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世界所遗忘的

2014-03-14 作者:钟马田  
来源:新浪博客我也要投稿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那时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把他们全都灭了。又好像罗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到罗得出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他们全都灭了。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路加福音十七26-30)

  这段经文和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马可福音第十三章的对观记载,可以让我们认识主耶稣的历史观。当时祂在世上的服事已接受尾声,十字架的阴影正逐渐迫近,祂不仅让门徒一瞥将临到祂的事,和他们将面临的景况,并且让他们洞悉人类最终的历史和万物的结局。一般学者都同意,在这段记载中,祂将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毁灭的画面,和世界末了的景象混合在一起,以显示耶路撒冷的被毁不仅是历史的事实,而且预表了将来世界的结局。

  这个主题实在又艰难,又吸引人,自然引起不少争议,更别提由此所衍生的各种错误了。这是因为人很容易忽略主耶稣和门徒所提出的警告----当慎防过分注重[时间表];每个人都想把历史事件的时间填入圣经的画面中。我绝对无意加入争议之列,所以我只打算指出,这些事实----耶稣使用的字汇只具有一般的含义,祂故意避免设定确切的时间或日期,并且拒绝回答摆在祂面前的问题,只偶而用寓言的词句回答他们----足以说明祂最关切的是奠定一些概括的原则,而非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祂无意让人挖空心思去发掘末日究竟那一天会临到。祂乃是盼望历世历代的人都能未雨绸缪,随时预备妥当,并让这种心态成为指引他们生活的准则。

  虽然耶稣对未来历史的世界观是由一些概括的字汇表达出来的,但它非常确定而具体,足以使我们分辨其主要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与其它观点作对比。这一类观点通常都很确定,我们甚至可以说,要测验一个人的信心,最佳之计就是观察他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我经常想,与其直接问一个人他对基督的观感,以至于给他亵渎的机会,或容让他对自己所不知的事大放厥词,倒不如问他下列几个问题:[你如何看世界局势?你如何根据你的人类观来解释现今世界的光景?你的历史观如何解释世界现况?依你所见,世界未来的远景是什么?]任何人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都无可避免地会显露他究竟是不是新约所谓的基督徒。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些问题会提出什么答案。让我用一个问题来总其成:现今世界的景况如何影响你?它使你心灰意冷吗?或者它印证了你的生活观和世界观?它使你悲观丧气?或者你不顾四周所见,依然充满乐观?世界局势使你大吃一惊,或者正如你所料?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正好说明你对基督徒福音的立场。我提出的二选一答案,你只能选择其一,因为没有第三种观点存在。追根究底说来,历史观只有两种----黑格尔(Hegel)所代表的历史观,和新约代表的历史观。至于那些缺乏系统、只模糊相信宿命论的悲观立场,我就不予讨论了。

  我们若明白这两种观点对有关进化的问题说了什么,就能对二者的区别一目了然。在讨论这段经文时,我们应该把自己限定在问题的三方面上。第一方面是论到历史的成因,从某方面说,这是纯技术性的立场。非基督徒的观点相信渐进而稳定的进化过程。它有时候解释进化过程是行动和反应互动的结果,或者是正与反互动的结果。它同时相信,这世界有一个原则,正缓慢而稳定地引导着世界迈向最终的完美之境,因此每一世纪都比前一世纪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往的每一件事都多多少少对整体的进步有所贡献。这个趋势是朝上的,其最终的命运和目标就是臻于完美。但此处我们看见的新约教训却截然不同。新约教导的一套系统,强调危机和审判,而非[必然的渐进性]。世界及历史的趋势显然是每下愈况,所以才会为人类带来洪水、所多玛和蛾摩拉二城的毁灭、耶路撒冷的败亡,以及最终世界的毁灭。这一切都在表达神对罪和过犯的审判。从较积极的角度说,若没有外力积极介入和干涉,世界历史早就终止了。这是第一个区别所在。

  第二点则涉及到神和人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根据非信徒的观点,真正活跃的是人,神不过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祂只关心如何鼓励、指导我们,如何对我们施以援手。真正重要的是人。即使他们谈到[人里面的神圣火花],其真正强调的还是人自己拥有的神圣火花,而不是神将自己的火花放在人里面。他们相信人本身、人的力量、人的能力,认为历史就是人所成就和将要成就的事之总合。另一方面,圣经主要是记载神的所作所为,和祂将来要作的事;圣经并未将人彻底地搁置一旁,毕竟神的行动不仅是针对人而发,而且经常是透过人来完成的。但重点是在神身上,神是创造者,是审判官,是救主。神照祂自己无上的旨意掌管着历史。根据圣经,历史并非人的作为,而是神关于人、针对人的作为。正如主耶稣所说,最重要的是祂的来临,祂的死,和祂的再来。这才是惟一重要的历史。人可以作许许多多的事,但只有一件事攸关重大,就是人子在神国度的荣耀中降临,带来历史的终点。

  第三点是,这些对人的观点受到历史过程的影响。对非基督徒而言,他们最引以为荣、津津乐道之处,就是人一直在稳定地进步。他们把原始人和现代人一比,不禁沾沾自喜。其整个论据是:随着时代推移,人类必然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各种缺点会一一淘汰,逐渐趋向完美。物换星移,这个世界只会变得越来越美好、高贵,从前各种使人类蒙羞的事物终将冰消瓦解,无影无踪。根据这论点,人类的光景必定蒸蒸日上,渐入佳境。

  主耶稣在本段经文中,完全推翻了这种立场。让我们再来看一次。[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以及[又好象罗得的日子……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你是否看出其中的意义?主耶稣回到历史的黎明,不是几百年之前,而是人类最初的历史。祂的论述最叫人惊讶的地方是,到了末日,人类的光景基本上与最初无分轩轾。我们竟然还在为过去一百年的进步自吹自擂!根据主耶稣的看法,人类与四、五千年前相较,并无多大差别,甚至在原地踏步。此处让我们清楚看见,这两种历史观之差别,就是肤浅和深刻的观点之差。一切改变和差异都可以在人类生活的表面显露出来。人类过去、现在、将来都可以在世俗的知识和科学领域中突飞猛进,在文化上日新月异。尽管如此,人类的本性和灵魂最深之处其实毫无异样。早晚这个事实会以不同形式暴露出来。那些只看到生命和世界表面的人,总是对人类信心十足,充满乐观,然而一旦面临现今这种景况,就会变得大惑不解,提不出任何解释。另一方面,基督徒的观点较深刻,知道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只要人类的本性不变,早晚都会引起同样的反应。此处耶稣是在强调导致人类各种反应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必须对人类一切恶行负责。用[属世界]或[世俗心态]来描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是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的心态,迄今依然不变,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引起无穷祸患和悲剧。它带来世界最终的毁灭----万物的结局。

【作者简介】 钟马田牧师于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廿日生于英国南威尔斯,他在小学读书时已表现得相当优异,并立志将来要当医生。廿二岁那年,钟氏于圣巴德医学院毕业,得到内科与外科医学的双重荣誉奖。不久之后,旋即考入皇家医师协会为会员,担任皇室的御医之一。 一九三九年,他正式接受伦敦西敏寺教会的邀请,担任坎伯摩根(G. Campbell Morgan)的副牧。五年之后摩根退休,他成为该堂的唯一牧师。他一共在该教会牧养了卅多年之久,每主日早晚讲道一次。另外每周五晚上的查经,也吸引了无数渴慕真道的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