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二讲:动静的抉择
2022-03-08
作者:李思敬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第二讲 动静的抉择 《箴一8-33》
《箴一1-7》交代了《箴言》全书的两个目的 ---- 敬畏上帝,加上仁义、公平与正直。 《一8-33》则展示另一图画。我们可将这段分为两部份 ----《一8-19》及《一20-33》。两部份均可再细分为三个小段落。
这段的前半部以「我儿」作为标记,分为三个小部份,即「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一8》、「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一10》、「我儿,不要与他们同行一道。」《一15》
《箴一8》句子有父亲、母亲及儿子,展示家庭的处境。父亲发出训诲,母亲讲论法则。人于生长之初,必是从家庭开始,即使无父无母的孤儿,也不能在街头自行成长。 《圣经》不是强调血缘的亲子关系,而是强调父母训诲的法则。
人的道路代表人的选择
「训诲」一词在上文曾出现了三次,至《箴三》,经文提及上帝的训诲,译者译作「管教」,管教不单言教,也包括出手责打,管教也指训练的过程,就如教练如何训练运动员,老师如何培育有潜质的学生,父亲如何耳提面命,教训儿子。母亲的法则在《中文圣经》又作指教。希伯来文所用的词语乃是摩西的律法。而《摩西五经》半数的篇幅都不是论及规则,乃是讲历史。论及诫命、律例、典章的,也并非指法例的规条,我们岂可立法要人孝顺父母呢? 「训诲」、「法则」这两个词语, 把父母的教导放在上帝教导的大前提下。但父母切勿以为自己的教导等同上帝的教导。
《以弗所书》教导作儿女的,当在主里听从父母;作父母的,当用主的真理来教导孩童。父母不是上帝,教导儿女乃是上帝交赋的天职,是衪将生命交托。上帝也把人交在主日学老师、团契导师,学校老师手上,如何教导呢?教导他们什么呢?另一方面,年轻人也要明白纵使父母不是上帝,然而上帝透过父母来教导他们,如果父母的教导跟上帝的诫命、律例、典章相符,总要尊重。在《一10-14》中,父亲引述恶人的话,说话传神,亦见其清晰的价值取向。年轻人所面对的,未必是明显的违法罪,但罪恶也有不同的包装。
今天年轻人的心思放在什么地方?他们渴望在三十岁前赚取「第一桶金」,视为有「志气」,绝非贪财。但是如何达成目标?大家一同合伙投资,勇往直前, 钻法律漏洞,就可成功…。我们并不要当土匪,打家劫舍。可是,社会里充满了诱惑的邀请,人总想碰碰运气。父亲提醒儿子别跟他们同去,并指出他们的结果。
这里应用了《箴言》的主题 --- 路。当人开始走路时,人看不见路的尽头。当我们初次走这条路,更需要一位熟识这条路的人,为我们来领路,教我们晓得沿途将会遇见什么。 「路」代表了我们的选择, 经文提醒我们,别随便走上他们的路,我们可以选上别的路。然而年轻人正是步入人生开始,正进入冒险的阶段。他们获朋友之邀,一起上路,为何要阻止他们呢?父亲认为如果年轻任意而行,当他走至末尾,结局绝不会是他所渴望的。人走到末尾才见到结局,为时已晚。好像飞鸟,网罗突然摆在眼前,它就躲避不了。这是智慧的说话。
我们常常误解圣经,以为基督徒必须贫穷清苦,其实《箴言》也有论及财富。智慧之子乃是勤勉的,他夏天聚敛。不过,我们还要考虑他致富的途径,不义之财乃是无益,不能救人脱离死亡。 「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箴十3要留心其过程。我儿,应当小心,这条路不但不能领你到达你所渴望的目的地,在路途上,还充满了罪恶。而罪恶不是上帝所祝福的。
从《箴一20》起,作者为我们展示另一幅图画,亦可分为三个部份。从《一21》为第一段落,而《一22-27》起就是「智慧」的说话内容。按《一 28-31》原文应是「他们」,而并非如和合本译作「你们」。在这个部份,「智慧」再不是出现在家庭里,「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在热闹街头喊叫,在城门口,在城中发出言语」《一20-21》。
有人说这段经文用拟人法,「智慧」就有如一个人物,在公众场所出现。且「智慧」一词是女性。但严格来说,只是文法分类的标记,大可不称为阴性、阳性,改为甲、乙也可,故「智慧」一词虽属阴性,但不表示它就是女性。注意《一20》所提的「智慧」,希伯来文是众数,众多的「智慧」在街上呼喊,而下面的则用上单数。原来「智慧」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安坐在冷气间里,要求对方先作预约,方可会面。 「智慧」反倒走上街头去,叫人们逃避不了。
街头是公众场所,人们必经之地,无从躲藏。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人们用不着在深山野岭寻觅「智慧」,故此在人世间碰上「智慧」,或「智慧」在街头巷尾发声,人们也无法识别。 「你们当因我的责备回转。」《箴一23》若更直接地说,当译作「你们当回到我的责备里去。」原来人不愿听「智慧」之言,因为以为「智慧」责备他们,人都不愿受责骂,然而《圣经》却「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 「智慧」说那些愿意接受的,「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们,将我的话指示你们」《一23》。神的灵与神的话,就是先知的职分。
《箴言》第一章上半部论父母管教,下半部论耶和华的灵及耶和华的话,可见已将《摩西五经》及《先知书》,都纳入在「智慧」的范畴里。先知的话多是督责,令人难受。以为平安的时候,先知却说出叫人难受的话,指出叫人不安之处。他责备我们,为要将神的灵浇灌我们,这又跟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我们宁愿参与奋兴大会,总不想在督责中被圣灵充满。神的话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但是有人自恃成年,什么也晓得,便没有人能向他责备。如果连读《圣经》时都不肯受责备,那就糟透了。当知人总会犯错,灵性不会登峰造极到永不犯罪。
神的话满带爱意
其实世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智慧」提醒那些自命有智慧的人,当上帝的话提醒时,我们是乐意接受,还是设法逃避?上帝对以色列民呼唤,人却不肯听从;祂伸手却无人理会。在此「智慧」便说出其结果,当我们轻视上帝的责备,「智慧」似乎狠下心肠,嗤之以鼻,在《一26》「智慧」出去街头、城中、城门口,不停寻找。内心逼切得很,恨铁不成钢,才会说出那些反话,为的是叫人迷途知返,回到神的话去。
一28「智慧」用了另一个代名词,把代名词更换了,这是重要的。你们断不是「他们」。明知不爱听,但还是劝诫,依然期望人会分别开来。 「智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房间里跟我谈,忘不了他的泪。那是爱,那是对儿子不放弃的爱。那是上帝的爱,对祂的儿女不放弃的爱。那也是先知的爱, 明知无人理会,仍要讲论,如耶利米所说,若然不说,心里就被火烧。
人若明白话语背后带着爱意,就愿意听从。 《旧约》从诫命典章,到先知责备,直至《智慧书卷》开场白的提醒,主题乃是爱。带有督责,叫人归正,教导人学义,就如父母充满着爱。我们甘愿听而回转,否则忠言逆耳。读神的话不是研究逻辑性多强,准确性有多高,诸多驳斥,而是寻着背后的核心 ---- 爱。 《箴言》的「智慧」并非一套理论,而是介绍这位爱我们的上帝。
《一1-7》论及写作目的,而《一8-33》则叫我们体会上帝的爱。我们得蒙神爱的呼召,爱的拯救,我们才晓得回转。就让我们回到神的爱里去,听从祂的话,甘心按着祂的吩咐而行。我们只愿听见祂的声音,就是那位爱我们的上帝的提醒。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