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书笔记
目 录
《耶利米哀歌》笔记
I.《耶利米哀歌》在正典中的位置
II.书名
III.写作时间
IV.本书的诗歌风格
V.《耶利米哀歌》的结构
VI.《耶利米书》的神学思想
VII.本书的大纲
A.对耶路撒冷悲剧性的陷落的生动而富戏剧性的描绘 1:1-22
B.耶和华和先知对耶路撒冷的详尽的看法 2:1-22
C.第三章(本书的中间部分)和其他几章都不同:主要是广泛意义上的悲叹,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其中的每一行都是以字母表中的字母为开头。 3:1-66
D.第四章每节两行,其第一个字母是按字母表中字母顺序排列。这诗让人回想起圣城被毁的那段可怕的日子。 4:1-22
E.最后呼求耶和华记念他们 5:1-22
《耶利米哀歌》笔记
I.《耶利米哀歌》在正典中的位置
我们之所以在《被掳前、后的先知》这一课程中来研究《耶利米哀歌》是因为本书传统上是与《耶利米书》密切相关;而且在英语版的《圣经》中,它是排在《耶利米书》后面。玛所拉抄本没有表明其作者为耶利米。和其他版本的《旧约》一样,希腊文版的《旧约》也没有把耶利米当作本书的作者。对于本书的作者到底是不是耶利米,人们有许多争论;但仅根据本书的内容,我们无法肯定它是出自耶利米之手。当然,本书的思想和风格与《耶利米书》相似;这样,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其他哪个人可能是作者,因而我们将沿用传统的观点。
II.书名
本书希伯来文书名为Ekah,即在1:1、2:1和4:1中出现的“何竟”(How)或“何其”的希伯来原文。希腊文的书名为Threno,意为“悲哀”,这一名字源于拉丁文译名。
III.写作时间
学者们普遍认为,《耶利米哀歌》的形成是和公元前586年的耶路撒冷之陷落和圣殿被毁发生在同一时期。本书没有任何内证表明它是在被掳时期写成的,而本书所记载的事件似乎是由一个亲眼目睹犹大在被毁前的最后日子中的悲惨境遇的人所写成的。
IV.本书的诗歌风格
本书的诗歌结构被称作是字母诗,即按字母顺序来架构诗歌。希伯来字母表从A到T共有二十二个字母。第一、二章各二十二节,从第一节开始,每节开头的字母按顺序和字母表对应。第三章也有二十二节,但每节包含三行诗句,都以特定字母开头。第四章的结构和第一、二章一致,但每节各有两行。第五章共二十二节(也可说是行),但没有完全按字母顺序排列。
写作字母诗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为了便于记忆,但如果这是它的唯一原因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更多的以这种形式写成的经文。因而,这主要是出于风格变化的考虑,所以它同时也是一件艺术作品。
V.《耶利米哀歌》的结构
第一章
(所有的第一节)
(所有的第二节)
共二十二节,六十六行
第二章
同第一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六十六行(每行一节)
每行以字母表的一个字母开头
第四章
同一、二章,除了每节是两行而不是三行
第五章
本章没有以字母表的字母为开头,但仍是二十二节。19-20节,即本书中的最重要的忏悔诗,可算作是一首微型的字母诗。Aleph到Kaph(字母表的前半部分)和Lamedh到Tau(字母表的后半部分)。
本书中各章运用字母的方式并不是完全一致。第一、二章的形式一样:共66行(每节三行),每节以字母表中的一个字母为开头。第一章在中间有一个语气上的转换。这样,A到K是作者谈论耶路撒冷可怕的沦陷,L到Z(希伯来文L到T )是拟人化的锡安哀叹自己的被毁。
第三章(中间一章)尤其突出了字母的运用。本章总共66行,每一行都是以一个字母表中的字母为开头。但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较为普通。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悲痛心情、他的忏悔以及对复兴以色列的盼望。这是本书的高潮。
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运用“渐强”能强调音乐的某部分内容,“渐弱”也是如此;因而本书的其余部分也是这样。第四章重复了第一、二章的形式,只是每一节是二行而不是三行。在本章中,作者再次表现出因圣城被毁而产生的巨大痛苦。
到了第五章,这种情绪慢慢减弱。本章虽然共有二十二节代表二十二个字母,但它并没有以二十二个字母为每行的开头。然而,19-20节本身却是一首“微型字母诗”,使本书对耶和华的行赞美达到高潮。紧接着的是谨慎但满怀希望的呼求。
耶和华至高的主!
A――耶和华啊,你存到永远;
K――你的宝座,存到永远;
主啊,不要丢弃我们!
L――你为何永远忘记我们;
Z――为何许久离弃我们?
VI.《耶利米书》的神学思想
在犹太人看来,公元前586年发生的事情是永远无法忘记的悲剧。圣城和圣殿是上帝临在于他们之间可见的证明,也是上帝拣选耶路撒冷和犹太人的保证,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圣殿仍在城内,耶路撒冷就是坚不可破的(参耶7章)。上帝的子民被掳、被其他国家所击败是令人极为羞愧的事。本书的作者没有质问上帝,他让这样的事发生是否正确;但他表达了对所发生的事的悲痛之情。人们不禁苦苦求问,上帝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拉绍尔说:“在《耶利米哀歌》中,以色列的三种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和信仰观念交织在一起:先知对与以色列立约的耶和华的审判和恩典的洞见;祭司通过礼仪表达的忏悔和盼望;智者对苦难的奥秘的苦苦思索。作者继承了三者,但他不是仅仅作为记录者。作品的组织、结构都是他自己的努力结果,是他使作品精巧优美,成为《圣经》启示中珍贵的一部分。”
VII.本书的大纲
A.对耶路撒冷悲剧性的陷落的生动而富戏剧性的描绘 1:1-22
1.先知谈论被毁的圣城 1:1-11
这部分经文是由“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述说圣城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成为受人役使的奴隶。她的朋友(其他国家)出卖了她。在被掳之地,她受人奴役,因而在夜晚的时候她哭泣不止。她在各国中没有安身之处,她的仇敌成了她的主人(1:1-5)。
她回想以往的欢乐。现在她已变得污秽,也没有人安慰她(参1:2,16,21)。她回想起曾经拥有的美物(10节),但它们现在只能用来换取食物(11节)。在9和11节中,拟人化的锡安以第一人称向耶和华呼求,为最后的经文作了铺垫(1:6-11)。
2.锡安论及被毁的城市 1:12-22
这首诗被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运用了诗歌的拟人化的手法:锡安开头说话,悲叹她的灾难。
锡安承认她所遭受的一切是合理的,但她痛苦地喊叫道:无人关注她的苦难。她承认,上帝对她所估的是她该受的,并且她详细地说明了上帝所做的:为进入我的骨头,铺下网罗绊我的脚,使我转回,等(1:12-15)。
B.耶和华和先知对耶路撒冷的详尽的看法 2:1-22
1.耶路撒冷遭受的毁灭是出于耶和华 2:1-10
这里耶和华被提到45次(称呼耶和华或主)。先知明确地指明,这场悲剧是由耶和华所降下的,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经文中有6次明确提到上帝的愤怒,还有许多地方间接地提到。耶和华成了犹大的敌人,他摧毁了圣殿(比喻为篱棚);他丢弃了自己的祭坛,遗弃了自己的圣所;耶路撒冷的城墙、大门、门闩也被耶和华所毁坏;君王已经逃走,律法已无用,先知不再看见异象,长老沉默无语,处女垂头至地――一切都是耶和华所为。
2.先知悲叹“锡安的女儿” 2:11-22
本章中的语气的转换不像第一章出现在中间。在十一节,先知表达了他对圣城的哀伤。他谈及儿童的痛苦(11节),误导人的假先知的欺骗行径(14节),以及嘲笑圣城的过路人(15-16节);他看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永恒计划的一部分。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在上帝意料之中。先知催促耶和华看一看所造成的毁灭,看一看母亲在吃自己的孩子,他也引用了我们在《耶利米书》中读到过的短语:四面惊吓(terrors on every side)。
C.第三章(本书的中间部分)和其他几章都不同:主要是广泛意义上的悲叹,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其中的每一行都是以字母表中的字母为开头。3:1-66
1.先知哀叹上帝对他的惩罚 3:1-19
这一第一人称的部分应当看作是先知代表众百姓说话。先知忍受着苦难造成的痛苦,不断提及使他这样受苦的耶和华。这些话在很多细节上让人想起《约伯记》。他呼吁耶和华记住他的痛苦,以此结束了这部分的经文(19节)。
2.先知表达对上帝的盼望 3:20-39
他指明耶和华是慈爱的(hesed,22节),他说,凡耐心等候耶和华的必蒙耶和华施恩(26节)。这一信心正是在被掳的黑暗日子中的犹大人的盼望的基础。上帝并不是愿意伤害人(33节),也不冤枉人(35节),祸福都是出于上帝(38节),所以,犹大虽然遭受苦难,仍可信靠上帝,发怨言是完全不应该的(39节)。
3.先知承认应该认罪、悔改 3:40-42
这一小段经文是先知出自坚定的对上帝的信心的宣告:那些承认自己的罪,谦卑地回转归向耶和华的,耶和华要赦免他们;上帝要接纳、宽恕他们。
4.先知回到百姓悲惨的境遇,祈求上帝惩罚他们的敌人 3:43-66
他为上帝所施行的惩罚而哀叹,尽管他承认犹大犯罪得罪上帝,而上帝没有宽恕他们(42-44节)。重复出现的短词“我眼泪下流如水”再次引出他在仇敌面前软弱无助的处境(44-55节)。他说,耶和华听见了他的声音(56节),接近他,鼓励他,并为他伸冤(58节)。
最后,作者呼吁耶和华报应犹大的敌人:就是那些嘲讽她,设计陷害她的人(59-66节)。
D.第四章每节两行,其第一个字母是按字母表中字母顺序排列。这诗让人回想起圣城被毁的那段可怕的日子 4:1-22
1.犹大人被比作是失去光彩的金子 4:1-6
“锡安宝贵的众子”变得就像是瓦器一样一文不值;她的百姓竟变得如此残忍,竟然不愿喂养他们的婴孩;本来养尊处优的人现在只能苟且偷生。犹大受到惩罚是因为她和所多玛、俄摩拉一样犯罪,后两者的被毁并不是人为所造成的。
2.在巴比伦的进攻之下,百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7-13
作者提到了锡安的贵胄(7节,贵胄,Mazitite),在这里这似乎是指上帝所特别拣选的所有的犹大人。他们曾经美丽动人,但现在却是丑陋不堪。诗中描绘了因饥饿赞成的死亡带给人的恐惧。有人亲手煮自己的儿女(10节)。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耶和华的震怒的降临(11节)。谁都不相信耶路撒冷竟会遭受这样的苦难――但是因为她的先知和祭司的罪,苦难临到了她(12-13节)。
3.先知悲叹百姓悲惨的结局 4:14-22
我们可以想像,百姓及其首领们绝望地四处奔走,寻求任何可能的帮助(17节);他们向埃及求救,但这没有带给他们什么帮助,反而带给他们虚幻的希望。他们的仇敌紧紧地追杀他们。王(耶和华所膏立的)被人擒获(20节)。经文也提及以东(参耶49章及《俄巴底书》)看到犹大被毁而幸灾乐祸。先知说:你们也将如此受苦!犹大现在遭受灾难,被掳到外邦,而将来以东也会受到上帝同样的惩罚(21-22节)。犹大人被外族人所征服,这些上帝的选民看到他们的死敌在一旁幸灾乐祸的样子,他们会感到何等的伤痛!
E.最后呼求耶和华记念他们 5:1-22
1.最后再次叙述锡安的被毁 5:1-18
本章的语气较前几章略为疏远。苦难造成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犹大人意识到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屈服于他人。这里提到的埃及和亚述就是他们以前的盟友;他们在可能就是曾给犹大“食物”的“犹大所爱的人”(希勒斯这样认为,AB)(4-6节)。经文特别提到妇女(11节),首领和老人(12节)和儿童(13节)所受到的虐待。犹大的荣耀变成了犹大的羞辱(15-18节)。
2.全书以对耶和华的颂赞和呼求结束 5:19-22
耶和华伟大而荣耀;先知呼求他不要忘记他的百姓,请求他复兴他们、使他们回转。
耶和华至高的主!
A――耶和华啊,你存到永远;
K――你的宝座,存到永远;
主啊,不要丢弃我们!
L――你为何永远忘记我们;
Z――为何许久离弃我们?
“你竟全然弃绝我们”这一呼喊不绝于耳。
目 录
《俄巴底书》笔记
I. 历史背景
II.预言的背景
III.和其他先知书的关系
IV.《俄巴底书》之神学要点
V.《俄巴底书》大纲
A.有关以东的异象 1-14
B.耶和华所预言的日子 15-21
《俄巴底书》笔记
I. 历史背景
以东人是雅各的哥哥以扫的后代。自从有一次以东人拒绝以色列人行军通过他们的领土后,两个民族之间就产生了无法消除的敌意。以色列在大多数时候控制着以东人。以东地区在贸易和采铜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Petra是以东人最初的居住地。他们生活在那里的岩石丛中,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其他民族的人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大约在公元前580年左右,以东人开始渗透进犹大南部,那个地区在尼布甲尼撒掳掠了大批百姓之后变得人口稀少。一个名叫Nabataeans的新兴部落紧随其后占据了Petra。这些人属于阿拉伯人,但说的是亚兰语。我们今天在Petra 看到的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建筑都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他们同时也留一许多碑文。
在玛加比王朝时期,以东人被John Hyreanus(公元前134-104年)所征服。他强迫他们行割礼并皈依犹太教。这一地区的希腊文名字是Idumea。亚历山大(Alexander Jannaeus)任命安提帕特(Antipater I)为Idumea的总督,他就是大希律的祖父。
II. 预言的背景
先知俄巴底不太出名。本书也没有记载有关他的家庭及其相关的背景情况。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因而可能是一个常见的名字。曾遇见过以利亚的亚哈的酒政(王上18章),他的名字也叫俄巴底。本书没有提供的足够的资料使我们能了解当地那时的历史处境。当时在犹大发生了一场大灾难,以东人因此而幸灾乐祸。这场灾难最有可能就是尼布甲尼撒毁灭圣城和圣殿。当然,这也可能是更早些时候;但我相信,这肯定是一场犹大历史中最大的浩劫。
III. 和其他先知书的关系
本书的某些内容也出现在其他几卷书中。下面列举的是本书中的两个部分及耶49章。本书和《约珥书》也明显有一些联系,但问题在于,哪个出现较早。索根(Soggin)的观点有可能是对的,他认为,耶利米和俄巴底都采用了一个更早的材料来源。
《俄巴底书》1:1-4与《耶利米书》49:14-16 以及《俄巴底书》1:5-9和《耶利米书》49:7-11之比较 | |
(俄1-9)俄巴底亚得了耶和华的默示。论以东,说,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起来把,一同起来与以东争战。我使你以东在列国中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视。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的阿,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盗贼若来在你那里,或强盗夜间而来,(你何竟被剪除)岂不偷窃直到够了呢?摘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以扫的隐密处,何竟被搜寻。他隐藏的宝物何竟被查出。与你结盟的,都送你上路,直到交界。与你和好的,欺骗你,且胜过你。与你一同吃饭的,设下网罗陷害你。在你心里毫无聪明。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岂不从以东除灭智慧人,从以扫山除灭聪明人。提幔哪,你的勇士必惊惶,甚至以扫山的人,都被杀戮剪除。 | (耶 49:14-49:19)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你们聚集来攻击以东,要起来争战。我使你在列国中为最小,在世人中被藐视。住在山穴中据守山顶的阿,论到你的威吓,你因心中的狂傲自欺。你虽如大鹰高高搭窝,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 49:7-49:11)论以东。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提幔中再没有智慧?明哲人不再有谋略么?他们的智慧尽归无有么? 底但的居民哪,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摘葡萄的若来到他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盗贼若夜间而来,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我却使以扫赤露,显出他的隐密处。他不能自藏。他的后裔,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於无有。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们的命。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 |
IV.《俄巴底书》之神学要点
《俄巴底书》的内容基本上是讲以色列的死对头以东在犹大受到尼布甲尼撒的围攻陷入困境的时候嘲笑讥讽犹大,将来有一天以东要因她的罪而受到上帝的惩罚。以东人中的智者被称作是以东的智慧而闻名(参伯2:1),但他们都将灭亡,即不再有人为以东出谋划策。无论她把窝搭提怎样高,她仍将被拉下来受到处罚。
V.《俄巴底书》大纲
A.有关以东的异象 1-14
耶和华差遣使者向各国宣告以东的覆灭。尽管她心高气傲,以至她自欺欺人地以为只要住在高处的岩石中,就无人能够提到她,上帝仍要把她拉下来、惩罚她(1-5)。
摘葡萄的人和强盗的比喻说明了她的彻底毁灭。两者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以扫将一无所有。她所藏匿的财宝被人发现;她的智者(他们以其智慧而闻名)被除灭。提幔的勇士也将惊惶逃窜(6-9)。
以东人之所以受到惩罚是由于他们对犹大的态度及其所作所为。以东人和犹大的敌人一起幸灾乐祸。耶和华警告他们不应掠夺犹大的财物(这说明他们这样做了)、不应在岔路口杀害那些逃难的人,强迫俘虏当奴隶(10-14)。
B.耶和华所预言的日子 15-21
在《俄巴底书》中也出现了“耶和华的日子”;这是上帝重整宇宙万物的时候,那时各国都要受到审判(和以东一起)。喝耶和华的杯是一个常见的比喻;各国要喝这杯,受到上帝的惩罚。
而锡安山要成为圣地,收留那些从被掳之志逃离出来的人。雅各家必成为大火,以扫家必如碎秸;这时两者的位置就改变了。
在耶和华的日子里,犹太人要重新得到他们的土地。他们要得到以扫、非利士人的领地;以法莲、撒玛利亚的领地,以及基列。被掳到西法拉的犹太人必要占领内盖博(Negeb)的城市(对这个地方我们一无所知,但最新的观点认为这是Sardis,那里发现了一块刻有吕底亚语(Lydian)和亚兰语两种文字的石碑,其中称这个地方为Sprd。这是指座落在这个地区的一个犹太人定居地。然而不管怎样,预言是要向人说明,被掳的以色列人要回来夺回土地,“国度就归耶和华了”。)。
目 录
《西番雅书》笔记
I. 先知西番雅其人
II.预言的时间
III.本书的信息
IV.本书大纲
A.西番雅预言审判降临大地的日子 1:1-18
B.西番雅呼吁犹大悔改 2:1-15
C.西番雅指出犹大的罪恶,指明她将复兴 3:1-20
《西番雅书》笔记
I.先知西番雅其人
西番雅这一名字和意思是“耶和华隐藏”或“保护”。除了这部冠以他的名字的书卷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地方提到过他。他的家谱一直可追溯到希西家(而在一些希伯来文抄本和叙利亚文抄本中是希尔家,Hilkiah)。一般情况下,先知的家谱不会追溯到这么久以前---而希西家是个重要人物,因此,西番雅可能是出身贵族,是希西家另一个儿子的后代。他在约西亚当政时期说预言,和后者也一定有关系。
II.预言的时间
西番雅传讲预言是在约西亚(于公元前640-609年在位)执政期间。因为当时尼尼微尚未陷落,所以他的预言必定是早于公元前612年,因而很有可能是在约西亚在位早期。因为耶利米在公元前627年开始传讲预言,所以肯定有一段时间他和耶利米都同时在传讲预言。
III.本书的信息
和耶利米一样,西番雅谴责犹太人敬拜偶像。他反对敬拜巴力(1:4),反对敬拜偶像的祭司、那些敬拜天体又指着玛勒堪起誓的人(1:5)、以及不再跟随耶和华的人(1:6)。
西番雅也谈到耶和华的日子,到那时耶和华要惩罚犹大的首领以及那些“跳过门槛、将强暴和诡诈得来之物充满主人房屋的”(1:9)。他用和《约珥书》一样的语言来描绘耶和华的日子(1:14-16,参珥2:1-2)。那日子是耶和华审判各国的日子(2:1-7)。本书的最后部分(3章)谈到上帝对他子民的惩罚,但又说到上帝要复兴他们,他们要顺服耶和华。
IV.本书大纲
A.西番雅预言审判降临大地的日子 1:1-18
1.所有人将要受到惩罚 1:2-3
耶和华预言,他要将大地扫除净尽。(“除灭万类”希伯来文原意是“收集”,指取走生命)。这是否是说上帝将来要消灭所有的生命?这很可能是指普遍意义上的惩罚――即所有人要受到上帝的审判(一部分会生存下来)。“绊脚石和恶人”(1:3)不容易理解。“绊脚
石(英文为Ruins)”意为“使人绊跌”。新美国标准版《圣经》把它理解为使人绊跌的废墟,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指使人绊跌的人,似乎更恰当。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词是阴性,而不是阳性;但这也许是因为它是指人们采纳的宗教制度。
2.将来犹大要受到惩罚 1:4-6
犹大的偶像崇拜招致了上帝的惩罚(这也是耶利米的信息)。人们敬拜巴力,也有祭司敬拜偶像(一个特别的希伯来名词),那些日常献祭的祭司也要被除灭。也有人敬拜天体(耶利米也谴责这种宗教,耶8:2;19:3;这可能是指从亚述传进来的天体崇拜)。人们也敬拜玛勒堪(Milcom,原文为Milcam, 但这可能是亚扪的神祗玛勒堪的另一称呼,新美国标准版《圣经》中的拼法与此一致)。最后的经文是指他们不再追随耶和华的人(1:6)。
3.西番雅预言耶和华的日子的来临,那时他要审判他的子民 1:7-13
将要来的日子被描绘成献祭日子的筵席(参撒下16章)。上帝将呼召他的子民参加筵席(他所分别为圣的),并要处罚穿着外邦的服装的王子(后者可能是指接受外国的风俗――尤其是宗教方面)。另外要受到惩罚的人是不敬畏上帝、使圣殿中充满了暴力的欺骗的人(1:9,参耶7章,在圣殿中的教训)。(另一可能的含义是他们进入他人的房屋偷盗,用抢来的东西装满王的屋子。)(1:7-9)
上帝的惩罚降下的时候,耶路撒冷城将是哭叫声一片。“玛革提施”(Mortar,Maktesh)是指城内的一处空地,可能是在泰罗波恩谷(Tyropean Valley)中。“迦南的商民”指商人,即把圣殿当作买卖场所的人,这种状况在耶稣降世后还存在。那时候,耶和华要仔细地搜索耶路撒冷城,惩罚那些“内心顽执”的人。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渣滓上澄清的”,即澄清的酒;这些人认为“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1:10-12)。
4.西番雅描述耶和华的日子来临时的可怕景象。 1:13-14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马上就来到;这和《新约》中天国马上来临的观念异曲同工,它将是创世以来第二件重大的事情。对耶和华的日子的描绘和主在太24章是所说的很接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烧灭全地”和“(他)毁灭这地的一切居民,而且大大毁灭”呢?就如启6-19章中描述的一样,这指的是上帝可怕的惩罚。这些话应该是说上帝要惩罚所有人,但不是彻底毁灭所有的人。
B.西番雅呼吁犹大悔改 2:1-15
1.催促不知羞耻的国民寻求耶和华 2:1-3
犹大自己并不感到羞愧,但先知催促她在耶和华的震怒来临之前悔改。
2.周围各国也将受到惩罚 2:4-7
非利士人的城市(迦萨可能是因为座落在犹大领土内因而没有像摩1章中那样被提及)将受到惩罚。而犹大将要得到他们的土地,并得蒙上帝的眷顾。
3.上帝要惩罚摩押和亚扪 2:8-11
这部分经文让人想起俄巴底先知针对以东的预言。这些国家都在犹大遭难时取笑犹大(但经文并未说明这些事什么时候发生)。因此他们将受到上帝严厉的惩罚。
4.上帝要惩罚古实人和亚述人 2:12-15
经文提到古实人,可能这是为了表明上帝要惩罚从南到北的所有的人;另一方面,古实人当时正控制着埃及。不管怎样,南方的人要和强大的亚述一样受到上帝的惩罚。尼尼微将成为一片废墟;这表明西番雅是在公元前612年,尼尼微被巴比伦和米甸人毁灭之前传讲预言。
C.西番雅指出犹大的罪恶,指明她将复兴 3:1-20
1.犹大的罪恶
犹大顽梗不化,不愿听从任何命令;她的首领、审判官、先知和祭司则像野兽一样毁灭了百姓和圣所。但是,虽然她有这么可怕的罪恶,公义的耶和华仍在她中间。他是正义的化身;他显明他有能力铲除各国,并希望犹大因此能承认他是主;但犹大拒不悔改,仍旧陷在罪恶之中。
2.耶和华预言天下万民要皈依他 3:8-13
耶和华首先要惩罚所有的人;在这以后,他要使人言语清洁地求告他。这似乎不仅仅是指犹大人,就连古实以外的人也要来敬拜、待奉耶和华。到那时,上帝和惩罚才临到犹太人:骄傲的人要被除灭,那些存留下来的人必不再犯罪。
3.耶和华鼓励犹大要欢喜 3:14-20
奇妙的日子最终要来临。那时,以色列的王耶和华要在他们中间;他们必不再害怕会有什么灾难;上帝要召聚他们、复兴他们。
但问题是,“这些奇妙的事何时会发生呢”?对各国的惩罚(指太25章的记载)就是指大灾难吗?同样,以色列人将在敌基督撕毁与他们所订的盟约、大肆迫害他们后才会悔改(帖下2章,启11章)。正如启20章所记载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天国或千禧年的来到。
目 录
《约珥书》笔记
I.先知其人
II.历史背景
III.本书的信息
IV.本书的大纲
A.蝗灾 1:1-20
B.耶和华的日子和上帝的拯救 2:1-32
C.耶和华应许复兴犹大,审判万民 3:1-21
V.《约珥书》的结构
《约珥书》笔记
I.先知其人
除了本书,其他没有任何地方记载有关先知约珥的事。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上帝(和以利亚相反)。他是毗土耳的儿子。
II.历史背景
经文本身提供的内证相当模糊,这使我们难以确定先知传讲预言的具体年代及其背景。当时一定发生过某种由昆虫造成的灾难,在这次灾难中,圣殿被攻占(3:5)。推罗、西顿和非利士将犹大人卖给他人做奴隶(参摩1:6)。有人认为先知是在约哈施执政期间传讲预言的,因为当时亚兰人攻打耶路撒冷,约哈施花重金使他们退兵。然而,《约珥书》并未提到亚兰。犹大受到过亚扪和摩押(番2:8-11)以及以东的嘲笑。可能犹大受到过的许多次入侵都符合这种描述,但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到过蝗灾(这在中东相当常见)。这样,我们就无法确定本书的年代了。这也有可能是发生在犹大王朝末期(公元前605-586年)耶路撒冷被毁的时候,因为“产业”(fortune)一词的希伯来原文(3:1)也常被译作被掳。这样该词能指财产,也可能是指被掳。在第一章中,圣殿仍然存在。我相信,约珥多少和西番雅属于同一时代。
III.本书的信息
本书中最费解的问题是一、二章中蝗灾的意义及其关系。这和如何理解耶和华的日子有很多联系;而先知们总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与未来的事融合在一起,使问题更加复杂。在《西番雅书》笔记中,我们曾简略地分析过“耶和华的日子”这一观念。其最终的意义是在末世上帝要重整宇宙万物。这包括审判以色列以及其他各国。以色列被复兴回到故土,重新归回成为上帝的子民。同时,上帝实行审判的任何时期都可被看作是“耶和华的日子”。我分析《约珥书》时,是把前两章看成都是记载同一件事(发生在犹大历史中的某一时期),而这样的事在将来上帝审判世界时仍要再次发生。这样,约珥就自然而然地涉及末世圣灵的浇灌(2:28-32)以及以色列的彻底复兴(3:1-21)。
IV.本书的大纲
A.蝗灾 1:1-20
1. 约珥让人见证已经发生的灾难,并问百姓这样的事是否曾经发生过 1:1-3
2. 约珥描述灾难的情况 1:4-7
他提到四种蝗虫。它们成群结队相继侵袭犹大,每一种吃前者吃剩的庄稼,对庄稼造成了难以描述的巨大破坏。因为蝗虫显得很有组织,所以约珥把它们描绘成某一臣民。它们的牙像狮子的牙齿一们,吃尽果树的树皮。
3.约珥呼吁犹大人为此哀哭,恳求耶和华的拯救 1:8-20
因为庄稼所受到的破坏已经影响了圣殿中的崇拜(祭司因而悲哀),因而约珥呼吁百姓要为此哀号。田地悲哀,农夫失望,所有欢乐(人们丰收后的欢乐)都消失了(1:8-12)。
约珥劝告祭司要痛哭,为所遭受的可怕的灾难而哀号。他们要呼叫,“哀哉,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似乎表明作者把蝗灾看作是耶和华的日子的来临;这证明了威思(Weiss)观点(见《西番雅书》笔记),即,“耶和华的日子”有时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上帝的责罚,并不总是发生在将要到来的“耶和华的日子”。同时,被看作是局部的“耶和华的日子”的灾祸也是警告以色列,提醒他们将来末世的光景(1:13-20)。
B.耶和华的日子和上帝的拯救 2:1-32
第一、二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第一章讲到不同的蝗虫,吃尽了所有的作物,而第二章讲到上帝补偿了这些损失(2:25)。这样,如果把1:14-15中耶和华的日子和可怕的蝗灾联系起来,那么在第二章中肯定也有类似的关联。
1.因为发生可怕的蝗灾,所以要发出警告 2:1-17
耶和华的日子是黑暗和哀愁的日子。这可能是比喻那时人们的态度或者是直接描写遮天蔽日的蝗虫。这情境是如此可怕,以至于先知说从来没有或将来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2:1-2)。
对蝗虫的侵袭农田的描述令人胆战心惊。它们就像收割后的田野中燃烧着的火焰,原本像伊甸园一样的地方一下了变成了荒地一片。人们无不恐惧战兢。这些蝗虫势不可挡,毁坏了所有的作物。日、月、星辰都因此而黯淡无光(2:3-10)。
但这些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是耶和华的军队,他在前面统率全军。耶和华用这种灾祸来呼召他的百姓归向他。他催促他们要痛心疾首,承认他们的罪。在2:1中他呼召他们吹响警告的号角,现在他催促他们吹响号角,召集所有人祈求耶和华的怜悯(2:11-17)。
2.耶和华为自己的地热心,怜恤他的百姓 2:18-27
他会使田地重新长满庄稼以补偿百姓受到的损失,他还要毁灭入侵的“北方的军队”,他的子民将永远不再在各国中感到羞愧;这些在历史中早已应验了。当上帝详细说明他复兴以色列的预言时,他将未来的事和历史上的事联系了起来,这是从2:26开始:“我的百姓必永远不羞愧。”在太10章中,主耶稣也以同样的方式从历史场景中转入末世;上帝也这样,在生动地叙述历史中复兴以色列的时候转入叙述将来以色列灵性上的复兴(2:18-20)。
他应许他们要复兴他们的土地,降下早雨和晚雨(春雨和秋雨),使他们五谷丰登,补偿由蝗虫造成损失。这些事将使他们经历到上帝的临在,“我的百姓必永不至羞愧”(2:21-27)。
3.耶和华应许要赐福于他们,在他的子民中要发生巨大的属灵的复兴 2:28-32
这段经文和前面的经文紧密相连,论及耶和华赐给他子民的巨大福份。然而大地的彻底复兴将伴随着圣灵的浇灌。希伯来文圣经把这一段单独列为一章(3:1-5)。
开头介绍性的短语“以后”(在这些以后将来发生),是一个语气较弱的转折词,不应太注重其表面意义,而“将来,上帝要祝福他的子民,补偿他们因蝗灾而遭受的损失,他也要将圣灵浇灌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内容。
耶和华应许将圣灵浇灌所有的人(有血气的人,flesh)。人们将说预言,作异梦,见异象;即使普通人也会被圣灵所浇灌(2:28-29)。
天上地上都要出现奇事。所有这一切都是与“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有关。启示录6-19章所描绘的灾难似乎是针对这一段经文而言。到那时,凡呼求耶和华的都要被拯救(参考保罗在罗10:13中引用的这节经文)(2;30-32)。
我们应怎样理解彼得为什么引用了这段经文?在解释五旬节所发生的事时,彼得说,“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接着他完整地引用了这段经文。上帝预言显然没有在徒2章中全部应验:天上的奇事、地上的记号、血、火等都没有发生。而且,只要对《旧约》中耶和华的日子的观念略有了解,就能知道这并没有在教会时代完全应验。那珥2章和徒2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彼得相信弥赛亚的时代只能由弥赛亚来开创,这是完全正确的。他也知道,弥赛亚时代的来临时候,以色列人应该悔改。“安舒”的日子只有在全国上下都悔改之后才会来到(徒3:19-23)。五旬节代表上帝伟大作为的开始,而这预言的完全应验则要到弥赛亚为了教会再来,重新开始他拯救以色列的作为的时候。彼得无法想像到在他的宣讲和约珥的预言的完全应验之间会相隔两千年,他所知道的只是,在复活的救主回到他的荣耀之中后,上帝开始了他伟大的救赎。
C.耶和华应许复兴犹大,审判万民 3:1-21
1. 耶和华要在约沙法谷审判万民。
犹大将要被复兴;当这一切开始时,上帝要把万民召集到约沙法谷。约沙法的意思是“耶和华要审判”,这听上去有点令人害怕;人们通常认为这与基伦谷有关。它也和太25章中各国要按他们在大灾难中对待以色列的方式受到审判的记载相关。这里,耶和华应许复兴流亡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并审判那些使他们四处流浪的人。
2. 上帝宣告要攻打各国 3:9-21
这里的耶和华的日子是指他对各国的审判(而在前面是指上帝责罚他自己的子民)。万民要被鼓动起来攻打上帝的勇士(大能者),他们要被带到约沙法谷受到上帝的审判(3:9-12)。
通过收获的比喻,耶和华应许要开镰收割,踩踏酒醡,把人带到断定谷(约沙法)(3:13-14)。那时,日月星辰都要发生变化(这里是天体自身发生变化;而在第一章中是蝗虫遮天蔽日使人看不到天体)(3:15)。
耶和华向各国发生吼叫,但他都是他子民的保障(3:16)。他的子民因而认识他,耶路撒冷因而成为圣洁(3:17)。
最后,上帝的子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崛起。犹大将要兴盛,收获极多的物产,而犹大的敌人却将受到上帝和惩罚(3:18-21)。
V.《约珥书》的结构
短短的《约珥书》引发了一些争论,涉及《新约》和《旧约》研究领域,其中较重要的有1)第二章和第一章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否指的是同一件事,还是其中一章是另一章的预表;2)“耶和华的日子”的意义,以及1:15中的“耶和华的日子”是否和2:1以后的一样;3)彼得在徒2章中引用的2:28-32b的意义。前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2:18,19中的时态问题。希伯来文《圣经》的分章和其他的版本不同,分别是1:1-20、2:1-27、3:1-5和4:1-21。
希伯来文2:18-19的时态。在玛所拉抄本中,这些动词通常被称作未完成进行时,而现在被当作是过去时。它们是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时常用的句法形式。但它们也可以用来叙述将来的事;但如果这样,它们往往是将来时态,表现事情的连贯性。Joüon说:“Dans la sphere du futur, wayyiqtol est rare. Apres un parfait prophetique:Is9,5; Joel 2,23。”有人也试图把它们当作命令句式,但沃尔夫强烈反对这种作法。这四个动词一般被翻译成这样:上帝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was zealous),怜恤(had pity)他的百姓。耶和华应允(answered)他的百姓说:“我必赐你们五谷……”得钦定本《圣经》(KJV),新美国标准版《圣经》(NASB),新国际版《圣经》(NIV)把这段经文翻译成将来时,因为译者们认为第二章全部都是有关末世的论述。
沃尔夫(Hans Wolff)对本书有透彻的分析,他坚持认为第一章记载的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蝗灾,而第二章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引申出有关末世时耶和华的日子的观点。他认为,2:18-19是陈述语态,再次说明了1:2-3中所阐明的观点。我相信这个观点比较有道理。换句话说,对于先知来说,把蝗灾告诉后代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上帝宽容他的子民;这样,2:18-19是历史中的事,而不是预言性的。然而,他认为2:1-11和2:19以下同样都是指末世时上帝的日子。因此,他分析本书的结构就是:a=蝗灾(1:1-20);a1=末世耶和华的日子(2:11);c=呼吁百姓(历史中的,2:12-17),百姓回应了这呼吁,上帝则显明了他的怜恤;a2=末世时的赐福(2:19b-32)以及审判万民(3:1-21)。基尔(Keil)也持类似的观点;奇斯霍姆(Chisholm)大致上也同意沃尔夫的观点。
我发现要把一个历史事件(2:18-19)融入有关末世的叙述中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把前两章看成是一个有完整结构的整体似乎更好一些。在这两章中,有四个主要的“命令”单元:1:2,“老年人哪,当听我的话!国中的居民哪,都要侧耳而听!”;1:14,“你们吹角,在我圣山吹出大声”;2:15,“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严肃会”。因为第一章中提及的灾难,人们要特别禁食(显然是为了向上帝求告)。这一做法(观点)在2:1中得以继续:要吹响号角,因为有“军队”入侵。这两个行为在2:15中连到一起,同时出现。
因而我认为,前两章所描述的可怕的蝗灾是指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其中也有与之相关的比喻和描述。就是对大地的描述也应看作是由蝗灾而造成的后果。在2:11中,蝗虫被称作是上帝的军队,1:6中为国民。而1、2章中的“耶和华的日子”应该理解为是上帝责罚他的子民的“某段”时期。直至2:12-17上帝才呼吁百姓悔改,他也说明了他怜恤他的子民。百姓回应了上帝的这一呼吁,上帝因而施恩赦免了他们。出于宽恕之心,上帝应许要补足蝗虫造成的损失(2:25),降下充足的雨水。
人们会反对新美国标准版《圣经》把2:19翻译成“And I will never again make you a reproach among the nations”。这节经文很明显是对2:17中“总祷”――耶和华啊,求你顾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产业受羞辱,列邦管辖他们――的回答。“不再”的原文句法组合出现了100多次。和以上的翻译一样,它通常被译为“不再”,因为这短语经常出现在包含应许的预言中。然而它的意思通常是“永不”,并不暗示这一动作是否可以重复出现(如士2:14;结33:22)。这节经文的上下文是指蝗灾在历史中给以色列造成的羞辱。但这羞辱因着上帝毁灭了蝗虫并赐给百姓收成而被消除了。
但是,除了这奇妙的复兴以色列的应许之外,上帝又将遥远的未来引入这历史事件中。我认为这是从2:
约珥教导以色列百姓1)在耶和华的日子,上帝要管教他的子民,使他们归向他;2)只有人悔改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所以只要人悔改,他就会赦免、复兴他们(2:18-27);3)1-2章中的教训(上帝率领他的军队[蝗虫]进攻他的子民,为要使他们归向他,但只有他们诚心悔改,他才会赦免、复兴他们)也可应用于末世的问题,因而在耶和华的日子来临时,以色列要经历属灵的复兴;这些时间都是泛指,不是指某一具体的时间)(2:28-32)。耶和华的日子也是上帝审判那些恶待以色列的国家的时候。到那时,以色列就要被复兴(3:1-21)。
1-2章结构表
a1,呼吁老年人和所有居民 1:2-3
b1,原因,某一事件已经发生 1:4-6
完成时: (3次);
c1,酒醉和好酒的人应哀哭 1:5
三句祈使句
b2,原因:有一国民来犯 6-7
c2,每个人要哀哭――8
一句祈使句
b3,原因:田地被毁 9-12
祭司们受到影响:
现实: (4次)
d1,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断绝
c3祭司当痛哭――
5句祈使句
d2素祭和奠祭从你们宰的殿中断绝了
a2,向长老和一切居民呼吁 14
4句祈使句
b5,原因:耶和华的日子已近,主日已到
a3召聚众人 2:
吹角,吹出大声,发颤――所有的居民
b6原因:耶和华的日子 2:1b
c4,描述(耶和华的日子) 2:2-11
地 2:3-9
天 2:10-11
a4,呼吁人悔改 2:12
禁食、哭泣、悲哀
b7,原因 2:13-14
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富的慈爱,转意后悔,也未可知……
d3 或者他转意后悔,留下余福,就是留下献给耶和华你们上帝的素祭和奠祭。
a5,呼吁悔改,召聚严肃会 2:15-17
2:1 -------------- 2:15
吹号吹号
1:14
分定禁食的日子 --- 分定禁食的日子
宣告严肃会 ------- 宣告严肃会
招聚长老---------- 聚集众民
-----------------------宣告严肃会
-----------------------招聚老者
-----------------------聚集孩童
------------------------使……出离
------------------------要……哭泣
------------------------为……说
上帝的回应 2:18-27
耶和华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was zealous),怜恤他的百姓(had compassion)。耶和华应允(answered)他的百姓说(said):我必赐给你们五谷、新酒和油,使你们饱足;我也不再使你们受列国的羞辱(2:18-19)。
目 录
《拿鸿书》笔记
I.先知其人
II.历史背景
III.本书的信息
IV.本书的大纲
A.耶和华掌管万有 1:1-15
B.拿鸿形象地描绘了尼尼微的倾覆 2:1-13
C.最后说明尼尼微陷落的原因 3:1-19
《拿鸿书》笔记
I. 先知其人
除了1:1的记载以外,《圣经》没有其他有关拿鸿的记载。他的名字可能是被动式(被安慰),省略了耶和华的名字(即原为被耶和华所安慰)。这一篇幅不长、针对尼尼微的预言书被看作是希伯来诗歌中的上乘之作。此外,伊勒歌斯也不为人所知。
II.历史背景
整本书都表明,尼尼微已经危在旦夕,但它还未沦陷。基于这个原因,本书的写作时间应是接近公元前612年。我们把它定为公元前615年,这样,拿鸿就与西番雅和耶利米同属一个时代;可能和约珥也是这样。公元前701年,西拿基立进攻耶路撒冷,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亚述控制了亚兰-巴勒斯坦地区的政zh i。他们的残暴统治臭名昭著(这可能是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统治势力一样)。尼尼微城宏大而坚固,并且城内装饰华丽。考古发掘证明了这是一个建筑宏伟的城市。在亚述巴尼帕的统治期间,人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20,000块石版,其中包括有关洪水和创世的记载。在公元前612年,尼尼微在玛代、巴比伦和西古提的夹击下陷落。
III.本书的信息
和俄巴底一样,拿鸿的信息都是反面的信息,预言尼尼微要受到惩罚。书中没有谴责犹大的罪恶,但这出现在其他的地方。尼尼微以其傲慢地反对耶和华而出名(参赛36-37)。她必定要因其对所有人,尤其是上帝的子民的残暴行为而受到惩罚。耶和华掌管天下各国,他的权能在他毁灭狂傲、残暴的亚述的都城中显明出来。
IV.本书的大纲
A.耶和华掌管万有 1:1-15
1.上帝既有恩典,又有公义 :1-8
上帝公义的一面在这段经文中体现出来。他的这一方面不能被忽视:他报复他的仇敌。尽管如此,上帝不轻易发怒(1:3),他的怒气将对那些恨他的人发作。亚述统治犹大已经一个世纪了。先知以宇宙的变化来描述耶和华实施毁灭的能力:自然界在他的命令之下,没有人能抵挡他的愤怒(1:6);耶和华也是良善的,是信靠他的人的保障,但他却要将他的仇敌驱逐到黑暗中(1:7-8)。
2.拿鸿以戏剧的手法将对亚述的处罚和对犹大的祝福融合在一起 1:9-15
耶和华要挫败亚述的计划,她的抵抗将是毫无用处。“图谋邪恶”的人可能是不明确地指某一亚述国王。先知马上转而谈论犹大(1:12b-13),说,耶和华借亚述带给她的苦难就要结束了,耶和华要折断犹大所背的轭。先知又回到亚述(1:14)说,报佳音的人的脚是何等佳美。这人要传达平安,并宣告:犹大可以重新守节,因为恶人(亚述王)不再从她中间经过。
B.拿鸿形象地描绘了尼尼微的倾覆 2:1-13
1.掌管万有的那位前来攻击尼尼微 2:1-2
正如亚述曾掳掠以色列人(公元前722年)和犹大人(公元前701年,如拉吉),上帝也同样要毁灭她。他要使用玛代和巴比伦,就像他曾使用亚述一样。拿鸿同时也预言,耶和华要恢复雅各昔日的荣华。
2.亚述被击败,国内因而一片混乱和绝望 2:3-7
身着红装(bloody,又有“血腥的,沾满血的”之意)不知所措的人来回奔走,试图防止城市不被攻破;正如拿鸿的预言,军队的统帅也被俘。尼尼微附近的河肯定水位上涨(2:6),帮助了玛代的军队攻破尼尼微城。
3.尼尼微被掠夺 2:8-13
尼尼微曾经辉煌一时,如今一无所有。所有的居民都争先恐后地逃离尼尼微这一死亡之地。她的财宝被入侵者抢夺一空。亚述的军队被比喻成狮子外出捕猎,并把猎物带给母狮和幼狮。而耶和华宣告要攻击尼尼微;尼尼微的结局到了。
C.最后说明尼尼微陷落的原因 3:1-19
1.尼尼微的陷落及其起因 3:1-7
尼尼微被描绘成为一个血腥的城市,就是说其中充满了凶杀、谎言和暴力。接着经文又一次描绘了尼尼微的陷落,以及其中充满混乱、死亡的场景(3:1-3)。
尼尼微落到如此下场的原因是她犯了奸淫。她(尼尼微)富有而“美丽”,借此她引诱各国,就像她引诱亚哈斯一样;她的邪术(假信仰)也吸引了许多人。犹大曾引进了亚述宗教中的天体崇拜(3:4)。
因此,上帝要攻击她,要揭露她这美丽的妓女。上帝要剥去她的外衣,将污秽之物扔在她身上(这词通常指偶像,为耶和华特别憎恶)。各国看到她的下场都要感到惊异(3:5-7)。
2.把尼尼微比作 3:8-
挪亚们(No-Amon)的意思是亚们的城,指座落在开罗以南几百哩的上埃及的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Thebes)是著名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Tutmose III)统治下的十八王朝的都城。海是指尼罗河,它穿过第比斯,在那里,河两边是两座城――生、死;人们在尼罗河西岸安葬死人。亚述地公元前671年和667年两度攻占第比斯,最终在公元前663年被夷为平地,再也没有得到重建。而尼尼微和第比斯 处境相似,为什么她认为可以侥幸逃脱惩罚呢?(3:8-10)
尼尼微也要如此被毁灭。她的防守无法持久,战士像妇女一样软弱无力,她的城门也将洞开让敌人进来。虽然她仍下令抵抗,但一切都将无济于事了(3:11-
3.尼尼微的崩溃 3:15b-19
亚述长久以来称霸世界,她的商人、士兵、将领就像蝗虫一样多。但现在,她的牧人睡觉,贵胄安歇,百姓四处流散。亚述(尼尼微)已经毫无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