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同打美好的仗

2021-10-12 作者:陈老师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同打美好的仗.webp.jpg


  提后4:6-11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保罗临终前的愿望

  提摩太后书是保罗所写的最后一封书信,那时他已经被关在罗马的监狱里,并且也知道自己即将会被杀头,为主殉道。所以他说“我离世的时候到了”。这封信是他写给和他同工多年,如同是他属灵儿子提摩太的,很可能这是他给提摩太最后的遗言。在信中保罗对提摩太作了最后的提醒和勉励,也一定是拣最要紧关键的事情写的。正如作父母的,在对儿女留下遗言时,一定是拣最需要提醒他们的事情说的。而我们每个弟兄姊妹,特别是事奉神的人,都正是今天的提摩太,所以本书对我们来说,是具有特别重要之意义的。

  保罗在这里提到自己的一生,他已经打了美好的仗,跑完了当跑的路,也守住了所信的道。保罗为什么要说这几句话呢?他是不是在临终之前,为了要让人知道,自己一生是多么忠心为主作工,想在临死之前,为自己留名传后呢?或是怕别人对他不了解,甚至是因为有诬陷冤屈他的,他需要在临终之前加以表白呢?即便如此,他这是写信给提摩太,难道提摩太对他的一生也不了解吗?他又何必要作这样的自我表白呢?

  从保罗一生的为人,我们相信他不是一个喜欢自我标榜的人。所以他在给提摩太的信中这样说,不会是为了怕提摩太对他不了解,不知道他为作主工是尽心竭力的。在这封信的开始,保罗勉励提摩太“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提后1:8)我们从保罗这句话,可以懂得他这样‘自我表白’的真正用意,乃是为了要提摩太和他‘为福音同受苦难’。

  保罗告诉提摩太的意思是,他已经打了那美好的仗,现在他离世的时候到了,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但我们和魔鬼之间的这场属灵争战并没有过去,还得有人继续打。虽然保罗没有明说,但用意已经够清楚了,接下来应当谁继续打下去?当然是提摩太了。

  保罗从大马色悔改归主后,一生跑在当跑的路上,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现在他人生的道路已经跑到尽头,但这条真理的道路并没有到尽头,还得有人继续跑下去,继续高举主的名,见证主的道。那么应该谁来继续跑呢?当然保罗的心目中不是别人,乃是提摩太。

  保罗说‘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我相信他所指的,不是他一生没有放弃信仰;像保罗这样忠心事奉主的仆人,不会把‘不放弃信仰’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他说守住所信的道,应当是指他一生为真道竭力的争辩。如今虽然他无法再继续为真道争辩,但异端邪说在教会还是在兴风作浪,到处迷惑人,混乱真道;需要有人起来,为持守纯正的信仰而竭力争辩。(加2:4-5)那么应当谁来继续为真道争辩呢?当然在保罗的心目中,不是别人,又是提摩太。

  谁该接这‘下一棒’?

  用现在的话来说,保罗知道自己快要离世归主,他一生事奉主所作的事工,已到了需要‘交棒’的时候,需要有接棒的人。那个人是谁呢?当时最适合的人选,当然就是提摩太了。提摩太是他多年同心的同工和帮手,对他所作的事工也最熟悉了解,又是他一手带领栽培起来的,是他属灵的儿子。所以很自然的,当时保罗最合适的接棒人,就是提摩太了。虽然圣经里没有明确提到在保罗殉道后的教会情况,但我们从希伯来书最后提到提摩太也曾经为主被囚,说明他确实是如保罗所期望的,接了保罗的下一棒,打了美好的仗,跑了当跑的路,也守了所信的道。来13:23

  但是提摩太也早已经不在了,他也早就‘交棒’给更年轻的一代了。我们和魔鬼之间的这场属灵争战一直到今天还仍然在进行,这场争战是一直要打到主再来,魔鬼被丢到火湖时才真正打完的。两千年来,教会的事工前赴后继,一代一代交棒下来,今天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应当正是轮到我们打这美好的仗,跑那当跑的路,守那所信的道的时候了。神把提摩太后书留在圣经里,也正是要给我们历世历代神的儿女看,要我们前赴后继,一代一代的,把这一棒接好。

  那么弟兄姊妹,我们有没有接好这一棒,和我们的前辈那样,打美好的仗,跑当跑的路,守所信的道呢?当面对撒但各种试探诱惑和攻击的时候,我们能靠主得胜有余吗?当世俗潮流侵袭教会的时候,我们能分别为圣,坚持走在神喜悦的道路上吗?当真理受到搅扰歪曲的时候,我们能分辨并起来竭力争辩吗?保罗告诉提摩太,那公义的冠冕不单是为他准备的,也是为一切因盼望主显现而能跟他一起打美好仗,奔跑十架道路,持守纯正信仰的人准备的。只要我们今天能接好这一棒,也一定能从神得到那公义的冠冕。

  有始无终的底马

  当保罗知道自己人生的路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心中没有因自己即将离世而伤感,他挂念的是神的家,教会留下这许多工作,该由谁继续做下去?这是为什么保罗在这里提醒提摩太,要和他为福音同受苦难,同得那公义的冠冕。所以他要提摩太赶紧到他那里去,显然是因为有许多事工,需要趁他还在人世,赶快交代清楚,安排继续关心,愿意担当的人。有意思的是,保罗接下来还提到好几位同工的情况,指出他们在事工上的不同表现,反映出他们是不是真能和他一起‘为福音同受苦难’。

  首先他提到的是底马,当教会面对罗马官府严厉迫害的时候,他作了逃兵。他的表现必然已经在众同工和信徒中,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所以保罗在提到这些同工时,也首先提到他“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他应当是不久前才离去的。

  虽然在使徒行传里,没有提到过底马,我们无法得知他的背景情况;但在保罗写给歌罗西教会和腓利门的信里,都有提到底马对他们的问安。西4:14,门24保罗的这两封信,都是当他在罗马被拘禁的时候写的;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28章的记载,得知当时保罗的处境。虽然当时的环境没有像罗马帝国疯狂迫害教会那样厉害,但犹太人处心积虑地要害死保罗,可能正通过关系,要置保罗于死地;结果如何,都还很难逆料,应当说也是在很艰难的处境之下。这个时候,底马能够继续做保罗的同工,而且还是比较积极而重要的同工,能在这两封信中,和路加并提问安。

  保罗这次在罗马被拘禁两年后,就得到释放,(徒28:30)继续到各地事奉神。我们从保罗在这个时期所写的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可以知道,他在这个阶段又到过以弗所,马其顿,特罗亚,米利都,革哩底,尼哥波立等地方;从教会历史的记载,到他被罗马暴君尼禄处死,估计大约又有三年的时间。(提前1:3,提后4:13、20,多1:5,3:12)底马在这三年里,应当继续是做保罗同工的。一直到保罗第二次被 b u,在罗马坐监,就是他写提摩太后书的时候,底马才离开保罗而去。

  所以应当承认,底马在开始跟随保罗的时候,是曾经和保罗同打那美好的仗,同跑那当跑的路,也同为真道竭力争辩过的。甚至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拘禁的时候,他也能为福音的缘故,和保罗同受苦难的。可以说他在这条事奉的路上,开始的时候是跑得不错的。只是开始跑得好,不等于就能一直跑得好。当保罗第二次在罗马坐监的时候,他就失去和保罗同受苦难的心志,到帖撒罗尼迦去了。

  如果是为了工作需要,离开保罗,被打发出去,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底马的离开,是为了‘贪爱现今的世界’,我们不知道他具体去做什么,但总是从事奉神的路,转到追求世界的路去了。当时教会正面临罗马帝国的疯狂迫害,羊群正面临狼群的侵袭,是最需要有牧人关怀爱护安慰的时候。保罗因被关在监狱,失去继续关怀羊群的可能;应当正是底马等同工起来,接替保罗的事工,安抚勉励羊群,胜过逼 -/迫试炼;可是就是在教会和羊群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作了逃兵,在这条事奉道路上,成了‘有始无终’的人。

  我们不知道底马是以什么理由离开保罗的,我想他不会承认是因为看到环境的险恶而害怕,或是因为贪爱世界而要离开;当他跟保罗说要离开的时候,他一定是有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的。当时教会所面对的迫害,主要就是在罗马,所以底马只要找一个理由离开罗马,到帖撒罗尼迦去;而且到了那里,借口办理其它事情,不再做教会事工,他就可以逃避罗马官府的逼 -/迫了。

  我们很容易以为,底马去帖撒罗尼迦就是放弃信仰,不再信耶稣了。其实并不一定是如此,底马只是离开保罗,离开神给他的托付和当作的工;当他到了帖撒罗尼迦,他可能还是信耶稣的,不过是暗暗的信。当环境许可的时候,他也会去帖撒罗尼迦教会聚会;而且他对唱诗祷告,对圣经道理,都比一般信徒熟悉得多。甚至他还可以在帖撒罗尼迦教会中做见证,夸耀自己曾经是保罗的同工,讲起跟随保罗时的各种经历,令那里的信徒都钦佩赞扬不已。

  说得更清楚一点,在信仰的路上,底马可能是继续在走的,但在那条事奉的路上,他偏离了,逃跑了。他是只敢远远的、暗暗的跟随耶稣。他所失去的,不一定是那永远的生命,而是那永远的赏赐,那公义的冠冕。

  有人会想,这样他不是很合算?既不失去将来的永生盼望,在今世又可以有安舒享乐的生活,不需要付代价。但我相信一切真心信主,愿意跟随主脚踪的人,总是以永远的赏赐和荣耀的冠冕为重的,那是比今生短暂的享乐更为重要的。就像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12:2)当我们看到那公义冠冕的时候,我们眼前的患难就算不得一回事了。更何况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不等于他真已经贪爱到手了;多少人尽管贪爱世界,最后并没有贪到,所得到的不过是无休止的烦恼和痛苦。即使他真贪到了世界,这对他可能是更危险的事,因为他有可能在这失败的路上,就一路滑下去,直到完全离开神的地步。就像浪子离家,如果不遇饥荒,在放荡生活中又飞黄腾达,这对他绝对没有好处,因为他可能永远不想回头了。

  今天在我们周围,不是也有这样的底马吗?底马可能是在环境压力之下离开保罗,逃离事奉的道路,向世界妥协,因体贴肉体而走上贪爱世界的路。今日的底马则可能并不是因为环境的压力,而是世界物质的引诱和试探,使他离开事奉的道路。有些过去在环境压力下还能忠心持守信仰,打美好仗的工人,如今却因“贪爱现今的世界”,失去奉献的心志,在各种动听的理由下,不再打美好的仗,跑当跑的路,守所信的道了。他们都仍然相信耶稣;他们对主和真理的认识,也仍然比一般弟兄姊妹强得多;当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也会顺便做些教会事工,但只能是客串性质,没有真正的负担,不想承担任何事工的责任。他们因被世务缠身,无法摆脱;(提后2:4)就像底马那样,在这条事奉的道路上‘有始无终’,失去得公义冠冕的机会。

  如果他们在世界上一帆风顺,可能他们还会说“这是神的祝福”,其实这只是出于魔鬼的欺骗,是魔鬼送他的礼物,使他离神越走越远,更难回头。倒不如他们在世事上遭到挫折损失,就像浪子遭到饥荒,那还是神的怜悯,使他早有回头的机会。我们不知道底马最后如何了,盼望他贪爱世界却贪爱不到,最后能回到神托付他的事奉道路上来。更盼望今日的底马,能够悬崖勒马,赶紧回头,不至于在这条事奉的道路上,成了一个‘有始无终’的人。

  无始有终的马可

  保罗接下来提到另一位同工马可,马可和底马的情形刚相反,如果底马在这条事奉的路上是‘有始无终’,那么马可就可以说是‘无始有终’。马可在事奉的路上一开始就失败了,他跟了巴拿巴和保罗出去传福音,结果没有走多远,就逃回耶路撒冷去了。(徒13:13)虽然圣经没有说是为什么缘故,但从后来保罗拒绝再带他走,可以知道他当时是不应当离开的,很可能是经不起事奉生活的艰苦和危险,作了逃兵。(徒15:36-41)

  底马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曾经打过美好的仗,不能代表他就能一直打美好的仗。而马可的事迹则勉励我们,一个曾经有过失败的人,也不必就此灰心,以为自己不能再起来,没有机会继续走道路。马可刚开始走事奉的道路,就作了逃兵,在这场属灵争战中打了败仗,使保罗在第二次外出的时候,坚决不同意带他同行。但到保罗在罗马监狱写信给提摩太的时候,他却特别向提醒提摩太提出,在去他那里的时候,把马可带来;而且还特别说明“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原来认为是不能同工的,这时已经是保罗作事工时不能少的同工,可见保罗对马可的评价,有多大的改变。

  当初保罗和巴拿巴为了马可的缘故,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徒15:39)他们二位在初期教会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不是我们可以妄加评论的,应当说他们对马可的意见都没有错。有人以为圣经接下来不再提巴拿巴的事工,表明巴拿巴在这件事上错了,所以他作的事工不被记念。我想这样的结论是片面而草率的,因为圣经不可能把每个人的事迹都那么详细记载下来。但从马可的转变,甚至还能成为《马可福音》的作者,说明当初巴拿巴坚持要再给马可一次机会,使他可以有机会从失败中转回,打美好的仗,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是绝对合神心意的。

  当时保罗不愿意再带马可,也不是因为他个人对马可有什么意见。保罗着重的是工作,就怕马可的灵命还是不够老练稳定,带他同行会影响事工。但巴拿巴着眼的是工人,青年同工刚出来事奉,是难免会有不足之处的。应当要给他第二次机会,不能因为有过一次失败,就把他全盘否定。从后来的事实说明,他们两个人的意见都没有错;神正是借着他们的分手,使原来只有一组工人外出传福音的,变成两组工人同时作工,使事工效率得以加倍。这不是神的智慧吗?当然要注意的是,分手并不等于分家、分裂。现在在弟兄姊妹中的问题就是,要么大家在一起,结成死党,要么一分手,就成死敌,彼此纷争结党,相互攻击。虽然在这以后,使徒行传里不再有关于巴拿巴的事迹,但我们从马可的转变,和他以后在主事工上的表现,可以确知巴拿巴继续带领马可是蒙神悦纳的,保罗在跟他分手以后,也仍然是以他为自己亲密同工的。(林前9:6)

  我们相信马可在提出再跟巴拿巴保罗同行的时候,是对自己第一次的失败,经过深切反省痛悔的。一个经过失败的人,要得到其他人的谅解和接纳,确实是会比一般人更加困难,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价。连保罗自己在初信悔改的时候,也是无法得到耶路撒冷信徒接纳的。(徒9:26)

  其实在我们中间,又有谁敢自夸,在走上这条奉献道路后,就没有过失败呢?有谁能够保证自己一定能打美好的仗而不失足呢?过去我国社会上有过一阵子,盛行要么把人捧上天,要么一棍子把人打死,不给翻身;说他‘好’就什么都好,说他‘不好’就什么都不好。可惜这股社会上的风,也同样刮到弟兄姊妹中间。当我们看到有偶被过犯所胜的弟兄姊妹,或是在事奉中偶尔出错的青年工人,大家不是用爱心挽回,耐心帮助,再给机会,而是指责打击,全盘否定;能像巴拿巴那样耐性引导、谆谆教诲的人实在太少。有一次我在上《门徒训练》这一课时,问大家,在圣经中的众多老师中,大家最喜欢哪一位?结果,巴拿巴是最受欢迎的一位。

  以后马可也曾经跟随过彼得相当一段时间,从彼得称他为‘我儿子’可知他和彼得之间的关系。(彼前5:13)彼得自己就是经历过极大失败的,他不会忘记自己在主被卖那夜否认主的情形;他更不能忘记当鸡叫时,耶稣回过头来看他的那满有慈爱怜悯的眼光。所以当他在带领马可时,他记住了耶稣提醒他的话“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2)他知道马可有过这样的失败经历,不正是他需要用自己的经历来坚固的人吗?

  在巴拿巴和彼得的调教下,马可得以从失败中起来,再次上路,打美好的仗,跑当跑的路,守所信的道。他回头以后,在事奉中的出色表现,使彼得称他为儿子,更得以被神验中,成为圣经写作者中的一位。在初期教会年轻一代的工人中,就只有他和路加能得此殊荣。(我们不知道希伯来书的作者是谁)其实到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拘禁的时候,马可已经再次和他同工。(西4:10)这以后,马可的表现使保罗对他越来越器重;最后更为他作出了切实的评语“他在传福音的事上于我有益处”。

  保罗素来就是对事工极其认真负责的,当初他不愿意再带马可,并不是因为对马可有意见,要全盘否定他,而是为事工着想,怕受影响。现在他需要马可同工,也不是因为他现在和马可要好了,就处处地方拉他一把;而是马可在实际事奉中,确实打了美好的仗,多年来在事奉的路上也不再偏离,更为持守真道而竭力争辩;才使保罗对他的印象完全改观,作出如此的评语。

  马可的事迹常能带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因为我们中间,有谁敢自夸没有失败软弱的时候呢?虽然他开始时跑得不好,但他却最终有美好的表现和见证。如果今天在我们弟兄姊妹中也有人曾经失败过,作过逃兵,偏离事奉神的路,在过去的属灵战场上作过逃兵,打了败仗;我们不必灰心丧胆,以为自己就完了,不能再被主使用,被教会接纳了。马可正是我们的榜样,只要我们从此比别人加倍努力,忠心事奉主,无始而有终,就必能蒙主悦纳。即使一时有些弟兄姊妹不谅解,只要不是心存偏见,终必会转变他们的看法。

  有始有终的路加

  保罗在这里还提到另一位同工,就是路加。路加是圣经中《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两卷书的写作者,但他在这两卷书中,很少提到自己。我们只是从他的表达里,估计他是从使徒行传的16:10开始和保罗同工的;因为在这之前,他在‘人称’上是用‘他们’,从这一节起,就改用‘我们’。说明从这个地方起,他把自己也包括在保罗同行的人中,包括在保罗的同工内。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使徒行传,可以知道路加在用‘人称’时是很认真的。我们以他记载保罗在腓立比被监禁的过程为例,当他和同工们到达腓立比时,他是用‘我们’,意思他也是一同去腓立比的。但是当保罗和西拉被监禁的时候,他就改用‘他们’,因为他自己并不在被监禁的人中。(徒16:16、22)

  这以后,路加是常在保罗身边的,有一次为了躲避犹太人的迫害,众多同工必须分道而行;保罗安排大家走陆路,自己走水路,而路加则和保罗一同坐船。(徒20:3-6)我们从保罗对路加的称呼,可以知道他是医生。(西4:14)这可以帮助我们勾画出路加在保罗身边的角色,他不是到处作教会事工的同工,他在保罗身边主要的责任,就是照顾他的健康状况。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拘禁时,他在保罗身边;到保罗最后被关在罗马监狱里,最艰难的日子,底马已经离保罗而去,但他还照常在保罗身边,并不因环境险恶而躲避逃跑。他知道除了要书写两卷圣经的内容外,照顾好这位神忠心仆人的健康,就是神给他的使命和托付。所以自从他作了保罗的同工以后,就一直待在保罗身边,直到保罗被杀。他可以说是‘有始有终’的,和保罗同打美好的仗,同跑当跑的路,同守所信的道。

  当今天轮到我们来打这场属灵争战的时候,路加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在这条路上‘有始有终’。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的标竿,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祷告的题目。特别当看到我们周围的弟兄姊妹,我们的同工中,也有人像底马那样,离开了原先事奉的工作,在世事上得到发达成功;可能我们也同样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到‘帖撒罗尼迦’去,得着‘成功’。当这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仍然不动摇,继续为主打美好的仗,跑在事奉的道路上,持守住所信之道呢?

  我们不知道底马到帖撒罗尼迦去做什么;论条件,路加是医生,更有条件去帖撒罗尼迦发展自己的事业,得到今世的成功。也可能当底马离保罗而去的时候,他也邀约路加同行;因为既然保罗已经在罗马监狱,没有希望出来了,再继续留在保罗身边,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是应当为自己从新作出考虑和安排吗?但路加没有受底马的影响,他知道保罗确实很快将要为主殉道,但保罗所投入的这场属灵争战并没有结束,更需要有人接替打下去;虽然现在保罗不再能事奉主,羊群却仍然需要有人关怀牧养,在这条事奉的路上,需要有更多人走上来;保罗所信的道,也是我们的信仰,仍然面对异端的搅扰,需要有人继续为真道竭力争辩。路加知道,保罗会终必有离开世界的一天,但这许多事工并没有结束;所以对路加来说,不是不再有责任,而是责任更大了。他必须‘有始有终’地和保罗为福音同受苦难。

  在教会中,最宝贝的就是那些默默无闻,却一直在那里作着人不注意的事工。往往越是这样的弟兄姊妹,越是能有始有终地持守住自己的信仰和托付。倒是那些喜欢在弟兄姊妹中表现自己,突出自己的人,虽然一时间很容易受人注意,但却常如昙花一现,过一段时间就从事奉中消失了。他们不一定不再信耶稣,只是失去了对事工的负担和兴趣。每当我去各地教会探访弟兄姊妹时,最使我心中得安慰的,是见到多年熟识的同工,一直在那里忠心耿耿地事奉神,服事弟兄姊妹。这些人不一定都那么突出有恩赐,但他们却是那样忠心,有些是我看着他们身量和属灵生命渐渐增长,看着他们走上事奉的路,成为被神使用的器皿。如果我们一生能走在事奉神的道路上,没有偏离失败,就像路加那样‘有始有终’,这实在是神对我们最大的保守,最大的祝福。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这场属灵争战中,我们和保罗、路加是战在同一战线的,如果我们盼望有一天也能和他们一同从主领受这公义的冠冕,那么求神帮助我们,也使我们能‘有始有终’的奔跑在这条事奉道路上,不偏左右,直到见主面的日子。虽然像马可,经过失败能回头,也是宝贵的;但如果能像路加,有始有终为主打美好的仗,不是更好吗?

  无始无终的‘主同在’

  虽然路加‘有始有终’和保罗同工,是那么宝贵难得,但当保罗被关在罗马监狱里的时候,监狱的门是能够把路加和保罗隔开的。我们不知道当时罗马z /-府对探监的规定,按照我们的想象,犯人家属要探监,并不是那么方便的,有一定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即使当时罗马z /-府不那么严格,我想总不可能‘来去自由’,没有限制。所以当保罗在监狱里的时候,路加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他身边,必然会有想去而去不成的时候。

  当路加想去而去不成的时候,监狱的门却无法把我们的主耶稣关在外面。复活的主是无所不在的,就是监狱的高墙也无法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罗8:35)当文化g e命我在监狱里的时候,有六年的时间我和家人不能联络见面;但每想到监狱的门无法把主也隔开在外,总是我心中最大的安慰。不论保罗在怎样的境遇中,有主同在总是最可靠的。路加虽然忠心耿耿、有始有终,但他能力有限,难免会面对很多无可奈何的情形,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保罗没有被监禁,人与人之间的同工,也免不了死亡的阻隔。年长的保罗,总会有一天先路加而去,有终了的一天。

  惟有我们的主耶稣,他不但最信实可靠,而且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与我们同在,是任何环境和权势阻挡不了的。当保罗说“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时,(提后4:17)他知道路加来不了,不是他不想来,而是他无法来。但耶稣的同在却没有受任何影响,即使在最严密的监狱里,也照样就站在他旁边,加他力量。

  当我们说‘有始有终’,它虽然反映了人的忠心守约,但也指出了人能力的有限和时间的短暂,只能在这一特定的时段里。惟有主耶稣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同在,是无始无终的。这不但是指他的信实可靠,永不改变,不受时间的局限;更是指他的能力是无法限制,无法限量的。我们知道主爱我们是永不改变、直到永远的,是‘无终’的。那么耶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我们同在的呢?按我们的经历和感受来说,当我们接受耶稣作救主的时候,他就和我们同在了。但圣经却告诉我们,主爱我们,还不是在我们信他的时候,而是从创立世界以前。(弗1:4)“创立世界以前”是指什么时候?我们说不清楚,那应当是在神创立时间之前,是无法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主和我们同在的开始,是无法用时间来说明的,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是‘无始无终’的。

  感谢神,今天我们都已被主拣选,都是蒙召为主而活的人,我们也都很荣幸,能和保罗同工。保罗对提摩太的期望,也就是主对我们每个弟兄姊妹的盼望,要我们为主同打美好的仗,为福音同受苦难。今天正是轮到我们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日子,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都能像路加那样,在这条十字架的道路上,有始有终。即使我们会有失败的时候,我们也不必灰心丧胆,我们应当像彼得、马可那样,回头以后,更加努力奉献自己,弥补以往的亏欠,坚固我们的弟兄姊妹。我们千万不要像底马那样,虽然曾经打过美好的仗,却没有坚持到底,终于随流失去,走向世界,前功尽弃。当然最要紧的,我们必须记住,我们能打美好的仗,跑当跑的路,守所信的道,那是因为有我们的主与我们同在,他的同在是‘无始无终’的。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