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美事(下)
三.第三美:献的及时
约翰福音说"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这是主耶稣在地上生活的最后一周了,如果不及时膏主,等主耶稣复活升天之后,就没有几乎再膏主了。马太福音说"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坐席",也就是说,这次虽然主耶稣来到了伯大尼,但是,却不像以往那样来到马大和马利亚的家里,而是在西门家里坐席。马利亚当时如果这样想:哎,这次主耶稣在别人家,多不方便啊,就算了吧,等下次主耶稣来到我家里时,我再拿香膏膏他。那么,她就会错过机会了。再说,如果是自己接待主耶稣的话,自己就会多一份责任。但是,现在是在西门家里,我完全可以假装不知道,这样还能省下三十两银子呢,也不会有谁批评我。爱如果仅仅当成是一种责任的话,就不会主动找着去做。
罗马书告诉我们,最高的奉献,是把身体当做活祭奉献给神。如果一个人把身体当做活祭献上了,那么,对他来说,金钱、财物的奉献就一点都不难,那是必然的了。有许多人能献上金钱,却不能献上自己。马其顿人为什么在极穷之间,还能慷慨奉献财物,就是因为他们先把自己献上了。【林后8:1-5】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并且他们所作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
什么是把自己当做活祭献上呢?那就是在神的旨意里,放弃一切的自我,完全以主的话语为准则而生活,神喜悦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管当时对我有没有利。祭物的特点,就是宁可牺牲自己,被杀、剥皮、被烧受痛苦,也要令神得到享受与满足。所以,我们在这一点讲最美奉献的时候,就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奉献上了,而是把自己当做活祭献上,也就是要抓住机会,及时行善。
我们行善,是应该主动去寻找机会,而不是被动的等机会送过来。有的人就算是机会送到他跟前了,他也能把机会给推掉,因为他不想付出。主耶稣曾讲过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我们知道,被强盗打伤的人,不是谁都能常常遇到的。这次好不容易这个机会让一位祭司和一位利未人给遇上了,这可是遵行神话语的好机会啊。但是,这二位却从伤者的旁边走过去了。这种躲避行善,不肯付出的人,无论信神多少年,无论在教会里有多高的职位,他们在神眼里都是没有价值的人。最后,有一位被犹太人轻看的撒玛利亚人跑上去,及时行善,帮助伤者,成为了众人的榜样。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主的爱,他就可以把一切自己能帮助到的人,都当做自己的邻舍。反之,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主的爱,那么,就算真是住在他附近的邻舍,他也会视为形同陌路。爱不是空间距离的远近造成的,而是心灵的距离。这位祭司和利未人离开伤者之后,可能心里也会不安、烦躁。帮吧,不想付代价;不帮吧,我是神的儿女,而且还是神家里的工人,怎能遇善不行呢?哎,这事咋就让我给遇到了呢?要是不遇到该多好,心里就不会如此惴惴不安了。其实,正是因为神要赐福给他们,才会让他们先遇到的。只是他们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等于也就是放弃了这个福分,然后,福分才会临到了后面的那位撒玛利亚人的。我们实在觉得为这位祭司和利未人感到可惜。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天天都能遇到的,不知道多久才能碰到一回,就这样因为自己不肯付出而白白流走了。对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在遇到可以行善机会的时候,到底是会因眼前不肯付出而硬着心的从旁边过去呢。还是因我们肯奉献自己当做活祭,而及时抓住机会行善呢?有些机会,你今天错过了,就算明天你懊悔了,再想去付出,到老地方守株待兔,它也不会再回来了。并且任何一次机会,只要失去了,就是永远的失去了。所以,圣经说【加6:10】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行善是信心的体现,没有信心的人,肯定就不愿付出。就算付出,也只能是虚假的做一点表面文章,为了得人称赞。如果那天,被强盗打伤的人的旁边是人来人往,这位祭司和利未人或许也能上去帮一把,因为至少可以让众人看见我的善行,好赢得众人的称赞,也能为今后获得其他利益创造条件。假冒伪善的人,都是这么干的。不过这种善行,不会被神纪念,反而还会令神更加憎恶。真正的行善,是作在暗中的父面前,让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他们。
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也是一位常常行善的人。他的行善,到底是积极的去找机会呢,还是消极的去等机会呢?我们可以看看创世记十八章,在那里记录了亚伯拉罕普通的一天。
创世记十八章,经文一开始就说'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照理说,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人应该呆在家里吹吹空调、喝喝冷饮。可是,亚伯拉罕不好好的在家呆着,跑到帐篷门口坐着干什么呢?很显然,他就是为了主动寻找行善的机会。接下来,经文又让我们看见,亚伯拉罕在帐篷门口,不是低头在刷手机,而是向远方'举目观看'。这还是要说明亚伯拉罕是在主动找机会行善,尽量让自己的视野看得更远,这样才能让自己找到更多行善的机会。再接下来,当亚伯拉罕看到大路上出现了三位客旅之后,他不是等那三个人走过来,开口向他要水喝、要饭吃。而是主动的'跑上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的求他们到自己家里来,好让自己好好招待他们。亚伯拉罕这么做,还是为了主动行善,免得行善的机会被前面的人家抢先夺了去。
亚伯拉罕常常就是这样,主动寻找机会行善。而我们有些人却常常像比喻中的那位祭司和利未人一样。机会就摆在面前,也可能假装视而不见,这样,我们就可以不需要付代价了。一对比就发现,我们的信心与亚伯拉罕的信心差距是何等的大呢。所以,当神赐大福给亚伯拉罕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的干看着了。神从来都不会有偏心,如果我们羡慕亚伯拉罕在神面前所得的福分,那么,我们就应该审视自己的行善与亚伯拉罕是否相像吧。
行善本已不易,必须要突破老肉体的顽固捆锁才行。更不容易的是,一个人付了很大的代价行善,结果可能是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赞,反而还会遭到许多的毁谤批评。马利亚这次用香膏膏主,对她来说,是尽她所能的付出,代价比别人付的都大,结果不但没有赢得周围人的称赞,反而还遭到了批评。批评她的不仅是加略人犹大,其他好几个门徒也都在批评她。他们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马利亚生气。马利亚任凭他们批评,却没有反唇相讥,默默忍耐。因为她相信,人会误解我,主耶稣不会误解我。我爱主,只要主知道就够了。马利亚奉献香膏膏主,这已经是一件美事了,如果她因行善而被人批评之后,能不灰心丧志,继续忍耐等候,那就是更美的事了。【加6:9】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马利亚没有为自己辩护,更没有回击那些批评她的人。最后,主耶稣替她说话了: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
【林前8:3】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作者简介】 谢迦勒:雅博网作者,基督教青年传道人。写有信仰随笔及讲章100余篇。现已编辑电子图书《圣经与信仰问答》、《耶稣所行的神迹系列》,已在本网站旷野书库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