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看!福杯满溢

2021-10-05 作者:陈老师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福杯满溢.webp.jpg

  诗23:1-6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我必不至缺乏什么?

  诗篇二十三篇可以说是我们大家最熟的圣经了,大概很少有弟兄姊妹是不会背的。但往往也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能背,而且背得太熟练了,以至当我们在背的时候,就不经过大脑思想;背过了,好像没有背过一样,没有从这些内容里,得到应有的信息和造就。以至越是大家熟悉的经文,象主祷文,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大家越不用心去思想里面的意思,把这些经文顺口背过,有口无心!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希望今后大家在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不要因为会背,就不加思索的顺口背过去,我们更应当要留心思想里面的信息和意思。

  在这篇诗篇里,大家又以第一节为最熟悉;只要一提到诗篇23篇,马上我们想到的,就是这句话: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一想到‘不至缺乏’,大家又马上联想到,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得什么,想要多少就得多少”。对这样一位‘有求必应’的牧者,当然感到他是那么慈爱,无限良善,使我们感恩不尽。

  这样的理解,虽然不能说是错,但却不够全面,不够平衡。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我们是他草场上的羊,我们不至缺乏,是按牧人的意思不缺乏呢,还是按羊的意思不缺乏?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我相信弟兄姊妹的答案都是对的,当然应当按牧人的意思。但当我们把这个道理,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必不至缺乏‘却常常变成是神要按我们的意思来成全一切。如果神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会埋怨神,为什么使我们缺这缺那的,不是说’不至缺乏‘吗?或是当有些我们不希望或不喜欢的事情,临到我们时,我们又会埋怨神,为什么使这些事情临到我们?我们并不需要它们啊!

  因此,当我们要明白这篇诗篇要带给我们的教导时,首先就是要知道,究竟神的意思,要我们不缺乏什么?在这篇诗里,接下来几节的内容,正是告诉我们完整的信息,究竟这位好牧人,使我们不至缺乏的,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些是我们喜欢得到的,有些是我们并不想得的。但我们必须记得,我们‘不至缺乏’的内容,不是由我们羊决定,而是由我们牧者决定的。只有当我们不缺乏牧者要给我们的一切时,我们才真正达到‘福杯满溢’的地步。

  每当我读这篇诗篇时,常喜欢想象自己,好象走进一间超市,推着购物车,把神要给我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到车里去。有些是我喜欢吃的,我很高兴放到车里去,巴不得能多放一点;有些我并不喜欢吃,但因为是与我有益的,所以也得放进去,因为是神安排的。这样在超市里一圈走下来,购物车里已经装得满满的,几乎要溢出来了。当我带了所有这一满车的东西回家,我就在各方面都不至缺乏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到底神不让我们缺乏的,有哪些内容。神知道,这些都是他为我们预备的福,是我们福杯中不可缺乏的内容。

  不缺乏物质生活的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这一福的内容,是我们最喜欢,也是最常提的。甚至有弟兄姊妹讲到‘不至缺乏’,以为就是指这一节说的;神是我们的牧者,他为我们预备的,就是有草有水,不缺乏对我们生活中一切需要的供应。

  这确实是牧人为羊群预备的很重要一个内容,按照神的心意,他向我们所存的,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而是赐平安的意念。(耶29:11)神乐意把我们带到青草地上,使我们躺卧在可安歇的水边;不忘记在我们生活中,赐福给我们,使我们物质上有丰富供应,生活中顺利通达。当我们数算主的恩典时,这总是大家最喜欢,最注意数算的内容。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把全家人召聚在一起,借欢度新年的机会,大家为过去的一年献上感恩,数算神在过去一年里,给我们有哪些祝福和恩典。虽然我很希望大家能从更多方面来感恩,但一般来说,大家所讲的,总离不开‘青草和水’的范围,总是讲到一年来,大家身体健康,诸事顺利,出入平安,逢凶化吉,诸如此类的内容。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弟兄姊妹在数算主恩时,思考的方向和内容。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年终的感恩聚会,大多是年龄比较大的弟兄姊妹,当一个一个为过去一年感谢主恩时,几乎一半以上的人,说了同样的内容,就是自己的孙儿孙女怎样读书有成,长得怎样活泼可爱,怎样聪明伶俐,蒙神祝福。虽然这确实是神的恩典,应当数算,但显然对主恩典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在弟兄姊妹中,常会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必须有丰富的青草,而且还要是最好,最配自己胃口的草;当得到了就大声感恩赞美;稍有一点不顺利不称心,就向神埋怨,不是应许说‘不至缺乏’吗?怎么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呢?另一种人则刚相反,在生活平安顺利的时候,就把神忘了,以为自己行,一切可以靠自己解决,把神搁在一边;只是到有缺乏或艰难时,才想到神,来寻求神的帮助。

  今天主耶稣是我们的好牧人,他使我们‘不至缺乏’,是包括我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当我们在回顾感恩时,首先想到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不错的。但大卫写诗篇23篇时,不是写到第二节就完了,还继续有更多内容写下去,表明还有更多‘不至缺乏’的内容,牧人要给我们。虽然羊群在青草地和宁静的水边,可能不想再走了,但牧人知道,这不是羊群路程的终点,应当继续在当走的路上走下去。只有经过不同的经历,得到不同的内容,才能达到‘福杯满溢’的地步,才能走到‘耶和华殿中’永远的家。

  不缺乏属灵生命的福

  现在的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状况是越来越注意,越来越懂得健康的难能可贵;所以不论在饮食上,生活起居上,都把保持身体健康作为生活的中心内容。我们在吃东西之前,要先考虑一下,吃了这些东西,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很多人在公园打拳,以走路当健身,或挤在专供锻炼身体用的健身房里,大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活得不只长寿,更要健康,才能有人生真正的乐趣。对我们弟兄姊妹来说,也越来越体会,身体健康是神给我们在世上最大的祝福。当我们全家在年终向神献上感恩的时候,最先提到的内容,往往就是这一年来,大家都能身体健康。

  可是我们的牧人对羊群的祝福,不但是身体健康,他更关心的,是我们的灵性生活,我们灵命的健康。有些弟兄姊妹以为,信了耶稣,我们的罪得到赦免,将来上天堂没有问题,灵魂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接下来我们需要神继续看顾祝福的,就是我们的肉身问题,我们今生今世的事情。这是很多弟兄姊妹在信主以后不追求,灵命不能丰盛长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当我们信主的时候,我们都得了生命,但这并不是“灵魂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只是解决灵魂问题的起点,‘得丰盛生命’才是我们一生应当追求的内容。所以尽管我们很希望留在青草地,在溪水边,不再前进;我们的好牧人却要他的羊群继续上路,因为前面有更多更重要的内容等我们去经历,是可以帮助我们灵命丰盛的。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这正是关乎我们灵命健康的福,是我们更不能缺乏的。神给我们物质生活中的好处,那只是今生短暂的;而神使我们的灵魂苏醒,引我们走在义路上,这是跟我们灵命丰盛有关的,是有永远价值的。所以当我们数算神的恩典时,不要只想到神怎样给我们身体健康,凡事顺利,物质不缺;更应当回想,神是怎样顾念我们属灵生命的。当我们软弱失败的时候,神怎样帮助我们,挽回我们;当我们心灵沉睡的时候,神怎样把我们唤醒;当我们心灵疲乏的时候,神怎样救我们从这样可怜的光景里出来。这是神给我们更大更重要的福,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不认识这是我们更不能缺乏的内容。

  当我们在数算主恩时,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主恩主爱的认识,也就能有更深刻体会,有更广泛的内容,使听的人更得造就。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信主以后,都难免会有软弱退后、心灵沉睡的时候,我们应当数算,神是怎样把我们从这样的光景里叫醒的,使我们因此免去更大的失败,不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及时从偏路归回,这不是神对我们更大的恩典和祝福吗?

  不但如此,我们的好牧人更要引导我们走义路;我们灵魂苏醒,不等于已经在走义路了。我们以为只要不犯罪就可以了,不下地狱就可以了,心灵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已经够好了;但耶稣的意思,不只是不走罪人的道路,更是要走在义路上,走在神喜悦的路,主为我们安排的路上。我们不贪爱世界,不犯罪得罪神,这当然是好的,但这只是‘不犯罪’,没有作不好的事;不等于已经作了好事,行出义行。按照我们的本相,我们都是不喜欢走义路的,常常情不自禁地会走自己的路,走世界的路。神爱我们,希望我们能生命长大,能讨他喜悦,所以不但把我们从沉睡中唤醒,还要引导我们走在义路上,尊神为大的路上,能荣耀神,见证神。这对我们来说,是远比走在青草地,溪水边重要,更不可缺乏的内容。

  不缺乏艰难困境的福

  接下来,“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只有当我们经过死荫幽谷,我们才可能经历主在‘死荫幽谷’的同在。在神引领我们所走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会有艰难困苦的时候的。这不是神无力保守我们免去这些艰难困境,而是神要我们能经历他更深刻更宝贵的恩典,这恩典是只有在‘死荫幽谷’才能经历体验的。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平时拉住妈妈的手,并不觉得怎么样,有时还感到不自在,想挣脱。但当在黑暗里的时候,或面临一些令人惊怕不安的事情时,这时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即使事情并没有过去,但那种平时没有的温暖,心中得到的安慰,好象有力量的传递,却已经深深感受到了。

  神并没有应许我们不经过死荫幽谷,相反的,神容许我们人生中,必有死荫幽谷的经历,因为否则就无法经验这个福。在我们人生中,常会经历一些事情;它们发生的时候,是我们所不希望、不喜欢的;但到事情过后,却留在我们记忆里,成了终生难忘、有益的经历。如果我们一生平凡而过,我们能留在记忆里的事就很少;一个多经风浪的人,他的人生就不平凡,在回忆的时候,也就会有特别丰富的内容。

  多年前我在一个地方领会,完了他们安排一位年青姊妹开车送我去机场。车开出不久,就停在公路边不走了,原来汽油用完了。因为是在公路上,姊妹得拦住别人的车,把她带到前方加油站,用油罐带一些油回来,然后把汽车开到加油站,加满了油,才继续把我送去机场。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我嘴里说“不要紧”,心中的不自在,多少在脸上会显示出来。那位青年姊妹,当然就更是忙得满头大汗,又感到不好意思;幸好最后并没有耽误我搭飞机的时间。记得到分手的时候,那位姊妹跟我说:“这下你就不会把我忘记了!”虽然这是她自我解嘲的话,但却有一定的道理。人开车送我去机场,都不知有多少次了,但就是这一次,在我记忆里是最深刻的,我甚至还能记得那位青年姊妹的模样和名字呢!

  多少时候神也是如此,让我们经过死荫幽谷,使他的同在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经历。在平时,虽有神同在,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体验不深,没有印象。只有当我们经过死荫的幽谷,神和我们同在,给我们安慰,给我们温暖,加我们力量,使我们最后出离患难,得到平安;这时我们对得平安的感受,和一直生活在平安中,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对‘有主同在’的经历,必然是更深刻,永远难忘的。

  耶稣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救我们脱离凶恶”(太6:13);并不是说“不遇见凶恶”。既然是“救我们脱离”,就表明是会遇见凶恶的,不然就没有‘救’的必要了。如果我们不经历凶恶,我们就不可能经历主在凶恶中对我们的拯救。很可惜我们在患难病痛中的时候,常无法认识神的这一美意。

  当我们从死荫幽谷里出来,我们能够感恩,这已经是很好的表现,因为承认是主拯救我们脱离艰难困苦,或是从病痛中医治我们;说明这样的弟兄姊妹,在经过患难病痛后,还有知恩感恩的心。但更不容易的是,要我们还在死荫的幽谷里,还在病痛之中,我们就能感恩;因为诗人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正是在他行经死荫幽谷之中时,牧人的同在。我们必须能认识主在患难中同在的宝贵,他和我们一同经历各种苦难,一同行走在死荫幽谷里;还不是‘出离患难’的恩典,而是‘在患难里’的恩典。

  象我们主内的前辈蔡苏娟,郑惠端等姊妹,虽然她们所患的病痛,并没有得到主的医治;可是正是她们在病痛中经历主恩主爱的生命表现,才是最能激励我们、帮助我们的。我们不是一定要等到出离死荫幽谷才能感恩得安慰,当我们还在死荫幽谷里时,就已经能够感恩得安慰了,因为我们正经历主患难中的同在。我们不是一定要等到病好了才能感恩,得到主的医治;我们在病痛中就能够感恩,因为我们在病痛中,经历了主给我们患病时同在的恩典。

  不缺乏管教试炼的福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杖和竿不但是起保护羊的作用,也是对不听话的羊,作必要的管教。看到牧人有杖和竿在手,对羊群来说,一方面心中有安慰,因为这表示牧人是作好准备,保护羊群脱离一切敌人的攻击。但另一方面,也使羊心中不自在,因为知道在不听话的时候,这杖和竿也会施行管教,落到他身上。但是即使我们不喜欢管教,还是应当认识,杖和竿的责打,不是要叫我们害怕,而是为要使我们得益处;因为只有经过管教,我们才会得教训,有长进。

  每个有见识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不舍得管孩子的,不是爱他,是害他。(箴13:24)我相信当我们是孩童的时候,都受过父母的管教,在受管教的时候,也一定是不喜欢的。但今天当我们自己要管教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懂得这是为了他好。这样的道理是容易讲,容易懂,但到神责打管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不但无法认识,这是神为我们预备不可缺乏的福,而且还可能认为,这是神在苦待我们呢!

  除了个别蛮横无理的父母,凡作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是不会轻易随便责打他们的;当管教的时候,一定是因为有管教的必要。如果是邻居的孩子不听话,我们不会责打他,不但是因为没有这个权,也是因为没有这个爱,反正他好他坏,跟我无关。但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就不同了;不但是因为我是父亲、母亲,有管教的责任;更是因为爱他,知道不管教,孩子就无法分辨善恶对错,不利孩子品格的塑造,所以管教不是为了责罚,而是为了他好。

  人间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慈爱的天父,岂不更是如此吗?每次他管教我们,必定是有必不得已的原因;或是要阻止我们走向偏路,滑向世界,构成更大的失败,促使我们及早醒悟,从歧路转回;或是要教导我们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神所喜悦的,愿意遵行他的旨意。所以“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我们在受了管教后,生命就能丰盛长进,结出义的果子;这时我们才会明白,管教正是神对我们特别的爱,是我们作儿女特有的权利。

  有一次,一位主内长辈过生日,很多弟兄姊妹来祝贺并有感恩聚会。聚会中好多位弟兄姊妹站起来,见证自己从这位老弟兄所得到的帮助和勉励;有的受过他生活方面的关怀,也有的受过他真理方面的教导。最后老弟兄的儿子站起来说:弟兄姊妹说到父亲给大家的关怀和帮助,我都有过;现在我要讲的,是你们大家都没有的,我挨过父亲的打。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大家都笑了起来;确实,除了他作儿子的,没有人挨过这位老弟兄的打!一时之间,挨打成了大家最羡慕却得不到的一个福分,是只有儿子才能有的经历。

  正因如此,我们的好牧人在引导我们走这条‘福杯满溢’的路时,也要用他的杖、他的竿来管教我们,使我们不至走偏路、走迷路。今天我们能甘心接受神的管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这里却是更进一步的要求,“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不但要甘心接受,还得认识牧人的管教,乃是为了造就我们的灵命,我们的心灵要为此感到安慰。这是只有当我们生命长大成人了,才会有的体验和认识。就象老弟兄的儿子,当他为孩子的时候,父亲打他,他肯定是觉得愁苦不喜欢的;只有当他长大成人了,他再讲到受过父亲责打,才认识这是一种别人得不到的,值得夸耀的荣誉。

  回顾我们在过去的年日里,有没有受过神的管教?在受管教时,是不是能认识这是神对我们的爱?我们应当为此感恩,心得安慰。还是把神对我们的管教,看作就是为了要施行责罚,要叫我们受苦?如果因为我们不喜欢受神管教,神真的不管教我们了;有一天我们在天上,当别人述说神的大爱和恩典,说到从父神管教中所得的安慰时,恐怕我们就要羡慕不已,后悔莫及了。

  不缺乏敌人攻击的福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过去每当我读到这里,总无法体会,神在我敌人面前摆设筵席,究竟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是要我当着敌人的面来享受,以此向敌人夸耀吗?还是用这筵席去向敌人求和,和他一起享用呢?当我们面对,一面是敌人,一面是神为我摆设的筵席时,我究竟该如何做呢?

  当自己在教会里事奉的时间长了,经历多了,难免会经历艰难困苦;有的是来自环境的逼 -/迫,有的是来自周围的人,甚至是我们的弟兄姊妹,我们的同工。我相信每个事奉神的人,在事奉中都难免有过遭遇冤屈诬陷的事。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常会到神那里去叹息哭诉;而这个时候,神也常从其它方面,给我更多的恩典和祝福,好象是在安慰我,要我不必为所遭遇的攻击冤屈难过,他会因此加倍还报我,弥补我的。

  有一次我在读到这处经文的时候,忽然就明白过来了,这不就是神要在我敌人面前摆设的筵席吗?神的意思,就是要我们不必计较敌人的逼 -/迫攻击或造谣中伤,尽量享受神因此为你摆上的筵席吧。而且敌人越凶狠,攻击越厉害,神为你摆上的筵席也越丰盛。不必把我们的眼睛放在敌人身上,心心念念计较敌人对你的攻击和诬陷;把眼睛放在神为你所摆设的筵席上,尽情享用神为你准备的丰富恩典,他要加倍补偿你的一切损失。

  当我明白了神为什么要在我敌人面前,为我摆设筵席后,我就可以坦然面对一切要与我为敌的人,把一切对我的攻击诬陷,化作去神那里求得更多恩典的机会,这正是我可以大享神丰富筵席的机会。所以弟兄姊妹,如果我们无辜遭受人的敌意攻击,我们不必为此心怀不平,更不要自己伸冤报复,因为这正是我们到神面前,求神赐给我们更多恩典和祝福的好机会。当人因嫉妒恶意毁谤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必自己伸冤;只要到神那里,把所受的冤屈告诉神,然后跟神讨筵席。当我们忙于享用神为我们所摆丰富的筵席时,我们还会有空去顾及敌人的任何动作吗?还会想要去和敌人理论吗?

  不缺乏圣灵恩膏的福

  最后我们更不应缺乏的,是神要“用油膏我们的头“。最懂得‘用油膏头’的重要,应当就是写这篇诗的作者大卫了。当他被撒母耳膏立为王时,正是用油膏头而立的;这是得荣耀的象征,得权柄的象征,得国度的象征。大卫知道,当时是神借撒母耳的手膏他的,所以他向神说“你用油膏了我的头”;在当时以色列人中,就只有他一个人得到这个福,因为他合神心意,被神所验中。(撒上13:14)

  但主的应许,凡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都能进天上的耶路撒冷;(启21:27)而凡在城里面的,都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22:5)所以今天凡是信耶稣基督的人,都能得到这一个福,都要被神用油膏我们的头;因为我们都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罗5:17)

  说到膏油,我们总会联想到圣灵;我们受膏,确实是离不开和圣灵的关系。我们并没有象大卫那样,有被撒母耳用油膏头的经历,但我们却经过更美的膏立,是神亲自膏我们,而且还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膏立的凭据。(林后1:21-22)可以说,神就是用圣灵的油来膏我们的。

  我们信主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罪得赦免,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是不错的,但主为我们作成的救恩是更多更丰盛的;别的不说,我们还得到圣灵作我们的保惠师,长住在我们里面,永不离去。(约14:16)有些弟兄姊妹以为,圣灵作不作保惠师,这有什么重要的?不象罪得赦免那么重要。其实这是我们的主耶稣特别求父,赐给我们信主之人的,极其重要的祝福。(约16:7-8)从我们认罪悔改开始,一直到将来进入荣耀,我们每件事情,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圣灵的引导,恩膏的教训;是他用亮光和启示,使我们明白神的话语和旨意,一路引导我们,直到将来和主一同作王。(约壹2:27)

  所以具体的说,我们得到圣灵做保惠师,就是得到神用圣灵的油膏我们的头。在圣灵的教导和引领下,一生走在神旨意的道路上,为主忍受各样苦难;当我们见主面的时候,就能从主得赏赐,和主一同作王。(提后2:12)这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大福分,是我们一切信主之人应有的最大盼望,是最不可缺乏的。

  福杯满溢是因不缺乏这一切

  当这时,大卫才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们在得到前面所说这许多‘不至缺乏’的内容后,我们才达到‘福杯满溢’的地步。就好象我们在超市推着手推车,把需要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放进车里;在出来的时候,车上已经装得满满的。当然在超市,你出来的时候,不要忘了算帐付钱;但这一切福,是我们的好牧人白白赐给我们的,他已经为我们付出了重价。所以不要因为得到一点青草和溪水就心满意足,以为这就是我‘不至缺乏’的一切内容。神为我们所准备的,是更多更丰富的,我们必须得全了,才是‘福杯满溢’。

  如果今天我们是在年终感恩,那么,当我们能从这些方面来数算神的恩典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要感恩的范围,不再只是局限在‘大小平安,儿孙健康’这样一些内容;我们对神恩典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境界。

  永住神的殿,得着牧人自己。

  诗篇23篇是以“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结束的,这是牧人为羊群准备的最终归宿,也是我们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我们要永远住在神的殿里,以神殿为家;表明我们和神之间,不再是牧人和羊群的关系,而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因为只有儿子才是永远住在家里的。(约8:35)这时,我们从主得到的,也就不再是羊群能从牧人得到的各种供应,不缺乏他所赐的各样福气;我们得到的,是这位牧者自己。我们不只是得着主赐的各种祝福,更是得着这位赐福的主。我们得着他,就是永远得着,因为他永不改变。我们得着他,就是得着一切,还有什么福不是我们的呢?这才是真正的‘福杯满溢’。

  弟兄姊妹,让我们都能按着这篇诗的内容,跟着我们的大牧人,从第一节,一直走到最后一节;不但明白我们跟着他,不至缺乏什么,更要住进神的殿,直到永远,阿们。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