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八福临门

2022-02-07 作者:李世峥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20205155533.jpg

   经文:太5∶1-12

 
  每到新春佳节,我们都会听到、看到“五福临门”的祝福语。何谓“五福”?《尚书·洪范》最早作出阐释:“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根据这个阐释,后人所说的“五福”便成为:长寿福、富贵福、康宁福、好德福、善终福。这个春节,我有感动和大家谈“福”,但我要谈的不是“五福临门”,而是“八福临门”。何谓“八福”?熟悉《圣经》的弟兄姊妹都能知道,那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提到的八样属灵的福气,或者说八种属灵的品格。对于“八福”,《深文理译本》如此翻译:“虚心者福矣,以天国为其有也。哀恸者福矣,以其将受慰也。温柔者福矣,以其将承地也。饥渴慕义者福矣,以其将得饱也。矜恤者福矣,以其将见矜恤也。清心者福矣,以其将见上帝也。致和者福矣,以其将称为上帝子也。为义而见窘逐者福矣,以天国为其有也。人为我而诟尔,窘尔,妄以诸恶诬尔,则尔福矣。宜欣喜欢乐,以尔在天之赏大也,盖前乎尔之先知,人亦如是窘逐之。”根据这个译文,我们可以把耶稣所说的“八福”概括为:虚心福、哀恸福、温柔福、慕义福、矜恤福、清心福、致和福、窘逐福。以下,我们就一起探索“八福”的内涵:
 
  一、虚心福
 
  耶稣所说的第一福是“虚心”:“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里的“虚心”,希腊文中有“贫穷”、“软弱”、“可怜”、“无用”等多种含义,耶稣以这个词描述人在灵性上的贫乏。《现代中文译本》就译出了“贫穷”的意思:“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多么有福啊;他们是天国的子民!”
 
  对于“虚心”,马太·亨利(MatthewHenry)如此解读:“这是承认:上帝是伟大的,我们是渺小的;上帝是圣洁的,我们是罪恶的;上帝是一切,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在上帝面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谦卑己身。这是不再信靠我们自己的义和自己的力量,唯独倚靠基督的功德使我们称义,唯独倚靠基督的圣灵和恩典使我们成圣。”缺乏“虚心”的人会像法利赛人一样自以为是:“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虚心”的人则会像税吏一样自惭形秽:“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参路18∶9-14)缺乏“虚心”的人会像老底嘉人一样妄自尊大:“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虚心”的人则能像主耶稣所说的那样,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参启3∶14-22)
 
  “虚心”,就会“承认自己灵性贫乏”,而“承认自己灵性贫乏”,就会远离罪恶、走近基督,所以耶稣郑重地说:“天国是他们的。”弟兄姊妹,如果你向往“天国”,就做一个“虚心的人”吧!无论你多么软弱,多么败坏,多么无助,只要肯向上帝“承认自己灵性贫乏”,你就与“天国”有份了!
 
  二、哀恸福
 
  耶稣所说的第二福是“哀恸”:“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里的“哀恸”,希腊文中有“悲哀”、“悲伤”、“哀痛”等含义。耶稣所说的“哀恸的人”,是指为自己的罪恶和亏欠忧伤的人,《现代中文译本》译出了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为罪恶悲伤的人多么有福啊;上帝要安慰他们!”
 
  对于“哀恸”,莱尔(J.C.Ryle)有一段精彩的解读:“他指的是那些为罪忧伤,天天为着他们自己短处担忧的人。这些人是自己为罪忧愁,超过为地上任何事情忧愁。想起罪,这就让他们忧伤。罪的重担是他们无法忍受的。”不曾“哀恸”的人,是那些对罪失去敏感的人,“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参提前4∶2),所以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罪恶羞耻,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懊悔。大卫和拔示巴犯罪之后,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拒不认罪,尽管上帝一再提醒他、管教他,但他依然若无其事地出入王宫,处理政务。那么长的时间里,这位一向虔诚的君王居然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罪恶“哀恸”,直到遭到先知拿单痛斥,方才认罪、悔改,写下《诗篇》第51篇这篇流传千古的忏悔诗。这篇诗歌里,大卫把自己的“哀恸”表达得淋漓尽致:“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6-17)
 
  “忧伤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轻看”,所以,为罪“哀恸”的人,上帝要亲自“安慰”他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哀恸”,但我们很少为自己的罪恶“哀恸”。我们“哀恸”,常常是因为患病、失业、受伤、失意……上帝允许我们为个人的得失“哀恸”,但他更希望我们为自己的罪恶“哀恸”!
 
  三、温柔福
 
  耶稣所说的第三福是“温柔”:“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温柔”,《现代中文译本》、《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谦和”,《吕振中译本》译为“柔和”,《思高圣经》译为“温良”。耶稣所说的“温柔”,是天国子民处事为人时体现的品格。这样的人,将要“承受上帝所应许的产业”!
 
  威尔斯比(WarrenW.Wiersbe)指出:“‘温柔’的希腊文原文描写一匹断了腿的马,意思是能力不致失控。”由此可见,“温柔”不是无能,不是懦弱,而是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也能在受到挑衅时不去攻击他人,在遭遇伤害时不会伺机报复。耶稣就是这样!他曾教导门徒:“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参太11∶29)耶稣的“温柔”,是他在被撒玛利亚人拒之门外时的那份坦然:“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参路9∶51-56)耶稣的“温柔”,是他在被钉十字架时对敌人的那份宽恕:“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参路23∶32-38)
 
  依人的眼光来看,刚烈、强大的人才可能“承受地土”,但在耶稣看来,“温柔的人”更有实力,这也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常枞病危,老子希望老师留下一些嘱托。老师张开嘴,问老子:“你看见了什么?”老子说:“看见老师的牙齿掉光了。”老师又问:“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恍然大悟,对老师说:“我知道了,柔能克刚,做人要刚柔相济,太过刚烈是不会长久的。”我们一定要“温柔”!
 
  四、慕义福
 
  耶稣所说的第四福是“慕义”:“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爱慕公义如饥似渴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现代中文译本》译为:“渴望实行上帝旨意的人多么有福啊;上帝要充分地满足他们!这两种译文比《和合本》烦琐,但意思接近原文。
 
  对于“饥渴慕义”,坎伯·摩根(CampbellMorgan)的解读清晰明了:“饥渴慕义是什么意思?乃是对于一切不像上帝的事物感到不满意。……那是一种要在人间建立上帝的国度的强烈渴望,那是一种面对人为造成的败坏、痛苦,而心中焚烧、忿怒、焦急、不满意的感觉。”“饥渴慕义”的人会时常向上帝祈祷:“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参太6∶9-10)罗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差,彼得却称他为“义人罗得”(参彼后2∶7),这不是因为他像义人以诺一样“与上帝同行”(参创6∶9),也不是因为他像义人约伯一样“完全正直”(参伯1∶1),而是因为他拥有一颗“饥渴慕义”的心,让我们来看彼得对他的评价:“那义人住在他们(指所多玛、蛾摩拉的居民)中间,看见听见他们不法的事,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参彼后2∶8)
 
  “饥渴慕义的人”,必然看到罪恶被阻挡、正义得彰显的一天,因为“上帝要充分地满足他们”!《约翰福音》记载,与撒玛利亚妇人论道之前,耶稣又饥又渴,但门徒带回食物的时候,他却没有享用,因为妇人的悔改使他忘却了饥渴,他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参约4∶1-38)每一个“饥渴慕义的人”,都会在罪人悔改的时候,体验那种难以言喻的“饱足”!
 
  五、矜恤福
 
  耶稣所说的第五福是“矜恤”:“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这里的“怜恤”,希腊文中有“怜悯”、“慈悲”、“同情”等含义。“怜恤人的人”,是指那些同情他人、怜悯他人、善待他人的人。《现代中文译本》将第五福译为:“以仁慈待人的人多么有福啊;上帝也要以仁慈待他们!”
 
  对于“怜恤”,朋霍费尔(DietrichBonhoeffer)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这些没有财产和权力的,这些世界上的异客、罪人、耶稣的追随者,在和他一起生活中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因为他们是怜恤人的。似乎他们自己的贫穷和痛苦还不够,他们还要将别人的痛苦、羞辱和罪都担在自己身上。他们对那些被蹂躏的、生病的、可怜的和有过错的、被遗弃的以及一切被忧虑折磨的人,怀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爱。”道成肉身的耶稣一向充满“怜恤”,《马太福音》多次记载:“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9∶35-36)“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太14∶14)“怜恤”众人的耶稣,曾多次引用《旧约圣经》里关于“怜恤”的经文:他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参太9∶13,12∶7)他希望他的门徒都能成为“怜恤人的人”!
 
  “怜恤人的人”,“必蒙怜恤”!我们不肯“怜恤”他人,就得不到他人的“怜恤”,更得不到上帝的“怜恤”!约翰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6-18)
 
  六、清心福
 
  耶稣所说的第六福是“清心”:“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这里的“清心”,希腊文中有“洁净”、“纯洁”等含义,可以指物件的清洁,也可以指礼仪上的洁净或道德上的纯洁,这里主要指道德上的纯洁。《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心灵纯洁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看见上帝。”
 
  “清心”不但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而且体现在内在的修养上。具体地说,就是不但没有体现于行动上的不洁的行为,而且没有体现在内心里的不洁的动机。巴克莱(WilliamBarclay)“连珠炮”式的发问,让所有基督徒都自惭形秽:“这福份要求我们进行最准确的自我检讨。我们的工作是以服务为目的,还是以报酬为目的?我们的服务是以无私为目的,还是以自我夸耀为目的呢?我们在教会中的工作,是为了基督,还是为我们自己的名声?我们到教堂去是要遇见上帝,还是为了奉行做礼拜的习惯或因袭值得尊重的传统呢?甚至在祷告与读经之中,我们是恳切地盼望与上帝同在,还是因为作了这件事给予我们愉快的优越感呢?我们的宗教是否只在激发我们对上帝的需要的内在感?或者我们的敬虔只是为求得自己的安慰?要省察一个人自己的动机,是一件令人恐惧而惭愧的事。因为在世界上,即使最好的人,也少有做事完全不带有其他动机的。”你是不是“清心”的人呢?
 
  “清心的人”,“必得见上帝”!无论参加崇拜,还是个人灵修,我们都要洁净心灵,“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参撒上16∶7)。故此,一位诗人告诉我们:“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24∶3-4)
 
  七、致和福
 
  耶稣所说的第七福是“致和”:“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吕振中译本》译为:“缔造和平的人有福啊!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促进和平的人多么有福啊;上帝要称他们为儿女!”从两种译文可知,“使人和睦”就是增进人际关系!
 
  耶稣被称为“和平的君”(参赛9∶6),因为“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参林后5∶19)。借着耶稣的救赎,基督徒都成了“和平之子”,都要“缔造和平”、“促进和平”。“使人和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不会挑拨是非,不会制造争端,不会煽动仇恨,他们不但主动和伤害自己的人和好,而且善于调解他人之间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乐于劝人与上帝和好(参林后5∶20)。圣法兰西斯(St.FrancisofAssisi)的一段祷告文,将“和平之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天父上帝:求你使我成为和平的使者:哪里有仇恨,使我播撒仁爱的种子;哪里有伤害,使我播撒饶恕的种子;哪里有怀疑,使我播撒信心的种子;哪里有失望,使我播撒希望的种子;哪里有黑暗,使我播撒光明的种子。神圣的主啊,求你帮助我:不求被人安慰,但求我能安慰他人;不求被人理解,但求我能理解他人;不求被人厚爱,但求我能厚爱他人。恳求你使我明白:因为给予他人,我就会得到;因为原谅他人,我就会被原谅;因为甘愿舍己,我才能进入永生。”
 
  上帝喜欢“和睦”,不喜欢混乱,所以“使人和睦的人”要“称为上帝的儿子。”今天的教会时有争端,是因为缺少“使人和睦的人”。一位诗人写道:“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诗34∶12-14)
 
  八、窘逐福
 
  耶稣所说的第八福是“窘逐”:“为义受逼 -/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为了实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么有福啊;他们是天国的子民!”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受逼 -/迫”绝对算不上“福”,但主耶稣说,我们“应当欢喜快乐”,因为我们将要得到“天上的赏赐”!
 
  上面所说的七种“福”,足以把一个罪人变成义人,当他过上分别为圣的生活的时候,就会因为与众不同而遭遇忌恨他的人的“逼 -/迫”,这就是“为义受逼 -/迫”最基本的意思。保罗告诉我们:“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 -/迫。”(参提后3∶12)国内刚刚出现大型超市的时候,监控设备还不很发达,超市老板会雇用很多服务员,让他们盯着顾客,防止东西被偷。可是,有些服务员却常常在下班时偷一些东西带回家。这种情况下,一位同样作为服务员的姊妹却从来不偷东西。她为基督做了美好的见证,但她的同事认为她不偷东西是为了到老板那儿举报她们,向老板邀功。于是,她们就常常欺负姊妹,直到姊妹被迫辞职。这就是“为义受逼 -/迫”!现实生活中,“逼 -/迫”常有,但我们不能把什么事都拉扯到“逼 -/迫”上,彼得郑重其事地警告我们:“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上帝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上帝。”(彼前4∶14-16)
 
  “为义受逼 -/迫的人”,必然进入上帝的“天国”,所以我们应当坦然面对“逼 -/迫”。斯托得(JohnR.W.Stott)提醒我们:“我们不要学效不信的人一样以牙还牙,或像孩子般紧绷着脸,或像狗一样自怜地轻舐我们的伤处,也不要像禁欲主义者,苦笑着忍受逼 -/迫,更不可像受虐狂般,假装享受逼 -/迫。”
 
  新春佳节,很多人都在期待“五福临门”,基督徒则更期待“八福临门”,因为“五福临门”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没有谁可以向我们保证,长寿福、富贵福、康宁福、好德福、善终福一定会临到我们,“八福临门”却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为虚心福、哀恸福、温柔福、慕义福、矜恤福、清心福、致和福、窘逐福都建立在上帝宝贵的应许上。但愿良善、慈爱、信实的上帝开启我们的心灵,使每一个基督徒都能理解“八福”,向往“八福”,得着“八福”!亲爱的弟兄姊妹,站在新的一年,只要你愿意敞开心门,让耶稣住在你的心里,你就一定能够得着“八福”,这是基督徒特有的“开门纳福”!得着“八福”,我们的生命就会更新、改变,我们就会成为基督的见证,成为上帝的荣耀!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