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迦南妇人相遇
2023-07-08
作者:柯贝尔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经文: 马太福音 15:21-28
引言
在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说天父寻找真正敬拜祂的人,也就是那些以心灵和诚实(Truth)敬拜祂的人。这句说话颇有趣,因为耶稣说敬拜是与心灵和真理有关,但是在这儿西方社会,敬拜之争大都是为了音乐的风格。因此,甚麽才是「真正的敬拜」?
在马太福音第十五章的上下文裡,十五章一开始就是耶稣与法利赛人之间的冲突;就着我们过去一起简短的研读,这也是常常出现的情况。但是在这裡,冲突的明确议题是,甚麽组成敬拜的心?耶稣指控法利赛人,指出以赛亚先知对他们的指责是正确的,就是他们「用嘴唇尊敬我(上帝),心却远离我」随着这冲突议题,中间接着是与彼得简短的对话后,耶稣採取了激进的行动,而这激进的行动在福音书裡只有在这裡唯一出现。祂和祂的门徒一直都是在加利利,但是祂却离开加利利,进到泰尔、西顿的境内去。这也是耶稣公开传道的行程裡唯一一次进到外邦人的地区裡去。
一、主啊,可怜我!
经文说,耶稣他们进到泰尔和西顿这地区,而接着你所看到的,是耶稣与一个迦南妇人相遇。马可福音记载说这妇人是希腊人,属叙利腓尼基族;但是有一位解经家这样说,在我们的主在地上事工裡,没有比这更令人费解、耐人寻味的事件了。在这件事件裡,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很不一样的耶稣,跟我们所熟识的大不相同;所以,我们需要十分小心地看清楚这段经文,让事情产生它应有的影响,以及我们能以恰当的方式来看待耶稣的行动。
耶稣採取了激进的行动,第一次率领祂的门徒离开以色列进到外邦人的地方裡去。第22节:「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我并不是专家,但我相信任何一个被鬼附的人都受到所附的鬼残酷的对待的。而这裡形容这个被鬼附的女儿所遭受的是极大的痛苦。而在马可福音的记载裡,提到耶稣来到泰尔和西顿本来是为了要重新得力的(见马可福音七24-30),但是当他们刚刚来到这地方不久后,这个妇人就来到耶稣面前,大声喊叫,而那个动词的结构表示她不断地重複又重複又重複地喊叫,从她锲而不捨地的喊叫裡看出她的绝望,而当她这样做的时候,她所说的甚为饶有意思。
首先,她称呼耶稣为「主」,对一个外邦人来说,这是个重大的宣告。其次,她也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这就甚有意思了,因为「大卫的子孙」是一个弥赛亚的称号,也就是耶稣作为以色列弥赛亚的角色的称号;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地强调这一点。作为一个外邦人,她完全没有资格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因为这是一个犹太人的称号。她有充分的理由称呼耶稣为「主」,但是再一次明确地强调,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世界的救主,但她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其实是越过了她的界限。
但你再一次留意她祷求的内容,她祈求得着怜悯,这正是称为Kyrie Eleison(希腊文,意思是「求主怜悯我」Lord have mercy)的一种演绎,而Robert Gelinas 牧师曾经说过,Kyrie Eleison是圣经裡最普遍祷求的祷告。在它最简单的形式裡,这祷告只是一句话:「求主怜悯我」,怜悯我。
Robert Gelinas 牧师有一本着作名为The Mercy Prayer: The One Prayer Jesus Always Answers(暂没有中文翻译本),搜罗出现在圣经裡这些求主怜悯的祷告,而我个人认为他为自己所写的求主怜悯的祷告是非常美丽的祷告,他的祷文是这样的:「为着那些犯了罪的人、那些受苦的人、那些因为犯罪而受苦的人,以及那些为了减轻痛苦而犯罪的人,主啊!怜悯我们。」(For those who sin, and for those who suffer, for those who suffer because of sin, and for those who sin to alleviate suffering, Lord, have mercy on us. )是一个满有能力的祷告。
但留心这个妇人怜悯的祷告,她说:「可怜我!」这是叫人惊讶的。你可能期待她会说,主啊,求祢怜悯我的女儿,因为她的女儿被鬼附得甚为痛苦,但这为人母亲的妇人完全感同身受,而如果耶稣拯救她的女儿脱离鬼附的痛苦的话,其实也是对她的怜悯。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都能十分明白和理解这件事情。当一个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了,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减轻儿女所受的痛苦。
所以,你看到这个妇人,她找到最正确的人——耶稣,她把她心裡的苦痛完全倾倒出来,她呼叫耶稣「主啊」,并且把她的难题摆在耶稣面前,但现在开始进入故事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在我们之前的讲道裡,我们看到一个父亲为了他的小女儿前来求耶稣医治她,而耶稣当时立即回应,并且与他一起到他的家裡帮助他;但是耶稣在这裡的回应却是令人难以明白的。第23节:耶稣却一言不答。
二、主啊,帮助我!
当耶稣不作回应的时候,这个妇人却继续再三的喊叫,死缠烂打的不放,不断地叫「主啊,可怜我吧!」,「主啊,可怜我吧!」,「主啊,可怜我吧!」;然而耶稣却没有任何回应,一言不答,彷彿不理会她似的,而这完全不像我们所认识的耶稣。当耶稣一言不答,门徒就插手:「门徒进前来,求他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所以,那个妇人不断地喊叫「主啊,可怜我吧!」,而门徒却又不断地说「打发她走!」,耶稣就在这两者的中间。
我们不知道这情况持续了多久,但最后耶稣开口说话,而当祂说话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宁愿祂没有开口说话;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这是否代表了不容许有外邦人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在之前的讲道裡看过耶稣医治那个罗马百夫长的僕人,所以,这句说话就不是一种限制,而是说明优先次序。记得保罗所写的吗?「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马书一16)所以,外邦人不是被受限制、拒诸于外,而是在耶稣的使命的优先次序裡,外邦人并非首要。
当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这句话时,究竟祂是向那个妇人说的,责备她的请求?还是祂是向门徒说的,来认同他们的说法打发她走呢?马太没有告诉我们。然而,无论耶稣是对谁说,那个妇人回答祂,那个妇人俯伏(参马可福音七24-30)下来,说:「主啊,帮助我!」我能够想像得到这句话裡所包含的苦情和痛楚,而这裡所说的「来拜他」原文希腊文的意思是指「敬拜」。这裡,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妇人与马太福音第十五章开始时那些法利赛人的对比。
法利赛人口裡说的尽是正确的话,但是他们的心却远离上帝;但这个妇人现在所做的却是真正的敬拜上帝,而她在主面前谦卑自己:「主啊,帮助我!」然后耶稣回答,这次祂是对着那个妇人说的,而如果你不喜欢祂第一次的回应的话,这次你更加会不喜欢祂的回答。耶稣回答她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这真是一句刻薄的说话。在当时第一世纪,犹太人习惯称呼外邦人作狗,所以,他们彼此明白大家在说甚麽。而这句话几乎道出站在旁边的门徒的心声:对啦,打发她走!打发她走!她是狗!你又不认识她,她又不是我们的「自己人」,她是「非我族类」啦!她根本就不是人,她是拜假神的外邦人!
然而,我们需要明白,如果你把自己代入这个妇人的角色裡的话,她以一个跪求的方式来敬拜耶稣,听到耶稣竟然如此回应,其实很容易她可以用强烈的反抗作回应。然而,在这裡容许我跟你分享一个重要的观念。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to us)的事情都并不是为了我们(for us)的。在我们西方社会尤甚,我们是活在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社会裡,所有事情都是关乎我(about ME),所有事情都是关乎我的(about MINE)。但是当上帝与我们相交的时候,有时候有些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to us)其实是为了别人得着益处的。容我分享一个故事。
三、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
当许多解经学者看到马太福音第十五章的时候,他们不明白为甚麽耶稣要这样对待这个妇人,为甚麽祂这样对待她?这一点都不像我们所熟识的耶稣。让我向大家这样建议:耶稣这样对待这个妇人(to this woman),祂其实是为了门徒(for the disciples)而作的。
他们一直都是在以色列长大,常常以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为骄傲。她是一个外邦人,他们把外邦人看作是狗,但是到了马太福音结束的时候,耶稣吩咐同样是这一群门徒,千万不要只去以色列,要往普天下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万民就是外邦人。如果他们仍然带着这偏见来看待外邦人的话,当他们把福音传给外邦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挣扎。耶稣现在对这个妇人所作的,我认为是为了祂的门徒而作的;而这个妇人似乎能明白所发生的事情,不是单单只是为了她和她的需要。
耶稣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留意这个妇人的回应:「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如果那班门徒刚刚听到耶稣所说的不好拿饼给狗,也就是指外邦人,他们错失了耶稣所说的字裡行间的真正意思。因为犹太人用来的「狗」这个字,是形容那些在街头流浪的狗,牠们髒兮兮的、凶恶的、身上带着病菌的,在街头到处流浪的狗。但是耶稣所用的却不是这个「狗」字,祂所用的是指在家中的宠物狗,而这个妇人抓紧这个字并作出回应:你说我是狗吗,我接受!只要我成为你家中那隻宠物狗,因为每一个主人都会确保他的狗能够养得胖胖的得着喂养;即使他只让狗儿吃从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她说,我接受这个位份,我顺服于你。这是一个极度谦卑信心的绝妙宣称,而且把她俯伏下来对耶稣真正敬拜的心表现出来。于是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在我们早前的其中一堂讲道裡我们曾经提到,而在这裡需要再次强调。马太是福音书作者中最具犹太味道的,在马太福音裡充满了许多证据表明马太是写给犹太受众的。他以耶稣的家谱这犹太人的家谱来作为他的福音书的开始,他是以证明耶稣就是大卫的子孙,是继承王位的那位来开始整个故事。此外,马太引用许多旧约的经文来支持他的论述,整本福音书是写给犹太受众的。
因此,有许多受众与门徒一样,对外邦人抱有同样的看法,而这是第二次,马太聚焦在他那些犹太受众对外邦人的看法。我们早前已经看过那位罗马的百夫长,你记得耶稣对他的信心表示希奇,甚至说「这麽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这不单单是对这位罗马百夫长的极大的嘉许,但同时是一种「温馨提示」责备当时的犹太人。今次是第二次,并且是发生在一个外邦人的地区,马太引领他那些犹太人受众把注意力聚焦在外邦人身上。而再一次,耶稣称讚她的信心。不要忘记,这件事情是发生在耶稣与法利赛人为着甚麽才是真正敬拜的争辩冲突之后的。这个妇人谦卑的信心,让她能够敬拜耶稣,使她成为独一无二的,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耶稣。她没有跟耶稣争辩,她同意祂所说的,并且接受她那卑微的身份地位,因为在敬拜裡,她完全服顺在上帝的旨意裡。我们同样需要这样敬拜上帝的心,记住,敬拜的焦点不是我们选取哪些音乐的形式或礼仪礼序的模式,或者是你是属于哪个宗派的传统。敬拜是从我们对上帝的信仰作开始的。这个妇人她相信耶稣是一位满有怜悯的主,我们也应该如此相信。让我们同心祷告。
四、结束祷告
满有怜悯的主,我们现在像Robert Gelinas牧师那样祷告:「为着那些犯了罪的人、那些受苦的人、那些因为犯罪而受苦的人,以及那些为了减轻痛苦而犯罪的人,主啊!怜悯我们。」(For those who sin, and for those who suffer, for those who suffer because of sin, and for those who sin to alleviate suffering, Lord, have mercy on us. )天父啊,我们知道我们是罪有应得的,我们知道我们的失败应该得到甚麽,但好像这个妇人,她在绝望中拼命地来到耶稣面前,同样,我们在我们自己的破碎中来到祢面前,在我们自己的绝望无助裡,我们寻求祢的怜悯,并且寻求学习一伙敬拜的心,奉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阿们。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