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基督的心为心!
腓立比书提到喜乐有十六次,但是提到“同心”、“一同”、“一样”、“同喜乐”、“同受苦”、“同负一轭”、“同受患难”“同当兵”、“同工”……这一类的话却有二十二次。 所以如果我们以为腓立比书,可以表现出基督徒在患难中的喜乐生活的话,就不该忽略这卷书所讲的喜乐,不是注重个人的喜乐,而是信徒彼此之间,跟传道人彼此之间,同心同工,同受患难,同负一轭而有的喜乐。
初期教会能在各种逼 -/迫患难中,把福音传开,最大的原因就是“同心合意”。 腓立比教会能够成为使保罗所建立的教会中最叫保罗得安慰的教会,也只有一个原因——“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一5)。 整个教会的历史里面,华人教会不能对整个时代的教会作出有价值的贡献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我们最不容易同心。 今天我们要迫切寻求的就是“同心合意”。 怎样同心合意? 同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一、圣经中的“合一观”
讲到同心,我们必须注意新约书信并不强调教会追求合一,只叫信徒追求同心,因为新约书信基本上认为教会已经合一。 哥林多教会是一个“问题教会”,保罗责备他们分党分派的时候,还是把他们看作已经是在基督里合一的观念来责备。 他说:“基督是分开的么?” 意思是基督是分不开的,所以他要求他们“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又说:“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林前10:17),“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 注意,哥林多教会不是明明分了四个派么?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但保罗还是把他们看作同属于一个身体的,并没有因此认为他们已经不属一个身体了。
另一方面,当保罗对哥林多人说:“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的时候,保罗和他的同工是在以弗所(林前16:3),可见保罗在哥林多书信里面所说的“身体”是指超地方的教会的“身体”。 在林前十二章用身上有各种不同的肢体,讲到圣灵所赐的恩赐的时候,也是本着“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的观念。 也就是说,使徒保罗一直本着我们已经成为一个身体了,已经在基督的身体里合一了的观念,来讲到我们各自不同的岗位、恩赐、负担、……。 注意林前十二章两次提到属灵的恩赐(林前12:4-11,林前12:28-29)所讲的都是给普世教会的恩赐,也就是说,保罗主要的意思是在把身体比作超地方的教会,而包括了地方的教会。 各种恩赐和职分,都在全知的主的安排下,各自显出肢体的功用,叫身体增长。
教会是基督奥秘的身体,这身体,按一个地方来说,所有在这个地方中,或所有不同组织、机构中的信徒,甚至像哥林多教会那样,在派别里的肢体,他们合起来就是基督的身体;按一个时代来说,这个时代中,全世界各地的真信徒合起来就是基督的身体;按宇宙性超时代的教会来说,全世界每一个时代的真信徒,包括过去、现在、跟将来的信徒,合起来就是基督奥秘的身体。 这身体是已经合一而永不能分开的,这只会继续增长,却不会增添。
保罗绝不是否认身上的肢体有门有类,而是说不要因为身上的肢体各有不同的门类就“分门别类”。 不是身体上没有眼和耳的分别,而是不要因为有眼有耳的不同,就分门别类,又各自以为不属于同一个身体。
福音工作的扩展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团体和机构的存在,但是这些团体和机构的分别,就像手跟脚,眼跟耳的分别是那样,都是为身体效力的。 我们不该因为别人的负担,岗位、功用跟我们不同,就不承认我们是同,属一个身体的事实,而是应该先认识到我们已经是同一个身上的肢体了,所以要寻求互相合作,同心的叫“身体”增长。
新约里面另一卷提到有问题的教会的书信,就是加拉太书。 加拉太是一个很大的地区,其中包括了好些教会,而他们中间也有分争的事,保罗警告他们不要相咬相吞(加5:15),不要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加5:26),虽然这样,保罗在加拉太书里面,还是同样的强调我们已经在基督里合一的事实——“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 所有在基督里的,已经不分种族、阶级、性别,都成为一了。
注意,上文(加7-10)刚刚讲到彼得、雅各、约翰等犹太教会的领袖,怎样跟保罗和巴拿巴行右手相交之礼,互相承认他们各自从神所领受不同的托付,分别向犹太人和外邦人各自发展福音的事工。 彼得和他的同工和保罗跟他的同工,很明显的是两种不同的工作团体,两种向着不同方向发展的教会组织,他们各自照主的托付,向不同地区、不同的对象传福音。 但这些分别,全然不妨碍他们在基督里已经成为一的事实。 保罗并不是只注重属灵身体的教会,而轻忽教会有组织的团体性的事奉、但是他不因为有这些不同的团体的存在,就认为教会还没有合一。 在保罗的观念中,尽管他跟彼得各自分道扬镳,各有一班同工,向不同的对象作工,对他们在主里的合一,丝毫无损。
此外,在加拉太书二章中保罗又曾因彼得不跟外邦人一起吃饭的事,当面抵挡他,责备他。 虽然这样,他并没有因此认为他们跟彼得是不合一的;见解不同,个人的得失或误会,并不能把他们在基督里的关系毁掉了。 因为我们都已经“归为一体”(弗2:16,西3:15),已经“是神家里的人了”(弗2:19),而且事实上,他们彼此间的同工可以交换(彼前5:12,提后4:11),经济上也相通互助(林前八至九章)。
所以整个新约的书信提到这方面的信息时,都只劝勉信徒要追求彼此同心或相爱。 或警戒他们不要彼此惹气,互相嫉妒,要他们放下各种优越感,不分彼此。 例如: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罗15:5-6)“弟兄们,我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林前1:10)“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 (加5:15)“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弗2:19)“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弗4:3)“我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 (腓4:2)“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 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西3:14-15)对腓立比教会,保罗却比对任何教会更强调同心的信息,这是因为:(a)腓立比教会既然是有差传的异象的教会,更要保持同心。 (b)腓立比教会既然一向保持同心合意,但这时却有两个姊妹发生了争执(腓4:2-3)。 保罗为杜渐防微,特别在这方面提醒他们。
本书第二章,保罗指明了怎样可以继续保持同心含意的方法,就是同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教会跟教会之间的同心合作,对外步伐的一致,对传福音的见证,扩展天国的领域,增长基督的身体,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怎样才能跟众教会同心合作? 须跟个别教会内的众肢体学习同心同工。 所以在本地的教会内;在常跟自己在一起的肢体之中;学习同心的事奉,就是学习跟基督的众教会同心同工最实际的操练。 但信徒怎样学习跟别人同心事奉主呢? 在这章圣经里,保罗先提出同心的几项基本学习,然后说出基督耶稣的心是怎样的心。 未了,他把他自己跟他的同工们,怎样同以基督的心同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二、同心的几项基本学习
A 基督里的劝勉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
“你们就要……”在这里的意思是就要藉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来实行相劝、安慰、交通、同情。 那同一的心思,就是下文第五节所说的同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来三13说——“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 为什么我们要彼此相劝呢? “相劝”就表示我们都有需要别人“劝”的时候。 我们并不是每个人每时刻都刚强,都经常保持最高度的警觉,而是都可能因受试探或体贴肉体而软弱,所以我们要彼此相劝。 我们都有责任把弟兄从各种迷误中劝醒,从各种可能跌倒的危险中挽回过来。
使徒既要求我们互相劝勉,可见基督的心是愿意每个信徒都不退后或跌倒,基督的心不会因有多数信徒爱主长进,少数的信徒却冷淡退后而满足,祂的心要我们大家在主里都长进。 为什么保罗要在监狱中写信劝勉腓立比的信徒呢? 因为他们虽然多数人都长进,却也有少数人软弱,甚至可能受迷惑的(三2,18-19)保罗体会基督的心肠,所以写信劝勉他们。 主耶稣在最后晚餐之前,替门徒洗脚,那意思也是要门徒互相劝勉,彼此服事。
按圣灵在我们心中作工的步骤来说,头一步是藉着神的话在人的心中提醒、光照、感动。 第二步就可能藉着别的肢体的劝勉或警告。 虽然有些时候我们只要圣灵藉着神的话光照我们,就可以得胜,但也有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别的肢体的劝告,才够力量胜过试探。
我们必须把教会建立得更刚强壮大,才能为福音更有力的作见证,得着更多的人作天国的国民。 要教会更刚强壮大,也就是教会的每一个信徒,灵命更健康长进。 这样,我们就该体会基督的心,互相劝勉策励了。
可惜今天许多信徒是不肯受劝告,不接受劝告的原因就是下文第三节所说的,“贪图虚浮的荣耀”,存心骄傲,华人比任何人更爱面子,“爱面子”成了中国教会长进的大拦阻,口叫我们一直停留在只有表面的进步,没有实质的长进的光景中。
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珍惜任何人的劝勉。 我们无论谁,都是愈来愈难得着人的劝告的。 因为我们的年龄总是愈来愈长大、学识,地位和声望也就愈来愈升高,这样,会劝告我们的人也就愈来愈少了! 要是你我到了一种没有人敢向我们发出忠告的地步,不要把它看作荣耀,要看作是一种危机,所以就算别人的劝告是错的,没法接受,也要珍贵他的爱心。 弟兄姊妹们,如果你不是一个看重别人劝告的领袖,也一定不是一个会劝勉人的领袖。
B 爱心的安慰
什么人需要别人的安慰? 当然是那些遭受患难、灵性软弱、灰心丧志的人。 所有以基督的心为心的人,不是等着别人来安慰自己,而是想到别人需要我们的安慰。 人生总是有许多挫折和痛苦的,因为世人都卧在那恶者手下。 灵性软弱的人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慰自己,灵性长进的人却会安慰别人。 使徒保罗在监狱里面,不正是须要别人的安慰吗? 他却写信安慰腓立比信徒,又劝勉他们要用“爱心”安慰人。 注意,能叫人得安慰的不是口才、道理、学问、……是“爱心”。 今天全世界的人的心灵空前的虚空,因为这世界的人愈来愈虚假,愈来愈难以找到真诚的爱。 住在基督徒心里的圣灵是一位安慰师,基督徒应该作一个安慰的使者,不是用一种胜利者、优越者的姿态来安慰人,而是用真诚的爱心安慰人。
神允许我们各有不同的遭遇,有人富足,有人贫穷,有人健康,有人患病,有人刚强,有人软弱……。 因为神要藉万事互相效力,叫我们大家都有机会运用爱心安慰人,也有机会受安慰。 我们要作一个善于体会神的心意的人,要好好的利用别人需要“爱心的安慰”的机会,叫别的肢体享受到基督里相爱的甘甜,叫我们在主里的关系更亲切,也就更能同心高举基督了。
C 圣灵有什么交通
灵里的交通就是指基督徒,在基督里有关属灵方面的交往相通。 “交通”在中文的意思,原是指车辆的一来一往(比译作团契容易理解得多)。 基督徒彼此之间,却要有属灵情谊的来往联络。 包括各种属灵经历的交换、了解、真理的切磋、勉励。 这样,我们才能增进彼此间紧密关系,分享主里蒙爱的经验。
人在肉身活着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漏洞和会引起人误会的地方。 魔鬼很会利用这种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漏洞,制造信徒之间的隔膜和猜忌。 华人教会要在福音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更同一的步伐,就要注意在基督的交通。
许多时候我们只注意个人跟神之间的交通,那只是“纵”的一面;我们却忽略了信徒彼此之间和教会彼此之间的交通,那是“横”的一面,初期教会能够把福音传开,就是因为信徒不但个人跟神的关系好,跟肢体之间的联络也好。 所以他们能够同心一意,勇敢为福音作见证。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举行世界华人福音会议? 我们大家都要承认,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已经开始觉悟,我们彼此之间太缺乏灵里的交通,我们横的一面的关系太不够紧密。
怎么才能跟肢体有好的交通呢? 要在圣灵里交通。 基督跟“彼列”不能交通,光明跟黑暗不能交通,上帝跟撒但不能交通,那是两个对立的阵营。 但我们凭着同受一位圣灵这个关系就能够交通了。 你要是带着老板的架子,就不能跟你作下属的弟兄交通。 要是摆起学者的架子,就不能跟没有受过什么好教育的肢体交通。 “交通”必须放下身份站在相同的地位上,尊重我们在灵里同一的生命关系。
D 心中的同情
“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指我们从内心深处所发出的同情,凡事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设想,同情不是准备包庇罪恶,同情是准备饶恕并帮助那些被罪所胜、被痛苦压伤了的人。 我们并不同情罪恶,却要同情被罪恶所胜的人,要是我们有胜罪的经历,就该用这种经历帮助遭遇类似的试探的人,却不是用来轻看或批评比不上我们而跌倒的人。
有一个女罪人趁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时,挨着耶稣脚前为她的罪忧伤流泪,那些同席的法利赛人只会在心里议论耶稣,但主耶稣却了解这女人忧伤的缘故,祂对她说:“你的罪赦了……平平安安的回去罢”(路7:48-50)。 因为主耶稣的心是同情罪人的心。 让我们用基督的心,同情软弱的肢体,帮助他们离开罪恶的迷惑。
E 学习同心事奉的主要拦阻(二3-4)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二3-4)这两节经文提到我们同心事奉的主要拦阻,就是高抬自己。 头一项拦阻就是结党,结党跟同心相反。 同心是以基督的心为心,顾念全教会的利益。 结党却是少数有私心的人的结集,只高抬自己和自己那一小集团的利益。
教会的各种不同机构和组织,如果是为工作负担和对象的需要而设立,那只是福音工作向多方面发展的自然结果,但如果我们各自专顾自己的利益,不理会别的教会是否会因我们的行动受亏损;各自盲目的袒护属自己团体的人,不理会他是否接受了错误的信仰;各自固执自己团体所持守的传统,不理会它是否违背圣经的真理,那我们已经走向“结党”的偏路了。 因为我们已经不以圣经真理为最高权威,不求基督的利益为最大的利益。 凡是诚心爱主的基督徒,都要避免陷入这种属肉体的偏路,都该厌恶这种宗派精神。
第二项拦阻是贪图虚浮的荣耀。 贪图虚荣是爱世界和求自己荣耀的记号。 贪图虚浮荣耀的人必定重面子顺人情,而轻忽神的旨意和福音的见证,所以贪图虚荣的人很难接受别人的劝勉,妨碍同心。 这些都是“己”的表现。 有人在世界里爱世界,也有人在教会的圈子里爱世界,同样是贪图虚荣。
第三项拦阻是骄傲。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本句使徒是从正面劝勉信徒谦卑,而反面说出骄傲是同心的拦阻。 骄傲的人总是看自己比别人强。 尊重自己轻忽别人。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劝告,不肯受安慰;不能跟肢体交通? 因为骄傲。 所以骄傲的人不但孤立了自己,还损害全体的同心。 谦卑的人最像基督;骄傲的人却最像魔鬼。 要是你没有看见过魔鬼的样子的话,可以看看那些骄傲的人的样子,那就是最像魔鬼的样子。
第四项拦阻就是自私。 自私不只是单顾自己的利益,还包括不顾别人的利益。 所以使徒劝勉我们“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换句话说,我们都有责任去帮助我们的肢体。 不顾念别的肢体的需要就是自私。
三、基督耶稣的心(二5-8)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如果我们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心。 有一百个教会,就可能有一万个心,我们怎能有同一的心呢? 就是我们都以基督的心为心,这样,我们就算有一万万个人,还是只有一条心。
基督的心是怎样的心呢? 是善劝的心。 当那些门徒在争论谁是大的时候,祂就束腰倒水,为他们洗脚,然后劝勉他们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约13:14)有一次,门徒渡海遇到风浪,直到夜里四更天。 主耶稣从海面走到门徒那里,门徒竟然以为是鬼怪。 主耶稣却赶紧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太14:24-27)。 主耶稣的心,是安慰人的心。
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求耶稣,向祂跪下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圣经告诉我们说:耶稣就动了慈心,伸手摸他说。 我肯,你洁净了罢(可1:41)。 主耶稣的心是慈悲怜悯的心。
主耶稣在当时几个出名的大城,像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竟不悔改,不接受祂的福音。 祂不但没有恼怒,反而赞美神说:“父啊,天地的主。 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 又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5,29)。 主耶稣的心是谦卑柔和的心。
四福音中最出名的神迹就是五饼二鱼的神迹。 主耶稣怎么行这神迹呢?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主不愿意那些人饿着肚子回家。 哪有讲道的人还要请听道的人吃饭的道理呢? 何况听道的人单单男人就有五千。 但基督却让他们吃饱了才走,因为主耶稣不是单顾自己的事,也顾到别人的事。 主耶稣的心是顾念别人需要的心。
但使徒保罗在这里,提到基督的心,最强调的一点,就是祂也完全的舍己。 祂“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祂“反倒虚己”,祂“自己卑微,存心顺服”,跟上文贪图虚荣、骄傲、自私,那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刚刚相反。 这是一个主张表扬自我的世代,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自私仿佛被公认作是一种天理。 骄傲狂妄自夸常被算作是有自信心,有领导力的表现。 但基督徒是天国的子民,我们以基督的心思为心思。 基督的心思是,舍弃祂也本有与神同等的荣耀,是甘愿为救赎罪人,而成为奴仆的样式;是以顺服神的旨意,为生活的中心;是要完成神所交给祂的使命,完成十字架救赎的工作为目标。 所以基督不但反倒虚己,而且取了奴仆的形像;不但存心顺服,且顺服到死在十字架上。 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叫一切天上的,地上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注意:基督的舍己而自愿降为至卑,然后由神把祂升为至高,跟世人那种表扬自我,高抬自己的升为至高,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原则。
教会不能够同心的基本问题,都是因为教会的领袖,或基督徒个人,要高抬自己,宣扬自我,求自己的利益,不求神的荣耀。 教会在福音的见证上。 没有同一的步伐的基本原因,不是制度问题,机构或会别的问题,是灵性的问题,是个人或团体的优越感的问题。 所以全部新约书信,凡是劝勉信徒同心合一方面的真理,都是集中在劝勉信徒要谦卑,不自夸,要求神的荣耀,以基督的心为心这方面。
为什么使徒保罗能在自己受苦难的时候,还是想念腓立比的信徒,为他们欢喜,又为他们感恩? 为什么他在监狱之中,还能够为福音作见证,使信徒因他的受苦,信心更加坚固? 为什么他能够在任何恶劣环境中,叫基督照常显大,因他已经以基督的心为心,或者说他已经像基督那样,以顺服神的旨意,完成神的托付作为他整个人生的目标了。 许多人不是不传福音,可是他一面欣赏自己的工作,一面拆毁别人福音的见证。 在神那一边来说,这样的人只能够叫他自己的事业有所增益,对基督的教会,按整体来说,倒可能是有损害。 所以只有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的人,才能真正叫教会增长,扩展天国领域。
注意,主耶稣的降为至卑,和祂被升为至高,其中的转折点就是十字架。 十字架是卑微的顶点,虚己的最终点,也是神把祂升为至高的起点。 十字架就是神衡量我们是否谦卑、顺服、舍己到底的一个标准。 神所能高举的人,是那些自我已经与基督同钉死的人。 那些用各种肉体的手段,在教会的圈子里争取名誉地位,稍微有些工作成效,就目中无人自高自大的人,是神所不要高举的。 小人得志,天下就要大乱。 神不会把那些器量狭窄,略有成就便自满自足的人升高,因为这种人一升高就会出问题。 魔鬼倒会帮助“小人”得志,增加教会的混乱。 但神所能高举的,是那些像基督那样,经过十架才进到荣耀里的人;是被升为至高之后,还是一样谦卑,不会骄傲的人。
四、同心的示范(二19-30)
保罗教训腓立比人,要用基督耶稣的心实行互相劝勉、安慰、交通、同情之后,在19-30节这段经文里面,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说明他自己和他的同工,是怎样同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在福音的工作上,同劳苦,同当兵,彼此相爱,互相体谅。
A 保罗怎样跟提摩太同工
从19-22节,我们可以看见保罗跟提摩太不但同劳苦共患难,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互相关怀体谅,情同父子,在基督福音的争战中,神所要用的军兵,是“父子兵”。 其实所有基督的军兵,都该是父子兵(来2:10),因为我们都是同一位父所生的,是同为神的家神的国而争战的。
保罗为提摩太做见证说:“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保罗虽然用长辈的身分,常常打发,调派提摩太到各处探望教会,他的吩咐却不像军官命令士兵,而是像父亲叮嘱儿子。 提摩太的听从保罗,也不像下属奉承上司那样,而是像儿子敬爱父亲。 保罗虽然是有年纪的人,提摩太却是年轻人,他们一起同工,为什么完全没有像今天我们所常有的“代沟”问题? 倒是看见他们像父子那样的亲密? 因为他们都以基督的心为心。 所有“沟”都是骄傲、自大、以为自己比别人优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己”生命的表现。 不能舍“己”的结,岂只有“代沟”? 还有许多人与人之间因着学识、阶级、种族、语言、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沟”呢? 我们在基督里的合一,就是藉着祂的降卑、祂的恩慈和拯救,解除了我们各人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观念,在祂的爱里互相容让,沟通了各种分隔我们的“沟”。
B 保罗怎样跟以巴弗提同工
从25-30节,保罗给我们另一个榜样,就是他跟以巴弗提同工的情形。 保罗跟提摩太的关系像父子那么亲密,我们可能会认为那是因提摩太多年跟随保罗,受他的提携,所以关系特殊。 但保罗跟以巴弗提却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他们一起同工的时候,同样是一心一意,互相关怀,互相敬重。 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会的使者,他可能就是腓立比教会的传道人。 他带着腓立比教会送给保罗的馈赠(参4:18),到罗马侍候保罗,供给保罗的需用。 注意以巴弗提虽然受腓立比教会的委托,在经济上支持保罗的需用,却完全没有利用别人信托在他手中的金钱,提高自己的地位,倒是敬爱保罗,服侍保罗像一个仆人那样,听候保罗的“打发”差遣。
以巴弗提实在是传道人的好榜样。 他教会的信徒敬爱保罗,尊重保罗多过尊重他,保罗又不是为腓立比教会工作,却叫以巴弗提送钱给保罗。 他不但没有嫉妒,反倒像那些信徒一样地敬爱保罗,为主的缘故服侍他,甚至自己病倒,几乎要死。
另一方面,保罗也同样的敬重爱护以巴弗提。 保罗是一个大使徒,以巴弗提却是个小传道。 保罗建立过许多教会,写了许多书信,最会讲解福音真理,他不但在教会里是有名望的人,甚至当时罗马z /-府的亚基中自王也承认保罗是大有学问的人。 在这些方面,以巴弗提没有一样比得上保罗,如果不是保罗在这里提起他的名字,我们根本不晓得有以巴弗提这个人。 看来他到罗马主要的工作只是服侍保罗,可能是照顾保罗的饮食,替保罗跟外间的人联络消息,往来奔跑而已! 但保罗却非常尊重这样的一个以巴弗提,他称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的,又为他的病深切的关怀,一再的叮嘱腓立比信徒要尊重这样的人。 可见保罗一点也没有轻看以巴弗提的工作,虽然以巴弗提所作的工,跟保罗不一样,但保罗同样认为他所作的是“基督的工夫”(36节),是该受教会敬重的人。 在以巴弗提与保罗之间,完全没有大使徒与小传道的隔阂,没有任何身份悬殊而有的距离。 他们彼此都同样亲切地互相关怀,“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因为他们都以基督的心为心。 这正是今日华人教会所需要效法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新兴的独立国家,在教育和宣传方面,都特别留意灌输他们的国民有更强烈的国家意识。 尤其是那些国家虽小,种族却复杂的国家。 他们必须使国民的国家意识,强过种族意识,否则就难免发生种族纠纷。 基督徒一方面是地上国家的国民,另一方面是天上的国民。 但是许多基督徒只有非常淡薄的天国“国家意识”,他们地上的“国家的意识”,远远强过在基督里的“天国意识”。 他们对于彼此同属于一个地上国家的同胞关系或利益之重视,远甚于彼此同是神国子民的关系和利益。
世界华人教会急切需要看见的异象是:我们都太缺乏天国的“国家”观念了、所以我们那么难以同心,那么不看重神家的得失,只看重我们自己圈子里的得失。 我们只能在不碰到我们自己的宗派、机构、团体……的利益的时候,高喊同心。 我们很难为整个天国的扩展,全教会的增长、福音真理的见证,为整体的得失着想! 这是华人教会一百多年来的积习。 我们虽然在理论上知道,是同属于基督的身体的,实际上却还没有同属一个身体那种痛痒相关的“神经感觉”。
我们大家都感谢神,虽然经过许多困难,终于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世界华人福音会议,我们终于从世界的各方各国聚集在一起了。 让我们一起来效法使徒保罗和他同工们所留下的榜样,同以基督的心为心。 让我们开始看重同属天上的国民,主内一家的情谊,胜过其他属地的关系。 为着完成基督托付的大使命,为拯救失丧的灵魂,增加属天的国民而齐心努力,好把福音的真光,普照万国万民。
【作者简介】 陈终道(Stephen C. T. Chan,1924年-2010年11月24日),香港人,客居加拿大。 著名华人基督教牧师、解经家。 母亲陈倪闺臣是倪柝声的大姐。 1936年随母亲到聚会所听道。 1937年被接纳擘饼,但他自述少年时期非常反叛。 1939年脱离家庭,在中国西南地区自立求学。 1945年在重庆北碚复旦大学读书期间,艾得理、赵君影、于力工牧师与江守道弟兄在复旦基督徒团契举行奋兴布道大会,推动中国学生归主运动。受到影响遂向校长承认伪造文凭进复旦大学一事,退学后进入贾玉铭所办的灵修神学院。当时该院设在南岸山上。 于印尼玛琅圣道神学院(1953-1956)、菲律宾圣经学院(1968年先后4次)、新加坡等5所神学院的专兼任圣经教师,曾任香港及若干地区培灵研经大会讲员。 先后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和加拿大牧会多年。 1978-1984年担任加拿大温哥华市列治文宣道会牧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