神的帮助?就要效法亚伯拉罕向神求告,求告永生神的名,求神帮助我们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耶和华永生神”:表示亚伯拉罕对神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他最初称耶和华为“至高的神”(创14:22),在立割礼之约时,称神为“全能的神”(创17:1),这里称祂为“耶和华永生神”,这名字的意思是“永活的神”,“永恒的神”,“永远的神”,对亚伯拉罕来说,刚与亚比米勒所签订的盟约,惟独永生神可以确保此约的践行,惟独永生神可以使这个约生效,且保证它长久有效。
 
  亚伯拉罕在人生不同阶段,即使困难重重,但最值得感恩的事:一路有神,温暖同行,不断经历神的带领与恩典,在不断经历中能更多的认识神,促使生命在不断经历中更好的敬拜神。面对神的应许得以应验、家庭的冲突得以平息、盟友之间的纠纷得以和解,这都离不开永生神的怜悯、带领与赐福。(箴3:5-6)“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作者简介】 作者:陈国平或李佳,为主内夫妇,文笔细腻,引人入胜,循序渐进得到属灵的造就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