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马可福音第六讲:成为好土,能够栽种生命之道

2012-08-24 作者:徐正义  
来源:拥抱每一天我也要投稿

亲爱的朋友,我是徐正义牧师。很感谢主,能够持续地关注《马可福音》的讲道,今天我们来到第六讲,题目是:

成为好土,能够栽种生命之道

经文:《马可福音》4:1—20节。

1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2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3“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9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0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11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14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15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16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17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 -/迫,立刻就跌倒了;18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19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有一位励志作家在他的书里面写到:在每一个组织里面,你都可以看见人和人是如此的不同,有人像轮子,你不推他,他就不会动;有人像活动房屋,需要常常拉一下;有人像风筝,永远高高在上,如果你不用线把他牵牢,他就会飞走;有人像独木舟,必须有人帮他划浆;有人像气泡,事情没完成,不会出现;有人像气球,永远自我膨胀;有人却像漏气的轮胎,需要打气换胎;有人像电灯,不停地开开关关。耶稣却说,人像土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的听众是一群种地的农夫,是一大群农民,他这样一讲,大家一下就能领会,虽然他们还是不懂,后来他们还跑来问耶稣,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像中国人说,我们的“心田” 。心田,表明我们把心也看作田地一样,是可以来种植的,所以心田和土地一样需要耕耘,需要培植,需要水分。

上一讲我们已经看见很多人跟随耶稣,却有各自不同的目的,耶稣指出最重要的乃是遵行神的旨意。在今天的经文里面也不例外,人多到一个地步,耶稣只能到船上去讲道,但耶稣并没有因此而自得,反而进一步指出来,他所传递的乃是生命之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领受,也不是领受了就可以持续,也不是持续了,就可以真正到了将来见主面的时候,可以被他来赞许。

从第四章开始,《马可福音》就开始了一连串关于天国的信息。同样是天国的信息,每个人听见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喜欢领受,有人一心拒绝,有人虽然领受了,却没有好好地培植、栽种,使道流失了。

为什么同样受洗信主的人,结果却不同呢?有人不断地成长,持续地成长,有人却随波逐流,忘记了自己的信仰。人在这个当中有什么样的责任呢?我们应该要注意些什么,才能真正栽种生命之道呢?

耶稣用四种土质来形容四种对待真道的不同态度,分别是硬土、浅土、杂土和好土,并最终呼吁人要留心自己的态度,因为他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这句话在一段讲论中重复多次,相信是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就像是我们常说的歇后语或座右铭,是要听众留意他所讲的,并调整自己的态度。四种不同的土质中,前三种都是不好的,主耶稣也是要提醒我们留心,不要心里刚硬,不要浅尝则止,更不要思虑过多,以至于无法领受真道,而是要全然细心,预备自己,培植真道,真正享受福音的好处。

我们一同来详细地解读这四种土地,学习如何预备自己的心成为好土,使真道可以在我们里面不断地成长。

第一种土,我们称之为硬土,我们说这种土是内心刚硬,拒绝真道。

罗素是英国二十世纪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无神论者。一次有人挑战他说:“如果将来你死后真的看见上帝,你怎么办?”他说:“我会跟神说,主啊,你给我的证据不足呀。”我的大学时代的一个好朋友是一个癌症的专家,他的母亲是基督徒,得了癌症,就和他的姐姐一起祷告,他就很生气,质问他的母亲说:“你如果祷告就行了,为什么还来找我呢?”他听说了我的故事,就专门请我吃饭,想要从我这里得到答案。在他看来,他的母亲、他的姐姐没有文化,不懂得思想,但是为什么我这样的一个人(我和他是在大学里认识的,他知道我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可以成为基督徒呢?但是最终我也没有办法令他满意,我给他作了我的见证,给他解释了很多关于我的信仰的事情,但是他就是没有办法接受。原因很简单,我所讲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话语,另外一个世界的传言,无法符合他的逻辑的思维。这类人最好的形容就是耶稣所引用的旧约“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

过去遇到这样的情形,总是试图用各种的方法去说服对方,跟他辩论,提出各样的证据,让他信服,但是现在我却变得谨慎了。信心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而天国的信息很多时候在逻辑上的确没有好像我们所讲的证据,所以我宁愿选择沉默。因为有时候我们常常讲的一句话:“你赢得了一场辩论,却输掉了一个人的心。”常常是这样的。所以耶稣在这个比喻中用路旁来代替,就是那些在田间经历了经年累月被踩踏已经坚硬的田埂,人内心的刚硬并非生来如此,而是他们动机的问题,他们或许因自视过高而先入为主,或是老于世故而封闭自己,又或者是精于谋算而处处设防,总之,他们来到教会,也许偶尔也很享受,但绝对不会领受;也许常常有感想,但绝对不会有感动。他们来教会,也许偶尔也在计算要不要加入,但绝对不会让自己投入。所以有些人总是问我:“为什么我没有信心呢?”言下之意,好像神不公平,给了你信心,不给我信心。其实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的动机,我们究竟是不是内心太刚硬了,先入为主的东西太多了,把很多的东西挡在了外面。

我们来看第二种土,我们称为浅土,浅尝则止,没有根基。

记得我刚决志信主的第二天,就有一位弟兄一直告诉我教会的黑暗,我还记得他刚刚受洗半年,他似乎发现了教会中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让我这个刚刚接触教会的人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他说到牧师还没有什么钱,就要建堂,好像不懂得怎样做事情,讲了很多。我有时候常常回想起他,我就在想,他今天是不是仍然留在教会呢?我很久没和他联系,所以也不知道最终的答案是什么。我想也请各位朋友回想一下,如果你是基督徒,想一想跟你一起受洗的人,有多少还仍然在教会中呢?前几个星期,我去参加一个烤肉的聚会,加上我们四对夫妇,其他三对都是已经受洗但不再去教会的,虽然他们知道我是牧师,没有说什么出格的话,但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一个人的信仰不能持续。

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但事实上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试验和试探,就像我自己也是一样,我们不能避免,区别就在于很多的人信是没有根基的,耶稣把这类人的信称之为浅土,有土但是不多,信心会发芽,甚至发芽很快,但是不能形成根,没有办法持续地生长。这类人听了天国的道理并不反感,偶尔也有感动,动机没有问题,但是意志上没有降服,不能够遵行神的旨意,典型的情形就是当牧师一直问说:“你要不要受洗,你要不要受洗?”他不好意思就受洗了,太太或者先生受洗,就要陪着一起洗;或者是觉得受洗不过是一种形式,管他的呢,等到环境改变,时过境迁就离开了。这是很可惜的,虽然听了道,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扎根,不能听了转过身就忘了,又去接受别的道理,以至于我们对神的道只是浅尝则止,没有根基。

第三类土,我们称之为杂土,就是思虑过多,压制真道。

耶稣在解释杂土的时候,提到了三样东西压制了我们的信心,那就是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其实这三样东西好像涵盖了我们一生,一天二十四小时,平均的分配就是八小时睡觉,八小时休闲,八小时工作。我常常想我们的生活,睡觉的时候充满忧虑,所以常常失眠;工作的时候,追逐金钱,几乎疯狂;休闲的时候,满足欲望更加辛苦,所以很多人度假回来,都告诉我说比上班还要累,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每个星期除了在一个半小时的崇拜时间到教会的时间以外,我们似乎生活在各样的经济丛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听说我们去教会,都很惊讶地看着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个时间来睡觉呢?

耶稣看第三种的听道者并非他们动机有问题,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投入自己,乃是他们被各样的东西占据了他们的时间、经历和心思。在今天的这个环境和文化里面,我们需要奋斗才能够让自己不被这些东西所侵占。因为撒但在这个世代里面,它最大的一个工作或者它的一个诡计,不是反对我们的信仰,也不是要把我们从真道上带走,它是让我们忙碌,把我们的时间、空间都挤满了,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去亲近神、认识神。每个人都抱怨很忙,即使度假也忙得晕头转向,压力越来越大,健康越来越差,其实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没有改变,以至于我们的生命成了一堆无用的荆棘,把神的道都占满了,以至于道不能够扎根,不能够成长。

最后一种土,我们称为好土,就是全心领受,培植真道。

耶稣在福音书里面说:“不要阻止小孩子来到我这里,因为天国都是他们这样的。”著名神学家布拉赫就提到小孩子的三项特征,正好用来说明耶稣所称赞的孩子般的信心。

第一,孩子对现实世界没有先入为主的定见。有一个故事讲到说,有人在火车上要逗孩子开心,就把他的帽子假装扔出车外,实际上他并没有扔,但是孩子很天真,他为了模仿他,就把大人的帽子拿出来真的扔出去了,所以孩子相信你所说的一切,他不会选择,他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

第二,孩子知道如何接受礼物。我有两个孩子,所以我送给老二生日礼物的时候,我也要给老大预备一份,因为他们很喜欢礼物,他们需要这样的礼物,因为他觉得收礼物是那么自然的一件事。相反,大人很多时候不敢接受礼物,为什么?当你接受礼物的时候,你总是在想我要怎样还礼,我还要送他一份相等的礼物,所以变成了一种负担。很多时候收礼变成了一种负担,送礼也变成一个负担。 

第三,孩子知道如何信任,所以我们从小到大都要教导孩子不要信任陌生人,不要相信别人的话,你要注意,你要小心,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从来不会教大人这样子。反过来讲,大人不容易信任别人,因为我们可能在生长的环境里面,在我们的经历里面,有很多被人骗的经历、伤害的经历,所以我们就觉得信任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所以,耶稣就呼吁我们用真实的信心去拥抱真道,就是要避免刚才我们所讲到的这些先入为主的定见。我们分享耶稣的这些事情、福音的时候,他就觉得我都知道,这个我知道,你们不过就是劝人为善嘛,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很多的真理他们从来没接触过,也从来不愿意放下来,放下自己的心思来接受,然后无法持续地去培植我们的信仰。很多人的生命是很浅显的,所以当他听了这些道理以后,他当时好像懂了,也点头,但实际上那个道没有进去,没有在他里面扎根,没有真的使他心动,这是我们很遗憾的一件事情。或者是思虑过多的挤压,把我们挤压住了,所以没办法成长。

所以他也正面指出来成为好土的一个条件,他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一个就是要听见,要有一个灵敏的耳朵能够听见福音的真道,能够听见神的话语,因为神的道、神的话语是很奇妙的,我们需要把耳朵打开,好好地来听他的道。第二,听完了以后,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是出于神的话,无论怎么样我要接受,这是一种顺服的态度,降服的态度,而不是有一个先入为主,他有道理,我才接受,因为神的很多道是超出我们常人的道理,我们需要先接受才能够明白。第三,我们要能够结果,就是要持续地培植他,我们要常常地将这些道记在心里面,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就要来默想、来思想,当我们在生命中经历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在《圣经》里面寻求答案,我们要好好地来回想这些道,以至于这些道能够在我们的生命里面改变我们的生命,结出果实来。到那个时候,这个道就成为你真正生命的一部分,就好像你操练信心,一次一次地在信心里面去经历神,你就知道有一天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你不会再怀疑,因为你已经操练过了,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好土,是耶稣所看重的。

感谢主,今天耶稣借着这个“撒种的比喻”,其实很多人说不应该叫“撒种的比喻”,应该叫做“土地的比喻”更为适当,指出来把人的心田比喻为土地,把人接受福音的生命之道之后不同的反应看作为不同的土质,耶稣呼吁我们避免前三种,就是杂土、浅土和硬土,而呼吁我们成为好土,能够结果实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所以他说:“有耳可听的,就当应当听。”

亲爱的朋友,盼望我们都提醒自己使我们成为一块好土,让神的道可以在我们的生命里面被栽种、被耕耘、生长以至于可以结出果实来,成为别人的祝福。

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感谢你的恩典,谢谢你借着耶稣的提醒,让我们能够来看我们自己生命的光景,知道我们在你里面是哪一种的土,是不是硬着心肠不愿意接纳,是不是虽然听见了,但是很浅显,是不是因为很多的思虑把我们压制了,以至于你的道不能彰显出来,主啊,帮助我们,圣灵提醒我们成为一块好土,我们听见你的话语就思想,在里面培植、接受,让它一天天的成长结出果实来,成为别人的祝福,求你帮助我们,与我们同在。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