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白费力气
讲道内容
讲题:不要白费力气
经文:箴言16:3~4
主讲:陈光胜牧师
前言
最近在科技界、财经界有一个沸沸扬扬的新闻,就是有一个拥有很大产业的董事长宣布明年将退休的消息。消息一出来,令许多人都吓了一跳,也有许多媒体开始整理关于这个董事长的一些新闻。其中有一则提到,这个董事长经营哲学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这段话出自传道书9:11,我想看过传道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整本圣经裡面,看起来最忧鬱的一卷书,讲得一切都好没有盼望。但是这句话,却是这个产业董事长在有人问他:「人该如何面对竞争这件事,尤其在没有办法看得开的时候?」所回答的答桉。传道书是否没有盼望?我们今天姑且不谈,但是,当这个董事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把重点放在「机会」这两个字上面。
许多兄姊常常问:「为什麽我的生活会这样?为什麽我会遇上这样的问题?」面对生活、工作、情感与人生的下一步,常常是无奈多于盼望。正如传道书所说的,好像自己的人生,少了那麽一点机运,少了那麽一些机会。不过,真的只是这样的机会与运气,就能够转变我们的生命,迈向丰富与成功吗?
缺一角的圆与一角
有一本流传很久的绘本「失落的一角」,后来又出了姊妹作「失落的一角会见大圆满」,这是谢尔·希尔弗斯坦所作的。他藉由「机会」这个概念,谈了另外两个概念, 我们先快速地来看一下。其实,看绘本需要慢慢地品尝,不过,请容许我在有限的时间,带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
在「失落的一角」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在找寻他失落的一角,在找寻过程中,遇到了不理会他的一角,也遇到了许多美好的人事物。直到他最后找到了跟他完全吻合的一角,不过他的人生却起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少了缺口的圆,无法控制让自己不去转动,越转越快的一切,使得人错过本来可以轻易得到的美好,最后他决定放下了那一角继续他的旅行。这个故事重点在谈「缺陷和满足」而「失落的一角会见大圆满」以一个小角来开始这个故事,这个小角想要找到可以配合的圆,他试过了很多种可能性,甚至努力地推销自己,不过在他做过许多努力之后,他发现,他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完全吻合的对象。最接近吻合的一次,因为他会长大,使得两者的配合无法长久。故事的最后,这一角经过大圆的提醒,努力试着让自己动了起来,在不藉由别人的帮助下,这个角越来越圆,行走也越来越顺畅,这个故事的重点在谈「徬徨和成熟」。
故事中,不论是缺一角的圆在找寻他的那一角,或是一角在找寻能带他脱离原地的圆,结果都很相似,就是要面对自己,看见自己现状所存有的价值,并往前走。故事本身所要讨论的议题虽然很丰富,不过这两个故事,都指出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目的好似达到了,然后呢?下一步是甚麽?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所做的牺牲值得吗?事实上,这两个故事并未着眼在这个问题上,不过我们却不得不思考,如果今天缺角的圆,为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滚动的圆而努力,而那个一角也是为了补上缺角圆的一角而存在,当他们确实找到彼此,也必然面对过去生活型态有所损失的时候,他们还愿意一起走下去吗?是的,我想大家一定发现了,婚姻在许多时候,正如这个缺角的圆找寻缺角一样,找到了,却得面对失去许多过去生命经历的抉择,但是,走下去,却会看见更多过去看不见的风景。事实上,如果故事只是停在满足于现状,或是自我肯定,那麽就如刚刚谈到的,没有「然后」、没有接下来。缺角的圆,真的能够漫无目的地寻找活着的价值吗?还是那个尖锐的角,真能因为被磨平了,就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了吗?故事有许多可以思考的内容,但是对于今天我们生活的实况,故事所给的答桉,看来还是不够的。
约拿的故事
在谈人生道路的例子中,圣经中约拿的故事,是个很有趣的反例。上帝要约拿前往尼尼微城,劝导这些人不要行恶。不过,约拿因为自己个人对尼尼微城的偏见,不愿意回应这个呼召。当约拿自己往不同的方向前行的时候,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阻拦。故事中,约拿进了鱼肚,最后回到尼尼微城完成了上帝交派的任务。约拿大声与上帝的对话,是约拿记最精彩的部分。今天我们虽然没有要谈这部分,但是,当我们看着约拿因为走向上帝应许道路的反方向所吃的苦头,我们不得不思考,只是想走自以为的道路,甚至所走的道路没有连结于上帝永恆的带领,许多苦,真的是白白承受的。
经文中的世界
当我们看见这个世界对「掌握好机会」的理解,「靠人不如靠己」的诠释,约拿的故事,正清楚地指出上帝才是一切的掌权者,上帝的带领,超越一切的计画。若非行在上帝恩典的计画中,我们只会面对无尽的空虚与失落,甚至没有盼望在裡面。箴言的作者指出:「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清楚地描绘出,我们的工作若是放在上帝全能的架构中,我们所行的就必成立;反之,我们常常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罢了。
今天的经文是从箴言16:1~9节裡面所节录的。这段经文十分丰富,无法一下子谈完,所以我选择了今天这一段来谈。本周有跟着教会乐活读经的兄姊,对这段经文一定十分熟悉,不过,请让我们把箴言1~9节再念一次。
16:1 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
16:2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16:3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16:4 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16:5 凡心裡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
16:6 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
16:7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16:8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16:9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请容许我用更白话的方式,把经文说的更清楚一点。经文说,人的谋算,结局在于上帝的应许,而人们常常自己看自己是好的,是对的,不过只有上帝才能真实说出对错。我们若将我们的所做,交託在上帝的手中,我们所计画的,将会被上帝成就。而那些作恶的人,上帝也使用他们成就祂的工作。上帝厌恶心裡自以为是的人,纵使与人合作,依然无法逃避上帝的惩罚。真实敬畏上帝的人,必远离恶事。事实上,当我们行上帝所喜悦的事情,连我们的仇敌都会与我们和好。有钱不行公义,不如没钱行在公义中。人只能计画自己的道路,唯有上帝带领他的脚步。
有没有发现,这段经文真的很美,不只是文句的优美,而是它清楚的指出,人的限制与上帝带领的法则。这段经文,若要谈,有许多部份可以谈,但是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当中的第三第四节。
16:3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16:4 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刚刚牧师提到了,我们的工作若是放在上帝全能的架构中,我们所行的就必成立。因为上帝是创造我们的上帝,上帝是最瞭解我们,也是对我们生命有整全计画的上帝。如果我们是舞台上的演员,上帝就是那个大导演,祂想好了我们的位置与我们的角色。若上帝是一个木匠师傅,我们就是祂手裡的作品,不论是桌子,是椅子,是书架还是木桶。重点是,当我们知道上帝对我们的心意,我们才不至于走冤枉路,也不至于人生越走越没有盼望。想想看,如果今天上帝造我们是一只杯子,我们却想要成为一张桌子,是否我们只有失望,甚至绝望呢?当然,我们与上帝的关係,这样类比太过简单,但是这样的比喻,清楚地指出,我们若是没有连结于上帝恩典的计画中,我们还能为自己谋算甚麽呢?
谈生命的方向与准则
既然如此,我们的生命所追求的是甚麽?我曾经与各位兄姊分享过,我有机会进入金华国中,与一群国中的孩子谈未来,他们的反应都是「不要想那麽多啦,反正人生就是读书,考多少分就到甚麽学校」。是否这些孩子的人生就像是可以挑花生的机器,优秀的花生放一落,普通的一落,糟糕的又一落?每落花生都有自己的去处,但是这些花生,最终都只能成为食物,而失去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与丰富性呢?
我们说我们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创造的我们,必有其独特性与上帝美好的形象。但是当我们要去谈关于生命的方向,与行动的准则,我们常常陷入「只能这样了」的困境中。难道,上帝的心意,只是要我们既然活着,就想办法活下去;却不思想今天上帝为何创造我,又想要把我放在哪裡吗?
谈甚麽样的命题,得甚麽样的答桉
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每次听到这段经文,我想许多人都会直觉地表示,自己当然会选择上帝。不过耶稣所说的不是人们想要做甚麽选择,而是在提醒人们这个关于生命的实况。我们无法又想选择上帝,又想选择其他的东西。我们奔跑只能有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是我们经过生命的选择,必然的结果。
是的,理论上,这个问题的答桉,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只能选择上帝。不过甚麽是选择?选择就是我们会因为这个选项所付上的代价。当我们的生命中,现在算一算,大部分的时间所面对的是甚麽?那麽,那个东西,正是我们所选择的。如果这个选择,不是向着上帝,不是去认识上帝的话、明白上帝在我们身上的心意,那麽,我们过的生活,就会常常是看着这个世界的法则来行动。如果这样,这些事情的发展,不正是如这个世界所说的吗?「有权有钱才有势力,也才能活得好,而没有这一切,就是失败者」。不过上帝的话,不是这样说的。
谈上帝所成就的事情,不只是成功,也在失败(因为人的失败反而是上主成就之事例)
或许有人会说,牧师讲得这样,是不是在表明,只要是回应上帝的道路,就必然「成功」呢?当然不是!或者说,上帝的道路,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成功」。事实上,不论是因为人们未能明白上帝的心意,或者是整件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因为自己的限制而觉得受到伤害,「成功」一直不是上帝应许中最重要的东西。岂不知,有些明确的失败,反而正是彰显上帝荣耀的时刻呢?
关于犹大
十字架的荣耀,正是看似失败,最终带出上帝荣耀救赎的一个例子。而这当中,很多人喜欢谈卖耶稣的犹大这个人。这些论点表示,如果没有犹大卖耶稣,耶稣就不会钉十字架,也不会有死亡,更不会有复活了。也因为这样的说法,犹大从历史的罪人,成为了历史的英雄。加尔文引用奥古斯丁的话清楚地指出:「上帝虽在恶人的心中随意而行,然而还是按着他们的罪报应他们,所以谁能不恐惧那些审判呢?」加尔文接着说,虽然犹大卖主在上帝的计画之中,但是把犹大的不忠归于上帝,或是把基督的荣耀归功给犹大都是不合理的。因为,重点不是谁做了甚麽,而是这个人心中的计画与意志。犹大卖主的心,已经定了他自己的罪,纵使上帝藉由犹大成全了基督的救赎,但是,犹大终究是要面对自己背离基督的罪的。是的,上帝的计画使用了一个看似失败罪恶的人,让耶稣的传道工作看似失败地进入死亡,不过,最终却因为耶稣的复活,带来得胜的盼望。
以色列历史中的亚述与巴比伦
我们再来看关于以色列最终的灭亡吧。从历史脉络中,各王国偏离上帝的道,使得灭亡看似一个必然,但是,从各先知的呼声中看来,亚述与巴比伦帝国的壮大与所带来的威胁才更是可怕的必然。事实上,圣经中清楚地指出,是上帝使用亚述灭了以色列,藉由巴比伦灭了犹大的。这两个帝国,并不是因为他们行事得宜,蒙上帝的呼召,遂行清理的事情;反而是因为他们既凶恶又恐怖,上帝才藉由他们来惩戒以色列。「耶利米书25:9我必召北方的众族和我僕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攻击这地和这地的居民,并四围一切的国民。我要将他们尽行灭绝,以致他们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永久荒凉。」这已经清楚地指出,亚述与巴比伦纵使可怕,但是也不过如箴言的作者所说:「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上帝的旨意不只是成全在成功圆满的事情上,也在我们看起来失败或痛苦的处境中。毕竟,最终当然会带来真实应许的恩典与上帝丰富美好的工作。
服事过头,两败俱伤
有兄姊会问,那麽我用许多时间来服事上帝,这总是合于上帝心意了吧。牧师讲了这麽多,不正是要我们以上帝的家—教会,作为生命的重心吗?当然不是,如果我们以为,只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会,不论是参加聚会,尽心服事,上帝就会大大地赐福我们,那麽,我们还是没有真的理解,行在上帝道路的意思。
过去我参与的教会,有兄姊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在教会的事工,忽略了家人,甚至影响了工作,使得许多人无法谅解。这真的是合于上帝的心意吗?刚刚我们提到了耶稣说事奉主与财富的比喻,难道真的是要我们全时间在教会服事祂吗?
曾经有人问我:「我花许多时间在学业上,在工作上,尽心完成上帝交在我手裡的工作,这些难道就不是上帝的道路,不合于上帝的应许吗?」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是因为明白上帝的带领,你用你的全力读书、工作、甚至参与社会公义的行动,这些都不会比你在教会中的服事还要不值得。
跟随上帝的带领,明白上帝的心意,成就踏实的人生
我们可以知道,今日我们是不是走在上帝的旨意中,才是这整段经文的重点。至于这个旨意带领我们经历了甚麽,这真的是上帝的工作。或者过程中,因为我们的限制,我们需要承担一些痛苦;或许因为我们对上帝的理解有错,让我们吃尽苦头;有时候,甚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作,一晃眼就被毁掉;但是我们真的要相信:只要是清楚走在上帝恩典的带领中,并将我们手上的工作交在上帝的手中,祂必会成就这一切的事情。甚至是我们看到恶人暂时横行,坏事就在眼前,我们也不用害怕,因为这一切,也不过是上帝工作的一部分。
神学家莫特曼提到,上帝的应许使将来活现在眼前。他提到:上帝的应许临到历史,就像是亚伯拉罕的事件一般。从人的角度来看,上帝的应许会因为亚伯拉罕没有子嗣而遭到挑战。但是上帝主权的必然成就,不但化解了这个挑战,甚至直到今日,上帝应许的力量,依然正在实践中。有人说,莫特曼谈一个盼望的神学,那个上帝从末世走向我们的盼望,那个祂已经应许,必然成就的盼望。从莫特曼的观点来看,今日的我们不是往世界的终结走去,乃是上帝应许的盼望,从未来走向今日的我们。
容我引述一段莫特曼在「神学思想的经验」一书裡面的一段话:
开启历史,进入应许的上帝所赐的可能性,这就等于开启创造的上帝的历史(他使无变有并叫死人复活)。应许的信仰不仅考量历史中主观和客观的可能性,也期待那位使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临在。因此,上帝在遍满骸骨的平原上,让先知以西结见证了他的大能。
莫特曼清楚地指出,当我们进入上帝的应许中,这不仅是我们面对历史中主观或客观的可能,更是我们经历那个使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时刻。
结论
我们常常对上帝的应许失去信心。还记得马大的弟弟拉撒路死了,耶稣到他们当中的对话吗?当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裡,我兄弟必不死。」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结果,马大的回答是甚麽?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马大不相信就在此刻,耶稣必能使拉撒路复活。不过耶稣的应许是「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当我们的环境看起来那麽地可怕,我们的困境看起来那麽地巨大,家庭、工作、感情没有一样我们真的敢放心地交在上帝的手裡,我们便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不过,若我们愿意学习重新来到上帝面前,将我们的道路摆上,箴言的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交託不只是祷告,更是明白上帝的心意,并全心回应的过程。愿我们不再面对世界挑战的惶恐而白白受苦,白白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