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充满”真伪辩
耶稣将离世前,给他的门徒出了期末考的考题,一共两道题目:“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和“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
耶稣是谁?这在当时是高等争议的题目;也许,到今天仍是。
两千年后,基督的教会和基督的子民有另外一个众说纷纭的题目:“圣灵是谁?”、“圣灵充满指的是什么?”
本文中,作者没有探讨不同个案,而是以圣经为根据,提出追求圣灵充满应该注意的地方。欢迎读者就本文论点提出响应。
一、两种圣灵充满
按路加的用词,圣灵充满包含短暂异常,为事奉的能力或敬拜的情操所赐的恩典;(注1)也包含持久的、与信心、智慧相连的满有圣灵的状况。注2)短暂异常的圣灵充满,原文是动词πιμπλημι,我们用V代表。持续的满有圣灵状况,原文是形容词πληρηs,我们用A代表。(注3)两种用法有一些重迭。
圣灵充满的经历是多元性的:可以说方言,也可以不说;可以先V后A,或先A后V;A与V也可以有不同的量度大小。充满不一定是个人性的;教会可以集体被充满,大有喜乐,彼此劝勉,口唱心和地赞美神,并集体大有能力地为主作见证。
二、短暂异常型充满(V)的情操
短暂异常型充满(V)的主观情操,可分为四种。(注4)
第一种是“异常的平静”,如诗人所说:“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诗131:2)。有些人被充满时,他们的事奉在这种情操中进行。例如马利亚、撒迦利亚与西面受感而发出赞美(路:1、2),很可能是出自这种情操。西面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路2:29-30)。有一次,当耶稣被圣灵感动而欢乐,并感谢赞美天父的美意时,大概也是这种情操(路10:21),虽然路加用的词是“感动”而非“充满”。
第二种是“异常的亢奋”。保罗定睛看以吕马,宣告他眼睛失明时,圣灵的充满是一种高亢,一种模拟旧约时代英雄人物被圣灵大大感动,打退外邦全军的那种高亢。
第三种是“异常的平静之后再加上异常的亢奋”。例如保罗和西拉在狱中唱诗赞美神,直到半夜,忽然地大震动,跟着他们向禁卒布道并为他全家施洗(徒16:25-33)。唱诗赞美时,他们两位应该是经历到平稳安静;然后由地震开始,他们是经历到异常的亢奋与能力。
第四种是“异常的亢奋再加上异常的平静”。例如司提反在公会面前为自己申诉时,先经历高亢(徒7:51-53);然后他看到天开了,基督站在父神的右边(徒7:55-56)。他在去世之前,大概在高亢中也经历到异常的平静。
笔者认为,真的被圣灵充满,亢奋中必包含平静,平静中必有某种程度的亢奋。虽然充满的经历可能是短暂的,但所产生的果效应是长久的,不应是昙花一现的。短暂激烈的充满,应鼓励信徒追求亲近神与追求圣洁,因神是圣洁的(来12:14)。
三、非从神来的情操与经历
有些人受神秘主义的影响,认为最高级的宗教情操是经历到“绝对的一元”,包含自我意识的消失。(注5)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自我意识的消失是配合泛神论或无神论的信仰,与基督教的信仰有矛盾。保罗被提到三层天时,他不知道自己是在身内或身外(林后12:2),但他的自我意识没有消失;他还能分辨自己与所听到、看到的一切。耶稣被圣灵感动,赞美天父时,他用“我”与“你”两个代名词,表示自我意识并没有消失。基督徒应该小心,不要模仿出自泛神论或无神论信徒的神秘经历的说法,对造物者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注6)任何抹煞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差别的行为都是罪(罗1:25)。受造物应该接受自己受造而有的地位,把颂赞荣耀归给自有永有的神(启4:11)。科学家已经发现自我意识的消失,是出于脑子某部分功能的停顿;所以这种经历应该被视为一种不幸的意外,而不是最高级的属灵经历。
爱德华滋在他的经典著作《宗教情操真伪辨》中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了大复兴的现象。他检视了十几种宗教情操,认为它们不一定都是出自圣灵。圣灵的感动可能产生这些现象,但别的因素也可能产生这些现象。这十几种现象包括:强烈的情感、激烈的身体现象、热爱谈论信仰之事、意念中冒出经文来、充满爱的情感、安慰与喜乐、外表的敬虔、开口赞美、自以为得救之确据与动人的见证。至于什么才是圣灵工作的现象,爱德华滋认为蒙恩的人会发自内心地爱慕神的圣洁(启15:4),并且在生活里长期彰显出圣灵的果子(太7:15-23;加5:22-24)。(注7)
笔者推荐爱德华滋的分析,目的不是要读者去论断别人,乃是鼓励自我反省(参太7:1-5)。其实圣灵的充满与恩赐的使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圣灵的能力通常是通过恩赐的发挥而彰显的。
四、一个圣灵充满的范例
一次很明显的圣灵充满(V)与大能的彰显,发生在吴勇长老的身上。(注8)有一次数百位听众坐满了会堂,等候吴长老证道;而吴长老却患了声带炎,讲不出话来。他求问神说,怎么办?在那紧急的关头,吴长老发现他开始说方言,并且喉咙也得了医治。他那天证道时大有能力;而且讲完后为病人祷告,病人就得医治。
吴长老为人谦卑。他不认为神借着他多次彰显大能,是出于他自己的功劳;一切都出于神的恩典、神的主权。吴长老并不要求他的同工们重复他的经历。他会鼓励同工们追求圣灵,但并没有像五旬派那样,把某一类属灵经历当作唯一的道路。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可以假想,另有一位被神重用年老的仆人,如此描述自己的经历:“我有上百次小的圣灵充满(V),但比不上吴长老的那次大充满,而且我的小充满没有附带说方言的恩赐。至于满有圣灵的状况(A),在我事奉的几十年中,有三个时期有此福气。只是比起司提反或巴拿巴或其他属灵伟人的经历,这是微不足道。”这假想的描述,主要的目的,是要凸显出圣灵充满的多元性。
五、情操与品格
圣灵充满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注9)但并不等于情绪的发泄。林道亮如此提醒:“圣灵充满,虽然能影响并激发个人的情感,却不应让情感奔放如无缰之马,仿效庙宇或神坛乩童或巫师的作风……”(注10)“……正常的现象,不是把理智和意志打入冷宫,让情感单独地胡天胡地,乃是叫理智更合理,意志更坚定,情感更升华才是!‘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14:33)”(注11)
笔者发现有些亲和型(注12)的传道人,经历许多挫折后,可能进入一种凶悍的亢奋状态;把讲台当作炮台,将出于血气的话与神的道混在一起讲。听的人可能大部份会误认为他是被圣灵充满,大有能力。他也可能自以为是被圣灵充满(V),只是家庭生活与人际关系都恶化了。若果真如此,则需要悔改,承认自己是在靠血气事奉,而不是被圣灵充满,免得进入魔鬼的网罗。切记耶稣所讲:“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太7:18;参加5:19-21)。要按“果子”评估自己是否被圣灵充满(加5:22-24)。
品格与属灵争战有密切的关系。有一次,彼得受感宣告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7),得到耶稣的称许。跟着耶稣预言他的受苦与受死,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些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16:22)耶稣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23节)撒但为什么能使领受天父启示的彼得立刻成为他的出口?一定是彼得生命中有破口,使撒但有机可趁。所谓破口,可以是不合神心意的倾向或执着。彼得有哪些破口?第一,彼得不愿意听到受苦与受死的事。这与雅各和约翰所盼望的,在基督登基后坐在他的左右边,以及与使徒之间争辩谁是老大,是同样的心态。他们心里所充满的,是荣华富贵,而不是十字架。另一个破口是笔者的推测,就是彼得太过爱国。他切盼以色列国的复兴(参徒1:6),而且按以色列的历史,在彼得以前大约一千年前,曾另有一位受膏的君王,用武力征服了以色列的仇敌,建立强盛的国家。既然大卫王能大败非利士人,基督怎可能被罗马兵丁钉十架呢?五旬节前的彼得不了解赎罪的必要,不愿意走十架道路,又过分受民族主义与爱国情怀的影响。这些错误的价值观让魔鬼有机可趁。价值观与一个人的品格息息相关。基督徒应该被圣灵充满,但是必须有顺服神的心,和合乎圣经的价值观,否则会犯严重的错误。
六、圣灵感动的多元性
圣灵在人心中工作,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与身体的反应;但不是每一种短暂异常的感动,都是圣灵充满(V)。几年前笔者在教“圣灵论”时,请同学们分享所经历过的,类似圣灵充满(V)的经历。同学中,大约三分之一都有这一类的见证。听完以后稍加分析,我发现有些人的经历是受伤的情绪得医治,有些是从背叛神的光景中被挽回,也有人除了得医治或被挽回以外,也得到事奉的能力。在目前许多“教会文化”中,以上每一项都会被认定为圣灵充满(V)。这些确实都是圣灵的工作,但是称之为圣灵充满是不尽正确的。“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这种工作是为充满铺路,而不是圣灵的充满,因为圣经讲到人被“充满”时,人没有为罪而自责。有些学生被医治后,他们的光景只是被提升到一般心灵健康,没有受过严重创伤的信徒的地步,并不等于是被圣灵充满。另外,因经历圣灵奇异的作为,如肢体不受控制、倒地,说方言等,以致被挽回、不再背叛的信徒,也只是回到一般信徒所应有的光景,不一定是被圣灵充满。教会若把这些经历过圣灵奇异作为的人捧得太高,把他们当作是被充满的人看待,经常请他们上台作见证,对他们是有害的,也对会众长期的灵命追求无益。被医治、得安慰或被挽回的人,也可以同时被充满;只是不一定全部如此,这需要很好的分辨。
那些作见证的同学中,我认为有几位真的是被圣灵充满(V),因为事奉有能力,而且持久地彰显满有圣灵的喜乐(A)。
那么圣灵充满的特征是什么?简要地说,就是:被圣灵充满的个人或教会,应该有持久性的喜乐、智慧与信心(A);也应该彰显事奉方面的能力(V)。充满的程度可有大小,但很小的“充满”可能不算是充满。表面的现象(包括方言)都不一定是圣灵充满的准确依据。准确的依据,包括心里爱慕神本性之美(启15:4)和行为上彰显圣灵的果子(太7:15-23;加5:22-23)。这是爱德华滋两百多年前的教训,如今依然适用。不过,爱德华滋的教导没有涉及超自然的恩赐如说方言,先知讲说,医病赶鬼等。这方面笔者是受教于二十世纪的灵恩运动。圣灵的大能彰显时,我们可以期待有神迹奇事的发生。
七、圣灵充满的追求
保罗吩咐基督徒都应该被圣灵充满(弗5:18)。使徒选择七位同工管理寡妇的救济事工时,要求的资格之一是“满有圣灵”(徒6:3)。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信徒都被圣灵充满。但是所有信徒都应该追求被充满。
作教会的领袖应当被圣灵充满;被圣灵充满的人应当挺身而出,为神所用,作众人的仆人。既然追求的模式是多元的,且出于神的主权,就不要彼此论断,也不要规定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方法。没机会作领袖的信徒,也应该追求充满,好比小的电池也应当充满电;敬重由上头来的召命,按恩赐事奉。
追求圣灵充满的正确的心态,是信从神的主权,为着神的荣耀,为了建立教会。首先,追求充满时我们应该信服神的主权。神在创世以前预定甲的充满逊于乙,甲就不应该眼红,只应为他所能得到的感恩。乙的追求虽没有甲的认真,却得到比甲更大的恩赐与能力,就要谨慎不可夸口(太20:1-16);既然是出于恩典就没有夸口的余地,也没有嫉妒的理由。骄傲或嫉妒的心,都是靠血气(肉体)的症状(林前3:3;加5:16-21)。强调神的主权,不会令人懒散不追求,因为人的努力,若是合乎属灵原则,也是来自圣灵的感动(腓2:13)。神掌主权这项教导,若令一个人不追求,表示那人追求的动机本来就不对。在属灵的事上,人的主动,若是合乎神的心意,都是“被动的主动”。“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127:1)
追求圣灵充满,应是为了神的名得荣耀,就是让神的本性得以彰显。若圣灵充满使福音得以传开,许多人蒙恩,更多人得以认识神的属性(圣洁、公义、慈爱、信实、智慧、权能等),那么神的名就被尊为圣,神荣耀的恩典就得到更大的称赞(弗1:6)。追求圣灵充满不应是为了荣耀自己,也不是为了从人那里得到荣耀(参约5:40-44;7:18)。
除了荣耀神以外,追求充满的目的是要为主作见证(约15:26;徒1:8)、建立教会(参徒2:41-47)。我们得小心一种症状,就是某信徒在人生中遇到挫折,觉得很窝囊、很自卑;后来发现,在一些教会团体中,若有某些经历(如说方言、倒地),会被视为圣灵充满、大有能力,受推崇。因此那人就努力追求大家所认定的外在征兆或表号,以获取成就感与在该族群里的尊贵地位。基于这种动机所追求到的经历或能力,往往会产生多种不良的副作用。当然,由于罪性,我们追求圣灵充满的动机难以百分之百纯正;但是仍然应当追求。只要有信靠顺服的心,不用人本的方法,天父会保守的。而且,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会被天父改造与纠正,使品格与动机都得到圣化。
神的能力最大的彰显,不是借着恩赐(才能),乃是借着人的软弱(林后12:9)。保罗所谓的“软弱”,就是遇到自己力不能胜的苦难。软弱提醒我们要倚靠神。世间只有耶稣有完全顺服与倚靠天父的心(约8:28),但连耶稣也需藉苦难来学习顺从(来5:7-8)。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人在使用恩赐与倚靠父神两者之间有完全的和谐。即便伟大如使徒保罗,在两者之间,仍然有张力。保罗的见证是:当他在小亚西亚遇到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连活命的指望都断绝时,他就再次学习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1:8-9)。除此以外,神为了避免保罗因得到的启示太大,过于自高,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肉体上(林后12:7)。保罗三次求主叫这刺离开他,但主的答复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8)诗人赞美神说:“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诗8:2)耶稣也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太21:16)婴孩有哪里值得效法?不就是懂得倚靠吗?他们必须倚靠,因为靠自己不能生存。一个人对天父若有婴孩式的倚靠(参罗8:15;加4:6),他最大的软弱就成为神的能力最得彰显的媒介。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信仰,圣灵充满的原则也不例外。
八、追求的方法
追求充满除了正当的心态,还应有正当的方法。追求的过程可能是当学徒,也可能没有导师。可能说方言,也可能不说。所以,追求充满不是追求某一种经历。若不是追求经历,那么是什么?就是追求神自己(诗27:8-9),并基于爱心,追求适合建立教会的品格与能力。
追求的方法有四方面。第一是认罪,第二是卸下重担,第三是赞美,第四是为主作工。
认罪就是“向主承认一切的罪恶过犯,弃绝所有的不洁不义,让主的血洁净我们,才能配合圣灵在我们内里的工作”。(注13)十字架的道理是追求圣灵必不可少的基础。以赛亚看到神的荣耀,听到天使呼喊“圣哉、圣哉、圣哉”,他就承认他嘴唇不洁净的罪(赛6:1-5)。他得到赦罪的确据后,便接受差遣去作主工(赛6:7-8)。主向摩西与约书亚显现时,他们都要把脚上的鞋子脱下,因为所站之地,因主的临在,已成为圣地(出3:5;书5:15)。当耶稣呼叫彼得作得人的渔夫时,行了一个捕鱼的神迹,而彼得的回应是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神是圣洁的。若要被圣灵充满,怎能不先对付罪呢?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
林道亮提供了具体的认罪的教训。有四点:(注14)
(一)若只是得罪神,只向神承认就可以(利4)。
(二)若得罪了人,同时也得罪了神,那么我们除了向神认罪之外,也要向人认罪(利6:1-7;民5:6-7)。
(三)若用不义的方法取得别人的财物,那么必须向神认罪,也要向人赔偿。旧约的原则是如数归还,再加上五分之一(利6:1-7)。
(四)若被亏负的人不在世,或因某种原因无法亲受,赔偿就应当归给他的至亲。如无至亲,则归给教会(民5:8)。
笔者认为第三点,即加上五分之一的做法,是参考性的,因为旧约有些律例,如每逢安息年要消除债务,今日的教会不认为有义务要按字面意思遵行。不过,按照人的心理,往往是需要有具体行动才得平安。因此,在赔偿的事上,按旧约的规定去行,是很好的办法。另一个办法,是按通货膨涨率,计算利息。
追求圣灵的第二方面,就是卸下重担,亦即按照保罗所讲:“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若心中有许多的忧虑,怎能经历保罗所讲的那种“出人意外的平安”,或诗人所讲的那种“平静安稳”呢?祷告交托是义务,也是信心的争战。我们有义务相信天父的慈爱与看顾(太6:25-34;7:7-12)。天父既然看顾天上的飞鸟与谷中的百合花,也必看顾他儿女的需要。信徒祷告时,有义务相信天父必垂听。
卸下重担可归类为消极式追求,(注15)即借着消除杂念的方法以进入安息。可是基督教的消极追求法,与泛神(道家,新纪元)或无神派(佛家)的默想、冥思法不同,因为我们不是要头脑空白。我们乃是要瞻仰主的荣光,而主的荣光是有丰富内涵的,即他无条件的恩典,藉十架彰显。神的荣光显在主的面上(林后4:6)。
除了消极式的追求,还有积极式的追求,(注16)即追求充满方法的第三方面。积极式的追求就是赞美。所谓赞美,就是把心思意念转向神,按照神的作为与他的美德来赞美他(诗150:2)。赞美是信徒进入安息,享受神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事奉。启示录有两个异象启示天上的崇拜。在第一个异象里,四活物与四长老按照神创造万物的作为来赞美神(启4:11)。在另一个异象里,他们按照神藉基督救赎的作为来赞美神(启5:11-14)。圣经里有许多的赞美经文,是按照神的美德或属性来赞美的;如撒拉弗因神的圣洁而赞美神(赛6:3);先知耶利米因神的慈爱、怜悯与诚实而赞美神(哀3:22-23),和大卫因神的“善”、慈爱与信实而赞美神(诗100:5)等等。基督教有非常丰富的诗歌宝库,可以取用,帮助信徒借着唱诗来赞美神。由于圣灵的感动,新的赞美诗歌层出不穷。唱诗是祷告的一种方式。诗歌的内容与祷告的内容一样,是多元性的。若要在赞美方面得到最大果效,应该分辨哪些诗歌的内容比较偏重赞美而非偏重劝勉、祈求或表达心情。当然,在大部分诗歌里,这几方面的内容都一起出现。笔者讲的是“偏重”。
消极与积极的追求,都可以使信徒经历到平稳安静式的充满。但敬拜赞美时不要刻意地制造情绪的冲动,因为人为的感动不是圣灵的感动。倒不如放轻松,思考歌中的道,顺服神的主权。若圣灵不强烈地感动,不要用人为煽动情绪的方法使自己进入某种精神状况。应当对自己出于血气的方法完全摒弃才对。
追求的第四方面,是为主作工。除了赞美的事奉外,我们还有责任藉工作来事奉主。在圣经中,我们看到人被圣灵充满时,会有亢奋的情操,并大有能力地为主作见证或行神迹奇事。赞美的时候也可经历到亢奋的情操,使人愿意去为主作工。例如在使徒行传4章,教会受到公会的恐吓,就一起祷告。祷告的内容包含赞美与祈求(把困难告诉神),并且祷告完了,信徒们被圣灵充满,就放胆讲论神的道(徒4:31)。
有些时候,出去作工时还没有被充满,但是开始工作以后,就经历到圣灵的充满(V)(参徒3:1-8;13:4-12)。因此,一个追求圣灵充满的人,祷告完了,就应该存顺服的心出去工作,并相信在为主作工的时候,圣灵会动工。
以上所讲的追求方法的四方面,除了认罪必须在先以外,其它三方面的次序并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也可以同时进行。但是,还有一件事不可忽略,就是要抽出时间来安静独处。耶稣的名声越大,找他的人越多的时候,他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路5:16)。若要追求圣灵充满,不能没有安静的时间。
读者或者已经察觉,以上所讨论的追求方法没有提到重复性的行为。许多不同的宗教,在追求神秘经历时,都使用重复性的行为,(注17)包括念经、跳舞、节奏性的音乐、体操、练气功等。快的节奏,如土著的狂舞,比较会导致亢奋的情操;慢的节奏,如念经,比较会导致平静的情操。音乐通常都有节奏;文章或语言也可以有节奏。节奏是好的东西,但也可以被误用。有时候圣灵会引导人重复地唱一首诗或说一些话。可是笔者反对基督徒不计较内容,只是刻意地藉重复性的行为,制造头脑的空白或其它的生理反应来追求圣灵的充满。耶稣不是说,重复性的祷告是外邦人祈求的特征吗?(太6:7-8)耶稣所教导的主祷文,其内容重复性不高。主也没有要我们重复地念它许多遍。
笔者不赞成靠内容缺乏的重复性行为来追求充满,并不是因为它不灵,乃是因为它很灵,很能够制造亢奋或平静的情操。(注18)只是人工所制造的情操不是圣灵的工作。既然我们信仰的内容是丰富的(弗5:18-19;西3:16-17),为什么要刻意把内容驱空?难道圣灵不喜悦自己所启示的内容吗?追求圣灵充满的方法的四个方面,其实是正常基督徒生活所应有的。每位信徒都应认罪,把一切忧虑卸给神,按神的作为与美德赞美他,并存顺服的心为主工作。圣灵充满本来就是正常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A),但有时候圣灵充满也会有异常的平静或亢奋(V)。
九、结语
满有圣灵的人是智慧充足的人(徒6:3)。有真智能,基本的意义,是懂得神的心意,能够讨神的喜悦(箴1:7;3:5-7;林前1:21,27,30)。神的话是恩典的媒介。若不学习并遵行圣经的话,就没有智能。有一个传道人,有了某种“属灵”经历后,把自己的圣经烧了。这种经历不可能是圣灵的充满。满有圣灵的人一定喜爱神的话语,殷勤地研读圣经,并顺从其中的教训。无论信主多久,蒙受灵恩的人应爱慕神的话,“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彼前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