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偏差,谨防极端
今日教会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异端邪教的侵扰。固本强身,搞好教会自身建设,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如何使教会自治能治好,自传能传好,就需要在教会治理和福音传播方面,时刻警醒与守望,一旦发现思想偏差,说法或做法走了极端,就要“吹起号角”、及时予以归正。不然姑且妄之,以免极端变成异端。 以下所指出的一些偏差或极端现象,不代表所有教会都存在,未必具有普遍性。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原则,笔者敬邀所有关注教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牧者、同工、信徒,一起以圣经真理为我们所在的教会“把把脉”、“对对表”。“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30:21)圣经的作者圣灵,是我们的教师,求圣灵教导我们,不偏左右,不走极端,在思想认知上和言行方式上都能谨防极端。
律法式要求太多,恩典式给予太少 在教会中有些人,由于没有整全圣经的认识,对信仰的理解偏于一端,把博大精深的基督信仰和丰富系统的圣经真理,简单粗浅地总结为一些禁忌规条,并将这些规条上升到绝对真理的高度,要求所有人依照执行,若有违反者,就对其进行各种方式的上纲上线地定罪,往轻了说是不虔诚,不属灵,不圣洁,往重了说就是没重生,不得救,被咒诅。多少人因此心灵被捆绑,活在恐惧不安痛苦挣扎之中,当中也有不堪承受而离开教会的。这些禁忌规条成了律法式的要求,诸如肉不能吃、酒不能喝、丝绸不能穿、头发不能染,耳环不能戴、有寺庙的山不能去、有偶像的店不能住、有龙凤的物不能留、礼拜五一定要禁食(因这日耶稣受难)、礼拜六一定要禁欲(因次日要做礼拜)、姊妹月经时一定不要领圣餐(因月经期不洁净)等类。
依照旧约的道德律、礼仪律来对照,以上这些要强加给教会所有人的要求,也不全是旧约的律法要求,有的只是前人传下来或个别人自设的规条。但在那些极端的人看来,这些要求就有如旧约律法一样重要,需要遵照而行,唯此才能得救,才能蒙上帝喜悦,才能得到上帝的赐福;否则上帝会生气,结果就会很严重。为此,这等人四处巡视,一旦发现违反者,就十分“热心”地劝说,甚而强行地“归正”,用自以为是的信心代替别人的信心,并美其名曰为了你好,帮你悔改。若不肯接受劝说和“归正”者,就被视为心地刚硬、不肯悔改,若不按着设定的规条方式照做的人,就对他藐视毒恨不屑远离,内部矛盾就上升为敌我矛盾。岂不知,这等人以追求虔诚追求蒙神喜悦的名义,干着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等不蒙神喜悦的事,实为无知与可悲了。这等人的信仰与生活似乎除此无他。于他们而言,完整的圣经通读,系统的神学装备,必备的门徒培训,独自的灵修自省,个人在家庭、在职场、在教会、在社会的本分责任与行为见证,恩慈、和睦、忍耐、宽容等诸多属灵品格,似乎都不在他们的追求和关注范围之内。
圣经明训,我们这些既“靠圣灵入门”的人,难道还要重回“靠肉身成全”的老路上吗?若此不是灵性的无知又是什么呢?若此不是叫基督徒然为我们死了又是什么呢?(参加3:3)我们是靠遵守这些规条得救吗,还是要靠持守这些禁忌自义呢?就算我们都遵守了这些规条就能靠此得救吗?遵守了这些禁忌就能配得上帝的恩典,配进上帝的国度了吗?更有甚者,自己遵守不了这些规条还喜好充当别人的师傅、教训别人遵守,搞两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虚伪至极,这样的人岂不正像耶稣当年怒目谴责的法利赛人吗?
对于那些不能遵守这些规条的人,我们就要定他们的罪吗?难道他们不遵守这些禁忌就成了我们的仇敌?对于不信的人我们尚且有忍耐,为什么对于已经信了耶稣的人却失去了忍耐和包容呢?经上说,“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圣经和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十分注重和睦,和合、怜悯、宽容,为基督用自己的血拆毁了隔墙的缘故,为真理与仁爱的缘故,我们要追求圣洁,也要尽力追求和睦。在圣经真理和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我们这些中国基督徒,岂不更当更要少些律法式的定罪,多些恩典式的疼惜。上帝疼惜我们,赐给我们一个带着恩典的真理,耶稣有赦罪之恩。“恩典”实在是个宝贵的词汇,也是基督信仰迥异于其他信仰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教会文化难道真的是“少恩”的文化吗?若是这样,我们真的要悔改,不再比那个教会人数多,要比就比哪个教会恩典多。不要想着用所谓的自定的“律法”来“辖制”人,而要用耶稣不定罪却赦罪的恩典来“激励”人,激励人在恩典中认识真理,在恩典中承认自己的不完全,越多恩越多“以谦卑束腰”,好在恩典中“心被恩感”,遵行圣经真理的教导,在恩典上长进。
当初面对耶稣的问话——“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打她”,那些法利赛人就丢下手中的石头,一个一个地走了。今天我们的教会里还有多少人还在捡起石头,揣在兜里,到处走来走去要找着可以抛掷石头的人,难道我们连法利赛人的觉悟都没有吗?对于“她”或他,耶稣都没有定罪,我们却要“热心”去做定罪的事吗?我们的热心就不是按着真知识(真理)了。丢下你手中的石头吧,停止你用石头打人的言行。上帝以洪恩待我,我自当待人有恩。让我们每天都确实地感到自己“欠怜恤与恩典的债”。让我们所在的教会成为有恩的教会。此言共勉。
求神不求人,听神不听人
有人看到有些教会有世俗化的倾向,看到有些教会的人办事第一想到的就是求人,靠人,找人,听人的安排,就觉得毫无信仰精神,与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没有任何差别。看到教会少数这样的人,求人不求神,靠人不靠神,听人不听神,感到心寒,十分失望。于是在教会里大声呼吁,我们要和这些人区别开来,我们凡事“求神不求人,听神不听人”,要让我们的神得到荣耀。岂不知这样的呼吁是有偏差的,是与圣经的整全教导不符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求人不求神,靠人不靠神,听人不听神”是一个极端,“求神不求人,听神不听人”是另一个极端,两个极端我们都应该避免。
我们从《尼希米记》开头两章的记载,可以看到,第一章尼希米为能回国重建圣城城墙一事祷告耶和华天上的神——“天上的王”,第二章来到波斯王面前为回国一事求“地上的王”允准,给予诏书与木料。波斯王答应他所求的,并超过他所求的,“王派了军长和马兵护送”尼希米回国。尼希米为圣城之圣工,求神也求人。在这位属灵领袖的信仰认知当中,“地上的王”之所以如此允准他所求的,是因“天上的王”的手帮助他。人的权柄来自神,神做事借着人来做,人是神手中的器皿或工具。神是灵,我们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上帝用手亲自写封诏书,用手亲自砍伐木料,然后亲手将这些送到尼希米手里,这样才是来自神的手的帮助;这位一切权柄之上的权柄,何须“动一个指头”,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人的心在他的手中,好像垄沟的水随意扭转。他只要在人的心里给予感动或激动,人就会依照神的意思行。
有人说,我们只向神祷告,不向人报告。只要我们清楚是神的旨意,是来自神的感动,就不必听人的,只管听神的,照神的旨意行就是。就像有些人在建造教堂时,也不申请也不报告,拿着教会会众省吃俭用奉献的几个钱,就起来建造了,后因手续不全,建好的被拆了,或者被罚款了,你能说这是为主的缘故受了逼 -/迫吗,还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认知存在问题和行事有些鲁莽给教会带来的损失呢?尼希米就不是这样。建造城墙,他要王的诏书,要得到王的“批示”。他真是个有着成熟灵性与行事理性的人,为了做好圣工,他是考虑周全,有礼有节,按例按章进行的。
上帝既在人当中设立了权柄,就当因敬畏神的缘故,顺服这些权柄,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13:1)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彼前2:13)做儿女要听父母,做妻子的要听丈夫,做仆人的要听主人,做学生的要听老师,做下属的要听主管,做信徒的要听牧者,做百姓的要听君王。(弗5:22,6:1、5,来13:17)各按本位,各尽本职,其位不乱,其责分明。“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胡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借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
我的结论是:只要所求的、所听的,不违背上帝的诫命和国家的法律,求神也求人,听神也听人。
全然交托给神,人只要安静等候
祈祷是基督徒的神圣权利和每日功课。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教会建造都离不开祈祷。圣经也多处提醒我们要祷告,不住地祷告,警醒祷告。祷告是与神亲近,是寻求明白神的意思,是寻求从神那里得到工作与生活的力量。跪下来祷告,站起来侍奉。多有暗中的祷告,就多有公开的能力。这也是圣经经文“得力在于平静安稳(赛30:15)”的意思。
可有人错误地认为,祷告就是安静等候,坐等上帝为我们作,我们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圣经不是有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46:10)吗?对于这节经文,我的理解是,我们要安静,不要在祷告中有太多个人的欲望,要让自己内心那些翻江倒海一般的意念休矣,不要想着用祷告来征服神的不愿,来达成或再次肯定我之所愿,而是去把握神之所愿。不要以为祷告是让神听我的,而要认清祷告是让我听神的,我不是神,要知道唯有他是神。
等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欲求,成为清心等候的人,我们就必得见神,看见神的心意向我们显明,之后我们就可以照着神显明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来行。认为只要祷告了,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坐等上帝做成一切,我们坐享其成即可,这是一种极端。
与此相关的,也有人走另一个极端,轻视祷告和祷告的人,认为祷告有什么用,事在人为,上帝赐福勤劳的人,祷告的人只晓得祷告,却不晓得工作,是懒惰之人。说这话的人,可能不是个喜爱祷告的人,可能也不知道中世纪圣本笃修院有个院训就是“祈祷是工作”。祈祷是一种工作,是一种侍奉。真正祷告的人,在祷告上有操练的人,就晓得祈祷不全是与神亲密的享受,也会有与黑暗权势争战之事的艰辛,对体力心力都是不小的挑战。所以我要说,祈祷是件不容易做的工作,不信你可以尝试一下深入操练祷告,你可能就会认同我所说的。
不过,若有人以为既然祷告是工作,那我就不用再作其他工作了,这也是极端。如果什么事情都可以只要祷告,上帝自会替我们包办代办一切,那么上帝于你而言,说是你的主,实为你的仆;那么当初使徒们也就只管以祈祷为事就好了,可是他们是以祈祷传道为事。不是祷告了,全然“交托”了,福音自然就传开了,或者上帝就差派天使去给人传道了,神的意思乃是要人去给人传,给近处的也给远处的人传福音。
到底什么是“交托”?至少我们应该晓得,交托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然后坐吃山空、得过且过;交托也不是让上帝代办我们的一切要做的事,不是推卸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应担的责任。交托是献上自己当作活祭,要活着被神使用,竭力去做神要我们去做的事,应该是尽上我的本分,照着圣经教导的原则,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之后,相信上帝会为事情的结果做美意的安排,结果出来之前我要有信心来等候,结果出来之后我要有信心来接受或顺服。交托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努力做工,结果怎样交托给神。也正是出于这样对结果有上帝保守和眷顾的“交托”,让我更有力量在结果出现之前,努力做工,坚定不移,不言放弃。交托是确知神的旨意就凭信往前,相信上帝在能力和环境上,必有预备。即便一时受挫,但因出于向上帝做了交托的祷告,就会以智慧迎难而上,排除万难,看到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以经历神的旨意终将成就。
【作者简介】 黄幸平,生于基督徒世家,1992年蒙恩,1999年蒙召,2003年毕业于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学士。现居安徽宿州,从事教会与神学培训工作。任宿州市基督教两会秘书长。牧会至今九年,在青年事工、校园事工、文字事工、教会历史研究等方面深有负担。蒙神恩典,有机会受邀在安徽各地、河南、内蒙、浙江等地领会;热心文宣事工,在国内外各类杂志网刊发表论文、讲章、随笔多篇,已逾30万字。曾在全国两会举办的“中国教会写作人才培训班”学习,现被聘为中国基督教杂志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