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生死相随

2017-02-09 作者:刘长川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我也要投稿

3aHk_副本.jpg 

  路得记1:1-17
 
  这是发生在士师时代里的一个感人故事,那么,士师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呢?约公元前1375至1050年间,那是以色列民族最黑暗的时期,在士师记结尾一节,经文说: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路得记开始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一、荒年中的一家人(1~5)
 
  作者叙述了伯利恒地里的一家人,在荒年中所发生的事,经文开始就交代了这个家庭的成员及他们要去的目的地。
 
  圣经中的地名和人名,和我们中国人取的很相仿,都有它(他)的背景与意义。
 
  “犹大”是“赞美”意思,“伯利恒”是“粮仓”之意。
 
  “以利米勒”,是“神是王”、“我的神是君王”的意思;他妻子“拿俄米”有“使人愉悦”、“可爱”和“讨人喜悦”的意思;接着是两个儿子的名字。玛伦可能源自字根,意为“弱”或“病”,可能因他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基连这名字同样意义不佳,有“憔悴”、“灭绝”之意。
 
  以利米勒是一家之主,本该要成为全家人的表率,承上启后,但结果却落在了悲惨的光景中。
 
  士师时代的特点是道德沦亡,所以当时发生饥荒实不足为奇,因为这正是神对不顺服百姓的惩罚。当神管教的时候,就应该反省,诚实悔改自己,而不是采取逃避的办法。
 
  但是,当荒年到来之时,以利米勒并没有让神做他的王,却自己来做他全家的王,就带着全家定居摩押地。摩押人是罗得的后裔,和以色列人有血统渊源(创19:36-37)。因摩押人信奉基抹,道德宗教腐败,故不许摩押人加入以色列人社会(申23:3),后来且成为世仇。士师时代早期,摩押人且曾一度逼 -/迫以色列人(士3:12-14)。
 
  从伯利恒经耶利哥,由约旦河南端渡河,沿死海东岸北行到摩押,不过60至70公里;但路途崎岖,步行需四、五天(2)。
 
  以利米勒一家因遭遇饥荒便丢弃神所赐的产业而移居摩押,这是不信的行为。可以说,移居摩押后他们所经历的所有不幸皆源自这错误的选择(20-21)。
 
  这一去,悲剧也随之开始。首先,她失去了丈夫(3);而为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这是以利米勒一家所犯的又一过错。因圣经严禁神的百姓与外邦女子结婚(申7:2-3、拉9:1-2)。
 
  一个信徒最可怕的是受到管教还不晓得,拿俄米也是如此,她继续和两个儿子住在摩押,而且为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住就是十年。
 
  后来她又失去了两个儿子。他们原本打算只在摩押地暂住,但结果住了10年,而10年后,拿俄米已失去了她的生计和未来的盼望。这样的一副“凄凉秋景”图画,怎令人情何以堪!
 
  今天拿俄米这个家庭的遭遇值得我们警戒,对于神的管教,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一意孤行的话,神的管教就会更加严厉,因为我们是神的儿女,神必管教。
 
  两个儿子虽然娶了妻,但未留下子嗣就都过世,这暗示了他们的婚姻并不蒙神悦纳。以利米勒携带妻儿去摩押地,动机必是为着妻儿的平安幸福,但结果反而陷妻儿于绝境;凡只为自己的家庭、人生、事业,而将神的圣言、教会置诸脑后的,他一切的打算必然落空。
 
  二、回归故乡(6~17)
 
  拿俄米是一个开明的婆婆,当得知神已眷顾祂的百姓时(6),她醒悟了,定意要回故乡。她觉得是时候让儿媳们离开自己,好让她们重组新家,就在回乡之前,把两个媳妇叫到跟前,她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是儿媳的婚姻前途(8-9),真是难得的一位好婆婆,很值得今天每位做婆婆的去深思。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婆媳之间,恩恩怨怨,为什么总是那么水火难容,不能相处?问题是当婆婆的没有把儿媳当自己的女儿看,当儿媳的没有把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来看。纵观路得记,在短短的四章中,有八次记载拿俄米称媳妇为女儿。
 
  婆婆给予了儿媳最美好、最无私的祝愿,而这种祝愿是在神里面的,婆婆的举动也深深的打动了儿媳,以至于使她们情不自禁。可以说这是一幅叫人撕心裂肺,又感人至深的别离图,它在向人们讲述着人世间最伟大的婆媳故事!
 
  经过一番劝导,见儿媳们迟迟不舍离去(10),拿俄米显得即焦急又无奈,她深知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婚生子,不可能给她们一个舒适的家。与她同去,只会落入贫穷及未知的绝境之中。于是就苦口规劝,以情理而动之,叹息着说: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12-13)......”!
 
  起先俄珥巴和路得二人均有心跟从婆婆,但后来经不起婆婆的规劝;最终导致了大儿媳俄珥巴放声痛哭,与她连连亲嘴,依依不舍的含泪而别(14)。
 
  凯塞尔认为“使俄珥巴离开和使路得留下的原因是一样的,事实上,这个原因就是,拿俄米不会再有儿子或丈夫。俄珥巴想再成为妻子,而路得仍然想作拿俄米的女儿”。
 
  望着俄珥巴远去的背影,意味着这位可怜的老人和俄珥巴,从此不能再续婆媳情缘。试想,当你处在这种境地时,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想,老人此时的心一定是刻骨铭心的痛!
 
  从失落、惆怅感中回过头来的拿俄米,看到路得还定定的站在她眼前时,就惊讶且稀奇的说:
 
  “......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15)”!
 
  而路得的回应却是多么的坚定有力,这股力量如雷贯耳,又如排山倒海般使人无法阻挡的气势: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16-17)!”
 
  是的,只有死能分开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情、亲情、友情。
 
  在无人的夜晚,笔者常常会想起一位饱经风霜,如今又是一无所有的老人,是什么力量使得两个外邦儿媳竟如此的爱戴她;又是什么力量让路得不顾自己的前途,生死相随。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儿媳们在婆婆的身上所看到的是一位真活的神。
 
  结语
 
  我们今天没能引领我们的家人归向基督,是因为没让基督在我们的身上活出来;今天许多人跟随的是一位富有的“耶稣”,一位能满足人欲望的耶稣,而不是一位贫穷的甚至连枕头都没有的耶稣,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耶稣是多么的宝贵!
 
  我的弟兄姐妹!我的朋友!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大声的传扬福音,但更需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活出福音,你说对吗?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