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生的风景
2019-05-21
作者:蔡维伦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讲题:三种人生的风景
经文:以赛亚书55:1-13
主讲:蔡维伦牧师
一、前言:保罗面对的挑战
保罗是一位海外宣教师,他经历过三次非常艰辛的旅行佈道。从使徒行传的记载来看,他好像是一位永远不会疲累的超人,坚定不移的强人,总是以无比的信心面对一切挑战,始终不屈不挠地解决所有困难。但是若仔细读过哥林多后书,这封出自海外宣教师心声的书信,就会明白他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多次经历心中伤痛,经常孤单无援,承担无人了解的寂寞。
在保罗三次旅行佈道中,第一次前往加拉太地区;第二次以哥林多为中心,亚该亚省会(希腊核心),停留一年半;第三次则以以弗所为中心,亚西亚省会(希腊殖民地),停留三年。其中亚西亚省是一片庞大的希腊殖民地,幅员辽阔,可说是佈道区域的规模一次比一次更大,今天的经文说到保罗第三次旅行佈道来到了以弗所。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第一次与第二次旅行佈道都有提到保罗与他的同工一起出发,第三次却只提到他一人。「住了些日子(安提阿),又离开那裡,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18:23)就这样地,保罗一个人开始了第三次旅行佈道,面对极其辽阔的亚西亚,却只有他孑然一身,心中必定非常孤单。
二、没有观众的一台戏
以弗所是亚细亚的最大城市,保罗非常想要前往传福音,曾经两次未能如愿,可以想见他心中必定特别迫切。第一次,「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16.6)。第二次是保罗结束第二次旅行佈道返回耶路撒冷时路过以弗所,「就辞别他们,说:上帝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裡;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18.21)结果保罗把同行的百基拉和亚居拉留下来(18:19),这对夫妇是第二次旅行佈道时保罗来到哥林多认识的(18:1),当时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被驱离罗马来到哥林多,保罗与他们夫妇同是製造帐棚为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彼此成为好同工,总共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六个月。
百基拉和亚居拉很明显地是为了保罗的以弗所宣教作先前预备而留在以弗所,在那裡他们遇见有学问口才、最能讲解圣经的亚波罗,不过他对真理的认识并不周全,只晓得约翰的洗礼,百基拉和亚居拉把上帝的道详细讲解给他,装备亚波罗可以成为保罗得力的助手,没有想到他的决定是离开以弗所而前往哥林多(18:24-28),以致今天的经文一开始就说:「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19:1)请问我们看到什麽?一位寂寞孤单的保罗。
保罗来到以弗所时,亚波罗已经离开,而且不知何故也没有提到百基拉、亚居拉,他一人来到以弗所时心中必定有难以形容的寂寞。以一人之力,面对庞大的亚细亚宣教事工,恐怕是倍加寂寞。记得保罗曾经说过:「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今天,这台戏好像没有观众,寂寞的一台戏…。寂寞,不只是孤单,还有落寞冷清的意思,当下雨天气转凉时,路上没有行人,最是令人觉得寂寞。
下雨天,寂寞天,天色暗澹下来,路上行人纷纷避雨而去,街道空无一人,看戏的观众全都四散而去,只剩下「台脚无一声好,台顶是拢全雨」。每次听到这首歌总是让我想到台湾神学院的第一任院长马偕。
1872年,马偕来到澹水。
1872/3/9下午三点,海龙号进入澹水港,马偕说:「我看这个地方非常好,我知道我已经到了我将要设教的地方,这裡就是了。」
1872/4/6经过四处勘查之后,马偕一人回到澹水,开始工作。
1872/4/10在澹水租到一间房子,原为十分肮髒的马厩,一边靠着山坡,另外一边通往澹水河,每当下雨,雨水从山壁冲下来,流进屋内,流过地板,流向澹水河。雨季尤其特别可怕,马偕日记写着:「十二月底开始雨季,延续到一、二月。下雨季节来临时,今天、明天、后天都是下雨、下雨、下雨;一週、两週、三週,继续不停。屋外是风和雨,屋内是湿气和霉气,往往连续好几週都看不到太阳,整年我们都要抵抗忧鬱的心情。」
虽然寂寞,虽然孤单一人,儘管台脚无一声好,台顶是拢全雨,马偕却仍坚定信心宣扬福音─「1872/6/15我的家现在变成了礼拜堂、诊所及学校」,从这间寂寞的马厩开始,一直到2018年今天的台湾神学院,上帝的带领实在奇妙可畏,我们都需要被改变。
三、我们需要改变
我们的人生好像一台戏,有时热闹,有时寂寞,上帝是导演,我们常常忘记自己只不过是配合导演的角色,我们需要配合导演而改变。
1.保罗需要改变
此时保罗的处境好像「台脚无一声好,台顶是拢全雨」,在那裡完全不像在哥林多的时候,有同工百基拉、亚居拉在身边,不只这样,连百基拉、亚居拉所栽培训练大有学问口才的亚波罗也离开了,只剩下保罗一人,就在这个时刻,他遇见了几个门徒时,当时他心裡必定感到一些安慰,不过马上就发现所遇到的只是不成熟的信徒,因他们信的时候并未领受圣灵,仅仅知道约翰的洗礼。请大家想想看,保罗看见的究竟是什麽人?原来是「新手」,是「菜鸟仔」,在神学院称为「新生」。
每一年到了六月,神学院都会送走一批老练成熟的神学生,他们即将受派前往教会服事,校园裡顿时空荡荡的,那也是一种寂寞的感觉。直到八月,校园裡才又有一些人进来,一开始往往惊觉于校园裡为何出现了许多陌生人,别人就会提醒我说那是「新生」,「喔!是吗?」那些新生往往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神学生,更不像传道人,这些人真得可以受教吗?心中不禁自问,想到这裡真会手脚发软,他们还要经过一年、两年、三年的教育,才会渐渐地开始有成熟的样子出现。这也是保罗当时所面对的处境,那些信徒不但没有听过圣灵,甚至不知道耶稣基督的洗礼。那种心情就好像家裡的婴孩才刚刚长大到稍稍可以自己行动,才要喘一口气,另一个婴孩又来报到,令人觉得手脚发软,心裡明白家中又开始好几年半夜有婴孩大哭不停,又开始充满尿片味、奶酸味等…。
然而,保罗需要改变,面对孤单寂寞,面对新手菜鸟,仍然靠信心走下去。
2.门徒需要改变
那些门徒也需要改变,他们比较熟悉的是施洗约翰,仅仅受过约翰的洗礼,悔改的洗礼。保罗靠着信心鼓起勇气对他们宣扬耶稣基督的福音,提醒他们约翰告诉百姓的是,「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保罗带领他们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当按手在他们头上时,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一共约有十二个人。非常令人惊讶地,仅仅遇到受过约翰的洗的门徒经历了奇妙的改变,他们成为了十二位领受圣灵的门徒,这使我们联想到使徒行传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十二使徒,这是再一次的五旬节圣灵降临,是以弗所的五旬节圣灵降临,这对于寂寞孤单的保罗必定是极大的鼓舞。
3.我们都需要改变
我们都需要改变。那些仅仅知道施洗约翰的门徒应当明白,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太11:13),他们必须改变而相信那随后而来的耶稣基督。悔改认罪不够,还要领受新生命;靠自己的力量遵守律法不够,还要倚靠上帝力量接受福音。这样的改变是否容易呢?不,一点也不容易,那是极其困难的,是痛彻心肺的体验。
被上帝改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习惯重複一些传统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创新的改变;对于安于表面形式的人,上帝可能要求生命内涵的更新;对于熟悉理性思维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在情感上的亲身体验;对于感性经历丰富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动动大脑多学习;对于习于沉浸主观世界的人,上帝可能要求要有客观的验证;对于经常持守客观规律的人,上帝可能要求主观投入的冒险;对于神学摆向过度自由的人,上帝可能要求从人的精神转向上帝的灵;对于神学过度灵恩倾向的人,上帝可能要求走出狭隘的个人体验而转向宽阔的真理;对于保守取向的人,上帝可能要求从教条规矩转向开阔包容;至于高举体制的人,上帝可能要求从法规条文转向活泼自由。
四、结论:上帝是导演
当我们继续观看这齣上帝导演的戏,十二位约翰的门徒竟然被改变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上帝将施行奇妙作为,保罗并不孤单,另一次五旬节圣灵降临,另一组十二使徒,另一场向亚细亚传福音的宣教行动即将大大地展开。「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两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亚细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19:8-10)
原来,这齣上帝导演戏并非「看戏的人拢无」,而是「天使与人都在看」。虽然有时「台脚无一声好」,不过「天顶是大叫好」;儘管有时「台顶是拢全雨」,结局却是「台顶在演好戏」。后来,以弗所教会成为保罗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间教会,他总共停留在以弗所三年(徒20.31),保罗书信中属灵道理最深奥的是以弗所书,保罗书信中最后写的提摩太书信则是写给在以弗所教会牧会的提摩太,甚至新约最后一卷启示录的开头,代表众教会的七间教会全都在亚西亚,而其中第一间就是以弗所教会,这一切都是那寂寞孤单的一日从以弗所开始的。
1872年马偕的一台戏从澹水开始,请问,2018年我们的一台戏在哪裡呢?我们都需要改变,都需要藉由悔改而重新出发,愿圣灵帮助我们,在感谢中来改变,在改变中来感谢。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