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再来
主耶稣升天时,天使清楚地宣告说:「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参徒一11)其实,主耶稣早已多次预告他第二次的荣耀再来(参太十六27;二十四30,二十五31,二十六64;约十四3等),并且使徒也一再切切地如此叮嘱初代的教会(参徒三20;林前十六22;腓三20;帖前四15、16;帖后一7、10;来九28;启一7,二十二20等),故「等候主耶稣基督由天再来」,就成为基督徒荣耀的盼望。
基督若不再来,救恩计划非但成了「有头无尾」,更让基督徒的盼望落空。基督若不再来,这世界和宇宙万物不但没有更新的日子,就连义人和恶人也不会受到审判,甚至基督徒也不知何时才可得着荣耀与永远的福分。基督若不再来,那他岂不是说话不算数,又怎么值得我们信他呢?感谢神,基督徒都坚定相信「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
基督再来时,已死的信徒要先复活,得着荣耀的属灵身体。而那些存活在世的信徒也要改变,并一同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从此就永远与主同在了(参林前十五51、52;帖前四16、17)。
基督徒与死亡
所谓死亡是指「身体的死亡」,或言身体与灵魂的暂时分离。圣经用了三个比喻来描写基督徒的死亡,即「睡眠」(参帖前四13、14)、「撒种」(参林前十五35~44),和「搬家」(参约十四2、3;林后五1~4)。
睡眠不是灵魂进入无意识状态,亦非落入瞢瞢腾腾、迷迷糊糊的境界,乃是心智清楚、感受敏锐,且能辨识好歹和知晓苦乐的。因为保罗明说:「情愿离世与主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参腓一23)主耶稣对在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十三43)反之,死后在阴间受苦的财主,喊叫哀求要人用指尖蘸水,凉其舌头,因他在火焰里及其痛苦(参路十六23、24)。故世人死后都有知觉,而睡眠则重在描写「息了劳苦」,是意识清醒的状态,是指灵魂得享安息之情况(参启十四13)。再者,睡眠必会清醒过来,意指死后必有复活得时刻。也就是当基督再来时,所有睡了的信徒都要复活(参帖前四13~16)。那会朽坏的,要改变成不朽坏的;软弱的,要改变成刚强的;羞辱的,要改变成荣耀的;属血气的,要改变成属灵性的。正如撒种之比方,撒入土内一粒不起眼的花种,却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参林前十五35~44)。另外,主耶稣与保罗都用搬家的比喻来说明基督徒面对死亡的情况。主耶稣回到父的右边是为信徒预备地方。在天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基督徒离世归天,就像是从地面的小屋搬回天家的豪宅(参约十四2、3),由简陋的帐篷搬进坚固的房屋(参林后五1~4)。总之,基督徒死亡是灵魂离开身体,进入乐园与主美好的同在;并且等候主再来时身体复活改变,永享天家的荣耀。若用比喻来说,如果天堂是富丽华美的皇宫,则乐园是皇宫的报到大厅。乐园就是永恒荣耀天家之一部分。
非基督徒与死亡
不信主者死后灵魂都会下入「痛苦的阴间」,如同主耶稣所说比喻中的恶财主,在烈火中口渴舌干痛苦难当(参路十六19~24)。其实,过渡性的「阴间」与永恒性的「地狱」是内容相同但时期不同而已(「地狱」又叫「火湖」,见太十28;启二十13~15)。将来「千禧年」及「白色大宝座」审判之后,阴间要被仍在火湖里,或说阴间会并入地狱之中。故可以说阴间犹如犯人之拘留所,而地狱则如正式囚禁犯人的监狱。未信者之灵魂一旦进入阴间,就不会再有得救的机会,只能无望地等候将来被并入地狱之中,永远遭受痛苦。悲哉!惨哉!基督徒啊!快尽力竭力广传福音,抢救灵魂吧!
圣经中不同用法的「阴间」
除了上述最常用之「痛苦的阴间」外,旧约中还提到其他两种特别含义的「阴间」。一是指「坟墓」而言,是所谓埋葬死尸之处(参创三十七35,四十二38);另一则指与世人存活的「阳间」相对之境(参传九10;伯十四13;诗八十九48;徒二27、31)。这样的「阴间」用法是泛称人死后的「居间之境」,不论是敬畏神的以色列人或拜偶像的外邦人,身后都将前往的所在。故旧约中,不仅说恶人死后要下「阴间」(参伯二十一7~13,二十四19),就连「义人」死后,也要下到阴间(参诗十六10;伯十四13)。因此阴间是所有世人死后都得立即报到的地方,然而其中又可分成两大部分,且有深渊限定。一在亚伯拉罕怀里的快乐部分(参路十六22),另一是在火焰中烧熬的痛苦部分(参路十六24)。在新约中,前者被成为「乐园」,而后者则沿用阴间一词。故基督徒死后灵魂并非下到阴间,而是直接升入乐园(参路二十三43),并等候那复活的日子,在得到荣耀不朽属灵的身体后将与灵魂复合,经过所谓的「千禧年」时期(这是「前千禧年」派说法。详后),而进入永恒的天堂或称「新天新地」(参彼前三22;来十24;启二十一1)。
基督再来之预兆
主耶稣明说除了圣父之外,无人知晓他何时再来(参太二十四36)。他来之时犹如夜间的贼一般,并不事先通告众人(参太二十四37-39;帖前五2、3);正如挪亚及罗得的日子,人正说平安稳妥时,灾祸就忽然临到他们了(参太二十四37;路十七28)。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在意想不到的时辰,在料想不到的情况,基督就要再来。故此,世上的人都要警醒预备此伟大的时刻。基督徒一面欢喜迎见主面,一面准备妥当在基督台前交账;非基督徒更要把握住神施恩的日子,速速悔改归主,以免遗憾永恒。虽说基督再来之确切时刻无人知晓,但圣经提供了如下的预兆:
一、福音传遍天下,万族万民得闻救恩(参太二十四14)
目前世上共有二百多个国家,都已有福音传入。但若以普世共约二万四千不同的族群来看,则尚有一万左右未曾听闻救恩。基督徒仍需努力广传福音,进入「未得之地」,寻找「未得之民」。
二、世上人祸天灾暴增(参太二十四7~13;路二十一10~19)
末世的现象不仅常会有国攻打国、民攻打民,或恐怖袭击等残酷行径发生;更有饥荒、WENYI、地震等严重自然灾祸。此外,基督徒也常因信仰之缘故遭逼 -/迫、受苦难、甚至被杀害,然而你我仍应挺身昂首坚守岗位,因主来的日子近了。
三、敌基督要渐渐显露出来(参帖后二3~10;帖前五1~3)
敌基督虽至终要坐在圣殿自称为神,反对基督,残害基督徒,带来普世性的灾难(参启十三5~10),但开头乃是以和平的使者自居,藉其权势维持一些假象的和平,让世人都以为平安稳妥的日子已经来到(参帖前五1~3)。然而在想不到的时候,真基督就要再来!
四、天象混乱自然界怪异,日月星辰运作反常(参太二十四29、30)
在基督荣耀降临审判这世界之前,天空自然界会产生许多反乎常态的怪异现象,作为神对世人之特殊警告。不过「灾前派」认为这些现象是发生在基督徒「被提」之后。
五、以色列人绝大部分悔改信主(参罗十一24、25)
当外邦人信主的数目添满之后,「以色列全家」(那时绝大部分存活的以色列人)都要悔改信主而得救。以色列民至今仍只有少数人信主,绝大部分顽拒耶稣是基督。不过「灾前派」也认此是发生在基督徒「被提」之后。
六、离道反教之事增多,且伦理道德面临瓦解崩溃(参帖后二3;太二十四11;提后三1~5)
基督徒的信仰会产生许多异端邪说,多人离道反教,混淆真理。除此之外,世风日下、道德败坏更不在话下,甚至离谱到认同并鼓吹「同性婚姻」,比罗得时代之所多玛与娥摩拉更悖逆。诚如圣经所言:「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参太十一24)「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到来。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违背父母、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参提后1~5)以上所提,都是圣经曾论及之预兆。基督必忽然再临审判万民,像挪亚与罗得的日子一样。基督徒都当注意观察,谨慎自守、警醒预备、爱神爱人、为主而活、广传福音、共建教会、荣神益人、以迎见主面。
基督再来的步骤
这是圣经中最困难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在各宗各派的神学家中,至今仍无统一的定论。因为牵连到「千禧年」及「大灾难」的问题,综合起来重要的约有下列五大说法。但请切记,这些差异与得救无关,基督徒之间应学习忍耐、包容与相爱,最要紧的是众人都切切地预备迎接主的再来。兹将不同之说法简介如下:
一、无千禧年派
(一)千禧年不是真正的一千年,乃是表征「完整的时期」。因全部圣经仅在《启示录》第二十章中,六次提到一千年,而《启示录》是充满符号与象征之文字。一千不可按字面解,乃按象征解,即一千等于十乘十再乘十,而十是代表完全,故一千年是「最完整的时期」。而「最完整的时期」应是从主耶稣降生到主耶稣再来之时期,也就是教会在历史上出现的整个时期,这就是「千禧年」,也称为历史性的「千禧年」或「无千禧年」。也是基督作王,并基督徒也与基督一同在属灵境界中作王的时期。对个别基督徒而言,在他重生得救的那时,也就是他经历「头一次复活」的时刻(参启二十4、5),接着就开始与基督一同作王到基督再来,那就是他的千禧年。故「无千禧年派」更恰当的名称是「历史性的千禧年派」。
(二)主耶稣再来当然是在「千禧年」之后,而在教会历史之最后阶段,会有所谓的「大灾难」时期,故也可说主耶稣是在「大灾难」之后再来。
(三)此派在第五世纪时流行,当时基督教已经成为国教,宗教与政zh i合流,又因奥古斯丁(Augustine)之鼓吹而大大兴旺,渐渐成为天主教末世论之主流。以后改教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加尔文(Calvin)等都接受此立场。故直到今日,无千禧年论仍是「信义宗」、「改革宗」及「长老宗」等教派之主流思想。
(四)此派解释《启示录》必须用「历史之循环法」才可,即七教会、七印、七号、七碗及一千年等,都是重复循环讲论由主耶稣降生到再来之历史事迹。而最大的困难是必须把《启示录》第二十章四至六节中两次复活,解释成不同的意义。第一次复活指重生得救,是灵性的复活,而将来恶人的复活,则是肉身的复活。但是在同一段经文中,把相同的用字分解成两个不同的意义是鲜见的,这是此派学说被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后千禧年派
(一)此派甚接近「无千禧年派」,只是认为「千禧年」尚未开始。「千禧年」可能是真的一千年,也可能是一段「完整的时期」,将来要在历史上实现。至于什么时候实现,则无人知晓。不过在十九世纪时,海外宣教热潮彭湃,工业g e命科技萌芽,医学发达文明进步等,世人以为靠自己的力量,必可改善今世成为美好的天堂,连不少的神学家也误认为,当福音广传,普世归主之后,教会的力量必要影响全世界,则天国就实现在地上了。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地上的国将要成为主基督的国,基督与基督徒要在地上作王一千年,也就是「千禧年」将要实现,美好太平的日子就要到了。只是最后虽然仍有撒但的背叛,及离道反教之事而引起「大灾难」期,但接着就是主耶稣再临之大审判,而带进新天新地。故主耶稣是在「千禧年」之后,也是「大灾难」之后再来,是谓「后千禧年派」。
(二)后千禧年派亦指认奥古斯丁为主要的倡导者,在十二世纪曾因但以理·怀特比(Daniel whitby)而兴盛一时。到十九世纪,不但自由派学者,连保守派神学家如查尔斯·霍奇(Charles Hodge)及斯特朗(A.H.Strong)都赞同此说。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历经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炸碎了世人的幻想与神学家之误解,目前支持此说之学者亦已不多。
三、前千禧年派
(一)千禧后是在主耶稣再来之后才开始的。《启示录》中的七印、七号、七碗之「大灾难」期以及千禧年是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故七碗之最后是哈米吉多顿大战。大战之结尾,主耶稣荣耀降临,打败一切敌对神的恶人,带进千禧年,已经殉道的基督徒要经历第一次的复活,并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参启二十4、6)。
(二)「千禧年」之最后还有一次撒但鼓动的大背叛,主再次来临后,接着是恶人的复活,并面对白色大宝座的审判。至终恶人被丢入永远的火湖中,是谓「第二次的死」。然后基督徒被带进永远荣耀的新天新地之中(参启二十至二十二章)。
(三)初代教会因多在迫害之中生存,众信徒都热切期盼基督早日再来,得胜邪恶势力,建立永恒荣耀的国度。因而许多早期教父的著作都倾向前千禧年主义,并都切望主耶稣快来建立千禧年国,其中著名的如希拉波立的帕皮亚(Papias of Hierapolis)、罗马的革利免(Clemen to Rome)、安提阿的伊格那丢(lgnatius of Antioch)、士每拿的坡旅甲(Polycarp of Smyrna)、护教士游斯丁(JustinMartyr)、里昂的爱任纽(lrenaeus of Lyons)、迦太基的特士良(TertullianofAfrica)以及孟他努教派(Montanism)等。故在主后四三一年召开的以弗所大会之前,前千禧年派或主耶稣在千禧年前再来之思想甚为普遍,但尚未清楚界定出「灾前」或「灾后」之学说。
(四)第四、五世纪以后,政教合一,加上寓意解经盛行,更有奥古斯丁之推波助澜,无千禧年派及后千禧年派鼎盛。甚至在主后四三一年的以弗所大会上,判定有千禧年之信仰为迷信;从此千禧年派黯然走入旁支小派之中,流传在瓦勒度派(Waldenses)、保罗派、亚尔比根派(Albigensis)及西班牙(Spain)的耶稣会教士等派别之内。渐渐脱离主流而不被注意。
(五)十六世纪改教运动时,由于农民改教主流的「重洗派」,以基督快再来建立公平、合理的千禧年国为号召,倡导农民反抗贵族压迫,引起暴动。遂使天主教用武力镇压,也让改教家们避开千禧年主义。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之「清教徒运动」,才又恢复切慕基督再来建立千禧年国。
(六)十九世纪是千禧年派的复兴时期,尤以英国(United Kingdom)的弟兄会最极力提倡。但其中有人坚持主耶稣是在「大灾难」之前再来,另有人强调主是在「大灾难」之后才来。由于各持己见,甚至引起兄弟会之分裂,一为「灾前派」,一为「灾后派」。渐渐地又有人折衷一下,主张「灾中派」,或「得胜者被提派」或「多次被提派」。使得在前千禧年派之阵营内又产生了五六个支派之多。其详细内容绝非本文所能涵盖。仅此略提一下灾后派及灾前派之要点。
四、前千禧年灾后派
主张此派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圣徒复活只有一次,且是灾后(被提时):
1.《但以理书》第十二章一至二节论到复活是在灾后。
2.《启示录》第二十章六节的「头一次复活」是在灾后。
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至十八节被提与复活同时,故应是指灾后。
(二)「大使命」(参太二十八19、20)指出信徒会一直存在到世界的末了(故应与世人同渡灾难期,不应先离开)。
(三)《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二十四至三十一节、三十六至四十三节提到基督徒与恶人一同存在到世界末了。
(四)《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三节所言「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前面只有一个冠词,故表达是同一件事,也是同时,且是灾后才发生(参太二十四29、30)。
(五)保罗之用词中,显现、显明、启示、再来、那日子、那日、耶稣基督的日子、主耶稣的日子、主的日子、降临(参帖前四13至帖后二10),故是指相同的一件事;而保罗明言此事发生在大罪人显露出来之后(参帖后二1~10),故是指灾后。
(六)按《启示录》之次序,羔羊婚宴是发生在大巴比伦倾倒之后,故主耶稣提接教会应为灾后。
(七)《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及《马可福音》第十三章之「选民」是指基督徒。他们经过灾难,故应是灾后才被提(因被提与主降临是同时,而主降临明明是灾后)。
(八)虽有七年灾难之信号,但主再来时刻无人知晓,故仍须随时预备妥当。
另外还有些支持灾后的理由,不过此派也有困难之处,譬如:为何「千禧年」竟是专为不信主的人而预备的呢?再者,七年如此严重之大灾难,信徒怎么仍会「不知不觉」呢?
五、前千禧年灾前派
主张此派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圣经强调「想不到的时候」主要再来,故「要警醒」、「要预备」(参太二十四42~44;帖前2、3、6~9;路十二35~40等)。但若先有大灾难,则不会想不到。
(二)圣经强调「欢喜地、殷切地期盼主的再来」,非恐怖之大灾难(参腓三20;彼前一13;多二13;雅五7、8;罗八23;林前一7等)。
(三)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至十八节之解释:
1.若主灾后来,则他们岂不当先为自己要经大灾难而忧伤,为已死者而庆幸?(若已死信徒可免了灾难,而存活信徒必经惨痛之大灾难,那岂不是先死倒好?)
2.若主灾前来,则他们一面伤感离别,一面担心死者会错过被提,故保罗说必先复活。
(四)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五章一至十一节之解释:主再来时,地上应正是平安稳妥的时候而非大灾难。
(五)千禧年中居民之由来:
1.灾前派认居民是大灾难中那些信主而未殉道者,其中有悔改信主之「以色列全家」。
2.灾后派则甚困难说明,只能认为居民是未信主但不拜兽像之列国。因存活的信徒皆被提改变了,故必须把不信主的(列国)放进千禧年中去,但这样的解释是否相当奇怪呢?
(六)大灾难主要是对「住在地上之人」(参启六10,八13,十一10,十三12,十七2),或称「普天下之人」(参启三10),是指不信主反对神之人,不是教会,故教会已经在「灾前」被提。只有在大灾难中信者主要经历。
(七)大灾难之主要目的:
1.惩罚犯罪之列国。也促使糊里糊涂之挂名基督徒真心悔改信主。
2.雅各遭难的日子(参耶三十6、7)。透过大灾难,以色列全家才会悔改信主而得救(参罗十一25、26;太二十三38、39)。
(八)圣经中论主再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之描写:
1.不知不觉地如夜间之贼来到——到空中迎接信徒(参帖前四16~五2;太二十四37~44)。
2.众人皆知地驾云降临――到地上审判万人(参帖后二8~12;太二十四30;亚十四4、9)。
另外也还有一些支持灾前被提之理由,无法一一细说。归纳起来灾前派的要点如下:在七年大灾难之前,主耶稣先不知不觉地再来到空中,那是已死之信徒都要复活。接着那些仍存活在世的信徒,都要改变且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于是信徒开始了「基督台前」的交账与受报(参林五10)。于此同时,地上就开始了七年的「大灾难」时期,于是七印、七号、七碗所描写可怕之人祸、天灾、战争、WENYI等相继发生,不过仍有大批的人归主而成为基督徒,特别是以色列人。然而「敌基督」及其同盟必大加迫害,以至许多信徒殉道,不过在危急的末后世界大战中,「以色列全家」竟全然归主。接着主耶稣「再来」到地上审判万族万民。惟有当时在世仍存活之信徒才得进入「千禧年」作百姓,非信徒则永远灭亡。而在大灾难中殉道之信徒要复活(头一次的复活,参启二十4~6),与灾前已复活及被提的信徒会合,且与主一同作王一千年。然后,才进入永恒荣耀的新天新地。
其实此派也有困难。譬如:为何《启示录》未讲在千禧年前,基督徒有两次的复活(第一次是灾前当主再来提接教会时,第二次是灾后,千禧年前的「头一次复活」)?又为何主耶稣并未明言:他要分成两次的再来呢?再者,被提之时,亿万基督徒突然同时由世上失踪,势必全球全面大乱,甚难想象这世界接下来之灾难情景,是否这就是「大灾难」期一开头的灾难呢?而圣经中并未说明或暗示。
总之,有关基督再来之说法复杂繁多,令基督徒不易清楚明了。但千万不可因此争吵不休,甚至彼此分裂,不相往来。最重要的是众人都当存热切期盼主耶稣速速再来之心。无论主什么时候来,所有基督徒都当警醒预备、敬虔爱主、彼此相爱、殷勤服侍、广传福音、做个良善忠心又有见识的仆人,好随时欢然迎见主面,得蒙主得称赞。阿们!
问题研讨
一、试说明圣经描写基督徒死亡之比喻。
二、试说明乐团、阴间、天堂、地狱之关系。
三、有哪些基督再来的预兆已渐显出?
四、试评「无千禧年论」之优缺点。
五、试评「前千禧年灾后论」之优缺点。
六、试评「前千禧年灾前论」之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