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你愿天父饶恕你吗?

2023-06-26 作者:刘长川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我也要投稿

截屏2023-06-16 下午4.32.07.png 

 太18:21-35

  俗话说,“事不过三”,说的是对一个人的忍让,有再一再二,但不能有再三再四,忍让到一定程度上,就要有所表示,甚至是予以反击,不能再继续忍下去,要让对方认识到你之前的忍让,是出于你的大度和格局,并不是害怕和无能。

  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故事,就是有关饶恕的话题,那么真正的饶恕到底是需要有多少次才算可以呢?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1、该怎样对待那些得罪我的人? 

  故事是在耶稣门和徒彼得,以及雅各与他的兄弟约翰下山以后,在迦百农发生的。当时耶稣在教导门徒,当彼得听到耶稣说对犯有过错的弟兄,该以怎样的方法去处理时。就向耶稣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他的弟兄得罪他,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在彼得看来,他饶恕弟兄七次是仁至义尽,够宽宏大量了。彼得知道饶恕人三次是拉比的教导。坎佰.摩根说:“所有文士和拉比的教训都是,人第一次得罪你,饶恕他,第二次又得罪你,饶恕他,若还犯第三次,他就不配得饶恕了。这思想在拉比的教训中随处可见。”彼得心想,刚刚他的夫子也不是教导,处理一个犯错的弟兄是三次吗?那他饶恕得罪他的弟兄的次数,还超过了耶稣所要求的多了四次呢,这总算可以了吧?

  耶稣听后就对彼得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2)七十个七次并不是指四百九十次,是意味着彼得要无限的饶恕。耶稣这样说,是因为彼得对他教导的错误解读。

  在处理一个犯了罪的弟兄,基督在上文的教导是:为了要挽回他,首先是由一个人单独去指出对方所犯的罪,他若听劝,就得回了一个弟兄。但对方若是不听劝,出于对处理问题的谨慎和公正,就要带两三个人同去,为的是提供见证。在有力的证据面前,对方若是再不听不承认,就要告诉教会。但若教会最后的一次试图挽回还是不成功,那教会就要实施惩戒,停止与犯罪的弟兄交通,看他为外邦人,要知道教会赋有从基督而来的权柄。  

     那么,耶稣的意思是不是意味着三次不成功之后,就要抛弃那个犯罪的弟兄呢而不顾呢?绝对不是。而是说三次劝诫之后都不能挽回犯罪的弟兄,就要交给他,因为他来到世上的目的,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而不是抛弃罪人。换句话来说,当一个犯了罪的弟兄,不能从罪中醒悟时,为了教会的纯洁性,务必要停止他在教会享有的一切权利,不给他荫蔽,好使他首先认识到自己的罪,直到完全从罪中醒悟过来,回转投奔到基督的台前,获得完全的赦免,最终重回神的家。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教导也相仿:教会对犯有严重罪行的人,当施行纪律,就是在他们中间犯了乱伦的弟兄。他在信中写到:“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5:5)所以,教会施行惩戒,其目的就是为了挽回犯错的弟兄。

  弟兄姊妹!教会惩戒不是放弃这等犯罪的信徒,使其毁灭。教会需以积极的态度,用基督的爱来引导他们离弃罪恶,悔改归正。在惩戒中使他们苏醒过来。因此,对犯错和犯了严重罪的信徒,需要有耐心,怀着永不放弃的决心,那怕是对待异端。教义告诉我们,因着人类的犯罪,人人都全然败坏,在这位圣洁的神面前,我们都是不配的,只因为被称为义,完全是出于神的怜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我们没有比犯罪的弟兄姊妹强,若不是神的怜悯和保守,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教会惩戒是建立在神的怜悯和基督的爱的基础上,引导犯罪的信徒来到神的施恩座前,悔改归正。因此,所有肢体不能排斥,甚至轻看他们,当以温柔的心为他们献上代祷,教会应以如父如母的心肠,来对待犯错的孩子,这就是教会施行惩戒的目的。

  2、饶恕人是基于神先饶恕了我们 

  由于彼得错误狭隘的观念,于是耶稣接着就讲了一个比喻。比喻是指出一个全蒙赦免的人,却不放过一个亏欠他一点的人。也解释了为什么饶恕是无限的原因。

  比喻中讲到主人要和他的一个仆人算账,仆人欠他主人有一千万两的银子,这债务可以说以天文数字来形容。如果要仆人还,恐怕一辈子都难以还清,因为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还债。主人知道后就吩咐他的仆人,把他和妻子儿女,以及家中所有的卖掉偿还。那仆人听后就俯伏在他的主人面前,恳求着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太18:26)主人见仆人情词迫切,谦卑的恳求,就心生怜悯,于是就把仆人给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所有债务。

  但当那仆人满怀喜悦的离开主人后,在回去的路上,正巧遇见一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于是就上前,一手揪住同伴的衣服,一手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见此情形,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像一个要饭的人那样乞求着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太18:29)但遗憾的是,那仆人并没有因他同伴的苦苦哀求被感动,反倒将他的同伴送进监狱,要等他还清所欠的债。

  这件事被在场的其他同伴看见后,就为那被送进监狱的同伴担忧,于是就把仆人所做的告诉给他的主人。主人听后就大怒,心想这仆人是一个大恶人,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心。他欠我这么大的一笔债务我都免了,怎么不放过欠他仅仅只有十两银子的同伴。于是主人就叫那仆人过来,怒斥道:“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太18:32-33)说完话后,主人就怒气填胸的将他的仆人交给法庭,要等他还清欠他的一千万两银子。

  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比喻中那位主人是指谁呢?在比喻的结束耶稣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35)可见,比喻中的仆人是指我们,同伴是指我们的弟兄,而主人是指我们的天父。

  弟兄姊妹!在公义的神面前,我们都负有罪债。罪债在所有的债务中是极大的债,因为经济上的债迟早有一天都会还清,而欠神的是严重的不能再严重的罪债,这罪债是金钱、财产、供物、行善等不能够偿还的。我们所犯的每一项债,都是欠神的债,在每一天中都会发生,并且是多的不胜其数,永远不能还清,唯有神使我们在基督的血里面,罪债才得以还清。这是基于神的怜悯和恩典,由基督成就。

  对照这个比喻,在生活中或是在教会里,我们时常扮演了那个可恶的仆人。对于那些亏欠或伤害过我们的人,总是不能释怀,并且牢牢的记住他们的过错,尽管对方是如何的苦苦哀求,我们还是始终不愿饶恕。相比之下,看我们的天父是多么的怜悯我们,原来我们犯的罪就如大卫所说的那样,比头发还要多。(诗40:12)神若是和我们一样,追究起我们的罪债,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所以,我们都需要互相饶恕,彼此和睦,彼此接纳,相爱如弟兄。无论在教会中的弟兄姊妹,或是夫妻、父母、儿女、邻舍、同事之间,都是一样,需要以基督的爱来包容。要记得我们都是有限的人,都会犯错。我们若想得到天父的饶恕,就要先饶恕凡亏欠我们的人。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包容绝不等于掩盖罪恶。也不是看见弟兄犯罪得罪神而视而不见,或是不要指出他所犯的罪。而是个人和教会要想方设法,用百般的耐心,当以天父慈悲怜悯的心肠,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主的应许是,一个教会若同心合意为犯罪的弟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太18:19-20)

  那么,对于个人被弟兄得罪或伤害,就要在基督里给予对方怜悯和恩典,存着无限饶恕的心去饶恕他,就像天父饶恕我们那样。这样,我们的天父就会在基督里饶恕我们的一切过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立下了饶恕人的榜样。最后以主教导我们的一句话作为彼此勉励: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