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经文:尼5:1-19
一.引言:
尼希米率众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工程浩大,百姓全力以赴,方可完成。然而,修筑城墙所涉及的,比砌墙、安装门窗更复杂、艰难。首先,仇敌的阻扰和破坏,迫使他们“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从天亮直到星宿出现的时候”(尼4:17,21)身心皆受到极大的压力。其次,百姓内部又面临着关乎合一的社会、经济危机,可能拖累修筑工程。第五章记载了这个危机,和尼希米的对策。
二.释经
“百姓和他们的妻大大呼号,埋怨他们的弟兄犹大人。有的说:‘我们和儿女人口众多,要去得粮食度命。’有的说:‘我们典了田地、葡萄园、房屋,要得粮食充饥。’有的说:‘我们已经指着田地、葡萄园,借了钱,给王纳税。我们的身体与我们弟兄的身体一样;我们的儿女与他们的儿女一般。现在我们将要使儿女作人的奴婢;我们的女儿已有为奴婢的,我们并无力拯救。因为我们的田地、葡萄园已经归了别人。’”(5:1-5)
“百姓和他们的妻大大呼号,埋怨他们的弟兄犹大人”:当时,女性很少出面发言;现在,“他们的妻大大呼号”,表明他们所面临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了。
他们的难处有三方面:1)饥饿(“要去得粮食度命”);2)债务(典了田地、葡萄园、房屋);3)税款(给王纳税)。
百姓遇到的这些难处,是建筑城墙引发的,还是长期累积而成的?学者有不同意见。两者都有可能。尼希米征召强壮的人来建筑城墙,可能影响生产,导致经济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修建城墙埋怨尼希米,而是“埋怨他们的弟兄犹大人”,埋怨社会的不公。
“我听见他们呼号,说这些话,就甚发怒。我心里筹划,就斥责贵胄和官长,说:‘你们各人向弟兄取利!’于是我召聚大会攻击他们。我对他们说:‘我们尽力赎回我们弟兄,就是卖与外邦的犹大人;你们还要卖弟兄,使我们赎回来吗?’他们就静默不语,无话可答”(5:6-8)。
对百姓的呼号,尼希米的第一个回应是,“甚发怒”。尼希米和以斯拉都是忠于上帝、嫉恶如仇的人,会发义怒;只是,尼希米更甚。以斯拉发怒时,“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头发和胡须,惊惧忧闷而坐”(拉9:3)。尼希米发怒时,会“咒诅他们,打了几个人,拔下他们的头发”(尼13:25)。以斯拉拔自己的头发,尼希米拔他人的头发。
然而,尼希米能控制自己但情绪,不在怒中行事。他冷静下来,“心里筹划”,仔细思想。尼希米的第二个回应,是“斥责贵胄和官长”,并“召聚大会攻击他们”。官长和贵胄的影响力大;先纠正他们的错误,百姓就容易引导了。
尼希米斥责官长和贵胄,主要有两点。
其一,“你们各人向弟兄取利!”
“取利”:有的版本译为“取高利”(如,新国际版、新译本)。关于借贷,摩西律法的规定是: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25:35-37)。
“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甚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的弟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23:19-20)。
“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豁免的定例乃是这样:凡债主要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邻舍和弟兄追讨,因为耶和华的豁免年已经宣告了。借给外邦人,你可以向他追讨;但借给你弟兄,无论是甚么,你要松手豁免了。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们中间没有穷人了。(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的地上,耶和华必大大赐福与你。)”(申15:1-5)
“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10,23)在禧年,取消债务,解放奴隶,抵押或出卖的土地归回原主。这是耶和华对子民的眷顾,也是耶和华的主权的昭示:“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申10:14)。
对于“取利”,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有的认为是“取高利”,其依据是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把肉或饮料借给任何希伯来人时,绝不可收取高利,因为乘自己同胞遭遇不幸而从中谋利是不对的”(《犹太古史》,4·8·25)。
有人则认为,“取利”是指“收取任何利息”,不单限于“取高利”。因为按照耶和华的教训,以色列人是一家人,借给家人的钱,自然不会收取利息。再者,向任何人放高利贷,都是不道德的。如果把“取利”解释为“取高利”,那么,“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的弟兄不可取利”不就会被解读为耶和华不允许以色列人向自己同胞放高利贷、却允许向外邦人放高利贷么?
还有学者主张,收取合理的利息,是正当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摩西律法不一定是完全禁止收利息,而是要帮助穷人;摩西律法鼓励给予,不是禁止借贷。
我个人倾向第二、三种解释,更认同第三种解释。摩西律法总的精神是,以色列人是弟兄,要彼此相帮、相顾;不提倡平均主义(《使徒行传》记载的“凡物公用”,并不是搞平均主义),但要避免贫富过于悬殊。如果弟兄因贫穷借贷,不当取利;如果不是因贫穷、是为了筹措资金、立业营利而借贷,收取适当的利息,应该是可以的。
尼希米斥责官长和贵胄“向弟兄取利”,因为弟兄是因贫穷而借贷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收取一般的利息,更遑论高利息,也是违背摩西律法的。
其二,“我们尽力赎回我们弟兄,就是卖与外邦的犹大人;你们还要卖弟兄,使我们赎回来吗?”
摩西律法的本意,并不鼓励把希伯来人卖给外邦人(出21:8)。尼希米和他的同伴遵照律法书的要求,正在赎回那些卖给外邦的“弟兄”(利25:47-48),而官长和贵胄为了自己利益,却把自己的“弟兄”、“姊妹”卖给外邦人作奴婢!
面对尼希米的斥责,“他们就静默不语,无话可答”。他们“静默不语”,表明尼希米的斥责是对的,他们知道自己错了。当大祭司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违反律例、献凡火而被耶和华用火烧灭后,“亚伦就默默不言”(利10:1-3)。“默默不语”比强词夺理好。
“我又说:‘你们所行的不善。你们行事不当敬畏我们的神么?不然,难免我们的仇敌外邦人毁谤我们。’”(5:9)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箴14:31)。尼希米不仅从律法的角度,更从敬畏耶和华的高度,鼓励百姓恩待自己的弟兄,遵行耶和华颁布的社会公共道德,维系社会的安定、团结,杜绝外邦人的毁谤。
“‘我和我的弟兄与仆人也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我们大家都当免去利息。如今我劝你们将他们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房屋,并向他们所取的银钱、粮食、新酒和油,百分之一的利息都归还他们。’众人说:‘我们必归还,不再向他们索要,必照你的话行。’”(5:10-12a)
尼希米说“我和我的弟兄与仆人也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并没有说是否取了利),拉近了与会众的距离,进而提出:“我们大家都当免去利息”,将借贷所抵押的田产、房屋等,和已经付的利息,一并归还。这些田产、房屋,有可能是禧年或豁免年应该归还而尚未归还的;也可能与禧年、豁免年无关,纯粹出于对贫穷弟兄的照顾。
“百分之一的利息”,意思不太明确。因为在波斯时代,一般的利息都在20%左右。如果把原文广义地译为“百分率”或“百分比”,就容易理解了。
百姓都同意了。
“我就招了祭司来,叫众人起誓,必照着所应许的而行。我也抖着胸前的衣襟说:‘凡不成就这应许的,愿神照样抖他离开家产和他劳碌得来的,直到抖空了。’会众都说:‘阿门。’又赞美耶和华。百姓就照着应许的去行”(5:12b-13)。
请祭司作证,以便使口头的承诺产生法律效力,使百姓承承担遵守承诺的责任。
“抖着胸前的衣襟”是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当时的人,常把银钱、首饰等个人贵重物品放在衣服的迭折处。尼希米将他衣服中存放的物品抖落出来,强调百姓的起誓是严肃、慎重的,若不遵守,必招致誓言的咒诅,其家产和劳碌得来的必全部被抖空。
“阿门”是希伯来文’āmen的音译,意思是“真的”、“诚心所愿”。新约时代,“阿门”常用来结束祷告或颂赞,也是公开敬拜时的自然回应。在旧约时代,“阿门”是敬拜仪式用语,表示会众或个人同意某一项誓言或咒诅的真实性;也用来回应祝福。
“自从我奉派作犹大地的省长,就是从亚达薛西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共十二年之久,我与我弟兄都没有吃省长的俸禄。在我以前的省长加重百姓的担子,每日索要粮食和酒,并银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们的仆人也辖制百姓;但我因敬畏神,不这样行。并且我恒心修造城墙,并没有置买田地;我的仆人也都聚集在那里作工。
除了从四围外邦中来的犹大人以外,有犹大平民和官长一百五十人在我席上吃饭。每日预备一只公牛、六只肥羊,又预备些飞禽,每十日一次,多预备各样的酒。虽然如此,我并不要省长的俸禄,因为百姓服役甚重。
我的神啊,求祢纪念我为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施恩与我。”(5:14-19)
尼希米首次担任省长十二年后,被召回宫廷,然后再回耶路撒冷(13:6-7),二度任省长,任期无法确定。
“省长的俸禄”原文是“省长的粮食”;当时官员的俸禄都是粮油等实物。尼希米和他的仆人不辖制百姓,不置买田产,并且主动放弃当得的俸禄,是非常可贵的。不仅如此,他每天反要提供几百位官长和城墙修建者的饭食。虽然他们各自都有一份口粮,尼希米仍慷概款待他们。省长的俸禄可能是纳税人提供的。尼希米“不要省长的俸禄,因为百姓服役甚重”。一方面,表明尼希米个人财富相当丰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位属灵领袖敬畏上帝、体恤同胞的优秀品质。尼希米精明能干、真诚坦白、以身作则、慷概大方,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尼希米的祷告,不是在百姓面前炫耀自己,而是单单在耶和华面前吐露衷肠,求上帝纪念他。
三.反思
尼希米带领回归百姓修建城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和以斯拉是要修筑两座墙。一座是外在的、物质的城墙,将上帝的百姓与仇敌隔开;另一座是内在的、属灵的墙,使以色列人在灵性上和其他人划清界限。这座灵性的墙,必须通过重申上帝的律法、重新强调上帝子民的身份,重建神治国家的伦理道德,使以色列人彼此相帮、相顾,众志成城,才能建造起来。
今天,基督教信仰也面临各色人本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美国的信仰也在不断衰败中。但是,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如果基督徒能竭力持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向尼希米学习,为了神国的利益,甘愿舍己。在教会里,如果我们传道人、同工们和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不把自己的恩赐、意见、面子看得那么重,为了神国的缘故,存心谦卑,彼此包容、接纳、饶恕,切实彼此相爱,众志成城,建造起坚固的属灵的墙,就能不辜负这个时代,有份于主耶稣颁布的大使命。
求主帮助我们。阿门!
【作者简介】 冯秉诚,笔名,里程,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78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2年赴美,1987年获密西根州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俄亥俄大学和西方储备大学工作。1993年后,在威斯康星医学院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工作。作者长期崇尚无神论和个人奋斗,在神的大爱感召下,逐渐认识了主耶稣,认识到基督教信仰是客观真理,遂决志归向主,1992年复活节受洗归主。1997年蒙主恩召,专职传道。此后,全家妻子及一子一女都归向主耶稣。蒙神引领,1999年秋季,进入美国海外神学院学习。其信仰见证书籍《游子吟》畅销海内外。现任威斯康星州米城中华基督教会(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ilwaukee)差传牧师和真道培训中心(True Word Training Center)主任。 “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专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