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不能隔绝的爱

2015-10-29 作者:陈美玲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ll0705.jpg
讲题:不能隔绝的爱
经文:罗马书八章26-39节
主讲:陈美玲传道师
 
 
 
        一、 引言
 
        给井上伊之助的通知书:
 
        一张报丧的通知信,收件人是24岁的青年神学生,从慕道到信主才4年的井上伊之助。那是1906年。井上的父亲已经死亡!在台湾的花莲,由于劳资纠纷,原住民出草,杀死日本樟脑公司的职员25人,其中包括井上伊之助的父亲!
 
        这时候的井上,非常的震惊、悲伤,父亲的惨死会不会使他和基督的爱隔绝了?
 
        二、 不能隔绝的爱
 
        罗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在首都罗马城裡的基督徒的一封信,罗马的教会不是保罗亲自设立的,保罗写这封书信,乃是为了日后亲自前往罗马城的拜访旅程做预备。
 
        在罗马书第8章,被赞誉为皇冠上闪闪发光的宝石的这个篇章中,保罗说明了我们这些靠相信基督耶稣得到救赎、已经和上帝建立合宜的关係的人,受到圣灵的引导,过着随从圣灵的法则的生活,脱离了罪和死的法则。
 
        在8:35,保罗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接着,保罗在8:39很坚定地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把我们跟上帝的爱隔绝起来。」
 
        1.让我们胜过一切隔绝的事物和权势
 
        1)人生中的隔绝
 
        隔绝(depart, separate,)是指「分开」、「离开」的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经验过隔绝的情况,有的时候,分开是为了学习上的需要。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把红色的豆子和蓝色的豆子分开,不同颜色的豆子放在不同的个盒子裡,这是一种「分开」、「区隔」。
 
        有的时候「分开」是一种伤心、痛苦的经验,很多父母经验过,当儿女刚开始上幼稚园的第一个礼拜,早上在幼稚园门口的道别,对于年纪尚小的儿女而言,他们不愿意分开,那一瞬间好像是永远的别离那麽的伤心。有些人曾经经验过更深刻、更长久的分离之痛,年轻男女朋友交往一段时间之后的分手、缔结婚约的夫妻最终不得不离婚;有的时候,我们所爱的亲人、朋友,在疾病或意外中,永远离开我们,就好像最近这些日子,接二连三的空难裡,许多家庭的经验。分开或隔绝,造成生命裡面的失落、空洞、愤怒和恐惧。
 
        2)保罗的经验
 
        对基督徒而言,保罗在罗8:35提出好几个情况,让我们以为自己和基督的爱分开了,隔绝了,使我们的心失去了平安。特别是热心服事上帝而遭遇困难的人而言,有些人甚至如同遇到生命中的黑夜,困惑不已。
 
        当我们回顾保罗在使徒行传中多次旅行传道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在传扬福音的过程中所经历了许多困难的处境。在使徒行传13:50,他从彼西底的安提阿被驱逐出去;在路司得,他被人丢石头打到几乎丧命(徒14:19);在腓立比,他和宣教同工被监禁在牢裡(徒16:22-24)……。经过这麽多的困难、敌对的处境的保罗,从自己的经验中和我们分享,在8:39郑重的宣告,这些情况或造成这些情况的权势,都不能使他和耶稣基督的爱隔绝。
 
        3)其他信仰前辈的经验
 
        这样的经验,也是许多前辈基督徒,在行走天路旅程的遭遇,他们同样宣告保罗的宣告,以具体的行动表明这种不能被隔绝的爱。
 
        a.井上伊之助:当他在神学院裡预备自己成为一位服事上帝的人的时候,却传来父亲意外死亡的消息。在极大的震惊之下,井上做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他要以爱来复仇,死亡不能够隔绝基督对他的爱。所以,他开始为台湾的原住民祈祷,祈祷两年之后,他感受到必须来台湾向原住民宣扬基督福音,深深的催逼。
 
        1911年,接受过一年医疗训练的井上来到台湾,在新竹山区服务。虽然他抱持着崇高的心愿,要用基督爱的福音感化猎人头的原住民,但是,他遭遇的是种种的困难和阻碍。首先,台湾总督府实施的理蕃政策使他不能公开向原住民传福音,只能用医疗服务和祷告,默默的耕耘。有一次,新闻媒体的报导,使他受到z /-府的关切和警告。第二,他在新竹山区的生活条件非常简陋,甚至还有危险。原住民出草的消息传来,有人伤亡的消息让他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第三,他自己、他的妻子,都曾经严重的生病,甚至,二战期间,他的三名已经成年的儿女,陆续病逝在台湾。
 
        b.李庥牧师娘:1867年和丈夫一起飘洋过海,从英国来到台湾南部宣教的李庥牧师娘,伊莱沙女士,面对不足4岁的次子过世,和李庥牧师的死亡(1879年疟疾)。
 
        因为基督那不能隔绝的爱的缘故,伊莱莎女士坚强地从丧夫的伤痛中站起来。她向母会提出申请,成为派驻台湾的女宣教师,1880年2月接到正式派令,成为19世纪第一位派来台湾的女宣教师。她继续推动「女学校」的设立,这是他们夫妻两人在南台湾宣教中极大的负担,他们要让台湾的女孩子可以上学,可以接受教育,可以自己认识字读圣经。为了快快兴建女学的校舍,并不富有的她独力奉献300英磅,几乎是全部需要的建筑经费。
 
        保罗和这两位在台湾的信仰前辈从自己的经验中,宣告这些情况都不能把他们和耶稣基督的爱隔绝。不管是患难、困苦、疾病、危险、逼 -/迫,不论是z /-府的规定、家人的死亡、宣道委员会或是教士会的困难,都不能阻止他们用基督的爱去爱上帝和爱身边的人。
 
        2.按照上帝的旨意赐下:是我们实践大诫命的动力(8:26-28)
 
        接着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信仰的前辈可以在这麽困苦危险和患难中坚忍前行,让基督不能被隔绝的爱,激励着他们,是不是因为他们比较坚强,比我们这些「普通」的信徒勇敢,所以才能够忍受这麽大的困难,有这麽不平凡的行为?
 
        1)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8:26)
 
        保罗在8:26强调两件事:「软弱」和「帮助」,显然,保罗很诚实地说出了他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实况,我们都是软弱的人。即使成为基督徒,我们也不是超人、完人或圣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很清楚知道自己是软弱的人。感谢上帝,正是因为这样,圣灵会帮助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圣灵会伸出手来,拉我们一把;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圣灵会伸手,拉着我们脱离危险;当我们忧伤难过的时候,圣灵会伸手,轻轻拍着我们的肩膀,安慰我们。当我们流泪哭泣时,圣灵会伸手,拭去我们的眼泪。圣灵时时的帮助,正是显出基督耶稣的爱没有和我们分离,是不能隔绝的。
 
        2)圣灵按着上帝的旨意为我们代求(8:27)
 
        更重要的是,圣灵为我们代求,替我们向上帝祈祷。圣灵的代求非常宝贵,一方面,他的祈求用的是言语不能表达的歎息,另一方面,他是依照上帝的旨意祈求。
 
        也许我们会纳闷,「歎息」是什麽意思?在罗8:22-23,提到「直到现在,一切被造的都在呻吟」,为的是盼望有一天能够摆脱死亡的枷锁;连我们这些信靠耶稣基督的人,「也在心裡歎息呻吟,等待上帝收养我们作他的儿女,使整个的自我得自由。」歎息,或是呻吟说明了一种非常深刻的情绪、巨大的痛苦,一种受现况深深的限制的不自由,以致于一切的被造物,甚至是我们基督徒也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很深的,很长的歎一口气。
 
        然而,保罗告诉我们,圣灵也要「同样地」,用歎息为我们代求。我们的歎息有多深,圣灵代求的歎息也有多深;我们的歎息有多大,圣灵的歎息也有多大。
 
        另外,圣灵的代求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依照上帝的旨意」,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样祷告」。为什麽我们不知道怎样祷告呢?我们不是常常说,祷告就是和上帝说话吗?祷告就是把我们的需要告诉上帝吗?是的,祷告有一个层面是向上帝说话;祷告是把我们的需要告诉上帝;但是,这不是祷告的全部。最好的祷告是按着上帝的旨意,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是最好的典范,「不要照我的旨意,只要照你的旨意」(太26:39)、「愿你的旨意成全」(太26:42)。
 
        那麽,上帝的旨意是什麽?不就是耶稣交待给我们的「大诫命」吗?上帝要我们实践耶稣基督交待给我们的大诫命,就是要爱上帝,还要爱邻人(太22:37-39)。耶稣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要彼此相爱。」(约13:34)「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约15:17)
 
        上帝命令我们彼此相爱,要我们把最大的诫命实践出来,当圣灵亲自用言语不能表达的歎息,依照上帝的旨意为我们代求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愈来愈符合上帝的心意,体会和实行不能隔绝的爱的意义。
 
        3)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万项事相及来),叫爱上帝的人──就是他照自己的旨意呼召的人都得益处(8:28)
 
        当井上伊之助回应上帝的呼召,来到台湾山地,用行动实践爱的命令,他多年的付出和耕耘似乎没有成果,z /-府不许他向原住民宣道,他和家人受到疾病的侵袭、死亡的摧残……。在这些事件中,这些顺利的事、不顺利的事、伤心的事中间,我们可能为他感到不值得,为什麽要为杀害父亲的人承受这麽多苦?为什麽要爱杀害父亲的人?可是,井上看到的是上帝的手在工作,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让他愈来愈明白上帝的权能和旨意。他用一句泰雅族的语言来表达:「德蜜嫩  乌杜赫」(Tminun Utux),也就是「上帝在编织」,呼应着保罗在罗8:28的话语。上帝让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不论快乐或悲苦,都是上帝在掌权和统理,为了把我们的生命编织为一块美丽的布料。
 
        「德蜜嫩  乌杜赫」,「上帝在编织」:上帝摄理一切,眷顾万事。
 
        3.使上帝的儿女有盼望:成为耶稣基督的形像(8:29-30)
 
        1)儿子的形像(image, figure, likeness, 8:29)
 
        上帝为我们这些在耶稣基督裡得救的人,早就预备了一个美好盼望,应许我们在救恩裡,成为上帝的儿女,如同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一样。
 
        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带给我们极大的盼望,因为我们知道,在基督耶稣那不能隔绝的爱裡面,我们不只在现在做上帝的儿女,最后,我们会有儿子的模样(形像),是我们属于基督,属于上帝的记号。曾经有法利赛人问耶稣一个问题,「该不该纳税给罗马皇帝?」耶稣回问他们,银钱上的像是谁的(太22:15-21)?有凯撒皇帝的形像,就是皇帝的东西。同样的,当我们的身上的儿子的形像时,我们就是属于基督、属于上帝的。
 
        2)我们的盼望:上帝使我们成为儿子的形像
 
        上帝要把我们凋塑成他的儿子的形像, 8:29提到「效法」(conformed to)儿子的形像,指的是上帝让我们成为他的儿女的样式,他透过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情,遭遇的人,一点一点的改变我们,他编织我们的生命,在圣灵的代求之下,使我们愈来愈有上帝的儿女的形像。
 
        井上伊之助在台湾山地的期间,他要传福音给原住民朋友,受到日本z /-府法令的限制,只能默默的祷告和行医。二战结束之后,他取了汉名,想要留在台湾,却在1947年被国民z /-府强制遣回日本。我们在他的一生看到了什麽?是上帝之子的形像,是愿意为爱受苦的形像,是爱仇敌的形像。上帝编织了他的生命,成为上帝之子的形像。
 
        当井上先生年迈卧病在床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只能「用日常的祷告和行为来传道」,到底有什麽效果。他的盼望「希望砍人头的那双手,有朝一日成为持圣经和讚美诗的手」,实现了吗?
 
        这时候,高俊明牧师来到日本探望井上先生,告诉年老且生病的他,如今,有一所专门训练原住民传道人的学校设立了,高俊明牧师就是玉山神学院的院长!砍人头的手,真的成为拿着圣经和圣诗的手了!
 
        伊莱莎女士的生命不是也一样吗?上帝之子的形像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她一心要推动的女学校尚未完工招生,她自己就因为身体上的病痛,必须离台返英,结束宣教师的生活。三年之后,1887年,女学校开办了,招收了第一批女学生。在伊莱莎女士身上,也显出上帝之子的形像,是愿意为了台湾女孩的幸福而付出的爱人形像。而这个学校如今还屹立在台南,接续她的女宣教师用心经营女学,教育台湾的女儿。
 
        三、 结论
 
        1.上帝藉着耶稣基督赐给我们不能隔绝的爱,成为我们实践大诫命的动力,使我们突破隔绝去爱上帝和爱邻人。
 
        2.圣灵按着上帝的旨意为我们代求,上帝编织我们的生命(德蜜嫩  乌杜赫),使用发生我们生命中事情,快乐的事、悲伤的事、满足的事、欠缺的事,成为一条一条的纱线,把我们的人生编织成一块色彩美丽的布料,使我们渐渐成为儿子的形像。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