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系 统 神 学

2005-04-16 作者:任以撒  
来源:本站收集我也要投稿


 


基道神学丛集

目  录

绪  论 11
第一章  简  介 11
一、系统神学的前因 11
二、系统神学的价值 12
A、保持真理的一贯性 12
B、造就信徒对真道的了解 12
C、建立证道学的基础 12
D、排斥异端的侵犯 13
三、系统神学与其它神学部门的关系 13
A、与解经学的关系 13
B、与圣经神学的关系 13
C、与证道学的关系 13
D、与实用神学的关系 13
E.与教会历史的关系 14
四、知识── 认识论 14
A、知识的根源 14
B、知识的灌输 14
C、知识的吸收 14
第二章  启示 15
一、普通启示 15
A、普通启示的来源 15
B、普通启示的价值 16
C、普通启示的不足 17
D、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之关系 18
E、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的对照 21
二、特别启示 22
A、特别启示的方式 22
B、特别启示与圣经 23
批判 25
第三章  圣经的默示 27
一、默示与启示 27
二、圣经本身的默示观 28
A、先知使命的性质 28
B、圣经明文直接的见证 29
C、圣经的权威性对圣经默示的证明 29
三、圣经默示用性质及范围 30
A、默示的性质 30
B、默示的范围 32
四、圣经于信心 33
五、反对圣经权威的各种理由 33
A、科学方面的错误 33
B、历史方面的错误 34
C、新约引用旧约经文的错误 34
D、反对神迹的不合理 34
E、反对圣经中的道德观 34
论  神 36
第一章   神的性格 36
绪  言 36
一、 自有永有 36
二、 灵性 37
三、 无限性 37
四、 不变性 38
五、 全智性 38
六、 德性 39
A、慈爱──「神是爱」(约一四: 8) 39
B、圣洁 39
C、公义 39
七、 权能 40
第二章   三位一体 40
一、三一论简述 40
二、经文之证明 41
A、圣父 41
B、圣子 42
C、圣灵 42
第三章   神的元旨 44
一、神的元旨之性质 44
A、神的旨意是合一的 44
B、神的旨意是广博的 44
C、神的旨意是有效的 45
D、神的旨意是不变的 45
E、隐秘和显明的旨意 45
F、神的旨意和罪的问题 46
二、神的预定 46
A、拣选 47
B、遗弃 49
C、预知 49
D、反对预定论的主要理由 50
第四章   神的创造 51
一、创造的过程 52
A、六日创造论 52
B、时期创造论 53
C、灾祸间插论 53
D、画景描意论 54
二、天使的受造 55
A、特征 55
B、职务 56
C、等次 56
D、魔鬼 57
第五章   神的护理 57
绪  言 57
一、护理之工的区分 57
A、保养 57
B、治理 58
C、协合 58
二、神迹 59
论   人 61
原始的人(第一章~第四章) 61
第一章   人的本源 61
一、圣经的记载 61
A、神的商讨 61
B、受造的过程 61
C、人的地位 62
二、人类的古远 62
第二章   人的本质 63
一、属体部分 64
A、道成肉身 64
B、复活 64
C、信徒成圣 65
D、完全成圣 65
E、最后审判 65
二、属灵部分 65
A、三元论 65
B、二元论 66
C、对三元论的批判 66
三、灵魂之来源 67
A、先存论 67
B、承接论 67
C、创造论 68
第三章   神的形像 68
一、形像和样式 68
二、神的形像之含意 69
A、根据神的品性推论 69
B、根据信徒的品性推论 69
C、根据罪的影响推论 69
三、神的形像之目的 70
A、神人交通 70
B、治理全地 70
第四章   行为之约 70
一、行为之约的根据 71
二、行为之约的元素 71
A、立约之双方 71
B、约制或条件 71
C、赏赐和惩罚 72
D、立约的表记 72
有罪的人(第五章~第六章) 72
第五章   罪的性质 72
绪论: 罪的来源 72
一、 亚当的堕落 73
A、撒但的引诱及计谋 73
B、亚当的决定及后果 73
二、 罪的定义 74
A、原罪 74
B、本罪 74
C、罪人的无能 75
第六章   罪的归算 75
一、团体性责任之原则 76
二、亚当的原罪之归算 76
A、伯拉纠的解释 76
B、基督教一般的解释 77
三、归算的法则 77
A、实存论 77
B、对实存论的批判 77
C、代表论 77
四、归算的方式 78
A、间接的归算 78
B、直接的归算 78
五、归算的范围 79
A、定义 79
B、罪辜归算的范围 79
蒙恩的人(第七章) 80
第七章   恩典之约 80
一、恩典之约的特征 80
A、这是一个思典的约 80
B、这是一个永远的约 80
C、这是一个有范围的约 81
D、这是一个包括各时代的约 81
二、恩典之约的意义 81
A、法定的契约 81
B、生命的交流 81
三、附录: 时代论简评 82
批判 82
论  基  督 85
第一章   基督的名字及称号 85
一、耶稣 85
二、基督 85
三、神子 86
四、人子 86
五、主 87
第二章   基督的性格及位格 87
一、教会信条的形成 87
A、隶属论 87
B、形态论 87
C、双重位格论 88
D、单独性格论 88
二、圣经关于基督性格的教训 89
A、耶稣是基督 89
B、耶稣的神性 90
C、耶稣的人性 92
D、双重性格的必要 93
三、圣经关于基督位格的教训 93
A、一个位格 93
B、神人基督 93
第三章   基督的地位 94
一、贬降的地位 94
A、降世 94
B、受苦 95
C、遭难 96
D、埋葬 96
E .降到阴间 96
二、高升的地位 97
A、复活 97
B、升天 97
C、掌权 98
D、再临 98
第四章   基督的职位 99
引  言: 99
一、先知的职位 99
A、圣经对于先知之概念 99
B、基督履行先知之职务 99
二、祭司的职位 100
A、圣经对于祭司之概念 100
B、基督履行祭司之职务 100
C、基督祭司之职的特点 100
三、君王的职位 101
A、以色列的君王体质 101
B、基督的王权 101
四、基督三重职位之关系 102
第五章   基督的赎罪 102
一、 赎罪之由来 102
二、 赎罪之必要 103
A、明智的选择 103
B、罪性的要求 103
三、 赎罪之性质 103
A、基督双重之顺服 104
B、基督之顺服的果效 104
四、 救赎果效之范围 105
A、范围的广泛 105
论救赎之工的实施 108
绪  论 108
第一章   圣灵一般性的运行 108
一、神学上的根据 108
A、「完全败坏」所引起的问题 108
B、 改革宗神学之解答 108
二、一般性恩惠的运用 109
A、一般性恩惠的对象 109
B、一般性恩惠之范围 109
第二章   恩召与重生 110
一、 救恩之实施的次序 110
二、恩召 110
A、呼召的起源 111
B、内容与方式 111
C、果效和目的 111
三、重生 112
A、重生的必要 112
B、重生的性质 113
第三章   悔改与信心 113
一、悔改 113
A、悔改之要素 113
B、悔改之对立 114
C、悔改之动力 114
二、信心 114
A、信心之性质 114
B、信心之对立 115
C、虚伪之信心 115
D、信心的价值 116
第四章   因信称义 117
一、称义之性质 117
二、称义之依据 117
三、称义之结果 118
四、 对因信称义之异议 119
第五章   成圣 120
一、成圣的含意和特征 120
A、圣洁与成圣的含意 120
B、成圣的特征 121
二、成圣的性质 121
A、除旧更新 121
B、以基督为模范 122
三、成圣与律法 122
A、律法之功用 122
B、律法与爱的关系 123
C、善行 123
四、成圣的进展 124
A、圣经提阵的理想 124
B、信徒实际的经验 125
第六章   圣徒之恒忍 125
一、圣徒之恒忍的含意 125
二、圣经的明证 125
三、恒忍与信德 126
论教会和恩典之媒介 128
第一章   教会之性质 128
一、教会的含意 128
二、教会的有形性和无形性 128
三、教会的久远 129
四、教会的特征 130
五、教会的标记 131
第二章   教会之行政 133
一、组织制度 133
二、教职人员 134
第三章   教会之权柄 135
一、权柄的根源 135
二、权柄的性质 135
三、三种权柄 135
第四章   圣道为恩典之媒介 136
一、圣道之重要性 136
二、圣道与圣灵之关系 136
三、律法与福音 137
第五章   圣礼为恩典之媒介 137
绪  论 137
一、洗礼 138
A、洗礼的设置 138
B、洗礼的含意 138
C、洗礼的样式 138
D、洗礼的对象 139
二、圣餐 141
A、圣餐的制定 141
B、圣餐的表记和印证 141
C、圣洁与基督之存现 141
D、领受圣餐之条件 142
末  世  论 143
第一章   肉体之死亡 143
一、死亡的性质 143
二、罪与死的关系 143
三、信徒之死的意义 143
第二章   居间之境 144
一、 阴间之含意 144
二、天主教之特殊教义 144
A、炼狱。 144
B、列祖狱。 145
C、婴孩狱。 145
三、灵魂睡眠论 145
四、灭亡论 145
五、二次机会论 146
第三章   基督复临 146
一、复临前之预兆 146
A、外邦人的受召。 146
B、以色列的得救 146
C、空前的灾祸 146
D、敌基督者的出现 147
二、复临时之情景 147
三、复临之目的 147
第四章   千禧年简述 147
一、后千喜年论 147
二、无千喜年论 148
三、前千喜年论 148


 

[1] [2] [3] [4] 下一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