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上帝的美意是更新而非毁灭世界

2017-04-11 作者:古木长青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上帝的心意1.jpg

  “基督必须留在天上,直到万物更新的时候。”(徒3:21,圣经当代译本)

  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莫特曼(JürgenMoltmann)曾指出:“完全没有盼望的人无法活着,活着如果没有盼望就是不再活着。”

  既然盼望对于活着如此重要,基督徒又相信上帝把最美好的盼望赐给了我们。那么我们岂不是应该活出最有活力的生命吗?可是,为何许多基督徒在职场活不出有力的见证?为何许多人受洗后远离信仰,继续追逐世俗的享乐?为何教会男少女多?为何许多教会忽略公共事务和文化使命?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原因是许多基督徒对于自己的终极盼望,也就是末世论的认识出现了严重偏差。我们以一个苍白无力的盼望,也就是“死后上天堂”,代替了《圣经》中丰富、整全且荣耀的盼望。这导致许多基督徒会不自觉的从别处寻求满足,而非信徒则往往对遥远且苍白无力的盼望毫无兴趣。本文力图扎根圣经,结合顶尖神学家的正统又前沿的学术成果,对基督徒的终极盼望进行再思考与再认识。

  一、天堂vs地狱

  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上的杰作《末日审判》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画中两极分化很明显,“义人”正在升入“天堂”,“罪人”正在被打入“地狱”。

  对于许多基督徒,这幅画定义了他们对于末世盼望的认识方式。他们认为基督教的“末世结局观”的核心就是要不就下地狱、受审判,要不就被救赎且上天堂。

  在这种观念中,天堂和地狱变成了一个终极十字路口,似乎上帝的最终目标就是把人类进行总归类,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定一个永恒的结局。

  可是,这种认识的模式和框架的来源不是《圣经》,而是某些希腊哲学和诺斯底思想渗透基督教之后的混合产物。在某些希腊哲学和诺斯底思想中有一种反物质和逃逸观念。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的世界和身体都是“臭皮囊”,物质是对人的不朽灵魂的一种束缚,应该逃离物质世界,进入一个新的维度,那就是“灵的”极乐世界。

  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渗透进入教会之后,其产物就是人们形成了一个有偏差的观念,通常表述如下:

  1、耶稣末日再来后,会使所有死去的人都与活着的人一起接受审判。

  2、属于神的进入“天堂”,悖逆神的进入永火的地狱,然后这个世界被彻底烧毁灭绝,基督徒与上帝永远在天堂里,从世界里被“救赎”出来。

  关于第1点,笔者毫无异议。笔者也无意否认第2点中提到的拒绝上帝的爱会导致永远的刑罚。但是第2点第二句话体现了当今许多信徒普遍存在的误解。

  在《圣经》(和合本)中,“天堂”只出现了两次(希伯来书9:24,彼得前书3:22),这两处的“天堂”的含义都是指复活升天后的耶稣现在所在的地方,祂在我们看不见的维度。在那里,耶稣执掌权柄,统管万有。

  保罗在腓利比书1:23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这里保罗所说的与“基督同在”的地方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天堂”。“天堂”是指基督徒去世后灵魂去的地方,是在耶稣再来之前去世的基督徒灵魂暂时安歇与主同在的地方。这个地方又可以称为“亚伯拉罕的怀里”或者“乐园”(路加福音16:22、23:43),所有在主耶稣再来之前去世的基督徒的灵魂都会“与基督同在”或称在“乐园”里安息,也可称其为“天堂”。

  但是在《圣经》中“天堂”不是基督徒的最终目的地,而仅仅是一个中转站。那么基督徒的终极盼望到底是什么呢?

  二、新天新地,上帝亲自与人同住

  我们先来看启示录21:1-2“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与许多基督徒期待的相反,《圣经》最后部分的图景不是一群灵魂或者人被上帝带走脱离这个被废弃烧毁的世界,而是上帝的维度(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更新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现在正等待着这个时候的到来。

  或者说圣经最后的图景不是一个“上升”的逃逸状态,而是上帝的统治,上帝的国度完全临到,是一个“降临”的状态。如罗马书8:20-22“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

  现在的自然世界仍然受着罪,腐坏和虚空的辖制(人类的贪得无厌、乱砍乱伐、自然灾害、压迫剥削等等),而耶稣再来时这些都将过去,一切都要被更新了,如“基督必须留在天上,直到万物更新的时候,这是上帝自古以来借圣先知的口说的。”(徒3:21,圣经当代译本)

  从经文我们可以得知:耶稣、也就是上帝自己,从天上再次显现的时候就是万物都要被更新的时候。可是,上帝在哪里借圣先知的口说过这些呢?

  “我要在你们中间立我的帐幕,我的心也不厌恶你们。我要在你们中间行走,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利26:11-12)几千年之后,约翰在拔摩岛上听见了这样的话呼应着利未记:“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21:3)

  由上可知,上帝亘古以来的计划就是与人同住。因为人的堕落,罪进入了世界使得人不能见神,但是上帝借着耶稣击败了罪和死亡的权势,耶稣再来的时候,上帝要彻底废除罪在祂美丽的世界的一切痕迹,使万物更新:

  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启21:5)

  所以,相比死后灵魂飘上天堂,离开这个被焚毁的世界。《圣经》给我们的末世论是一个更加丰富、美丽、坚实的盼望。我们基督徒,上帝的儿女,要有荣耀的、不朽坏的身体,继承一个被更新的世界。那时古时先知所预言的美妙景象就成真了。

  “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哈2:14)

  那时上帝的荣耀将充满整个世界,而我们要永远与他在一起,作有君尊的祭司。这个新天新地不是和这个世界毫不相关另外的一个维度,而是这个世界被救赎,被更新,并被君王耶稣完全统管。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11:15)

  可见,上帝不是让旧世界的每一个原子都被烧灭,然后造个新的,而是更新这个世界,并使之都降服于基督。《圣经》提到“新”这个词时我们容易误解,觉得“新的”就是把旧的完全扔进垃圾桶,推倒重来。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如:“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这里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小明同学信耶稣了,那一瞬间,这个个体就被从宇宙中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从零开始重造的克隆。信耶稣时小明被更新了,有了新的生命。但是这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生命个体就是一开始的那个小明,不是一个毫不相干的克隆。同理,新天新地,是这个旧的世界得到了更新,不是被烧灭然后再从头造个新的。

  《创世记》说上帝看他所造的是“好的”,上帝要解救、更新他的创造,不是要毁灭他,重来。

  所以在《圣经》里“新”不是旧的被毁灭,好像完全没存在过一样,被一个从零开始的新东西取代,而整个世界被由里到外,完全更新,完全从黑暗和罪救赎出来了。那时圣城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上帝要永远与祂的百姓同住。

  著名当代改革宗神学家迈克·霍顿在他的系统神学著作中也提到:“如果说,天堂是灵魂永远脱离身体的躯壳、享受梦幻般的存在的处所,这种观念绝对不是圣经的理解。我已经指出,基督徒的盼望不是朝向居间状态(死后会去到天堂),而是朝向创造的更新,而这包含我们天然的身体。圣经的末世论总是和东西方异教主流的假设不同,肯定受造界得解救,而不是脱离受造界。圣经新天新地的异象不是旧造的废除,而是在描述新景况,是父在子里面、藉着祂的圣灵创造和再造的。”而他只是诸多持此观点的神学家之一,但这却都不及初代使徒们都持此观点重要。

  三、被误读的经文和(荣归)“天家”这一错误概念

  对末世命运的误解还来源于几处经文。误解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可能90%的基督徒都会误读彼得后书3:10,12-13;约翰福音18:36;腓立比书3:20;彼得前书1:4和希伯来书11:16,所以我认为在这里有必要仔细的来澄清一下。

  (一)彼得后书3:10;12-13

  《和合本》的翻译是这样的:“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看到这段翻译之后,也许许多基督徒的头脑就会自动产生类似米开朗琪罗的天堂vs地狱和世界被焚毁、信徒逃逸进入“天堂”的图景。殊不知这是错误的,《和合本》是非常被上帝使用的译本,但它不是完美的,以上就是一例。

  我们来看看《中文标准译本》是如何翻译的:

  “不过,主的日子要来临,就像贼来临那样。在那日,诸天要轰然一声地消逝,天体将被火焚烧而废除,地和地上的作为也都将被暴露出来。等候并催促神的日子来临。因为在那日,诸天将被焚烧而废除,天体要被火焚烧而熔化。但照着他的应许,我们等候着一个新天新地,有公义居住在那里。”(彼得后书3:10;12-13)

  请注意字体加粗部分翻译的不同,《和合本》的“烧尽了”《标译本》译为“暴露出来”,《和合本》的“有形质”《标译本》译为“天体”。

  《标译本》与英文ESV的翻译类似,两处分别译为“exposed”和“heavenlybodies”而不是“burnedup”和“physical”。

  火——是炼净还是毁灭?

  我们看《圣经》时遇到“火”或者“焚烧”,就认为是消灭,摧毁的火。不假,火在《圣经》中确实有此功用(上帝在旧约中反复嘱咐以色列人烧灭拜偶像的迦南人就是一例)。但是,火在《圣经》也有净化,去除杂质,废除在你之后计划中不想要的东西的功用。

  玛拉基书3:2、3“漂布之人的硷”。他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还有撒迦利亚书13:9以及摩西五经中的各种圣殿洁净规章。

  所以,在耶稣再来时,上帝会洁净、净化、更新他的世界。那些属于罪的,情欲的都要被烧灭,而合上帝心意的(我们的服侍之工,世界原本的美好之处等等)都会被“暴露”出来显为存留得住的约翰一书2:17,哥林多前书3:12-5。这些存留得住的,会被神更新得荣上加荣,成为上帝的新世界的一部分。

  这里意思不是说新世界只是这个旧世界的小修小补,擦掉一些脏东西而已,如果仅仅是小修小补,我们今世靠着人的努力就可以营造理想国了。但是新创造是彻头彻尾的更新,不逊色于一个新的创世记,这是只有上帝能动的、开天辟地的大工。但它的对象是这个世界,而不是把它废除,当作从来没存在过,从头再来。而且我们蒙受圣灵的基督徒今天就可以参与上帝的更新大工,耶稣再来之前上帝的国度在这个有罪的世界不会完全降临,但是我们也不应低估上帝已经赐给我们的能够改变世界的祝福。

  “有形质”的还是“天体”?

  《和合本》的翻译“有形质”非常误导人,似乎上帝要废弃他所创造的物质世界。某些希腊哲学家和诺斯底主义者此时想必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答案是否定的!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天体”而不是“有形质”。

  “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21:23)

  在那时,因为上帝的荣耀会充满万有,太阳和月亮这种天体就不再需要了,所以被焚烧,融化。

  所以这段经文不是描述上帝废除物质世界,而是某种意义上说找到了更好的照明方式,因此就不再需要太阳和月亮了。

  (二)约翰福音18:36

  此处经文也是特别引起误解的地方,《和合本》译为: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

  当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时,许多读者的头脑很容易进入“逃逸”模式,似乎耶稣的目的就是要救一些人上“天堂”,然后在那里建立某种“属灵国度”,然后这个世界便自生自灭,或者上帝就干脆把它烧掉了。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上帝显然是万分在乎他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虽然这个世界在耶稣得胜之前是伏在恶者手里的,但“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一3:8)使得上帝的国度能够降临在这个世界,除灭、驱散黑暗。所以耶稣教导我们要这样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所以,上帝的国度的目的地是你、我生活的这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别的什么地方。

  那么我们怎么解释约翰福音18:36呢?

  其实“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若翻译为“我的国度不来自这个世界”会更合适。

  请大家参考另外两种英文译本对此处的处理

  TheKingdomNewTestament:

  "'Mykingdomisn'tthesortthatgrowsinthisworld,'repliedJesus."Ifmykingdomwerefromthisworld,mysupporterswouldhavefought,tostopmebeinghandedovertotheJudaeans.Butit'snotlikethat.Mykingdomisn'tthesortthatcomesfromhere.

  TheMessageBible:

  "Mykingdom,"saidJesus,"doesn'tconsistofwhatyouseearoundyou.Ifitdid,myfollowerswouldfightsothatIwouldn'tbehandedovertotheJews.ButI'mnotthatkindofking,nottheworld'skindofking.

  相信仔细阅读过上文的的读者,应该能意识到在此处耶稣向彼拉多强调的是什么。

  在耶稣诞生的前后有许多“犹太人的王”们都是希望通过军事起义,击败罗马帝国,推翻现有制度来复兴以色列国和犹太教,来应验《旧约》关于弥赛亚的预言的。

  耶稣显然认为,这种以暴制暴的民族主义根本不是上帝要在地上建立祂国度的方式,耶稣拒绝以屈从世界的方式来建立上帝的国度,因为这样从一开始就要注定失败。

  耶稣说他的国度“不来自”于这个世界,就是要与这种暴力民族主义,与外邦人没有区别的国度模式划清界限。换句话说,耶稣所要建立的国度与这个世界的国度的运作模式不一样,这个世界的国度建立在暴力、钱、权、色等等属世界的元素上,而上帝的国度却不一样,上帝的国度建立在神的爱和弥赛亚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上,十字架的道路赢取了建国的决定性战役,击败了罪和魔鬼的权势。(歌罗西书2:15)。

  因此,“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强调的是耶稣的国度在属性上与这个世界不同,不按着这个世界的规则运转(不靠着暴力、钱、权、色运营)。而不是说上帝的国度目的地不是这个世界,这点十分的关键!上帝的国要降临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这个还在劳苦叹息,渴望得到释放自由的世界!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所以耶稣不是那种属世类型的国王,祂的国度不是按照人类历史中数不尽的盛极一时的帝国的样式运转,但是祂与众不同的国度却是要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基督徒相信祂的国度已经降临,圣灵就在属祂的儿女的心里工作,在主耶稣再来时世界将会得以完全。

  (三)腓立比书3:20:“荣归天家”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每当有基督徒去世的时候,我们常用“荣归天家”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离世,特别是举行追思礼拜时。不但许多平信徒这么说,许多教会领袖、同工也这么说,但是这样的说法是很有误导性的,需要基于真理加以明确指正。“荣归天家”暗示的是这位基督徒离世后灵魂去的地方是他的最终目的地,他已经先我们一步去了,以后我们死了之后会和他汇合,然后一起永远在“天堂”里。基于我之前的论述,这样的理解不来自于圣经,而是一种逃逸色彩浓厚的对基督徒终极盼望的曲解。如我之前讲到,去世的基督徒去的与其说是一个永远的家,不如说是一个安歇的“中转站”,他们的灵魂会在天堂与耶稣在一起得到安慰,等候耶稣再来后的万民身体复活和审判与新天新地。对以下三处经文的误解是我们产生错误的“天家”的概念的重要推手。

  “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腓3:20)

  许多基督徒在看到“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时,头脑又会进入“逃逸模式”,似乎我们是“天上的国民”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就是“飘过”,目前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只是顺便多拉几个人信耶稣,好等祂再来后领我们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去到所谓的终极目的地,即所谓的“天家”。

  但是他们不完全理解后面耶稣“降临”之后耶稣要做什么,耶稣不是要救他们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说耶稣降临的时候世界要被更新,不论是否是基督徒,万膝都要跪拜、万口都要承认耶稣为王。而那时上帝的百姓的身份将真相大白地显明给整个世界。

  保罗用的“国民”一词,很多现代人很容易认为他的意思就是将现在的世界比作一个不发达国家,而基督徒却是某发达国家的公民,我们只是暂时在这比较次的地方逗留一会儿之后就回国了,回到我们真正的“天家”了。但其实保罗说到的“国民”完全不是这个概念,我们的误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保罗所熟悉的是罗马帝国的公民制度。

  在那个时代,有许多的人拥有罗马公民的身份,但是他们并不住在罗马城,而是散居在罗马的许多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比如以弗所,哥林多等。这些大城市在文化上与罗马城非常相似,所以罗马公民把他们自己认为的罗马的先进文化扩散到帝国的各个角落,罗马公民身份的价值不是有一天罗马皇帝都要把他们都带回罗马城(这是罗马皇帝最不想看到的,因为罗马城已经极端拥挤了),而是罗马公民的身份是个体与罗马城/罗马皇帝的纽带,罗马公民受到皇帝的保护,他们按着罗马的文化办事,不按着罗马人看不上的“野蛮人”方式被对待。如果以弗所遇到了敌人的攻击,那么从罗马城来的军队,甚至是皇帝自己的部队会前来解围。

  当我们在当时的语境下来理解这段经文时,我们会发现保罗的意思不是等着有一天要逃回罗马城,而是说基督徒是上帝在这个被黑暗权势捆绑的世界中的“桥头堡”。如同罗马公民把罗马城的先进文化散布在帝国的各个角落一样,基督徒也要把天国的样式带到他们的每一个处境当中。而我们在等待有一天我们的主会降临来更新一切。我们已经“站队”了,有立场了,就不会追随堕落世界的样式而与之同流合污,却要分别为圣。

  (四)希伯来书11:16和彼得前书1:4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11:16)

  “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4)

  这两个经文经常被用来强化逃逸式的基督教末世观,似乎上帝是要把我们“拎走”,带去另一个更好的地方,然后那才是我们永远的家。可是结合我们探讨过的内容稍稍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提到的“一座城”或者“存留在天上的基业”指的就是上帝的圣城,新耶路撒冷。这个基业现在在上帝那里不假,可是在启示录21:2中说“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所以我们知道,这两段经文提到的上帝预备的城、天上的基业会在耶稣再来之后降临在这个世界上,那时这个世界已经被更新为新天新地,我们的基业就在更新的世界里,它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约翰福音14:2说主耶稣“要为你们们预备地方”的意思多半也是指着新耶路撒冷说的。

  如果我母亲告诉我蛋糕在烤箱里,这不是说我享用的时候必须蜷缩进烤箱来吃,如果豆浆在冰箱里,这不是说我必须钻进冰箱、关上门来饮用。最合理的做法是把蛋糕或豆浆拿到我所在的客厅来享用。上帝所预备的基业也是如此,上帝不是要把我们拎到天上然后永远在那里,就如同我母亲不会把我拎进烤箱一样,上帝是要把我们的基业“拿出来”降临在世上供我们享用。所以一个符合圣经的解读应该彻底瓦解一切逃逸模式的思考。

  综上,我们知道上帝的终极计划不是焚毁抛弃这个世界,而是审判根除世上的罪并且彻底更新祂所称为“好的”的世界。基督徒去世后灵魂与耶稣在一起,但是这不是终点站,而是在等待耶稣再来时身体复活接受审判,承受永恒的基业。因此用“荣归天家”来形容基督徒的去世,不适宜继续使用。建议使用“与基督同在”,“等候主来”等措辞,这样更加符合圣经。

  耶稣的身体复活从一个重要角度讲是上帝对他所创造的世界,特别是物质世界是“好的(创世纪1:25)”的重申,上帝不是要抛弃他所创造的物质世界,而是要更新她。把基督徒的终极盼望设想为一个灵魂逃逸进入一个与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交集的维度,然后在那里永远安家是与整个圣经所启示的救赎历史深度不兼容和矛盾的。只有当教会在末世盼望上清晰起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使命是什么。

  近代改革宗神学泰斗卡尔?巴特(KarlBarth)在他的巨著《罗马书释义》中指出,在许多神学课程中,关于复活、审判、以及末后的盼望的内容都被放在书籍目录的最后,并称其为“末后的事”。这其实传递了一个很错误的信息,似乎末世盼望的重要性是末等的,只是在上帝创造、堕落、罪、基督、教会等教义之后的点缀而已。

  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莫特曼认为:“一切都应该从末世的角度去看,(我们)应该期待耶稣更新万物的日子。一个正确的神学应该是以末世的目标为基础去构建的。末世论不应该是神学的结尾,而是神学的起点。”

  四、如何应用?

  通过之前的三部分,笔者已经系统地挑战了米开朗琪罗式的逃逸末世观,这种观念是教会受非犹太-基督教的思想传统渗透造成的,并始终像一个幽灵一样徘徊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的身边,在中国教会也多多少少有延续和变种。我们也比较详尽地探索了真正扎根圣经的正统、丰富、坚实健全的末世观,并澄清一些常常被误解的经文。

  现在或许是时候带着新盼望的眼睛去再审视我们的信仰生活了。

  为了理解坚实健全的末世观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我们首先要来看林前15:58。在之前的内容中,保罗非常坚决的捍卫了耶稣复活的确据并描述了复活身体的荣耀,但是到了58节,保罗却以一种看似非常扫兴的方式结尾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假如是你和我,捍卫完复活的确凿性和其荣耀的内容后,可能会以不尽的感恩和欢呼结尾(这其实也很合理),但是,难道保罗就以这种劝我们做做好事这种方法来结尾吗?

  保罗当然没有这么肤浅,联系第15章的总体内容,这句话意思其实是说:“因为耶稣的复活开启了新创造,并且也在新世界和旧世界之间搭建了桥梁,所以他的跟随者所做的一切善工都不是白费的,它们将来都会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方式在新天新地里被保留下来的”。换句话说,上帝的儿女的善工是不会被彼得前书3章里的火所烧掉的,而是会存留下来到新天新地里的。

  这样的阐述似乎很抽象,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

  抗日战争期间,小刚是某敌后游击队的队长。他和他的战友们苦苦支撑得几乎弹尽粮绝,有些队员已经叛逃做汉奸了。此时突然传来捷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全线溃败,并且美国已经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各一枚,苏联红军也已经在东北击溃了日本关东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抗日z /-府军也鼓励在各地坚持的游击队要战斗到底,战争胜利后必论功行赏。小明的游击队听了之后士气大振,一致表示要咬紧牙根战斗到底,里应外合地打击侵略军。大家一致地看到了希望,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想必大家知道这比喻是什么意思了吧?当我们还在这个被罪和死亡捆绑的世界中苦苦支撑时(有时罪的试探会让我们贪图一时痛快而顺应它——就像做汉奸一样),传来了耶稣已经在主战场上战胜了罪和死亡权势的捷报,我们的最终胜利是板上钉钉了,并且主耶稣会在收复所有失地后因着他的恩典,按照我们的忠心赏赐我们,我们现在的努力不会白费,因此现在我们会有十足的动力和活泼的盼望为他做工,在他安置我们的地方我们是先头部队,热盼主早日再来,宣告完全的胜利。

  之前笔者阐述的坚实健全的末世论,会使得我们基督徒和教会有一个跟这个比喻类似的眼睛看待我们现在的生活,游击队听到主战场的捷报不会说:“反正最后会胜利,那我们干脆什么都不用做了……”他们会说:“恰恰因为最后的胜利已经确定了,我们才有十足的信心和盼望现在就行动起来抗敌!而且我们现在做的都不会白费,战争完全胜利后我们的功绩会被铭记!所以,行动吧!”

  反观“逃逸-烧毁”的末世论,会使我们轻视我们在这个世界秉行主旨意做善工的价值,会让我们产生我们在这世界上做得许多事情都是没价值的错觉,就像你给一辆汽车做保养,然后它就径直驶下悬崖,或者你精心的画一幅画然后它就被扔到火里焚烧了一样。笔者不止一次发现一些基督徒有这样的思想状态,基督徒孩子会对父母说:“耶稣就要来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叠被子?”或者当我劝一个基督徒要注意饮食健康,限制垃圾食品摄取,她会说:“这世界都要被焚毁,我们的身体也要被焚毁,为什么要这么注意?”当然针对这些问题有更简洁的回答,比如:“你岂不知身体是圣灵的殿?”

  但针对这些思想,最根本还要从《圣经》整体出发,系统性地阐释并指明这种思维是如何的与圣经的末世论相矛盾。接下来列举一个具体应用问题:

  教会的日常服侍

  教会作为新妇会存留在新天新地里,因此按照我之前的思路可以知道,我们在教会里为上帝而作的工,不管是大小都是存留到永远的,要在将要来到的新世界里有荣耀的一席之地,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想让历史铭记自己,想铸成各种亘古伟业,于是他们诉诸暴力、权术等等,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帝国。殊不知这些就像野地里的花一样,经风一吹,就归于无有。

  而真正建立亘古伟业的却是在世人眼里不起眼的教会,不论是万人聚会的教会的牧师,还是聚会之后做清洁、摆桌椅的平信徒,为上帝做的都不是徒然的,你所做的都会以一种你想象不到的荣耀方式存留在上帝的亘古国度中。因此,一个信徒给弟兄一杯水喝都比这世界历史上靠着钱权色运转的帝国成就更算得上千秋伟业!

  后者在上帝眼里都是属血气的骄傲,不过是浮云,是上帝注定要拆毁的,而针对前者大家都知道耶稣说了什么:“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可9:41)

  所以,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样的真理,我们看待我们每天看似琐屑的教会服侍时,眼光将会何等的不一样!

  Don'tthink:啊!我这周又要去教会摆椅子,好烦呀!

  ThinkBig!Think:亘古伟业!Think:永远存留的赏赐!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

  “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太6:20)

  教会的宣教和社会使命

  笔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们教会就是要拯救灵魂”。笔者对拯救灵魂的说法没有异议,毕竟《圣经》也经常提到拯救灵魂。可是当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人说“灵魂”时,含义与我们现在说“灵魂”一词时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说“灵魂”时(因为受了后来的某些希腊哲学与诺斯底主义乃至后来的启蒙运动影响),我们常常想到的概念是“与身体对立的”,“非物质的”。似乎把灵魂从身体抽离出来。

  当时保罗说“灵魂”的时候,他其实是抓住了人整体的一部分(即“灵魂”)来指代整个个体(包括身体,理智等等),换句话说,他是从灵魂的角度来指代全人,而不是像我们今天用这个词来暗示灵魂与整个人的分离关系。

  因此,教会拯救灵魂不是要救一个人的非物质部分逃逸物质世界,或者上天堂,而是让他有一个由里到外全新的生命来效忠耶稣新生命的缔造者。

  同时用旧的方式理解“拯救灵魂”也似乎暗示教会仅仅关心走进聚会场所的人,然后告诉他们一个上天堂,脱离审判的方法。这样会轻视社会正义,环境保护等发生在教会大门之外的事情。

  假如我们相信上帝的国度要降临在这里,他在未来也要更新这一切,那么教会现在也应该在这些方面作世界的光。

  《旧约》里有数不清的地方讲到在末后的日子,上帝会给这个充满破碎、疾病、压迫的世界带来医治和释放。末后的日子是指什么时候呢?是末日审判的时候吗?不是的,熟悉《新约》神学的人都知道,五旬节教会诞生之后都是末后的日子(参徒2:17)。

  而耶稣在传福音时的医病,赶鬼,对腐败压榨弱小的圣殿制度的审判也都是福音和神国降临的记号。

  既然上帝的宝座根基是“公义和公平”(诗篇97:2),他也是孤儿、寡妇的守护者,那么作为他的子民、国度的使者,我们怎么可能看着当今社会各种不义的横行而无动于衷呢?

  基督徒的社会使命是对这个世界宣告:这是上帝的世界,他已经通过耶稣胜过了一切黑暗的权势,他要更新这世界,一切与神的本性相悖的不义、压迫、伤害都是属于魔鬼的,在上帝的新世界里都是没有位置的,因此我们要使用我们祷告的权柄,以及行动起来反对一切的罪恶和不义。

  就像游击队员会对效忠日本人的汉奸说:“你们的主子注定要失败,你们的道路是一条死胡同。你们要改旗易帜,止住你们手中的一切奸恶,因为这样的行为在新中国里是不被容忍的。”

  同时,神国的扩展从来都不是倚靠暴力,这点耶稣也讲得很清楚了。著名民权运动家、牧师马丁路德?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的非暴力策略就是为耶稣和上帝的国度作见证的榜样。

  通常我讲到这里,有许多的弟兄姊妹会非常担心教会会遗忘自己引领人们归向耶稣的职能,而无休止的纠葛在各种社会运动当中。的确,许多教会确实在这方面走了歪路,尤其是一些西方的教会。但是,我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基督教刚兴起的时候,如果在一个地方流行了WENYI,那么所有有能力的人都会担心殃及自己而逃走,留下病人自生自灭。但是只有基督徒会集体前往疫区去照顾这些病人,有些自己也被传染而死,当时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问基督徒你们为什么照顾这些与你们毫无瓜葛的人,基督徒会回答说:“因为我们的主耶稣教导我们如此行。”许多人都是看到了基督徒是如此的不同而被吸引信主的。

  在美国也有一个教会走出聚会场所,到他们所在的社区为贫穷的人免费配眼镜。当有人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做时,他们会说:“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邻人,要供给缺乏的人。而且他不仅要让你的眼睛看得更清楚,而且更要开你的心眼。”可见,当基督徒走向社会,公开服侍时,很自然的就可以把耶稣介绍给所遇见的人。当世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我们就能很自然地指向耶稣。

  因此,当我们有了本文所阐述的坚实的末世观时,教会看待自己内部服侍事务以及社会使命的眼光将不再一样。我们会有确凿和巨大的动力,因为知道我们在主里所做的不是徒然的,而且我们会更积极地走出去服侍这个世代,因为神国的目的地不是别的地方,就是这个世界,就是你我所居住的这片土地,这个社区。

  所以回到我们在最开头问的几个问题,为何许多基督徒在职场活不出有力的见证?为何许多人受洗后远离信仰,继续追逐世俗的享乐?为何教会男少女多?为何许多教会忽略公共事务和文化使命?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人的末世观念是最后“上天堂”,离开这个要被焚毁的世界去到一个非物质的、遥远且飘忽的云彩世界。所以,不可避免的,他们在看自己的工作时会淡化其中的永恒价值,甚至会认为工作无非就是一个在今世养活自己的手段而已,而周一到周五应付了事,似乎周末去教会才是真正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错误的末世观磨灭了基督徒在职场的锐气和属灵的进取心,使得他们更难为主的荣耀追求职场的卓越表现,成为尽职尽责和有影响力的一分子。他们不把职场看为要为主收复的“失地”,而是看为一个次要甚至累赘的差事。

  而《圣经》中启示我们,今世一切美善的人类进步与职场成就,比如科学成就等等,都是上帝赐给我们聪慧去创造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在新天新地里得到保存和更新。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11:15)

  “列国要借着城的光行走,地上的众王要把他们的荣华带到这城来。”(启21:24,圣经新译本)

  在启11:15中,世上的国度成为了主耶稣的国度,上帝永恒的国度取代了人类历史的国度,这里包含着质的变化,但也包含延续性,上帝不会当作世上之前发生的事情都没有过,而是净化更新世上的国度并且要做王,直到永永远远,基督徒们也要一同做王,要在上帝之下执政管理从列王那里接管过来的世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时,背后就刻着“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这是对掌权者多么响亮的提醒啊!上帝现在委托在她手里的国度,有一天要向上帝交账,要被更新并纳入上帝的永恒国度中。启21:24的和合本翻译不大准确,和合本为:“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而新译本更好地带出了原文的意思:“地上的众王要把他们的荣华带到这城来”。这里世上的“荣华”不是指与罪有关的“浮华”,“浮华”在新世界中没有任何位置,“荣华”来自上帝满有恩典的丰富创造,也包括他透过赐予人的才华,经过漫长的历史不断创造出来的各种美好成就。

  所以,有一个准确的末世观的基督徒,必然更可能对职场有迥然不同的态度。

  同理,如果信耶稣最后的目的地就是以后“上天堂”,那么无论教会如何强调在平常生活中要跟随主,也很难让人摆脱受洗后就是已经成功预定了天堂门票的印象,已经解决了最主要的问题,而遥远又飘忽在云彩之上的“天堂”的概念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会使许多人认为以后天堂也许会很美好,当时在那之前令人兴奋并值得追求的事情还在世俗的享乐和浮华里。教会男少女多的原因也和苍白的末世观有关系,男性的特质在于注重在社会中的事业与成就,这和上帝造亚当与夏娃、造男造女各自有不同且互补的特质有关。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是上帝赋予的男性特性。一个整全丰富的末世观能够转化追逐浮华的野心为追求卓越荣耀上帝的进取之心,因为在主里做的都不是徒然,会以一种想象不到的方式延续在上帝的国度里,而上帝的国度就是要有一天完全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上天堂”的末世观容易塑造与社会脱节、仅仅关注吸引人“入会”的教会,因为他的末世观指向是离开这个世界。而相信上帝要复兴万物的末世观会使得教会勇敢的走向四方,在各个领域得着灵魂,靠主恩典收复“失地”。(参罗马书8:18-25)个人会这样,教会作为一个整体也会这样。教会会勇敢地走出去,在公共、文化领域发挥应有的光与盐的作用。这两个中,哪个末世盼望更能吸引男性,实在不言自明,但是我们持这种观点首先不是因为它能吸引谁,而是因为这是符合圣经的。

  所以,教会在一个社会中,应该是以宣扬福音为根本,帮扶弱小,供给贫穷,发出正义呼声,悉心照料自然环境的先锋。同时也是更新职场、文明与文化使其归顺基督的人才的孵化器。不是因为我们以某种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环保主义哲学、成功神学或者宗教混合主义神学为我们的根基。而是因为我们的上帝是公义慈爱的神,他通过耶稣基督要彻底救赎他的一切受造之物脱离罪和死亡,开启新的世界,而我们就是这个新世界的使者,所以现在我们就要传扬耶稣,并且把新世界的样式带入旧世界的方方面面。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