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美好信心但以理

2016-11-15 作者:庄汉夫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经文:6:1大利乌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但6:2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覆事务,免得王受亏损。但6:3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但6:4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但6:5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着。”但6:6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利乌王万岁!但6:7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云云)),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6:8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但6:9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但6:10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但以理第六章所载虽是最为人知晓的故事,但因米底亚人大利乌的身分问题,使本章成了最受质疑与攻击的一章。但以理所受的试验与上帝的解救,是前六章受考验的第二轮。第一轮的考验,受考验的是但以理与三个朋友。但这一轮考验,三个朋友或已不在人世,只有但以理一人。从预言的角度来看,这第二轮的试炼,象征着生活在离但以理遥远末来的上帝的子民,所要经历的第二轮大的考验时期。这方面的印证,在但以理书后面的章节中,将反复出现,直到全书结束。

 

  一、行事为人之信心

 

  (一)受王重用但以理

 

  但6:1大利乌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

 

  总督。亚兰语原文为'achashdarpan,直译为“总督”(见但3:2节注释)。大利乌一世的改制组之前,波斯帝国省份管理的各种细节尚不清楚。希罗多德(iii.89)说大利乌一世设立了二十个大省作为帝国的主要划区。每个大省又被分为各小省。大利乌的铭文显示了不同的大省总数(21,23,29),说明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可能变动了大省的数目和规模。有些希腊史学家用“总督”一词表示较低级的官员,正如但以理用它来指省长时那样。比较斯1:1节,薛西统治时期的127个省。

 

  但6:2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覆事务,免得王受亏损。

 

  总长三人。这个行政单位在圣经以外的资料中没有提到过。对于大利乌一世之前波斯帝国的组织形式,我们丝毫没有当时代的文献证据。

 

  但以理在其中。这里译作“其中”字的原文在但2:94:197:5,16节中译作“一”字。这位年迈的先知很快就因忠心的服务而有了显要的地位。

 

  免得……受亏损。波斯帝国组建周密的行政体制的原因在这里生动地描写出来。关于帝国的体制为了防止税收和其他损害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比较拉4:13-16节。

 

  美好的灵性。这不是第一次王室注意到但以理身上所拥有的特殊的“灵”。尼布甲尼撒曾证明但以理拥有“圣神的灵”(但4:8)。皇太后在与伯沙撒最后一夜的谈话中也重申了这句话(但5:11)。她在同一场合叫人注意到但以理身上所拥有的“美好的灵性”(但5:12)。这种灵性无疑是自然显示出来的,不仅表现在能“释谜语”中(但5:12),而且表现在言行正直、坚贞不渝、与忠于职守上──这些都是在当时的公务员当中所罕见的品质。与这位年迈的政zh i家、巴比伦帝国黄金时代的幸存者稍有认识的大利乌,就确信但以理是新帝国的首席行政官和国王之谋士的明智人选。

 

  王为什么要立但以理在总长之上?我们看到,第1节和第3节有两句话是相通的。第1节说到,大利乌要治理通国;第3节说到,他想让但以理做内阁总理,辅佐他治理通国。

 

  (二)美好灵性又忠心

 

  但6:3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但6:4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

 

  但以理……的把柄。国王提升但以理担任国中最高的行政官员,无疑是出于王室和帝国的利益。但他忽视了玛代波斯贵族们在看到一个犹太人,一个从前为巴比伦人效劳之人,占有了他们本想占有的职位时自然产生的嫉妒心理。

 

  毫无错误。尽管他已年纪老迈──已经八十多岁了的但以理仍能准确地履行其z /-府职责,而别人找不出他的错误过失,这是由于他个人的廉洁以及他相信天父永不失效的引导。爱上帝和事奉上帝对他而言比生命更加重要。他从小就严格遵守健康之律,无疑使他拥有了超过同龄人的活力。

 

  虽然但以理这时已经年纪老迈,但是因为他里头有着美好的灵性,这美好的灵性表现在他遵守属灵的律法(雅2:12),在生活上彰显了属天的品格。所以,他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于是,大利乌想立他治理通国。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大利乌可能有出于政zh i上的考虑,认为但以理已经年迈了,不会对他的政zh i构成任何的危胁。况且但以理是犹太人,是身在他乡作官。如果但以理是巴比伦人,或许会另当别论。万一巴比伦人联合他的本国来反叛,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二、信心再次受检验

 

  (一)同僚设计陷害他

 

  但6:5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着。”

 

  他上帝的律法。对但以理之习惯的仔细检查,对他如何对待同事和下级的严密观察,以及对其档案的仔细审核,都没有发现可以指控他违规的把柄。然而,但以理的敌人发现他从不参加任何巴比伦神庙的崇拜,也不参与任何异教的礼仪。他们肯定注意到他每个安息日,就是“他上帝的律法”所规定每周休息的日子都不在其岗位上。他们无疑推断他定时的祈祷与他对职务的履行有冲突。

 

  他们为什么会谋害他?起因是什么呢?经文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原因。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因为但以理太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挡了朝中那些贪官污吏的升官得财之道。

 

  在大利乌王所立的一些官员眼中,一个耄耋之年外族老朽,却身居朝中高位,管理他们这些曾跟着王一起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的有功之臣,一定难压心中的不平。所以,这些总长和总督就去寻找但以理治国的把柄,想要参他一本。可能不是所有的总长和总督都参与的。这种嫉妒,一种是出于政zh i上的嫉妒;还有一种是出于能力和品格上的嫉妒。

 

  在政zh i上,但以理的地位比他们更高;在能力和品格上,但以理忠心办事,毫无缺点过失。他的品格几近完美,非这些官员们所能比。

 

  正是由于但以理在能力和品格上的完美,以及毫无瑕疵的行为,引起了他们更深的嫉妒。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找他的把柄。既然但以理忠心办事,毫无缺点过失,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到。”所以,他们就挖空心思,要在有关上帝的律法方面去找把柄。1、行政事务上:在行政事务上他们找不到但以理的把柄,于是他们开始在宗教上来找。

 

  2、宗教上:在宗教上来找,他们肯定会注意到一个事实。当时以色列人虽被掳到巴比伦,但他们仍旧拥有相对的信仰自由。他们在行政事务上找不到把柄,于是,便在但以理的宗教生活上找!他们发现,但以理的生活很有规律,总是一日三次祷告上帝。因此,他们便想从这方面打开破口。

 

  (二)大利乌王入圈套

 

  但6:6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利乌王万岁!

 

  总长和总督。不一定帝国所有的主管人员都在王面前聚集商讨此事。显然,只有那些嫉妒但以理之职位的人聚集来见王。如果所有人都为此事而被召集在一起,王可能会产生怀疑,特别是但以理又不在其中。密谋者们可能预料到只有几个人向王提出请求,要比他们等到帝国各地所有的首长都聚集在国王面前更具有欺骗性。

 

  万岁。见但2:4节注释。

 

  但6:7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云云)),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

 

  国中的。这无疑是一个谎言,因为不大可能征求所有官员的意见。

 

  不拘何人……求什么。这样的法令在波斯人中是没有见过的,波斯人是以宗教宽容而著称。我们无法想象古列这样的人会签署这样的法令,但玛代人大利乌显然具有一种不同的背景。我们对于玛代人如何看待宗教宽容所知甚微。波斯王古列重建了被巴比伦人所毁的列国的神庙,因此显示了他对其他民族宗教情感和习俗的宽容精神。在另一方面,大利乌一世则宣称,他的前任国王伪斯美底,一个来自玛代的巫师,在公元前522年大约半年的统治时期中,曾摧毁神庙而显示了他不宽容的精神。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仍可以推定玛代人,至少是他们的一部分统治者,在宗教宽容方面比不上波斯人。

 

  人们也注意到,在一个月内只能向王祈求的命令,虽然是针对但以理的,但也可能与过去玛代民族宗教习俗有关,这种习俗是赋予国王有神的尊荣。希罗多德(i.199)说玛代人已知最早的国王之一戴敖基斯曾让自己成为他臣民敬畏的对象,他不让一般人看见,为的是使百姓相信他不是凡人。就连波斯列王有时也愿意接受神的尊荣,这可以从他们在埃及允许把他们名字神化的事实上看出来。象形文字铭文称冈比西斯为太阳神“瑞之子”,称大利乌为“神之子”。所以我们不必如某些考证学者所主张的那样,把但6:7所提到颁布法令的史实推迟到罗马皇帝的时代。

 

  狮子坑。同时代的文学著作和艺术作品经常描绘古代埃及、亚述和波斯等国的王狩猎的场面。猎物主要是狮子,也包括黑豹、野牛和大象。许多报告讲述附庸王将捕获的野兽当作贡品献给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宗主。这些野兽养在动物园内,作为君主之霸权的象征,并作为王及其朋友的消遣。尽管波斯帝国时代的文献记录中没有把犯人扔给野兽吃掉的实例,但却提到本来比较人道的波斯王下令采用的非常野蛮的死刑方式。

 

  但6:8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使禁令决不更改。关于“玛代和波斯人”律法的不可更改性,比较斯1:198:8节。这一特点也被希腊作者所证实。例如,狄奥多罗西库路(xvii.30)描写大利乌二世对迦里底摩斯之死刑判决的态度。他声称王在宣布死刑判决之后,因在审判中犯了严重的错误而懊悔和自责;但他也不能取消他凭着王权所做的判决。

 

  玛代和波斯人。高级评经家经常以《但以理书》的这种说法,来作为本书写作年代较晚的证据,因为波斯人对先前帝国的控制权要比玛代人更大。他们声称这种说法只有在人们淡忘了当时实际的政zh i状况时才会被使用。但同时代的文献被发现以后,就证明这种高级考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些文献称波斯人为“玛代人”,并像圣经所做的一样称呼“玛代和波斯人”。楔形文献还提到几位波斯国王,不仅按习惯称他们为“波斯王”,也称他们为“玛代人之王”。由于大利乌是“玛代人”,所以侍臣在他面前提到国家的法律时自然会说“玛代和波斯人的例”。

 

  但6:9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王一时被这种高抬自己的举措冲昏了头脑,并没有看清楚这些人的真实动机!事实上,他们在王面前以高尚的举动隐藏阴险的存心,以虚假的忠诚隐藏杀人的动机。王不知道他们的险恶用意,也没有从禁令中间看出他们的仇恨。王既被自己的虚荣心所制胜,于是,就接受他们的建议,在禁令上加盖了玉玺。正如但6:9记载:“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及至后来王察觉其中有诈,看出他们的恶意和仇恨,也看到他们这样作,不是尊敬王的荣耀和威权,而是使王的国受损时,他就非常懊悔不迭!

 

  三、祈祷照常不改变

 

  但6:10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自己家。但以理的家可能是平坦的,像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多数古代和现代房屋一样。在屋顶的一角通常有一个房间,这个房间有通风的格子状窗户。这样的房间是独处的好地方。

 

  他……的窗户开向。从伊里芬丁发现的一份亚兰语草纸文献中,也有同样的说法,其中描写一所房屋的上下都有“敞开的窗户”(考利,第25号,第6行)。另一份文献说到一座房屋有“一扇窗户开向两个房间”(克莱琳,第12号,第21行)。但以理所开的窗户是面向耶路撒冷的,就是他从小离开也许再也没有回去过的耶路撒冷。关于朝着耶路撒冷祈祷的习俗,见王上8:33,35;诗5:728:2

 

  跪。圣经中提到各种祈祷的姿势。我们看到上帝的仆人有坐着祷告的,如大卫(撒下7:18),屈身祷告,如以利以谢(创24:26)和以利亚(王上18:42),站着祷告的,如哈拿(撒上1:26)。祈祷最常见的姿势似乎就是跪着,如以斯拉(拉9:5)、耶稣(路22:41)、司提反(徒7:60)。另见《知君》第二章;《助》第五章。

 

  一日三次。在后来的犹太教传统中,一日三次献上祈祷分别是在白昼的第三(巳初)、第六(午正)和第九(申初)小时(小时是从日出算起的)。第三和第九小时与早晚献祭的时间相对应。诗篇的作者遵循了相同的做法(诗55:17)。每日的三次祈祷后来成了每一位正统的犹太人遵循拉比规矩的一种固定习俗(他勒目之《祝福》iv.1)。每天三次祈祷的这种习俗似乎也在早期基督教会中被采纳(《十二使徒遗训》8)。

 

  (一)按照常规之祈祷

 

  但以理不是胡涂人!他知道这道禁令加盖了玉玺,也知道这禁令是不可更改的。

 

  事实上,他完全清楚地知道,当他执意按素常的规矩,继续祷告时,所临到他的厄运将会是什么!然而,对上帝的忠贞与信靠,使但以理义无反顾,并不受这项禁令的影响,祷告如常,把结果交给上帝。

 

  (二)开启窗户之祈祷

 

  他回到自己的家里,说明他没有去王宫,没有去向王说明这禁令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他只是回到家里去跟上帝说。

 

  所以,我们发现,但以理的家是通向上帝的,而不是通向王宫的;他的家是和他的造物主和救赎主直接相连的,而不是和当时作王的大利乌相通。否则,他应该去王宫了。

 

  (三)一日三次之祈祷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像但以理一样,回到家里,一天三次跪在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可见,这是他的规矩,每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祷告。大卫王在诗篇里也提到他一日三次祷告。

 

  (四)双膝跪地之祈祷

 

  大敌当前还是双膝跪地之祈祷,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仍然感谢之祈祷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但以理双重的身份、双重的忠诚。他在政zh i上忠实于王,在信仰上忠实于上帝(参但6:4,10)。并且在他所办的事上,没有任何的缺陷,使别人找不到把柄。

 

  可见,但以理不愧为上帝子民效法的完全人的榜样!他能把属世和属灵的事务很好地协调起来,既在他的个人信仰生活上忠实于上帝,又把这种信仰贯彻于他的政zh i工作中,也忠实于他的王。对于但以理的忠诚,怀爱伦在《先知与君王》里这么说,

 

  “他虽然很充分地明知他忠于上帝必有的结果,但他的心意却不为所动。他在那些设谋陷害他的人面前,决不显出他与上帝之间的联系有丝毫断绝的迹象。对于王有权管理的一切事务,但以理都愿服从。但无论是王或是王的禁令,都不能使他在效忠万王之王的事上稍有偏差!先知便如此的勇敢、却又安静而谦卑地声明:世上任何的势力都无权介入人与上帝之间!他虽被拜偶像的人包围,但仍对这一项真理作了忠心的见证。他不屈不挠地坚持正义,无异如明灯照在那异教宫廷的道德黑暗中。时至今日,但以理仍是站在世人之前的基督徒勇敢与忠贞的可贵榜样!”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