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上帝之圣洁

2015-10-12 作者:利未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QQ图片20151011193610.jpg

   我们所信的上帝是行动的、立约的、拣选的、慈爱的上帝。尽管我们认为他的行动超乎一切的,立约是特殊的,拣选和慈爱是独一无二的,世上再也找不到的;然而仍会有人说,这一切并不特殊,皆人可以思议的范围。可本文所要论及上帝的圣洁特性,将是不易理解的范围。

 
  圣洁作为希伯来文法上的中心概念,同时也是旧约神学的枢纽概念,历来为众多神学大家所探讨。本文拟通过与“上帝之圣洁”这一论题有关的神学著作的翻扒梳理,以粗线条的方式来谈谈《旧约圣经》中的上帝之圣洁性。本文的最终目的以求能够更好地建立教会之整全的上帝观。
 
  一、圣洁的性质
 
  雅各·艾德门在他的旧约神学著作中,从现象学的观点提出圣洁是一种使人某些人物和事物具有特殊性质的超自然而神秘的力量,这也就是在旧约圣经中所言的圣洁之意,圣洁是生命所依据的并且获得更新的力量。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圣洁概念、旧约圣经中圣洁概念两方面对圣洁的性质作些分析。
 
  1、语言学之圣洁概念
 
  希伯来文“quadash”——“圣洁”一词,其字根为“quad”,意为分别为圣。在大部分的闪族语言中都有与之相似的意思,如裁断、分离等意。
 
  2、旧约圣经中的圣洁概念
 
  圣洁有两重意义,一是神圣的圣洁(divineholiness),二是道德的圣洁(ethicalholiness)。
 
  上帝和被造之物绝对不同,他的圣洁是尊荣威严的(出5:11;赛6:3—5;何11:9)。上帝的圣洁一方面表示他的良善恩慈,另一方面显明他的公义愤怒。上帝是至尊、至威、至荣、至圣的。道德圣洁的基本意义,乃是从道德的邪恶与罪恶分别出来。上帝的圣洁特性决定着他不能和罪恶联络(伯34:10;哈1:3)。这是道德的圣洁之消极意义,还有积极意义,就是道德的完善,人在上帝崇高的圣洁面前,深感有罪,并走在圣洁的义路(赛6:5,利19:2)。
 
  二、上帝的圣洁特性与契约的上帝
 
  从上文可看到,在旧约圣经中上帝的圣洁特性有其特殊地位。其实这一特殊地位是来自它与契约的上帝之关系。
 
  1、上帝在整个以色列历史中成就圣洁的工作,上帝在以色列民身上的作为是他的圣洁的表现。
 
  上帝在百姓眼前显现他的圣洁(赛6:),在他自己身上显明为圣,毁灭歌革(结38:),上帝在西顿人中间施行审判显明自己为圣(结38:),上帝在米利巴向为水争闹的以色列民显明自己为圣(民20:),以色列人的复国重建更是一件大拯救的工作,在以色列人以及外邦中都显明为圣(结20:41,28:25,36:20—24,39:27)。上帝就是藉着这种种显圣来维持他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契约。3
 
  2、“以色列的圣者”
 
  据雅各·艾德门统计,“以色列的圣者”这一词在旧约圣经中为以赛亚书所开始使用,共出现三十次。
 
  此外,这一词在《诗篇》(诗71:22,78:41,89:19)、《耶利米书》(耶50:29,15:6)、《以西结书》(结39:27)、《何西阿书》(何11:9)中均可看见。
 
  一方面,“圣洁”附属于上帝,“以色列的圣者”非指“圣者”成圣归于以色列,而是“圣者使以色列成圣归于“圣者”。另一方面,圣洁正是上帝与人接触的依据(赛57:15,31:1,37:23,45:11-14,30:12-15)。“以色列的圣者”又被称为“救主”(赛43:3),“救赎者”(赛43:14,47:4,48:17,49:7)的身份或资格与以色列民——被救赎者建立密切的关系。
 
  “以色列的圣者”一词提醒我们,上帝是圣洁的,“以色列”要归他为圣。如何归他为圣呢?人要守契约才能成圣。
 
  雅各·艾德门指出圣洁是上帝和人或物的关系所造成的。详细来说,如祭司献祭之目的是将上帝圣洁传达到人身上,约柜是上帝的荣耀;圣洁属于上帝的圣殿(出28:38;申12:26;撒上4:9;诗93:5;诗79:1;赛16:12;耶17:12;结5:21;拿2:5)。但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圣洁物质化的危险,若将圣洁与某些事物(如圣殿、律法书等)永远连结起来可能会导致一种真正的偶像崇拜。这也是今日教会的警诫。
 
  十诫是旧约圣经中最基本的道律,它是以上帝坚定不移、无瑕无疵的圣洁本性为标准,是上帝赐与以色列民,要求以色列民不是一味盲目服从而是作为一种感恩的回应,守约的以色列民将得到丰富的恩典。
 
  三、圣洁是上帝自断的纯净
 
  “自断的纯净”是史特朗(Dr.Stong)在他的神学著作里对上帝的圣洁的阐述时所用的术语。他认为上帝的圣洁特性要求他自己要保持且永远保持道德优美,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即纯净、纯净意向、纯净意向的本身。(赛6:3;出15:11;出19:10—16)
 
  史特朗认为,圣洁是上帝的自我意向。圣洁是上帝德性之自由动作,自我断定,源自上帝他那无限的道德优美。
 
  四、圣洁与上帝信仰
 
  在这个众声喧哗、价值多元抑或标准虚无的世纪里,人们不易确定一种信仰。而在基督教信仰里,上帝的圣洁特性,的确与众不同,要求人们需要信仰,且是这一种信仰——上帝信仰,仅这一种。从这种意义上讲,真理、圣洁的本身属性决定其具有排他性。换言之,上帝的圣洁性发展为上帝的独一性。人们也要作此唯一性的抉择。在多神的宗教环境中发展的以色列人的信仰演变为一神崇拜经历了许多的挣扎与冲突,这可从《出埃及记》、《约亚书记》的一些章节中可发现其痕迹。上帝也一再提醒以色列人在宗教上的独特性。(利11:14,18:5,19:2;民3:13等)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还应看到理性主义高涨,自我权威的确立,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上帝信仰降为理性的探讨,或是降为道德教训再加一些感情。整个神学界为俄图的《圣的观念》(RudolfOtto,TheideaoftheHoly)一书而有所改观,他使信仰重回信仰的道路。周联华博士也深受其影响,周联华博士认为,信仰是一种“圣”的感觉,是经验到上帝的宏伟、可怕、神秘、无可比拟、唯他独尊,而自己在上帝面前只能有恭敬、畏惧、依赖、软弱、简直一无所有。这样的宗教体验能使上帝与人有合宜的关系,人在上帝的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职责,以及享受一切人的尊严、自由。
 
  五、结语
 
  人是可以用思想来认识上帝和解读上帝的律法的。作为中国文化处境中的神学思考,对上帝的圣洁特性的理解,很显然地着重上帝的圣洁特性引发对上帝的超在性思考。古时“天子祭天地、祭四方”按一定的礼仪去崇拜“高高在上”的上帝,“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商汤语)。将中国古人的上帝信仰理解为一种“宗教情境”和为人之道是比较合适的。上帝“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人只有和天使一起称颂“圣哉!圣哉!圣哉!”的分。这上帝的绝对超在性的理解。然而,从文中对上帝的圣洁特性的归纳分析可以认识到上帝将超越与同在集于一身,和谐完美。
 
  上帝的圣洁是属于上帝本质的特性,他的圣洁性不影响“贯乎万人之中,住在万人之内”,上帝宣告“我是圣洁的”,告诉以色列——他的百姓“你们也要圣洁”。上帝将属他的人分别出来,遵守神与人所立的约,遵从上帝的圣洁榜样,使之成为圣洁。故此,上帝的圣洁性要求我们通过追求认识神,反思我们的信仰,调整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定位,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