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有道可传﹐以经解经

2014-03-18 作者:林慈信  
来源:新浪博客我也要投稿


  
  
  新福音派的学术共识 (四)﹕历史背景
  
  可是﹐上面提到的严重学术走势﹐就是视《圣经》为人写的﹐有错误的这种趋向﹐已成为太多神学院的主流观点。这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巴刻这样解说﹕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基督教(新教)出版的大部份书籍﹐基督教神学院的大部份教授们﹐基督教会里大部份的牧师们在告诉世界﹕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圣经》 (称为 「圣经批判」﹕「批判」 的意思就是需要意识地检讨数据)的结果是﹐《圣经》里所说的﹐已经不可能再被完全相信了。一百年来累积了不少批判性的理论﹕有些批判理论是有关新旧约《圣经》的作者的﹐认为有些书卷是假冒的﹐不值得我们相信﹔有些批判理论是有关新旧约《圣经》写作的过程﹐认为有些所谓历史记载乃是后来的虚构﹔还有其他的批判论调﹐认为《圣经》充满了不可能解决的内部矛盾。这些的理论的影响﹐乃是造成一种气氛﹐导致今天一般人们都被说服 – 不是被非信徒说服﹐乃是被基督教 (新教) 的学术界专家的权威说服 – 认为﹐今天有思想的人不应该再相信《圣经》是可靠的﹐这个观念已经泡汤﹐成为「神话」 了。
  (《真理与权能》﹐页46。)
  Fo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nd more among Protestants most books published on the Bible, most teachers in most seminaries, and most clergy in most churches have told the world that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Scriptures (called “critical” because it consciously evaluates its data) has made it impossible to believe all that the Bible says. Critical theories about the Bible have accumulated: for example, the critical theories of authorship, which view some books of both Testaments as spurious and so as spoofs; critical theories about composition, which see some of the historical matter in both Testaments as fanciful latter-day invention; and critical claims that Scripture is chock full of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s.  The impact of theories has been to produce an atmosphere in which most ordinary people today seem convinced, on the say-so not just of unbelievers but of the Protestant academic establishment, that sensible persons must now treat th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Bible as an exploded myth.   (J.I. Packer, Truth and Power, p. 46.)
  巴刻上面所指的「基督教」出版界﹐神学界﹐肯定包括了自由派。换一句话说﹐过去一百年来﹐自由派(包括新正统派))渐渐地成为基督教的代言人。
  
  巴刻一再的强调﹐这些持批判理论的学者是极其有教育与说服力的知识分子﹕
  他们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学者) ﹐而他们的观念今天已经垄断学术界﹐证明着他们诠释这些理论的说服力。
  (巴刻﹐《真理与权能》﹐ 页47。)
  They have in fact been individuals of rare distinction, and the current dominance of their viewpoint is testimony to the persuasive skill with which they have expounded it.  (J.I. Packer, Truth and Power, p. 47.)
  
  
  新福音派的学术共识 (五) ﹕巴特《圣经》观的传播与绝对化
  
  另外﹐巴特 (Karl Barth)和不少20世纪的神学家都认为﹐基督教信仰是生命﹐不是教义。这方面有不同派别的学者著书证明。举例﹕
  因为上帝是一位活生生的神﹐因此巴特反对把上帝的话语和任何人类的形式或组织视为同一。甚至连《圣经》和上帝的话语两者也不能等量齐观。据巴特指出﹐基要派的错误便是把《圣经》当作绝对无谬的上帝。
  (威廉。阿登 William Horden﹐《现代神学浅说》﹐梁敏夫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1﹐页120。)
  
  因此﹐把《圣经》的启示组织为系统﹐组织为教义﹐对他们来说﹐乃是违背《圣经》的原意﹐违背基督教原始精神。
  
  福音派的学者们今天有特别崇尚巴特的(尤其是因为托伦斯 T. F. Torrance推介巴特的神学思想之后)﹐他们竭力拒绝福音派对巴特的《圣经》论的批判﹐也认为﹐从19世纪的存在主义(祁克果)的角度来看巴特的《圣经》观是不合理的。例如,在今天香港的神学界,这种对巴特的《圣经》观的批判,肯定受到批判或取笑。
  
  有趣的是﹐福音派以外的学者以这个角度来了解巴特者﹐大不乏人。(关于托伦斯把巴特的神学偶像化﹐可参﹕ Sebastian Rehnman, “Barthian Epigoni”,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Journal 1998。) 因此在今天的华人神学学术界里﹐系统神学﹐正统的系统神学﹐就是﹐相信《圣经》里有一套一贯的教义系统的神学 – 在学术界目前可能会被攻击﹐被忽略﹐或被取笑。至少﹐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论调 (minority opinion) 。盼望巴特或托伦斯的拥护者﹐愿意认真研究基要派对巴特与新正统神学的学术批判﹐而做出学术上的回应。(参范泰尔 – Cornelius Van Til 的 The New Modernism,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47 –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巴特的拥护者还没有对范泰尔的批判作出学术性的响应﹐只是情感用事的对范泰尔说几句不欣赏﹐不恭敬的话而已。 )
  
  这种《圣经》观一旦普及化,有些神学院连保守一点的释经学和系统神学书籍都不再介绍。例如,笔者若要找一些最新的自由派,天主教,和世俗神学学术书籍,会去福乐神学院的书局去逛。可是休想在那里找到比较保守(包括时代论,改革宗)的名著,除非在「教会历史﹕宗教改革」一栏,或在教牧博士班的神学温习科目的书架上。
  
  一位福乐神学院著名的女性系统神学教授,近年在威斯康辛大学校园与科学家对话时宣称,「人的灵魂」,已经是不需要的观念。当她接受一位听众关于伯克富 (Louis Berkhof) 的发问时,声称伯克富这类的书籍,已是过时的,没有人再要读的书!可是她也承认从来没有读过伯克富。

【作者简介】 林慈信Samuel Ling 是一位牧师、美国天普大学中国历史博士。「中华展望」创办人与总干事。曾授课于富勒神学院,威斯敏斯特神学院与惠敦大学。他是史学家、神学家和传教学家,他致力于探索影响中国教会和牧养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一直向华人教会讲授改革宗神学,并主持翻译相关经典著作。 林慈信祖籍浙江慈溪,于1951年在香港出生,是家里第四代的传道人,在一所敬虔的神学院校园里渡过了人生的头十四年。父母亲是神学院与中学的教师。

 6/12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