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生前,决定身后

2024-03-01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30729094540.jpg

生前,决定身后

  经文:路16章19-31节。

  “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或许与上文“善用钱财”(路16:10-18)的教训有关,都是讲到我们对钱财的态度和正确的管理。不正当的使用钱财,或许会为自己换来永远的定罪。

  耶稣在福音书里多次讲到,运用地上财富的一些基本原则。地上一切财富都是属于神的,人不过是管家而已。神在察看我们;如果我们聪明和诚实地运用地上的恩赐和财富,他也要赐予我们属灵的恩赐与财宝。如果今生误用恩赐,在永生里便不能承受什么。

  法利赛人多为富户,他们视地上的财富是他们作为犹太人所得的奖赏,也是蒙神赐福的象征。耶稣是贫穷人因此法利赛人便嗤笑他。耶稣明白他们的用意,所以他斥责他们。法利赛人自以为义,企图在人面前表现得虔诚,他们的心却充满了贪财之念。

  所以,耶稣继续阐述并驳斥滥用钱财所带来的后果。他用了另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比喻,对比了财主的富裕和拉撒路的赤贫。这不是说,钱财的多少,决定了我们身后的事;而是指出人对财物的合理分配,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下面我们从《路加福音》16章19-31节中,看有关“生前”与“身后”的那些事:

  一、人生在世,寄居客旅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路16:19-22)

  耶稣提到两个人,一个是犹太富豪,另一个是乞丐。前者生活奢华,快活又逍遥,后者活得十分艰难。前者受人尊崇,后者受人鄙视,又有狗来舔他的疮。

  “讨饭的死了……财主也死了……”这是人生无可避免的结局。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有一天都要面对人生的终结,没有人能免去肉身死亡的经历,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

  圣经告诉我们:“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 又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11:13)

  为此,使徒彼得教导我们说:“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前2:11)

  使徒指出信徒对外人最重要的,是要在他们中间荣耀神。圣经中的“肉体”,有时是指肉身(参见林前5:5;腓3:4-5),但多数是指我们在亚当里的旧性情,并且常将肉体与私欲连在一起(参见加5:17-24)。但所谓情欲或私欲也不是只限于奸淫或污秽的罪恶,乃是包括《加拉太书》5章19-21节中所提及的种种坏事。

  彼得劝勉信徒要“禁戒肉体的私欲”;因为亚当犯罪以后,人类的欲望常常超过常轨,不能自约,而只能随从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参见弗2:3)。

  人在世时的所作所为,无论善恶,都被神保留起来,总得有交账的一天;”审判“表明死还不是人生最后的了结,人并非一死百了,神必要过问人在世时的信仰与行为。

  犹太人的会幕和圣殿是神的住所,是天国在地上的象征。我们基督徒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因我们永久的家乡在天上,那是与神同在的地方。有一天,神要审判世界,消灭一切罪恶,神的国度将会掌管整个世界。

  “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死时没有像拉撒路那样提到“天使”来带领。财主生前非常顾惜他的身体,穿的是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吃的是珍馐美味,为他的身体耗费钱财,但是死后也不过是把身体埋葬了。

  保罗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林前15:50)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不要像财主那样作身体的奴隶,过度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倒要善用神所给的身体,作主忠心的管家。

  有钱人不要鄙视穷人,相反,要怜悯贫穷者,给他们生活与精神上实际的帮助。贫穷人也不要嫉恨有钱人,不应做违法的事,来满足自己的正当需求;要自食其力,以求健康快乐的生存方式。任何人在今生都应该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给他人带去上帝的祝福,因为有一天我们都要向上帝交账的。

  二、有人富足,有人贫穷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路16:19-21)

  “浑身生疮”和“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是一个很强烈的对比。“紫色袍”为王室和尊贵人的标志(参斯8:15;箴31:22;启18:12);“细麻布衣服”是用细麻织成的布料所制作的名贵衣服。“奢华宴乐”在原文含有“不但吃的是山珍海味,并且讲究华丽的排场”的意思。

  这个财主穿着华贵如王者的紫色袍,天天奢华宴乐;然而那名叫拉撒路的讨饭者,却躺在他的门前,饥肠辘辘,浑身生疮。这种生活上的反差,它所传达的信息是,财主完全无视生活在身边的穷苦人,只顾自己纵情乐,过着“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全然不顾他人的死活。这种自私自利的奢华生活,为自己将来积存神公义而“忿怒的大酒酢”,(启14:19) 最终,必然会接受神公义的审判。

  “被人放在财主门口,”很显然地,这个财主并不是一个穷凶恶极、欺压穷人的人,否则,绝不会容许一个乞丐在他的门口讨饭。他的问题是眼中只有美食,没有穷人;他没有善用钱财,辜负了神托付他那么多钱财的用心。

  “狗来舔他的疮,”这句话有两个意思:(1、犹太人视他们所轻看的人如狗,故指拉撒路的处境如狗,其痛苦得不着人的同情;(2、疮会流血;狗舔疮,就是舔血,意味着活活的被狗折磨而死。

  财主和拉撒路的不同点不在属世的丰富与贫穷,乃在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财主是全心全意奉献并事奉世界的,结果却是虚空与痛苦;拉撒路对世界没有甚么要求,因此转眼仰望神,结果带来安息。

  富裕不一定是蒙神祝福的标志,贫穷也不一定是受神咒诅的结果;有时候富裕反而是对一个人忠心程度的考验,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要(参路12:48)。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比较富有的人,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还有一些生活上比较贫困,过着苦日子的人,这是极普遍的社会现象。

  保罗对提摩太的教导是:“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

  真正的富足,应当体现在灵性的生命上,属灵的品格上,这样方能蒙主的喜悦,得主的赏赐。主若使我们有一点经济上的实力,我们就当学习行善,甘心施舍,乐意帮助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使我们持定那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

  “拉撒路”;神所帮助的意思。拉撒路可以吃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但是狗来舔他的疮,是这个乞丐最悲惨的境况。这里的狗不是指友善的家养宠物,而是指那些在街头上游荡,极其凶恶、不洁净的野狗;表明穷人在世上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但是,拉撒路死后,却“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路16:22) 得了安慰,且得享了永生的福分。故此,在神看来,真正的富有是属于那些谦卑依靠他的人,因神是万有的创造者和赐予者。

  三、活在世上,预备将来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路16:22-28)

  圣经告诉我们:”天使“是服役的灵,是为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的(来1:14);他们在我们四围安营搭救保护(诗34:7),也时常来往在天父面前(太18:10);圣徒离世时,又护送他们到乐园里。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因此当拉撒路死去,天使便把他的灵魂带到天上,躺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而财主却被撇在阴间。财主不是因为有钱而下阴间,他有这样的收场,乃是因为他贪爱钱财(提前6:10)。他在世时并没有好好运用财富来扶贫济世,是因为没有怜悯之心,关爱他人(参见太25:41-46)。

  财主到了阴间,心眼顿开,才发现自己铸成大错了,过去只为金钱而活,为名为利,存骄傲之心,没有想过有关神的事情!这就是他的错失。人死后才顿悟,已为时已晚,没有得救恩的机会了,只有等候审判大日的来临。

  所以,耶稣在另外一处经文中提醒我们:“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约9:4) 这里的”工“也可指信仰与生活的并重。

  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中所教导的,他说:“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1-14)

  那个讨饭的被……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意味着他进了天国,与其他信徒一起享受团契生活,这里特别提到犹太民族之父亚伯拉罕也在其中。但是财主却到了阴间,那是恶人和死人的归宿,或称"地狱",是受痛苦之地。

  “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意思是“和亚伯拉罕同在乐园里享受福气。”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与先人的灵魂都聚集在一处,等候末日的审判。

  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之人的父(罗4:11-12),故他的“怀里”象征义人死后暂时居留的所在;是一个蒙福的地方,其中的福乐,就是为像亚伯拉罕那样的人所存留的极大福气。

  乞丐拉撒路为何在死后,得以享受如此特殊的恩典呢?主耶稣在此并没有明言其原因,但依神赐恩的原则我们可以推测,必是由于他生前信靠神,并听从了神的话。

  财主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显示天堂和地狱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前财主和拉撒路在世时的境况,与现在截然相反。这个比喻表明:人刚一死,得救的人和不得救的人便会意识到他们永恒处境的分别,甚至后者对前者在天国的福乐有所感知,并且立即进入享福或受苦的状态。

  “可怜”一词,原文直译:“怜悯”,毫无怜悯的人,在死后寻求怜悯,却不会得到怜悯,因为"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4:19)已经过去了。“打发拉撒路来”,财主知道拉撒路的名字,因此应该知道他的困苦,但却对他视而不见。

  虽然财主在肉身上是"亚伯拉罕的儿女",但是他并不是亚伯拉罕的真正后裔(参约8:39),因为他没有亚伯拉罕的信心(参罗9:6-9;加3:9,29)。“享过福……受过苦……如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上帝设有深渊限定,以致死人的结局无法逆转。因此,生前决定,死后结局。

  “阴间”是人死后灵魂暂时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审判的地方(徒2:27,31)。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留义人的灵魂,又称乐园(参路23:43);另部分收留罪人的灵魂(伯24:19),中间有深渊相隔,可望而不可及。

  当主再来的时候,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要先复活,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参帖前4:16-17),按各人的行为和工作在基督台前接受审判(参彼前4:17;林后5:10),得胜的被奖赏,失败的受惩罚(参提后4:8;太24:45-51)。 至于那些未得救之人的灵魂,则在阴间里受痛苦的煎熬,直到千年国度之后,新天新地之前,要经过白色大宝座的审判,连同阴间一起被扔在火湖里,也就是在地狱里受永远的痛苦;圣经称此为“第二次的死”(参启21:11-15;太25:41)。

  千万不要以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人死后不但灵魂不灭,且其知觉、官能和记忆都还能正常地运作。财主被丢在阴间,不是由于他的财富,而是由于他对财富的态度。

  从财主的遭遇看来,恶人受苦是从死后下阴间就开始了。财主在生前,他的心对神如“阴间”,只是接受,却不知足(参箴30:15-16),因此死后必被“阴间”所吞吃。

  “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这是地狱的呼声。在阴间里受痛苦的灵魂,悔恨之余,深盼自己的亲人在生前就能接受救恩,免受自己所受的痛苦。但愿这个呼声,也能打动千万信徒的心弦,接受福音的负担向自己的家人、亲友传福音。信徒最大的痛苦,是将来死后发现自己的亲人在阴间深渊的那边受痛苦。

  “拉撒路”的原文字义是“神的帮助”。今天当人还活着的时候,乃是得神帮助的时候;但若等到死了以后,就不能再想望得神的帮助了。

  “得安慰”与“保惠师”(约14:16)在原文同属一个字根;信徒生前有圣灵在旁安慰与引导,死后却被蒙召靠近他所信靠的主——即与主同在(腓1:23)。

  财主在阴间说:“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世人受贪得无厌的欲念所熏灼,也极其痛苦。今生的选择决定了人死后永恒的结局,人一旦死亡,结局就限定了;享福或受苦,再也无法彼此对调了。

  四、生前决定,死后结局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16:29-31)

  死后的财主认为,如果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他将会成为一个神迹,证实了《旧约》的教导,这样他的兄弟必要悔改。其实,悔改包括心思意念的改变,言语行为的归正,以及他的兄弟运用财富去关心、帮助那些像拉撒路一样穷困的人。拒绝悔改和拒绝相信福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证据,而是由于内心的刚硬(参可8:17;约11:37-40;来3:7-11,15,4:7)。

  路加在这里指出,摩西和先知都证明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路24:27)。这段话对我们今天还活在世上的人来说,我们对基督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将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是全本旧约圣经的统称。财主和拉撒路死后结局的不同,并不是由于他们生前的贫富,也不是因着他们生前的享福和受苦,乃是由于他们生前听从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即信不信神的话。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另一个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犹太人不但不相信,反而商议要把他杀了(参约12:9-10);后来,主耶稣自己从死里复活,许多犹太人还是不相信(参太28:11-15;徒13:30-40,44-45)。

  人若有了神的启示(摩西和先知的话),而仍漠视人间的疾苦,没有爱神、爱人的心,即使有再多的超自然的启示,他也一样无动于衷。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关闭的,且排斥神的真道,那么任何所谓的“证据”——甚至死人复活,都不能改变他刚硬的心。

  基督乃是从死里复活者的元首(西1:18),惟他才是复活的实际(约11:25);人若不信靠基督,死而复活对他不过是个道理,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传道者说:“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12:13-14)

  耶稣发出他最严肃的警告,特别针对犹太的宗教领袖们,尤其是对那些安逸不仁,漠视贫穷人的财主富户。他以一个财主的悲惨下场作为例证,警示他们不可因贪爱钱财而拒绝救主的福音。世人无论贫富,只有一条通往天堂之路,那就是悔改、相信基督的路。

  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一个生命的终结。生命的终结就是灵魂与肉体相分离。灵魂和身体相结合,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当它分开的时候,身体归于腐朽。就此世生命而言,这就是死亡。

  在基督的信仰中,死亡来自人背离上帝。人背叛上帝,错误地运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因而选择离开生命的本原,即远离神。其实,死亡既是一个惩罚,也是一个警戒。惩罚是指它对于人过去不要上帝、不从上帝的惩罚。警戒也是提醒人们未来最终的结局,以此警戒现世人们遵循上帝启示出的美善法则而生活。

  死亡和罪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罪的结局就是死,"死是用罪的'毒钩'来掌控人性"。死亡是人最后的仇敌。我们在今世没有办法克服这一点,但在未来的新天新地里,当基督二次来临的时候,死亡才会被基督彻底地征服在脚下。在历史中,基督以他自己的复活表明他是征服死亡的初熟果子。

  在末日,所有的人都将复活。那些在基督的恩典内死去的人,其肉身的死亡完成与'与基督的同死',也将参与基督荣耀的肉身复活(罗6:3-9),复活而与主永远同在。那些不认识上帝和不听从主基督福音的人将'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1:9)。这就是永远的死亡。"

  保罗论基督的福音时指出:“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3:22-26)

  使徒约翰也见证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6-18) 求主施恩怜悯,使我们因信基督而成为上帝的儿女,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最终享有永生的福分。

微信图片_20220119135259.jpg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