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浪子的比喻.

2018-02-05 作者:凡仆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72cf9354x77759de41d12&690.jpg

   经文:路15:11-32

 
  在《路加福音》第15章,耶稣共讲了三个比喻,一个是迷失之羊的比喻,一个是失钱的比喻,另一个是浪子的比喻。浪子的比喻场景宏大,情节复杂,用词优美,描写细致,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文人们认为,这个比喻虽然较长,但用词精炼,文情并茂,结构合理,堪称短篇小说之典范。比喻里前后提到五个人,其中父亲、大儿子、小儿子三个人是重点。每次阅读,总有不同体会,不乏时代气息,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父亲——慈爱与丰富的代表
 
  (一)小儿子不认识父亲,也不理解父亲。小儿子要求父亲分家,在如愿以偿地得到家业后,过了没有几天,就收拾行李,起来离家出走了。此时的他也许想,这下可好了,终于脱离了家庭束缚,不再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可以远走高飞,自作主张,自由自在,任意飞翔,对家,对父亲,对有没有家和父亲已经无所谓了。这真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这个浪子尽管不需要父亲,不再留恋自己的家,但父亲却爱儿子,需要儿子。自从儿子出走后,他朝思暮想,夜不能寐,终日不得安息。小儿子不在身边,大儿子起早贪黑,整天在田里干活,没有太多时间和他交流,或者根本就不愿交流,虽家道丰富,吃穿有余,没有缺乏,仆人众多,起居餐饮有人伺候,但总感觉身边空朗朗的,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他时时处处挂念小儿子,每天依门而坐,望眼欲穿,企盼他早日回家。
 
  (二)父亲永远爱这个儿子。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儿,不怜恤她所生的的儿子,……。”(赛49:15)浪子在家时,父亲疼爱他,视若掌上明珠,生怕受到伤害。如今儿子“经风雨,见世面”后,自然更加爱他。这种爱,通过他们见面时的描写窥见一般。
 
  1、父亲看见他,就动了慈心。父亲爱子心切,企盼儿归,觉得儿子在外历经磨难,实在不易。他离家出走虽然是个错误,但能醒悟过来,反扑归真,也非易事,于是动了慈心,包容、原谅了儿子,对过去的所作所为,不再计较。在天底下,所有父母对儿女的不义和不孝,都总是从好处去想的。
 
  2、跑过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按理说,浪子在外流浪这么多年,对不起父亲,如今迷途知返,在看见父亲的一霎那,应该主动地先跑到父亲面前拥抱他,向他承认错误,请求原谅。我们发现结果却完全相反,倒是父亲先跑过去拥抱儿子,并连连与他亲嘴。这个细节的描写,充分说明父亲因为爱,已把自己年纪老迈和辈分等情况忘得一干二净,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论了。我相信,这里的拥抱和亲嘴是父子之间最真挚,最深沉的爱意的最好表达,决不是仇敌间假惺惺的拥抱和亲嘴。
 
  3、父亲就快乐起来。父亲把这个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儿子接回家后,喜乐之情溢于言表。其喜乐程度通过如下动词活龙活现地体现出来:(1)穿:他急忙让仆人拿来上好的袍子给儿子穿上。上好的袍子有两层意思:一是儿子在外边“穷苦起来”,见面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希望尽快改变形像;二是仆人穿一般的袍子,或下等布料做的袍子,主人或者少爷穿上好的袍子。说明父亲恢复了儿子的地位和尊荣;(2)戴:他见了儿子,急忙把戒子戴在他的指头上。戒子代表权柄与权力。在父亲的心里,小儿子离家前是儿子,不管在外边做了什么,既然回来了,仍就是儿子。儿子是主人,不是仆人和雇工;(3)穿:他见到儿子,急忙把鞋穿在他的脚上。“穿”有两个意思:一是儿子的鞋已破损,必须更新;二是希望儿子以后走正道,走义路;(4)宰: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父亲的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理当把肥牛犊宰了,让大家吃喝快乐,庆祝一番。
 
  (三)父亲的意义。这个父亲,要告诉当时和今天的人们:(1)上帝是慈爱的,他就是爱。(参约一4:8)他的爱无私、完全和圣洁;(2)上帝爱世人,(约3:16)永远不会丢弃世界上的人。也许人们向浪子一样,认为只要有“家业”,就可以不需要上帝。但慈爱的上帝却需要人类,他不会放弃人类,正如先知所说:“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何11:8)(3)上帝是丰富的,人类一切的好处不在他以外。浪子回家后,父亲给了他所有的一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他看顾、珍惜世界上每一个人,正如耶稣所说:“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说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现在,有多少父母为儿女操尽了心,伤透了脑筋,但父母不会因此就不爱自己的儿女,不管他们作了什么。儿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他们的希望和未来。
 
  二、小儿子——软弱与亏欠的代表
 
  小儿子的经历坎坷、复杂,但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身在福中不知福——浪子的不幸遭遇。浪子家有父亲、哥哥、田地、仆人,可以说家道丰富、生活富裕、环境优越。但浪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偏要分家,到他处流浪。这正如圣经所说:“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参诗49:12)他向父亲提出了不合理要求,要把自己应得的家业分给他,好像父亲对他不公,欠他很多债务,自己对父亲倒是不欠什么。尽管他忘记了作为儿女应该对父亲养育之恩要心存感激,但父亲因为爱,就同意了。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难。他给自己错误的定位带来严重后果。浪子“任意放荡,浪费资财”,很快耗尽了所有,又遇着饥荒,就穷苦起来。“穷苦起来”有三个原因:一是他可能想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年轻,缺乏经营经验,即使耗尽所有,也没有做成什么;二是也许他所带的钱被一些居心叵测的坏人给骗了,又遇着饥荒,本想藉养猪来弥补,没想到主人却非常吝啬,所以穷苦起来;三是可能他一开始就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引诱,失去人生方向,主动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身陷罪恶之深渊不能自拔,就穷苦起来。
 
  (二)浪子回头金不换——小儿子的悔过与回归。这个浪子无奈之下,对自己的处境和家境作了比较,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无知,怎么“不作儿子,宁为奴仆;不受宠爱,宁受管辖;不住大厦,宁住猪棚;不享安乐,宁当苦差;不受尊敬,宁居下贱”,落到这般可怜的地步?他觉得自己错了。他已没有了当初离家时的自负和勇气,拥有的只是内疚和懊悔。他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对不起父亲,父亲就是接纳他,也不配为儿子,只配做雇工。在痛定思疼中他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有了这个定位,他就有了重新做人的本钱。父亲见面时的表现使他大受感动,使他既体会到了父爱,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三)小儿子是软弱与亏欠的代表。在比喻里,小儿子的自负使他对父亲不屑一顾,所以导致了不幸。今天,一些年轻人,总感到父母没有什么;在校不好好学习,总想下海挣钱,结果处于被动地位;有些青年人,整天好逸恶劳,沉迷于网吧,沉迷于毒品,沉迷于赌博与色琴场所,甚至抢劫、偷盗、杀人,等等这些人和浪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也有一些人,也许觉得自己豆蔻年华、身材出众,腰缠万贯、地位显赫、知识渊博、能写绘画、有房有车,吃穿不愁,对有没有高尚的追求,有没有上帝好像已无所谓。其实这都是比较幼稚和肤浅的想法。圣经说:上帝爱世人,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人类所有的一切好处均不在上帝以外。犹如人的呼吸不能离开空气,人的生活不能离开水的源泉一样。人们应该有一种攻克己身,过圣洁生活的高尚追求,要做到这一点,先要向浪子一样,认识到自己的缺乏、有限和无知,认识到上帝的慈爱、怜悯与丰富,给自己重新定位。
 
  三、大儿子(家里的浪子)——自义之人的代表
 
  (一)在比喻里,从表面看来,大儿子非常不错:他未要求分家业;未离家出走;未在外边任意放荡,浪费资财;一直住在父亲的身边;一直在田里劳动。但从他的一些话语和表现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我服侍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这句话说明,他整天在田里劳动,并不是为父亲,而是为了报酬——一只山羊羔。他工作的动机很不单纯;
 
  2、弟弟回来了,父亲快乐了,他却生气了。按理说,弟弟提出分家,或离家出走前,作为哥哥,他应该劝勉弟弟;在弟弟外出期间,因父亲的思念之情,他应该出去找弟弟才对,如今弟弟回来了,但他却不高兴了。
 
  3、弟弟回来后,觉得自己犯了错,没有资格再作儿子,只愿做雇工,而他却在父亲面前邀功请赏,竟然狂妄自大地成父亲为“你”。
 
  4、父亲接纳了弟弟,而他却认为他在外边和娼妓吞尽了产业,不肯放过他。
 
  以上事实让我们可以看出:大儿子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嫉妒、愤恨、自私、自义和不仁。也许当初弟弟的出走,与他的排斥有直接关系。
 
  (二)大儿子代表了当时犹太教会里头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文士和法利赛人以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有知识,懂法律,有礼节而自居;认为自己因严格遵守法律而十全十美,一点缺点都没有,骄傲自满;喜欢在上帝和众人的面前假冒虔诚,对别人百般挑剔,不肯原谅和放过,对自己却网开一面;认为其他人都是不配享受救恩的人。这类人能说不能行,还不悔改。这些自以为义的人,耶稣生前批评他们为“假冒伪善的人”。
 
  (三)今天,在教会或教会组织里,有些人的做法和表现与这个大儿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对待一些“偶尔被过犯所胜”(加6:1)的信徒或同工,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之心,没有尽力“挽回”,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拿起所谓“信仰和诫命”的大棒,想法设法致他人于死地;有些同工或信徒,总觉得自己是教会的中流砥柱,他人则可有可无;有些人总感到惟有自己敬虔爱上帝,他人忙于事务,专爱世俗,不爱上帝;有些人对待那些愿意悔改而信教、或奉献的人,百般刁难,任意阻挠,等等。这些上帝家里的浪子,面对这个比喻,值得深刻反思。
 
  总而言之,耶稣通过在一个家庭所发生的事情这个小道理,来说明上帝爱世人,浪子“回头是岸”的大道理。上帝是爱,这个爱永不改变。不管人们犯了什么错误,有什么缺欠和不足,只要肯到上帝的面前,肯认罪悔改,重新做人,就能享受到上帝的一切丰富。“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32:1)哪些像大儿子一样自以为义,故意排斥别人的人,应该悔过自新!
 

【作者简介】 凡仆(网名),实名;王俊,男,第四代耶稣信徒,基督教牧师,金陵协和神学院首期教牧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首期中国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研修生学历,陕西圣经学校兼职教师,陕西省基督教“两会”驻会同工,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