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八福在我心,主耶稣

2018-06-30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1.jpg

  经文:太5:1-12。

  《马太福音》5至7章,通常称为“登山宝训”,主要描写天国子民在地上应有的灵性生活。这里所说的“山”,是迦百农一个平滑的山坡。主耶稣教训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群众,而是有心跟从他上山(即肯付代价的人),且到他面前来的人,即诚心诚意跟随基督的人。耶稣在群众面前把天国的真理教导给他的门徒,并且向他们强调信心与行为,需要合一的重要性。

  “天国”,在于人必须以神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它有别与属世的价值观;但是天国的生活却离不开现实的生活,故需要我们靠着主耶稣的恩典,在属灵生命上追求成长,力求在基督里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马太福音第五章,以论福的训诲,为登山宝训的开始。八福所论及的是永恒的幸福,不是属世的短暂的快乐。我们对基督的诚实信仰,决定了永享天国喜乐的基本条件(参见罗14:17),而且八福之乐,是我们今生在基督里就可以享有的属灵福气。

  一、虚心温柔,天国保障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虚心的人,”即“心灵贫穷的人,”指那些认识自己灵性的贫乏,承认自己需要上帝帮助的人。故此,虚心不是指人的天性,而是指人对基督信仰的一种选择。当一个人心灵深处觉得虚空,有罪咎感,今生的一切都无法满足他时,因而转向神,追求属神的事物,这就是“虚心的人”。

  虚心,是人信靠神的首要条件,是将自己倒空;与自以为“富足”(启3:17)恰好相反。每一个人生下来心中都满载自私和骄傲,我们必须认识到灵里极其贫乏;需要神的恩惠,才能承受神的国,享受永恒的福分。

  “有福”是指那些接受耶稣教导的人,他们因与神建立了正确的关系,而体验到的一种幸福感。这是一种来自圣灵在人的内心中涌出的欢乐泉源,觉得自己在基督里蒙恩的幸福与快乐。

  “天国是他们的”,动词“是”字为现在式,指他们因抛弃俗世的虚空,转而追求属天的事物,所以现在就可以活在天国的领域里,经历天国的实际。天国是属于那些承认自己灵里穷乏的人,以基督作他们生命中的保障,在跟随基督的生命路上特蒙神的赐福。

  在神的眼中我们没有可夸口的。我们不能夸自己的出生,自己的名字、学问、技术、财富等,所有这些都是神的恩典。我们不能带什么给神,而只能像倒空的瓦器一样来到神的面前。

  不是“自以为有”的可进天国,乃是“自以为无”的才可进去;神赐恩给谦卑的人,阻挡骄傲的人(彼前5:5)。在天国里面,是神作主,不是我们作主;因此,我们事奉神的人是以神为中心,不是以“己”为中心;是我要站在神的一边,而不是要神来站在我的一边。

  我们天天需要与圣灵合作,让圣灵挖去我们心中的石头(罪恶),使它成为谦卑痛悔的心灵。这样,神生命的种子种到我们心里之后,才能给它充分发展的机会。

  虚心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乃是一种属灵的气质。我们的属灵成就无论到何种程度,仍应该像保罗那样不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乃是竭力的不断向前追求生命的成长(腓3:12-13)。惟有肯时时倒空自己的人,才会有灵里虚空的感觉;我们应当将已往所得的属世的一切都倒空,只求主自己来充满,这就是在神国度中的人。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

  “温柔的人”即“谦和的人”。第5节是第3节的延伸,因为“承受地土”和“得到天国”指同一件事,而“温柔的人”与“虚心的人”是同一类人,都是指谦卑受苦的圣徒。耶稣告诉我们天国与地上的国是不同的。在天国里,财富和权力都不重要,天国子民带着与世人不同的眼光去追求不同的福分。

  谦和,是指接受自己卑微的地位;认识自己的软弱和限制,而愿意顺服神所安排的境遇,并以谦和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人。这样的人不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坚持自己的权利,而不顾及他人;他必相信神掌管一切。

  “温柔的人”就是不为自己奋斗,且与世无争的人。他们对于今世的权利和享受,抱持着退让的态度。他们是以神为自己的避难所,将自己的道路全然交托给神。他们心系神的国和神的子民,不以自己的安危和得失为念(参见诗37:11)。最终承受地土的是那些温柔的人,而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当基督在千禧年掌权作王,世上和平繁盛,他们便在那时承受地土。

  温柔的人,满足于神的安排;这样的人,不只胜过别人,也胜过了自己。我们在这世上乃是客旅,我们所羡慕的,乃是天上更美的家乡(来11:13),因此,我们不为这地上的一切与人相争。一个肯背十字架的人,才是真正温柔的人。不坚持自己的权利,按表面看,他们是吃亏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是心灵最富有的人——承受地土;就是在来世得着神永远的产业,这是神给得胜者的赏赐。

  二、哀恸慕义,平安满足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

  “哀恸”指极其伤心的哭泣。这些“哀恸的人”指苦难深重的人,从世俗的眼光看,他们的日子充满了痛苦和忧伤,特别是因为对神的忠诚而蒙受困苦折磨(参见来11:33-40),但是,这些人将在神的拯救中得到喜乐,这喜乐是他们在世上所得不到的。那时“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21:4)。

  不曾哀恸的人,不知道什么叫作安慰;神的安慰不单是言语,而且是实际的,惟有经历过的人才能领略。我们今日虽有忧伤难过,但仍能靠主喜乐(腓3:1)。

  当然,“哀恸”也可引申至为罪而感到哀伤,这包括:对于自己的犯罪失败,圣徒的冷淡退后,教会的分裂荒凉,世界的邪恶败坏,世人的刚硬不信,每每都觉得忧伤哀痛。我们今生要为这一切而哀恸;但那些生活在罪恶之中的人,今生所受的哀伤,只是将来永远哀伤的前奏。

  然而那些“哀恸的人”,他不仅为自己的罪而难过,也包括为拒绝基督救恩的人,将来命定的审判而难过。诗人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 神要的是我们那颗破碎的灵和破碎后决心悔改的心。

  圣灵在人心里作工时,有光照、审判、责备的作用。我们时常为罪忧伤痛悔,就给圣灵一个深入作工的机会,能救我们脱离神所不喜悦的恶事。

  我们今天如果因为犯罪而导致灵性生命受损,情绪受困,都应当哀恸,并渴望得到神的赦免与医治。那些哀恸的人将因从父神领受“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而满得属灵的安慰(罗14:17)。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

  “饥渴慕义”指如饥似渴地羡慕自己的行事为人,能合乎神公义的要求;迫切盼望个人与神建立正常和亲密的关系,进而盼望公义得以在世上彰显;并且认识到真正的义来自上帝,因此渴望上帝的公义属性藉着他子民的生命彰显出来。他们透过回应神的呼召,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而得到属灵生命的满足。

  严格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人能达到神公义的要求,只有主耶稣才是真正的义者(约壹2:1);所以需要追求主自己作我们的义。

  基督徒一生的属灵光景,都取决于以下几点渴慕:1、神的同在(申4:29);2、神的话(诗119篇);3、与基督的联合(腓3:8-10);4、圣灵的感动(约7:37-39;林后13:14);5、神的义(太5:6);6、天国的权能(太6:33);7、主的再来(提后4:8)。

  自义的人,是主所定罪的(路18:9-14),所以不要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义,而要“渴慕义”。所有属灵的长进,都是在乎我们灵里的“饥渴”;不觉得饥渴的人,不能从神得饱美食(路1:53)。一个“饥渴慕义”的人,必然有好的属灵胃口;人若有了这种属灵的胃口,他会因着神的赏赐,一再得到饱足(得2:12)。

  三、怜恤清心,生命丰盛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

  “怜恤”含有宽恕、原谅的意思;即同情和体谅别人的短处,乐意给别人所不该得的,帮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神赦免我们的罪,免我们应受的惩罚,而且更加藉耶稣基督的救恩,显明对我们的仁爱,这便显出他的怜恤了。当我们有怜恤的心去关心他人时,便是效法神了。

  主耶稣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如果一个人没有怜恤的心,那人便不会得蒙怜恤;即那人的赏赐会因此而减少。“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2:13)

  “怜恤人的人”即以仁慈、宽容待人,他们也必获得相同的待遇。真诚地愿意将那些忧伤痛苦的人,带到耶稣基督里面,使他们得到神的恩惠和帮助,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参见太18:23-35;路10:30-37;来2:17)。当我们怜悯他人时,我们也将“蒙怜恤”;即蒙神的同情和体恤,将我们所不配得的给我们。

  我们对待自己应该严苛,对待别人却要宽大、怜悯。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与弟兄相处,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弗4:32),这样,就必蒙神的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

  “清心的人”指的是全心全意地爱神(申6:5),专心致意地忠于神,且表里一致(参见赛29:13),除神之外,别无所求所慕(诗73:25),专一地渴慕寻求神自己(诗42:1-2);在生活各方面追求纯洁和正直的人。他们依靠神的恩典脱离罪的权势,真心寻求蒙神喜悦,荣耀神并效法他的人。

  我们看见神的路,在于“清心”——心单纯、专一,就能看见;心若偏于邪、不纯,就会陷在黑暗里。我们若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就会失去那上好的福分,就是失去主自己(路10:41)。撒但常利用许多的事物来诱惑我们的心,要叫我们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林后11:3)。

  只有“清心的人”才能“见神”。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能在神的国度里去经历神,且住在他的里面(出33:11;启21:7;22:4)。“他们必得见神”就是与神面对面有亲密的交通,也就是得着了神;这个应许在(启22:4)中得到完全的应验。耶稣所看重的是人内心的纯正(参见太5:28),而不是过分注重外在礼仪上的洁净。

  在神的眼中,我们的心是最重要的。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内心(撒上16:7)。我们应当追求以神的心为心——喜爱公义,恨恶罪恶(参见来1:9),我们的心(包括心思,意志和情感)与神的心深相契合(撒上13:14;太22:37;提前1:5),这才符合神的心愿。

  四、和睦忠诚,天国荣耀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

  “使人和睦的人”,即“缔造和平的人”;指那些在基督里愿意促进和平的人。这样的人,他首先已经在基督里与神和好了,又能帮助人与神和好。他将获得最终的奖赏,被称为神的儿子,因为他们彰显了天父的属性。真正的“和平”是指个人或集体共享的幸福安康。

  神是和平之君(林后13:11),所以,“使人和睦”就是作神自己所作的事,也就是叫人在我们身上遇见神,这样,当然要称我们为“神的儿子”。

  在不违背信仰的原则上,我们应当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只有让基督的平安在心里作主的人(西3:15),才能“使人和睦”。人越与神和好,也就越能与人也和好,并把别人也带进和睦的生命中。这时,我们就有分于神儿子的职事,也就是有了作神儿子的标记。

  使人和睦的基本原则,就是爱人如已。我们是借着基督的十字架,与神成就了和睦(罗5:1;弗2:14-16)。如今正借着自己的信仰见证和生命的努力,使他人甚至自己的仇敌与神和好。我们在世的生活中如有促进和平的行为,便能显出我们是神的儿子。将来有一天,神也会承认我们是神家里的人。

  “为义受逼 -/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10)

  前节“使人和睦”,是指我们如何对待别人;而本节“为义受逼 -/迫,”是指别人如何对待我们。

  这里的“义”指基督本身。主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 -/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 -/迫他们。”(太5:11-12) 这两节经文,是第10节的应用与注解。

  耶稣曾在约翰福音中指出:“他们若逼 -/迫了我,也要逼 -/迫你们。”(约15:20) 神喜悦他的百姓看重他超过世上的任何事物,即使面对患难逼 -/迫,他们仍然为义(基督)的缘故,勇敢地忠于上帝。“受逼 -/迫的人”指那些因信仰的缘故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

  “为义”另一解释,是指为着神的旨意,甘愿牺牲自己。不顾那些在黑暗权势底下之人的反对与威吓,坚决持守真理与公义,因此而遭受他们的逼 -/迫(彼前3:14)。

  世人恨我们,乃因我们不属于这个罪恶的世界(约15:19);我们固然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但绝对不可与世人同流合污。我们若为神公义的缘故,甘心忍受一切的迫害、羞辱和损失,我们就可算配得神的国(帖后1:4-5)。当然,许多时候我们的受苦,是因为无知,犯罪所导致,不能归咎于“为义”受苦。惟有在今天肯“为神的义”付出代价的人,才有资格在将来的国度里,“为义”与主一同作王,一同得荣耀。

  天国子民所追求的价值标准,与属世的人所追求的完全不同。因此,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一群,要为持守真理而遭受逼 -/迫;然而,他们却要为此而欢欣,因为神已为他们预备荣耀的赏赐,他们也得以与那些忠心神仆并列,一同享受属天的福气。

  那些持守圣经真道,不向当今罪恶世界和不冷不热信徒的生活方式妥协的人(启2:1-29;3:1-4,14-22),将会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弃绝。我们必将遭遇从世界(太10:22;24:9)、有时甚至是从教会内部而来的逼 -/迫和抵挡(徒20:28-31;林后11:3-15;提后1:15;3:8-14;4:16)。

  我们必须谨防以妥协神的旨意来避免羞辱或损失的试探(太10:33;可8:38;路9:26;提后2:12)。神国的法则永不变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 -/迫”(提后3:12)。那些为义遭遇并忍受逼 -/迫的人,必将承受天国及属天的奖赏。

  基督徒“为义”而经历患难时应当喜乐,因为患难越大,神的祝福也越多(林后1:5;提后2:12;彼前1:7;4:13)。为基督受苦是一种特权,也是一种荣耀,它必带来圣灵中的喜乐。有极大的赏赐正等待那些为基督受苦的人。旧约中那些代表神说话的人把生死置诸度外,坚守神的义。所有效法前人忠心不屈的人,必要在今世欢喜快乐,并且将来也要被高举。

  结语:八福是一个整体,是互相呼应,缺一不可的;是跟随基督的人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八种福气,是所有信徒的伦理法典和道德标准;是天国价值观和地上价值观的对比;是法利赛人的肤浅信仰和基督所期望的真实信仰的对比;且表明旧约所期待的,将会在新的国度里成就。

  有了“八福”的灵命与品格,基督徒在世上才能为主“作盐作光”(太5:13-16),荣神益人。马太直接以“你们”来指明基督徒必须以好行为,来见证基督的信仰,且归荣耀于神。求主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