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不死
经文 传1-12
对传道者来说,道比人重要。可是,如果人不行,其讲的道也难被人信服。因此,传道者在讲道之前,先亮明自己的身份。
或许有人说,传道者并未直言自己是谁,而是让人去猜。但在我看来,已经说得够直白了,根本用不着猜。“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所罗门。为何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是在提醒听众,更是在提醒自己,我是所罗门,但此刻,我更是传道者。
讲道伊始,所罗门就抛出自己的论点: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紧接着,他列出论据。从时间来看,代代更迭,世界却仍是那个世界;从自然来看,日头、风、江河,无论运行之时多么耀眼夺目,轰轰烈烈,最终只是在兜圈子;从人的感受来看,没有任何的事物能让人心满足;从历史来看,日光之下更是没有新事,不过是在循环往复。因此,凡事都是虚空。
当然,这些论据都是宏观的,具体到个人会如何?所罗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
寻求知识和智慧,追求享乐,忙碌工作,最终也都是虚空。至此,我们也明白,传道书的作者的确非他莫属。
在阐明了自己的论点之后,所罗门继续加以详细论证:
首先,他强调,在时空之下,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有固定时间的,但是人的心中却偏偏有永恒感。当永恒遇上短暂时,人的心中注定只有虚空。
其次,他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发现有人受欺压,生不如死。有人心存嫉妒,劳而无功。有人很孤独,富而无福。最关键的是,人人有死亡,所有威名都会烟消云散。
再次,他指出人生在世,常常福祸难料。有时候,看似是福,实则为祸。看似是祸,实则为福。更让人沮丧的是,这个世界常常报应颠倒,义人早亡,恶人昌盛的事时有发生。
最后,他提醒我们成功存在变数。不要总想着努力一定有回报,事实是机会之于更加重要。而且,在现实的生活中,意外往往会不期而至,结果也就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总之,仅凭人的劳碌,并不能彻底改变人生际遇。当死亡来临时,劳碌的一切更是转眼成空。即或有人不顾结果,只希望享受劳碌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人心愁烦。这一切都证明了传道者的观点:人在日光之下一切的劳累有什么益处呢?
人喜欢算账,凡事都讲究价值或利益。但人的计算能力却有限,算出来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利益。因此,误以为自己的劳碌大有益处。但是,传道者算的却是一笔人生的总账,结果是毫无益处。其实,这笔账耶稣也给我们算过: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任何人,只要对知识、金钱、名誉和地位还心存幻想,以为这些东西只要拥有的足够多,自己的心就一定会满足,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样的人,总以为钱再多点就好了,官再升一级就好了,或者是,退休后就可以尽情享受人生了。总之,他们期待着明天会更好。结果呢?明天依然如故,甚至更糟糕。莫说世事难料,成功存在变数,单说死亡会来临,一切终必成虚空。望着他们失落的眼神,传道者会说,朋友,对这个世界死心吧。
心若死了,我将如何活?难道传道者要我消极厌世,甚至是遁入空门。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在传道者看来,只有对世界死心,认识到一切都是虚空时,人才会看见神的恩赐。这样的人,不再对他人羡慕嫉妒恨,乃是心存感恩,以自己现时所有的为满足,与家人一同吃喝,享受劳碌所得,快乐度日。
只有对世界死心,人才会另寻出路,仰望上帝。这样的人,因为有神的同在,内心的永恒感得到了满足,不再郁郁寡欢,乃是看到了神创造时的美好,活在慈爱之神的命定之中。
只有对世界死心,人才会既努力工作,又不计较结果。这样的人,珍惜神所赐的光阴,不错过神给的一切机会。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尽当尽的本分,努力完成神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所托。
只有对世界死心,人才会记念造我们的主。这样的人,活着不再是为了争名逐利,乃是为了荣耀真神。这样的人,也不再浪费光阴,乃是趁着年轻,就为主而活。
最后,传道者给出结论:总意就是敬畏神……
对世界的心若不死,人又怎么会敬畏神,乖乖地遵守他的诫命呢?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劳力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