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以主为牧,必得十福

2018-10-24 作者:孔祥锦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以主为牧,必得十福.jpg

   经文:诗23:

 
  诗23:是诗篇里最美丽的一首诗,也是古今中外圣徒最爱诵读的一首诗。有些信徒从小时候就学习这首名诗,除了主祷文外,这是信徒读得最多的一段经文。有人因其美丽,故称其为诗篇中的明珠,又称为诗中之诗。这首诗在中国也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称得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本篇是大卫王写的,他以一个牧人牧羊的生活经历写下这首诗。大卫王自己是牧羊人,所以他知道牧者的心,也知道羊的生活。他认为耶和华与他的关系,正如牧者和羊的关系一样。大卫为了照顾羊群,白日受尽干热,黑夜受尽寒霜,他耗尽心力一刻不离地陪伴在它们身旁。大卫王自己牧羊的经历使他想起了上帝对我们的照顾,所以大卫欢喜地宣告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这首诗篇以耶和华为开始,以耶和华为内容,又以耶和华为结束。假如说,我们的一生也是如此,始终与主,与我们的耶和华保持亲密关系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至缺乏。弟兄姊妹,我们此生有耶和华作我们的牧者,还有什么别的所求吗?你们愿意作牧者的小羊吗?
 
  现在不妨让我们看这篇诗,从第一节开始:“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祂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篇)
 
  我愿以这首诗将我一些体会分几次与大家分享。希望借着一些分享,彼此可以得到属灵的造就。
 
  一、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吗?
 
  诗23:1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这句话是论及我们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是全首诗的重要诗词,为全篇的钥匙。这也是基督徒生活的起点,基督徒一切的福分都是从这位牧者而来。因为有了主耶稣,我必不至缺乏。当我们蒙恩得救重生时,主耶稣就是我们的牧者,就是我们的倚靠,好像婴孩一出生,父母就是他的倚靠。雅各说∶“就是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上帝。”(创48∶15)上帝牧养我们是一生一世,父母的看顾不能到一生一世。在旧约时代称上帝为耶和华,而新约时代就是耶稣,所以说耶稣是我们的牧者。从诗23:中,我们要思考几个问题:
 
  A、谁是牧者?——耶和华
 
  旧约圣经常以“牧者”比喻耶和华,以“羊”比喻以色列百姓。以“牧者与羊的关系”比喻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很特别。我们知道:羊是软弱的,容易被野兽吞噬,所以需要牧者保护。我们软弱如羊,易被魔鬼吞噬,所以需要主耶稣保护。羊缺乏方向感,常常迷失,常常偏行己路,自己不会寻找原路回来。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所以需要牧者来寻找、来带领、来牧养。
 
  【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以躺卧。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结34∶15-16)路15:中所记的“失羊的比喻”,就是论主耶稣如何受尽苦楚寻找我们回来的情景。【主耶稣】也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10∶11)【彼得】说∶“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这位灵魂的牧人就是主耶稣基督。
 
  主所牧养的乃是他所救赎的人,你若是主所救赎的人,主耶稣就是你的牧者。我们知道,牧人是常见的,无论是古代的希伯来民族,还是当代的蓄牧地区,都有牧人。世上的牧人有万千,但属灵的牧者只有一位,就是主耶稣。牧人有无数,牧长却只有一位,耶稣就是群羊的大牧长。大卫从经验中道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B、是谁的牧者?——是我的
 
  “是我的牧者”,这句相当宝贵。“是我的”道出他与神的关系,不是别人的,乃是自己的,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他个人的灵性经历。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深深感到耶和华看顾他,犹如牧人看顾自己的羊群一般。他为此内心感到无比的安宁,心灵得到无上的满足。
 
  先看“是我的”这字当中的“是”字,它的意思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如来13:8所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雅1:17也说:“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是”字是现在时态,就表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耶和华牧者的眷顾之下。“是”实在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应允。
 
  再看“我的”这两个字,是指我们个人和神的关系,谁也不可替代的。曾有一位姐妹的丈夫,就以为可以替代,当他的妻子要求、勉励他信主,他理直气壮的说:“不用了,你是上帝的女儿,我就是上帝的女婿。”其实在上帝的国度、在将来的荣耀里,人没有嫁,也不娶(参太22:30),人只有因信主成为弟兄姐妹的关系。
 
  你是否也以耶和华为自己的牧者呢?这位创造宇宙万有的上帝,舍身救赎罪人的救主耶稣是否与你有关系?你是否得着他呢?多马看见复活的耶稣后,说:“我的主,我的神。”诗18:2所记:“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盼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与造物的主、天上的神建立生命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象大卫一样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二、以主为牧,必得十福
 
  诗人开宗明义地用肯定的语气指出基督徒蒙恩得福的前提是以耶和华为我的牧者,接着就明确指出:若以耶和华为牧者的人,必得第一种福份就是:必不缺乏。他必叫软弱者得刚强,叫困苦者得安慰,幽暗中的人见到它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叫绝望中之人生发活泼的盼望。
 
  第一福是:必不缺乏.
 
  缺乏,是世间常有的事。狮子虽成为兽中之王,也有遭遇缺乏的可能。我们怎能说人生没有缺乏呢?狮子和老虎白天在森林里睡觉,黄昏太阳下山,才走出来,先到清溪旁边饮几口水,润润他的喉咙,然后爬到山岗上,大吼几声,山谷都震荡响应,百兽听见了,没有一个不战栗躲藏起来。狮子和老虎在森林中缓步走,一闻到各种兽的气味,便随心所欲,猎取食物,他们似乎不会有一次的缺乏。可是有时满山野兽,白天都逃光了。有时山上根本没有别的野兽,这时狮子老虎虽然凶猛,也必遭受缺乏了。朋友,你看像凶猛的狮子和老虎也有缺乏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些世人呢?
 
  但是大卫却作诗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这里所说的“不至缺乏”,是指需要,不是指欲望。基本的需要,耶和华一定会满足我们的。我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世上每个神的儿女似乎都有缺乏,连耶穌在世上也缺乏父爱和兄弟的爱,物质上也非常缺乏。每一个跟随主的人,看似样样都没有,却什么都有,求主帮助我们,不要有多余的担心,世上的一切都会过去,有了上帝,我们就已经得着一切,金和银我们都沒有,但我们可以奉主的名,彼此祝福,也为他人祝福。耶和华全能的上帝既是我们的牧者,我就必不至缺乏。
 
  罗8∶32说∶“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腓4∶19说∶“我的上帝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所以不至缺乏。
 
  诗篇78∶52说∶“他却领出自己的民如羊,在旷野引他们如羊群。”
 
  以色列民经过旷野四十年之久没有耕种,上帝却天天降吗哪养活他们;用火柱云柱引导他们;用权能的神迹跟随他们。摩西对以色列民说∶“我领你们在旷野四十年,你们身上的衣服并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这要使你们知道耶和华是你们的上帝。”(申29∶5-6)
 
  大卫说∶“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诗34∶9)诗84∶11-12说∶“因为耶和华上帝┅┅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万军之耶和华啊,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1、不缺乏青草
 
  羊的需要是青草和水。主耶稣说∶“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约10∶9)西34∶14说∶“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他们;他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羊每回吃饱了、饮足了,要倘卧在青草地上倒嚼,使所吃的食物消化成为它的血肉。
 
  青草是指生命的食物。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青草是预表耶稣。我们需要耶稣,好像羊需要青草一样。圣诗347首说∶“我要耶稣,我每日需要耶稣。光明时日我要他,黑云满布我要他,每日在我生命中,我需要耶稣。”
 
  主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青草也是预表主的话。我们需要主的话作我们心灵的粮食。耶利米说∶“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15∶16)基督徒是称为基督名下的人,应当以主的话为欢喜快乐,以主的言语当食物吃下,并且反复思想,使我们的灵命得以长进。
 
  2、不缺乏水源
 
  羊不但需要草吃,还需要水喝。主耶稣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约7∶37-39)保罗说∶“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我们需要圣灵的浇灌来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灵。我们需要圣灵的充满,使我们成为活水的江河,恩典的出口,来滋润别人。
 
  水边其实是很恐怖的地方,所有动物都在水边等候捕食猎物,有水喝的水边是很紧张的地方,我们身处的世界也是如此,在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地方都很危险,所以我们要谨慎小心,因为随时都会被伤害。即使在艰难中,主必给我们丰富的安全感,耶和华必要带领我们到可安歇的水边,我们必然可以得到安息。
 
  对于一只羊来讲,它的基本需要,首先就是“草和水”。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讲,“草和水”就是我们日用的饮食,如主祷文所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耶稣在太6:25-32也说“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吃什么?穿什么?那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那些东西都要加给你。”我们是天父的儿女,神养活我们是很自然的事情。
 
  基督徒只要殷勤尽本分,就不用为生活上的事情担心。今天许多人为诸多世上的事务常常处在紧张中,但我们有主带领,就当学习安静,放松在神面前,真正享受信心的效用(参徒12:1-19)。因有耶和华做我的牧者,草和水的供应一定不缺乏。
 
  第二福是:必得安息
 
  大卫说:“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一个好牧人,他熟悉羊群,并熟悉环境,他知道何处有佳美的草地,何处有可安歇的水边,何处能使羊群得到栖息,哪条路最近,哪条路最安全,这些都是牧人必备的知识。以耶和华为牧者的群羊,在好牧人的手下,吃饱了鲜嫩的青草,喝足了清凉的溪水,随之而来的是休息与安眠。有人说:“吃饱眼睛困,睡醒肚子饿。”
 
  对于万物之灵的人来说,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安歇,作到劳逸结合,动静协调。还要在心灵上安息,获得内心的平安。心灵的安息比肉体的安歇更为重要。因为物质生活的缺乏固然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灵上的负担,但是物质上的富有,并不等于精神上的解放和心灵上的安逸。
 
  有些人发的是不义之财,得的是罪恶之果,谋的是一已之私,贪的是枉法之赃。尽管他们在物质上可以说尽情享受,在钱财上挥霍无度,看上去风流倜傥,实际上彻夜难眠。因为这些人一是受到良心的遣责,二是遭到道德的审判,三是怕国法的制裁,四是惧同党的揭发,五是怕冤家的报复,六是愁盗贼的光临……他们在物质上可以拥有天堂般的享受,可是心灵却像在地狱般的痛苦。比起那些无官一身轻,有主心无忧的圣徒差别太大。
 
  羊是内量小,喜欢安静之地。它怕崎岖的道路和急流的河水,喜欢平坦的草场,安静的水边。约伯说∶“他使人安静”(伯34∶29)。上帝使属他的人有一个安静的心,所以属灵的人都像羊一样喜欢平静安稳的生活。大卫说∶“我的心平稳安静,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诗131∶2)平静安稳的心才能听见圣灵微小的声音,才能与主有亲密的交通。箴14∶30说∶“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
 
  有一个医生说∶“几乎每一个病都与情绪有关。”人的心情若紧张不放松会伤害身体,心中安静不但是肉体的生命,也是属灵的生命。耶和华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30∶15)“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14∶33)帖前4∶11说∶“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彼前3∶4说∶“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
 
  真正的安息不是表面上的平静,也不是环境的安恬,而是一种心灵里的满足,生命上的富足,重生中的喜乐,赦罪后的释放,争战中的体验,试炼后的领悟。耶稣呼召我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享安息。”(太11:28)我们还有一种安息乃是环境的安息。主耶稣说:“你们的在世上虽有苦难,但在主里面却有平安。”这种超越环境的平安乃是环境的安息。
 
  弟兄姐妹,基督徒所追求的是真正的安息,不是外表的平静生活,而是灵里的安息,心灵的坦然,心胸的开朗,意念的超脱,是一无挂虑,是完全的交托。
 
  第三种福是:必得苏醒
 
  我们谈到第一福是必不缺乏,这是指物质方面的;第二福是必得安息,这是指心灵方面的。那么第三福呢?诗人大卫告诉我们说:“他使我的灵魂苏醒。”这里告诉我们,第三福是必得安息。很明显,这第三福乃是指人的理智。
 
  我们知道,人是有灵魂的。起初神造人的时候,将生命气息吹在人的鼻孔里,人就成为有灵的活人。可是人犯了罪,罪拦阻了神人之间交通,人的灵性生命渐渐枯萎,耶稣基督来到世间,要使我们沉睡的灵魂得到苏醒,如:
 
  赛57∶15说∶“神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没有谦卑痛悔的的心,他的灵就无法苏醒。
 
  浪子有钱的时候,心骄气傲,任意放荡,浪费资财。那个时候谁都无法叫他悔改,直到他耗尽了一切所有的,穷苦起来,酒肉的朋友都离弃他了,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退后无步,无法生存的时候,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么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路15∶17)
 
  在中国大陆有一个有高深学问,有地位,有钱财的人。他心高气傲,不肯接受主的救恩的福音,直到他被清算逼害,逃难到香港为难民时,才醒悟过来,悔改归主,写了一篇蒙恩得救的见证,登在教会刊物。唯有谦卑悔改的心才能接受上帝的话来苏醒他(诗篇19∶7)。
 
  那五个聪明的童女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灯是指人的灵(箴言20∶27)。油是指圣灵。灯有油才能发光,人的灵有了上帝的灵才能苏醒,所以我们的灵魂要苏醒,必须要追求圣灵的浇灌,直到充满。那五个聪明的童女,因为灵魂苏醒而能与主一同进入荣耀里。五个愚拙的童女,不能进入荣耀里,因为他们的灵魂没有苏醒。
 
  耶稣已经做我们的牧者,我们还会沉睡吗?是的,还会沉睡,你看诗人大卫,住在自己华丽的王宫中,耶和华使他安静,不被四围的仇敌扰乱;竟然有一日,睡到太阳平西,从床上起来,在王宫的平顶上游行,看见拔示巴在沐浴,容貌甚美,以致陷在滔天大罪中——奸淫与借刀杀人。于是让仇敌——魔鬼大得毁谤的机会(撒12:13),而且刀剑永不离开他的家,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但神的慈爱是一生之久,他的怒气只不过是转眼之间,一宿虽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4-5)。因为神借着拿单先知讲故事的引导与直言不讳的斥责,使大卫苏醒过来,认罪,悔改,流泪痛哭,不久他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永垂不朽的诗篇51篇:“忧伤痛悔的心,耶和华必不轻看”。告诫历世历代的信徒,犯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罪后不知罪,也不悔罪。除非耶和华作我们的牧者,光照我们,否则没有人可以使自己的灵魂苏醒。我们有时也会沉睡,但神不要我们沉睡,乃要我们时刻儆醒,时常苏醒。
 
  第四福是:必走义路
 
  诗23:3“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这里的‘义路’,就是指正路,也就是合神旨意的路。我们未信主时是走自己的路,走迷信的路。箴言告诉我们,有一条路,人认为是正的,至终却是死亡。当我们信主之后,已经踏上这条义路——就是主耶稣自己亲自做成的路(约14:6);但我们仍然时常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在这条属灵道路上时常倾颠,甚至不断的迷失。
 
  人生是一条路,但不是每一条路都可以被称为义路的,但耶和华引导我们走义路;人生是一条路,但不是每一个行路的人都有引路之人,但是耶和华他作我们的向导。人生是一条路,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但是我们知道,耶和华领我们奔向天家。人生是一条路,大多数的人都害怕走到尽头,但是我们不怕,我们知道,天父在那里迎接我们,他张开双臂迎接我们。
 
  有个孩子坐长途火车,车上就有人问他说:“小朋友,你坐那么远你不害怕吗?”他说:“有一点儿,不过不要紧,到终点的时候我爸爸在那里等我。我一到站就看到他了。”是的,当我们走到尽头的时候,天父在那里迎接我们,所以我们只管欢欢喜喜地、坦然地走到底。
 
  弟兄姊妹,我们今天得以行在义路之上,完全是出于神白白的恩典,是牧者因自己名的缘故领我们走的。义路就是神要引导我们,圣经要求我们: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不知所从的时候,蒙神引领,必听见神的微小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賽30:21)人一生的旅程中,如果能够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而行在义路上,那是多大的福气,多么幸运啊!我们若想在这条义路上走到底,就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走义路?靠什么才能走到底?
 
  首先是为主的名而走义路,不是为自己的名走义路。大卫所说: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这句话中的“自己”指的是耶和华,不是指大卫本身,这个概念不能错。基督徒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为自己而活,乃是为主和别人而活。走义路乃是为荣耀主的名。
 
  其次,只有依靠主的引导,我们才能在这条义路上走到底。因为义路并不平坦,而是崎岖曲折,险阻难行,为义受逼 -/迫是常见之事。义路虽是一条苦路,但又是一条蒙福之路,通天之路。
 
  第五福是:必不遭害(诗23:4)
 
  诗23:4大卫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作者用这句话描写他一生坎坷的经历,他在被撒母耳膏立到登上王位,历经扫罗的多次谋杀;从登基到晚年安静在自己的宫内,其中又经历其儿子、妻子、亲信的背叛,差一点儿失去性命。大卫在死荫幽谷中亲身体会到神与他同在的美妙境界。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他也不怕。
 
  死荫幽谷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患难,也可能是一个不好的环境,还可能是我们担当不起的重担等等。信徒虽然走这条义路,但决不意味着这条义路就没有崎岖坎坷,没急流险滩,就没有羊肠小道,就没有死荫的幽谷。其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中国人称:世界是苦海,是死荫的幽谷,生老病死,天灾人祸。
 
  主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我们同不信主的人同样有白昼,也有黑夜,但是我们有上帝的同在。
 
  是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固然有绿茵草原,涓涓溪水,使我们流连忘返,但也有险岩悬崖,死荫幽谷,令我们止步不前。但有主与我们同在,我们何惧之有?
 
  但以理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被扔在火窑里,因主耶稣与他们同在,在火窑中亦不至受害(但3∶1-30)
 
  在太1∶21-23有主的两个名字,就是耶稣和以马内利。耶稣的意思是“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的意思是“上帝与我们同在”。主不但拯救我们脱离魔鬼的权势、脱离罪恶的捆绑,还要永远与我们同在。主与我们同在就有平安、有保护、有供给、有快乐,因主同在就是天堂。
 
  诗73∶23-24说∶“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当我们世间路程行尽过死荫幽谷时,最亲爱的父母或丈夫妻子,都不能与我们同去,只有主耶稣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与任何人都有生离死别的时候,唯有主耶稣永远不与我们离别,所以我们爱主胜过一切是理所当然的(西1∶4)。
 
  第六福是:必得安慰
 
  大卫宣告说:“他的杖,他的竿都安慰我”。这里的杖与竿都是牧羊用的工具,是要保护和指引。“杖”亦作棍,较短,用来数点、拯救羊群,也是赶走野兽,保护羊只的武器。“竿”为长棍,上有弯柄,可作手杖,引导羊群,用以责罚管教。在此都是指神的带领,扶持和保护。
 
  以色列民经过可怕的旷野,上帝用火柱、云柱引导他们、安慰他们,这火柱、云柱就与杖和竿有相近的作用。
 
  第七福是:必能胜敌
 
  V5节“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羊的敌人是毒草和野兽,但牧人走在前面为羊拔除毒草,也在旁边高处守望,防备恶兽的侵袭,故羊吃草时非常坦然,不像野兽吃东西时慌慌张张。今天,我们基督徒的敌人是撒但魔鬼,它昼夜控告我们、并且时刻寻找机会攻击我们(参彼前5:8)。但我们都可以坦然面对,因为主为我们摆设丰盛筵席,用圣灵膏抹我们,使我们分别为圣归给祂,成为祂的子民(诗45:7,林后1:21,约一2:20,27),还使我们福杯满溢。
 
  在仇敌面前,我们有欢笑、有丰盛的筵席,最主要的原因是神与我们同在,再大的患难都不会使我们绝望,这是基督徒才有的人生,因为有耶和华作牧者,大敌当前,我们却得胜有余了。
 
  他深知他一生的经过都是耶和华一步一步在带领,无论遭遇什么都有耶和华的美意和同在。”他知道羊若没有牧人不能存活,他若没有耶和华也无法生存。所以他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对上帝信靠顺服而成为合上帝心意的人。
 
  特别是主耶稣藉着他的替死,打败了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释放我们这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为此我们可以与保罗一同唱凯歌:“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神,使我们藉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5-57)。十九世纪在缅甸开荒的美籍宣教士耶德逊说:“对工作我没有厌倦;对世界,我也没有厌倦;可是基督要召我回去(回天家)时,我欢天喜地接受,就象儿童放学跳跳蹦蹦奔回家”。面对死亡,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布道家约翰卫斯理说:“有主耶稣与我们同在,真是好得无比;再会,再会!”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这不是争战时的光景,乃是胜利后的一种庆祝。不论我们的敌人是谁,主若与我们同在,那麽我们的敌人也就是主的敌人。
 
  主对保罗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 -/迫我?”(徒9∶4)只要我们站在主的方面,那攻击我们的乃是攻击主了,攻击主便是用脚踢刺。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只要有主同在,主要在我们敌人的面前为我们摆设筵席。
 
  当拉班追上雅各时,对雅各说∶“我手中原有能力害你,只是你父亲的上帝昨夜对我说∶‘你要小心!不可与雅各说好说歹。’雅各对拉班说∶‘若不是我父亲以撒所敬畏的上帝,与我同在,你如今必定打发我空手而去。上帝看见我的苦情,和我的劳碌,就在昨夜责备你。’”(创31∶29,42)上帝与雅各同在,当雅各将受攻击时,上帝伸手阻止。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受攻击时,上帝伸手阻止,上帝暗中庇佑我们,拯救我们,脱离人的陷害。申32∶10说∶“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
 
  当亚兰的军兵围困多坍要捉拿先知以利沙时,以利沙的仆人十分害怕,以利沙说不要害怕,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因以利沙的祷告,少年人就看见以利沙所看见的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王下6∶14-19)“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34∶7)敌人虽然要陷害约瑟,但是上帝却借着敌人的恶意来使约瑟成为埃及国的宰相,这是上帝在约瑟敌人面前为约瑟摆设筵席。哈曼要陷害末底改,但上帝却借着哈曼的恶意来使末底改成为亚哈随鲁王的宰相,这是上帝在末底改敌人面前为末底改摆设筵席(斯10∶3;6∶1-11;8∶1-2)
 
  第八福是:必得洪福
 
  大卫说:“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这里的“油”,不是我们现在的食用油,这里的油是一种香膏,摸起来柔滑,看起来明亮,闻起来芬芳。在古代巴勒斯坦,招待贵客的时候,常常用非常芬芳的香膏来膏他们尊贵的客人,用油膏他们的头,是表明对他们的爱,对客人的爱和尊敬。然后给他们倒一杯上好的酒。酒要倒满,并且溢出来了,表明供应招待是丰丰富富的。
 
  当我们沮丧的时候,神会调动万有,成为我们的安慰者,当人羞辱我们的时候,神会用祂的爱膏抹我们。大卫印象最深的一次,应是撒母耳来到家里,看见耶西的七个儿子,却都不是神所要膏的,才知道还有大卫正在外面放羊,虽然大卫是被羞辱了,但撒母耳却用油膏了大卫,从那一天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地感动大卫:「我寻得我的仆人大卫,用我的圣膏膏他。我的手必使他坚立;我的膀臂也必坚固他。」(诗八十九20-21)如同约瑟的美梦成真,哥哥们终于向约瑟下跪。
 
  耶穌在人的家里作客时,沒有丝毫享受到客人应有的礼遇,受到这样的羞辱,却有个女人用眼泪湿了耶穌的脚,用油膏耶穌的头,她的爱何其多,叫耶穌因此也得了荣耀。神不断高举、提升神的儿女,这是极丰富的恩典,我们的主耶穌基督,虽然被人钉死,却被神高举。神定意要不断地要恩待属祂的儿女。
 
  徒2∶3说∶“圣灵降在他们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这就是上帝用圣灵膏了他们的头,使他们满有圣灵的能力,一次讲道三千人、五千人悔改归主,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这就是福杯满溢。
 
  约1∶16说∶“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这就是福杯满溢。
 
  林前2∶9说∶“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这就是福杯满溢。
 
  诗人说:“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诗四十五7)神喜爱公义,恨恶邪恶,神膏我们胜过膏我们的同伴,而且神是用喜乐油膏我们,使我们充满喜乐。
 
  当神用圣膏膏我们时,仇敌必不能勒索我们。心思慈爱的人必与神同在,膏就是给予祝福、工作或某种身份。神坚固我们,我们必能打碎敌人,击伤那恨我们的,就是魔鬼,因为神使我们福杯满溢。
 
  诗人说:“耶和华是我杯中的分。(诗十六5)什么是杯中的份?“杯”就是命运,命运有好有坏,有福杯有祸杯。“福杯”是神自己,祂就是一切的丰富,指一生蒙的福很多;“苦杯”是神的震怒,就是神离开我们。我们要天天连于主,免得喝了上帝震怒的杯,因为神会把愤怒的杯给不义的人喝。我们要的就是神自己,要喝的就是神自己,只把神吸收到我们的生命里。
 
  第九福是:必蒙恩慈
 
  诗23:6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可见一个以耶和华为牧者的人,必得第九福就是:必蒙恩慈。第九福告诉我们:以耶和华为牧者的一生,是耶和华的恩惠、慈爱相伴相随的一生。这个“随”更为准确的翻译是“追着,追随”。在《申命记》二十八章那里,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得罪上帝,祸患是追着他,逃也逃不掉。但是,当一个人亲近上帝,福气追着他,随着他,你不想要都不行。“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间也必蒙福;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蒙福;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蒙福。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
 
  “我一生一世必蒙恩慈”这是指我们蒙福的时间而言的。从这节经文里,让我们看到,神对圣徒所赐的福有几个特点:
 
  一是不受时间的限制,乃是一生一世。
 
  二是不受空间的限制,乃是如影随形,人走到哪里,神所赐的福也随到哪里。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有情有爱,有亲情之爱,有友情之爱,还有感情之爱。但是,如果将人的爱与神的爱相比,那逊色多了。为什么?因为:
 
  A、人的爱一是受时间限制,无论是母子之爱,还是夫妻之爱,也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而已。B、人的爱二是受到空间的限制,即使是恩爱夫妻,但如果是分居两地,也只能是“两地相思”,可听,可望而不可及。C、人的爱三是受到条件的限制,这里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众多方面的制约。有时候,我们虽有爱人之心,施舍之愿,但能力有限,财物不足,结果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D、人的爱四是受到感情的影响,常有起伏波动。感情深厚的时候,相爱如胶如漆;感情淡薄的时候,彼此之间若及若离;感情破裂的时候,好朋友反目成仇。E、人的爱五是受到利益的支配,一般情况下,人的爱是等价交换的,是有条件的。往往是你爱我,我也爱你。我爱你是因你对我有利益,一旦失去这个受益的前提,爱随之也失去。
 
  但神对人所施的慈爱与恩惠,乃是一生一世的,永活的神,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不受时空的限制,伴随着我们一生。正如耶稣对门徒所说:“我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到底。”(约13:1)诗32∶10说∶“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赛54∶10说∶“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大山”是指大的倚靠,“小山”是指小的倚靠。大的倚靠、小的倚靠都会改,唯独“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是永不改变、永远可靠。(参来13∶8)感谢神,诗人深有体会,当他以耶和华为牧者时,神的恩惠慈爱一生一世随着他。我们有信心相信,一生是有恩惠慈爱跟着我们的,不是黑暗、惊吓、惧怕和失去所爱的跟着我们,因为「敬畏祢、投靠祢的人,祢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诗31:19)神为我们施行的恩惠是大的,无论是在世人面前、或朋友或敌人面前,从生气到恐惧的人面前,神都为我们预备了慈愛、恩惠和美好。
 
  第十福是:必常同在
 
  大卫说:“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这是以耶和华为牧者的人必将获得最后一福,即第十福:住在殿中,与神同在,直到永远。我们知道,每个虔诚爱主的基督徒都盼望得着与神同在的美福。正像使徒保罗所说:“我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23)
 
  在可拉后裔的诗歌里,也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表达了这种心愿。诗中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诗84∶1-2、10)可见常在殿中与主亲近是蒙恩的秘诀。
 
  住在耶和华殿中就是与神同住。与神同在,不仅是敬畏真神的人的共同愿望,而且是神造人的初衷。亚当、夏娃被造成之后,神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里,享受神人同在的福分,可惜始祖犯罪,辜负了神的心意,失去了这种上好的福份。但神与人同在的心意并没有改变,他一直在呼唤着浪子回家。直到新约,耶稣亲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实现神人同在的美好愿望。我们要体贴神的心意,住在耶稣的里面,耶稣也住在我们里面,这样我们就与神在生命中彼此联合了。
 
  大卫在诗篇的末了宣告说:“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这样的生命很容易得到,对于还未信的人,只要你愿意做一个祷告,从心里承认自己的罪,承认自己需要神的拯救,以耶稣基督为你个人的救主,神马上就可以到你的心里,你就成为住在耶和华殿中的人。对于已经信的人,只要你是一个凡事依靠神、凡事顺服神的人,你就是一个住在耶和华殿中的人。
 
  美国南北战争时,一位虔诚的信徒看见他们的战事连连得胜,于是他对林肯总统说:“总统!神与我们同在。在这惨烈的战争中,神确实站在我们这一边。”林肯总统说:“朋友啊!我不很介意神是否站在我们这一边,我却是十分关心我们是否站在神一边。”是的,基督徒应该顺从神的旨意,站在神的一边,不应该勉强神来照着我们的心意,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站在神一边,我们就是住在耶和华的殿中了。
 
  诗人在别处又说:“有一件事,我曾求问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殿里求问。”(诗27:4-6)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的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诗84:16)。因为万军之耶和华的居所何等可爱,祂的院宇我的心渴慕。耶稣12岁时就以父家的事为念,并且为神的殿焦急如同火烧,愿我们如同主耶稣因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为着神与神殿的缘故,我愿献所有、来尽我本份。
 
  摩西也说:“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诗90:1)所以我愿住在你的殿中,直到永远!
 
  亲爱的弟兄姐妹,诗篇二十三篇不但反映作者大卫王的一生,也是我们众基督徒灵程经历的参照。在我们一生的年日当中,无论贫富、得失、忧喜、荣辱,是清溪绿草,或是死荫幽谷和仇敌的猖狂,耶和华上帝的恩惠慈爱,都必定永不离开我们。惟愿我们都能像大卫一样说:“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愿我们都能以耶和华为牧者,一生一世享受祂的看顾保守!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