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非常对话,日常恩典

2017-05-31 作者:张主悯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be96576fabac23672302ab7e0dabdfd2.jpg

 

        经文:约翰福音10:7-18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藉这个机会要向大家说声谢谢,感谢在座的许多人在我妈妈生病时陪她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当时我还在神学院接受装备,无法分身照顾妈妈,您们不但陪伴照顾进出医院,更为我们的家庭奉献,分担了我们经济上的负担,我一直不知道你们是谁,可是我知道你可能在其中,我诚挚的向您们表达深深的感谢。感谢主,祂使我们聚集在这裡,因为祂,不论我们生命面对什麽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单,我们知道在这裡我们有实质的盼望,我们有实质的家人。我们更知道,在我们每一位家人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外,有那位我们可以一生一世仰望的上帝。今天邀请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段经文,看上帝透过这段经文要跟我们说些什麽。首先邀请大家一起来祷告:
 
        爱我们的父神我们谢谢你,赐下你宝贵的独生子来到这世间,成为我们宝贵的榜样,更成为我们一生无法触及的救赎。你顾念我们的软弱,你看见这世界的破碎,因此你来到这世间。你与我们说话,你与我们同住,你为我们死在十架上。主啊愿这份爱真实的让我们的心可以扎根于祢,让我们的信是有根有基,明白祢的恩典每一天常在我们的生活裡面,明白这奇妙时刻祢的同在,每一日与我们在一起。愿祢看顾保守我们以下时间,让我们不论是听的与说的,都能与祢相遇,并被祢的爱所触及,把我们每一位交在祢的手中,我们这样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天以「非常对话,日常恩典」这个标题来跟大家分享这段经文。这是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经文,幼时第一次听主日学老师讲述这个故事时,看着老师手上的图片,心中浮现的画面就跟像投影片上这幅图一样:耶稣坐在井边,撒马利亚妇人则跪坐在耶稣前面听耶稣讲道。长大识字后透过圣经文本再次接触这段经文时,发现好像有一些事情不太一样。如此美好的画面,级或真实出现在他们之间的谈话,也不过世那一瞬间。怎麽说呢?让我们来细看经文。
 
        约四,3-6指出他们对话的时间是在中午,且耶稣应该显得疲累且风尘僕僕,真正的画面不会给人如此柔和美好的感受。此外,在那个时代陌生的男子与女子,岂可坐得如此靠近?就算不是夫妻,至少也是朋友吧?然经文透露这女子一开始应该不太敢跟耶稣搭话,因为她是撒马利亚人,而耶稣是犹太人、因为她是女人而耶稣是男人,她如何能够(像图中所画)放胆地跪坐在耶稣面前听他说话呢?随着我渐渐长大明白事理,我心中这幅图像慢慢地开始被拆解…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也是我年少时在和平教会的学习之一,我们的信仰开始被拆解,然后重建。这也是为什麽我目前在大专学生中心服事的主要方向,就是帮助学生从「听别人的见证」到「自己见证上帝」、从「听」主日学老师说故事、爸爸妈妈说故事,到「自己读」圣经。
 
        让我们再回到经文,经文特别强调耶稣「必须」经过撒马利亚。我们都知道耶稣本来在犹太地教导群众,之后又回到加利利。地理位置上,从犹太到加利利最快的路径是经过撒马利亚的直线路径,虽然是山丘地形,但也不致于崎岖难行。可当时的犹太人通常都会绕行约旦河谷到达加利利,主要的原因是犹太人与撒马利亚人长期以来处于敌对关係,且犹太人基本上看不起撒马利亚人。撒马利亚人是以色列南北国时代,被北国即亚述帝国留下来的那一群最边缘最没用的人,亚述帝国只带走像但以理那样年轻有为的知识份子,而这一群被留下来最弱最穷的人,为了求生存不得不与外族通婚,成了血统不纯正的犹太人。撒马利亚人的信仰也发展为以摩西五经中心,认为在基列心山上敬拜才是正确地对神敬拜(经文中的井,就在基列心山下)。这使得犹太人除了鄙视撒马利亚人不纯正的犹太血统外,更将他们视为信仰上的异端,因为犹太人坚信之后多数的经文记载,以耶路撒冷城的锡安山为圣山。血统与信仰这两个重大因素,再加上两族之间不时发生的战争攻击事件,使得这两个民族在礼仪上、在历史情感上、在民族情感上难以合一,甚至无法和平共处。这样的背景构成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场景,「有一个撒马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撒马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麽向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没有来往。」(约四,7-9)。 妇人听见耶稣跟他搭话时非常惊讶,一个陌生犹太男子竟然主动向撒马利亚妇人说话!
 
        回到经文故事场景,正午时分在城外四下无人的井边。多数的人应该会选择清晨或黄昏比较不热的时候去打水,这位撒马利亚妇人在日正当中时前去取水,我们可以想像她远远的就可以看见耶稣一个人坐在井边休息。换成是你,会不会继续走过去?大部分的男生可能会说,就走过去啊!女生则可能会有所迟疑,为什麽?因为可能有危险啊,陌生男子、四下无人,这代表着有可能发生危险,那为什麽她还愿意向前呢?一定是某个比自己可能遭遇危险还要更迫切更需要与渴望,这可能是自己对水的需求、可能是家裡有人等着要用水、可能是她必须要完成打水任务以免招致责难…,种种可能使得她宁愿冒险前往打水。
 
        让我们先来了解经文的轮廓,再一起来想想看,经文叙事中的明示与留白。有些注重文学方法的圣经学者,认为圣经文本之所以可以承载上帝的真理,就是因为圣经中有一些空白的地方,让我们可以把自己放进去。这当然不是说我们可以随意解读圣经,因为圣经中所记载的事件与内容均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我们必须先暸解圣经的背景,才能从当中正确理解我们可以诠释的空间。
 
        这位妇人为什麽选在中午打水?这个问题常在圣经注释书中首先被提起,她在罕见的时间打水表示她有可能被排挤,这显然是根据接下来经文所揭露的内容而得的推论。原来她曾有过五段失败的婚姻,而现在的伴侣不知是谁,但可确定并不是她的丈夫。在当时的社会裡,她的情况必定是难以见容于社群而被排挤的。接着就是刚才提到的问题,为什麽她明明知道危险还要去,是什麽动力驱使她必须涉险前往?而这个时候她又是怎样看待耶稣?我常鼓励我的学生在读经文的时候,把语气读出来,撒马利亚妇人回答耶稣说「你既是犹太人,怎麽向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要水喝呢?」(约四,9)会是什麽样的语气?妇人这时候想法是什麽?她是用什麽态度来看这件事情?
 
        接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约四,10)。试用平常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逻辑想想,妇人只是很惊讶的点出耶稣与自己原是分属两个不相往来的族群,不应该有互动。但耶稣接下来回答的内容,这是请求帮助的人应该有的语调内容吗?他跟妇人要水喝,但他接下来说,如果你知道我是谁,你就会跟我要水喝。这样的对话确实让我们觉得疑惑,换作我是撒马利亚妇人,我大概会觉得这个人不太正常,觉得遇到疯子,可能警戒心又更提高了。没想到妇人没有因此结束对话,反而认真回应耶稣然后妇人就对耶稣说,他也还蛮认真回应耶稣,「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约四,11-12)。身为约翰福音的读者,我们都知道这问题的答桉是肯定的,没错,耶稣比雅各大。但在故事裡面,约翰用很反讽的手法告诉我们,撒马利亚妇人本意应该是要讽刺耶稣,要他清醒一点,你以为你是谁!结果这句话却歪打正着,耶稣确实比雅各大,只是这个时候妇人还不知道他是谁。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四,13-14)。如果你是这位撒马利亚妇人,听到这样的回答,会做何感想?约翰福音中的耶稣真是令人难以理解,说出来的话总是留给我们很多诠释空间。这位妇人到底是怎麽解读耶稣这番话,她回应耶稣的那番话又是什麽意思呢?耶稣用超乎常人认知的内容来回答她的第一个疑问,她却继续接话,表示妇人没有要结束这段对话的意思,那麽妇人问耶稣,难道你比我们祖宗雅各大吗?用意是挑衅吗?难道不怕危险吗?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麽远打水。」(约四, 15),妇人是用什麽样的口气说这话呢,是恳切还是不屑?我相信后者的程度比较大。耶稣接下来的回答,直接打中妇人的痛处,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约四,16-17)。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对话至此,耶稣应该要礼貌的道歉并结束对话了?让我们想像经文的画面,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 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约四,18),彷彿耶稣看着妇人,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着她说出妇人的经历与现况。妇人听到这话立刻说「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敬拜,你们倒说应当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约四,19)。有些释经学者认为妇人说这话是因为被耶稣戳到痛处而尝试转移话题,但我宁可相信这位妇人是认真诚恳的在跟耶稣讨论。曾经有五个丈夫是什麽样生命光景,耶稣用什麽样的口吻来讲这些话,然后接下来为什麽他称呼耶稣为先知?当代教会所说的先知,或说当代某些教会所说先知的恩赐,是指可以看见未来的能力。但在这裡耶稣所彰显的不是看见未来,而是了解与明白妇人过去所经历的事,显然妇人并没有因为耶稣揭发她那不寻常的生命状况就退却或生气。因此我能想像耶稣说话的口吻,当他说出妇人生命光景的时候,妇人感受到的是被接纳与了解,也许她想着「哇!这个人早就知道我的底细了,但他还依然愿意跟我说话!」拥有过五位丈夫的这位妇人,平常有什麽样的人会跟她说话呢?这些人又是用什麽样的口吻跟她说话呢?
 
        耶稣随后讲了这一段经文裡面最长的一段话,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上帝是个灵( - 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1-24)。 耶稣肯定了救恩出来的地方,如果你是撒马利亚妇人,你心裡的感受会是什麽?噢!又来一个大犹太主义的人,我们撒马利亚人就是次等的。但事实上今日的我们都明白,耶稣正一步一步的告诉撒马利亚妇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你眼前这个人是犹太人,而真正的敬拜上帝不是着眼于「在哪裡敬拜」,而是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就可以了。对这位妇人而言,这是什麽样的信息?我相信是一个释放的信息,撒马利亚人即便对自己的信仰有信心,对于与犹太人之间在宗教上的分歧点仍然感到焦虑,万一自己敬拜的方式错了、万一犹太人是对的,那撒马利亚人就会是失落的那一群人。这位妇人对于可能对于自己信仰敬拜的方式感到不确定,即便知道自己是边缘人,她仍然渴求那一份进入天国的盼望,那一份生命可能有转机的盼望,因此妇人很在意应敬拜的地点。当她发现耶稣非比寻常,且认定他是先知的时候,她问耶稣到底要在哪裡敬拜,对我而言,她并不是意图转移话题,而是她真的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希望、有没有盼望。耶稣又说上帝是个灵,所以敬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祂,此时妇人话锋再转又回耶稣的身份身上,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 (约四,25),她说这话是在跟耶稣求证吗?不,这不是问句,可以说几乎是告白。 耶稣回答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四,26),妇人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桉:「我就是」。
 
        经文走到第27节时,稍微岔开主题描述进城买食物门徒返回时的情景,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甚麽?」或说:「你为甚麽和她说话?」(约四,27)。门徒的反应显示出当时犹太人认为正确且应该的态度跟举止,是不应该与撒马利亚人有来往,尤其是撒马利亚女人,他们大概没想到竟还是耶稣主动与妇人说话。撒马利亚妇人则是没有理会出现的门徒,留下了水罐往城裡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来看,有一个人把我所做的一切都说出来了,难道这个人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约四,28-30)。这故事最后的高潮是,我们发现这位妇人成为一个宣教士,她几乎把全城的人都带到耶稣面前。这又一个是令人不解的描述,如果你今天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第一个想回去跟谁说?通常答桉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父母、兄弟姊妹、男女朋友…,无论如何都不会是路人。但这个妇人却是跑回城裡逢人就说。而且回到经文一开头,妇人为什麽要选在中午来打水?或许就是为了闪避这些排挤她、在她身上贴标籤的人,她为什麽要跟这些苛待自己的人通报好消息?又或者如前文所述,妇人可能因其他原因必须冒险打水,但现在这个原因好像一点都不重要了,因为她发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放下水罐,急着回去跟大家分享。
 
        儘管我们这样梳理过一次经文,我相信大家对于圣经文本中没有说出来的内容仍有很多疑问在心中,这位撒马利亚妇人连名字都没有被记下来,正因如此我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很多人。她明显地从原本一个被标籤、被排挤的人、或是罪人,过去的圣经诠释主要把她视为一个有罪的妇人,因为她有过五个丈夫,实在太令人讶异。接着我们慢慢从经文裡面看见她其实是是一个受害者,可能是被排挤的,或用现今的话来说,他可能是被霸凌的,当然她也许是罪有应得。但是最后我们看见她变成一位见证人,一位福音的使者。这一段与耶稣非常的对话,带出我们看见福音的果效,他从一个边缘人、一个无法被肯定的人,成为一个走向群众而且带领群众踏上正确道路的使者。
 
        让我用我在撒马利亚妇人身上所看见的人,试着回答前面段落裡没有被回答的问题。也许她叫阿珍,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即使处于男性主义的社会氛围中,父亲仍教导她识字读书。阿珍长大后发现自己的能力不比男生差,甚至更好,她不明白这个世界为什麽不让女孩子也有机会接触知识。阿珍尝试与人讨论心中的疑惑,使得男人们感到讶异不悦,认为这不是女人该有表现。阿珍被排斥、被人说她强出头、被人说她不应该,但阿珍没有屈服,更决定不要当一个平凡的人。五段婚姻中的第一段可能是依循传统由家人安排,阿珍以消极的作为使丈夫与她离婚,接着尝试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可惜接二连三的失败了。阿珍一直以来也为撒马利亚人的未来担忧,在罗马帝国强势统治下,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更不用说他们的邻居犹太人,那麽的看不起他们。撒马利亚山区不是一块富裕的沃土,而是一个贫嵴的地方。她为此感到担心与关心,她不想与不友善的社会群体一般见识,于是决定独来独往,只在自己准备好的时候才想跟别人开始对话。但是这一天耶稣闯入了她的日常,使她必须在意外的状态下开始对话。我们从她跟耶稣对话的内容发现她对信仰确实有理解,撒马利亚人对先知的理解和犹太人不一样,对他们而言先知只有两位,第一位是摩西,第二位就是那位弥赛亚。当她在对话中宣认耶稣是先知的时候,下一步走向弥赛亚的时候已经愈来越近了。阿珍内心渴望这个世界是不分男女性别的标籤、是不分撒马利亚人与犹太人的标籤,所有人都可以共享资源,比起武装g e命独立,她更想要一步一步用教育启蒙的方式开创一个新的未来。她从耶稣的话语裡面,明白「应当在哪裡敬拜」这些形式会过去,上帝真正在意的是一个人的心灵和诚实。她在耶稣身上看见与自己类似的梦想,他在耶稣身上看见弥赛亚的能力,他从耶稣那裡感受圣灵的感动。一直以来她所期待的,就是自己所有的族人也能跟她有同样的看见,她跑回城镇裡面呼唤每一位遇到的人。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的,至少你们愿意听他的吧,来啊!我遇见了弥赛亚!来,我看见了未来!所以阿珍跑回城裡逢人就说、逢人就呼召、逢人就邀请。我看见受苦的阿珍,可能因为先天因素无法怀孕生子,在那个时代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她很可能从大老婆慢慢的被人家卖为姨太太,她的行情在婚姻市场裡面真是每况愈下,她很努力却仍无法改变,再也无法忍受而选择逃离。她的同伴是跟他一样在婚姻中受虐而逃离的女人阿娟,他们从婚姻制度裡面逃走了,从这个社会经济结构面逃走了。她们为了躲避耳目选在中午来打水。而这天中午同伴生病了,阿珍必须独自来打水,她感到害怕,只想赶快完成打水,不太想跟耶稣多说什麽。但耶稣说的话使她感到非常好奇,她也渴望一个新的世界,不受压迫的世界、不被剥削的世界,她在耶稣的话里听见与了解到,心中渴求的世界是有机会实现的,但唯有所有的人一起领受这个福音,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她跑回去逢人就说。
 
        从撒马利亚妇人身上,我也看见一位母亲阿芬,她有一个很特殊的小孩(肯纳儿),大家视她为不称职的妻子,因为她管不好的自己的孩子。第一任丈夫过世之后带着拖油瓶的她,一段婚姻换过一段婚姻,今天小孩又不小心把她早上打的水打翻一地。现在跟她在一起的这个男人还没有承认她为妻子,她还在试用期,她立刻拿着水瓶想要补救这一切,不想让男人发现小孩闯祸了,她想要掌控一切,为了求自己与孩子能得到一个名份,拥有温饱。她来到井边冒险打水,没想到耶稣跟她讲话,耶稣告诉她一个没有犹太与撒马利亚人的分别的世界、一个单单注重你的心灵和诚实的世界,阿芬看见孩子未来的希望,她跑回去逢人就说,唯有大家都领受这福音,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临到。
不管阿珍、阿娟、还是阿芬,打水可能是她们每天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没有水她们全家就活不下去,但没想到这一天,耶稣在他每天每天一定要走的路径旁边等她、跟她说话,原本的相当重要的水显得不是那麽重要了,他得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邀请大家花一点时间好好思考,我们的生命中是不是有哪一些标籤,像这位撒马利亚妇人一样,不想要让人知道,以至于我们无法进入人群?在我们生命中,是什麽东西如同井水一样支撑着我们,对某些人而言是出国旅游,才能撑着度过上班百般无奈难熬的日子;对某些人而言是未来的梦想,才能撑着在学校认真上课忍受考试的压力;对某些人而言是仇恨;对某些人而言是井水;对你而言又是什麽呢?
 
        是否也让我们生命中的缺乏与渴望能够成为我们与神相遇的契机,上帝的恩典早已赐下,因此我以日常的恩典作为今日的命题,只是我们还没有展开这段非常的对话。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感谢上帝,让我们再一次来回忆这一段与神相遇的过程,思考我们的期望及梦想,结合上帝的期待与计画,我们属于哪个群体、我们带着什麽样的福音使命,我们要回到那裡,向大家诉说这个好消息。盼望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撒马利亚妇人一样,被感动、被医治,带着新的使命,成为我们每一天生命向前的力量。
 
        今天带大家循着经文的脉络思考,也正是目前总会大专青年事工所做的服事。总会大专团契是以各大专院校学生为基础,来参加的学生不一定是基督徒,也不一定是在长老教会聚会的孩子,学生各自的背景与差异可能比教会中的团契更广大,要成为一个团契,我们需要跨越更多的藩篱。在这个故事裡,耶稣跨越了种族、跨越了社会阶级、跨越了性别、跨越了甚至是宗教的界限,呼召撒马利亚妇人来成为神的儿女。这位撒马利亚妇人以同样的信心回应耶稣,跨越了性别、跨越了种族、跨越了文化、跨越了撒马利亚人与犹太人的宗教藩篱。每一次与神相遇,其实我们都需要做这样的事情,耶稣已经来为我们开路,在两个礼拜前我们刚刚庆祝过(复活节),这条路已经开了,等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去,而我们不是一个人走过去,等着我们与我们所爱、所珍视的人,与神所珍视的人一起走过去!现在世界真实的破碎,我们似乎过着每天取井水般踏实的生活,忽略了单单只有井水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生命的活水为我们带来整个身份的翻转。撒马利亚妇人透过对话、透过与神相遇,由一位罪人、被看不起的人,进一步成为福音的使者、成为神荣耀的儿女。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要与神展开这样的对话,在我们每日取水之处、在我们试图弥补我们生命之中的缺憾与乾渴之处、在我们真实地承认并面对我们得生命光景之处,我们与神对话,求神医治安慰带领我们。
 
        我们一起来祷告。
 
        爱我们的父神我们谢谢你,你是如此愿意打破种种藩篱与我们说话,愿你看顾保守我们当中每一位,没有人失落,我们真实地成为你的儿女,帮助我们每一位无论我们认识你多久,我们时常回到你面前,回忆纪念并且感受你赐给我们生命的活水,如此的丰富、如此的踊跃、如此有能力,把我们每一位交在你的手中,带领我们未来的道路,我们这样感谢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