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稗子的比喻

2024-06-06 作者:李闯静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maiziyubaizi.jpg

  经文:(太13:24-30、36-43)

  前言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我们先前用了两次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撒种的比喻。今天我们接着分享耶稣所讲的第二个比喻。在这个比喻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为什么天国里还有稗子的存在?今天的我们或许感到稀奇,当时的门徒是更加不理解。所以当耶稣离开百姓回到房子里,只剩下主耶稣和门徒的时候,众门徒进前来求问耶稣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主耶稣应许门徒们的请求,亲自为他们讲解其中的奥秘。主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重点就是在稗子的身上。

  一、撒种:真假难分辨;

  主耶稣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说明仆人撒的种子没有问题,但是等到长苗吐穗的时候,仆人发现竟然有稗子掺杂在里面。稗子是田里的一种杂草,它们的外型很像麦子,因此在长籽粒之前很难分辨,哪一种是麦子,哪一种是稗子。在古代近东地区,常有人把稗子撒到仇人的田里面,用这样的方法报复对方,导致那块地的主人受到亏损。罗马法中就有规定,如果谁向别人的田里撒稗子,这是犯罪行为、是要被判 x ing的。在主耶稣的解释中,撒好种的是人子,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是那恶者之子,撒稗子的是仇敌魔鬼。所以今天我们就要明白啦!天国里面怎么会有稗子呢?无论是将来的天国,还是现在的天堂里面,都绝对不会有稗子存在。但是在当下的教会中,是会有稗子存在的。他们和天国之子混杂在一起,看起来也很像天国之子,其实是混在教会中的魔鬼之子。保罗曾形容这些魔鬼之子说:“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旦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为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林后11:14-15)所有混迹在教会中的稗子,也就是魔鬼之子,他们自以为是光明之子,实际上却是黑暗之子。他们最擅长伪装自己,表现出仁义的样子、友爱的样子、虔诚的样子。实际上他们里面充满诡诈,整天算计这、算计那,追求个人的权利、地位。魔鬼之子做的好事情,是他们用来自夸的、张扬自己的。他们做的不好的事情,是用来绊倒别人的。他们使别人跌倒啦!反倒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还在那里只知道定罪别人。教会中的稗子、也就是黑暗之子,他们并不在乎神的心意,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合他们的心意,他们要多热心就有多热心。如果不合他们的心意,他们要多冷漠就有多冷漠,甚至会极力的反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白,光明之子是懂规矩、守规矩的,更是活出基督生命品行的。黑暗之子是不守规矩的,是没有基督生命的,是凭个人的情感喜好,在教会中任意妄为的。他们乱来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出于他们本性中的悖逆。实际上在教会中,谁是麦子、谁是稗子,谁是真属灵、谁是假属灵,我们往往是分辨不清的。我们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分辨什么。我们是要通过听道学道,更加的认识神,也更加的认识自己。“稗子的生命”所结的籽粒,是苦涩的、有毒的,不能带给人益处的。 有人知道自己是虚假的,他们来教会中聚会、认识其他信徒,就是别有目的的。但是还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假基督徒,他们长期混在教会里面,认为自己也是天国之子。其实是魔鬼安插在教会中的卧底,魔鬼要借着他们的手,专门从教会内部搞破坏的。如果从生命品行上来看,他们就是假冒伪善、自以为义的人。约翰形容他们说:“人若说自己在光明中,却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还是在黑暗里。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惟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约一2:9-11)他们自认为是光明之子,却不懂得宽容饶恕、心中充满怨恨,显明他们就是魔鬼之子。主耶稣在浪子的比喻中,最后所描述的那位长子,也是混在教会中的稗子。从那位长子的身上,我们要认清稗子的生命特征。当时那位长子冒犯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路15:29-30)这位自以为义的长子,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就是魔鬼之子的本性。首先父亲不合他的心意啦,他就生气的顶撞冒犯父亲。这说明他从心里面,不尊敬在上有权柄的。其次他在情绪上无法自控,我们不小心惹到了这种人,他们马上就会变了脸色。神是不轻易发怒的、是温柔谦卑的,但魔鬼之子是喜怒无常的,全凭他的个人喜好行事;第三他喜欢张狂自夸,长子在发火的时候,还不忘记说自己有多好。自夸就是向别人彰显他自己,有多好、多优秀、多爱神、多爱人,其心理动机就是要得人的称赞、归荣耀给自己,并且迷惑一些无知的信徒,盲目的信任、支持甚至崇拜他们。第四他喜欢控告人、毁谤人,长子毁谤父亲做的不对,更是控告弟弟的不是。也就是魔鬼之子的话,经常是今天控告张三,明天毁谤李四。他们说的话你听多啦,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说的最多的,要么是先自夸后控告,要么是先控告后自夸。讲来讲去就是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好,他们自己最行、最好、最优秀。即使这样我们对待他们,要有天父和基督的心肠。从稗子的比喻中、长子的比喻中,我们明确的看见,天父和基督都宽容忍耐他们,始终给他们悔改的机会。主耶稣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也不是在审判定罪他们,而是严厉的警戒他们,盼望他们能够悔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善待身边的所有人,宽容忍耐在我们看来不好的人,这就是天父和基督的心肠。没有天父和基督心肠的人,他就只有魔鬼的蛇蝎心肠。

  二、成长:两样一齐长;

  仆人不明白田里怎么会有稗子,就好像我们也会不明白,教会中怎么会有假信徒呢?于是仆人就跑来问主人,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不是主人撒的种子里面有稗子,而是仇敌趁主人不留意,偷偷把稗子撒在了田地里。田地里虽然撒下了好种子,也有仇敌故意撒的坏种子,仇敌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败坏主人的工作。稗子是魔鬼在教会中安插的奸细,它们要在教会内部搞破坏,使神的教会越来越衰败。主耶稣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魔鬼在教会中的工作,与神的工作完全相反。神是叫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盛,神是叫我们彼此相爱、同心合一,规规矩矩的服侍他。稗子专门做魔鬼的工作,破坏弟兄姐妹间的合一相爱,在教会中制造混乱、矛盾和纷争。我在前面有特别的讲到,稗子的生命本性是不好的,然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最好。他们时常张狂自夸的做法,时常嘲笑、控告、毁谤人的做法,没有怜悯、忍耐、饶恕之心的做法,对于他们身边的麦子来说,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如果麦子将稗子当成同类,实际上稗子只会掠夺麦子的营养,并不能带给麦子真正的益处。在麦子属灵生命幼小的时候,往往分辨不清是非真假。他们往往根据外在的表象,误认为稗子就是自己的同类。作为属灵生命很成熟的仆人,他们就能透过表象看见本质,分辨出有稗子生命特征的人。这时候灵命成熟的好仆人,会为教会中的麦子们着急。虽然他们能看出是非真假,为田里的麦子着急,却不敢自作主张的,动手除掉田里的稗子。他们是谦卑来到主人的面前,求问主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真正忠心的好仆人、生命成熟的好仆人,凡事都不求自己的心意,而是照着神的心意行事。邪恶悖逆的恶仆人,就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往往是自作主张,全凭个人的情感喜好,才不理会神的心意呢?他们将教会当成自家的,他们是教会的主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根本不为教会的全局考虑。面对忠心好仆人的询问,主人回答说:“不用,恐怕你将稗子拔出来的时候,连同麦子也给拔出来了。容让他们一起的成长,等到收割的时候自有分别。”如果按照我们的心意,为了田里的麦子好,就要尽快的除掉稗子,因为他们会败坏麦子的生命。神却说不要动田里的稗子,也就是不要动教会中属魔鬼的人。即使我们清楚的知道,谁是属魔鬼的人,也不能故意的打压、排挤人家,将人家赶走。作为属灵长辈,不能在弟兄姐妹面前说,谁就是教会中的稗子。我们讲神的话语,讲神对我们的警戒教训,不要定论任何人。神为什么不让好仆人,擅自动教会中的稗子呢?有两大方面的原因:1、神也爱教会中的稗子,给他们悔改的机会。虽然属世的稗子,变不成麦子。但是属灵的稗子,什么时候真心悔改,什么时候就重生得救。神允许他们混在教会中,是给他们悔改的机会。盼望他们将真理听进心里,成为他们内在的属灵生命。如果他们对于福音真理,只是入脑不入心。将主的话语记在脑子里,是用来对照别人、审判别人的,这就很遗憾啦。总之神也爱教会中的稗子,始终给他们悔改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够迷途知返。2、稗子的根部非常发达,所以它的根与周围麦子的根,就会相互纠缠在一起。正因为这种实际原因,如果仆人贸然的拔出稗子,麦子要么也会被拔出来,要么也会受到一定伤害。(犹1:19)形容教会中的稗子说:“这就是那些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就是说魔鬼之子在教会中,最擅长引人结党啦!再说的通俗一点,稗子在教会中,最擅长搞人际关系,拉拢别人和他成为一伙的人。这就是它的根与麦子的根,在地下有错综复杂的联系。属灵生命幼小的麦子,往往被他们略施手段,就和他们站在一起啦,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言听计从。所以正因为魔鬼之子,擅长在教会中拉拢人、搞小圈子。所以如果动了教会中的稗子,就会使稗子拉拢到的麦子,一起的离开原教会。这样以来原来的教会,就马上分裂啦。即使勉强没有分裂,也会因着稗子的事情,陷入到长期的纷争里面。这绝不是神希望看见的,也不是我们希望看见的。所以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神忠心的好仆人即使明知,谁就是教会中的稗子,也不能自作主张的动他们。除非你不是神忠心的好仆人,而是魔鬼忠心的好仆人。贼喊做贼的说为了教会好、为了大家好,就故意的排挤、打压别人,甚至将别人赶走。打着正义的旗号,做着打压同工、排除异己的事情,正是魔鬼伪装的本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权威,所有人都得对他们俯首称臣,他们就更方便胡作非为啦。总而言之,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无论是谁,打着为教会好、为大家好的旗号,却是在排挤、打压、迫害别人,他自己就是教会中的稗子。因为他不听从主的话语,做着败坏教会、败坏他人生命的事情,这正是魔鬼之子的本性。神忠心好仆人的职责,就是好好管理田地,该施肥施肥、该浇水浇水。该怎么教导众人,就怎么教导众人。该怎么警戒众人,就怎么警戒众人。无论来教会聚会的,是麦子还是稗子,对待他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不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用来分辨谁是麦子稗子,只要在教会中、做好自己的服侍就好。时候到了麦子稗子,都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数,不要与稗子太亲近。更不要成为他的同党,对他的话、不分是非善恶的听从。我们私人交情再好,都不是一伙的同党。任何想要拉拢我们,站在他那边的人,要与他们保持距离。因为他们十有八九,就是属魔鬼的人。

  三、收割:稗子被火烧;

  生长在田地里的稗子和麦子,他们在外形上区别并不大。所以如果不是有经验的人,就很难将它们分辨的清楚。但是稗子和麦子,所结种子是不一样的。他们结出的不同种子,就是彰显出的生命品行,有本质上的差别。在生命品行上,低头的是麦穗,仰头的是稗穗。天国之子有基督的生命特征,他们的生命是温柔谦卑的。这种温柔谦卑不是伪装的,而是他们生命中的常态表现。魔鬼之子没有基督的生命,他们时常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他们与麦子争养分、争空间,喜欢争强好胜、个性张扬等等。他们没有真正的温柔谦卑,只会暂时伪装出温柔谦卑的样子。主耶稣在比喻中告诉我们,这世界受审判的时候,也是拔出稗子的时候。真正的天国之子,会被收在粮仓里。魔鬼之子要被拔出来,捆成捆用火焚烧殆尽。所以神忠心的好仆人在教会中,都不要做拔稗子的事?,只要做好牧养、管理上的工作。随着天国之子灵命的成长,也随着稗子显露出他们的本性,天国之子自然能分辨出来,那些在他们身边的假同类。这时候不需要牧者提醒,天国之子就会自觉的,与魔鬼之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对待有稗子生命特征的人,不要特别的亲近他们,也不要特别的疏远他们。属世的稗子变不成麦子,但属灵的稗子只要肯悔改,按照主的教导归正自己,它们就能得着基督的生命。所以我们要存着盼望的心,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迷途知返。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不接纳他们,而是免得受他们引诱,不自觉的心偏向他们,成了他们的同党。卖主的犹大就是十二使徒中的稗子,耶稣从起初就知道他是稗子。然而耶稣并没有提前揭发他,也没有废掉他使徒的职分、将他赶走,还特别的信任犹大,让他管理财务。主的讲道对卖主的犹大,也从来没有藏着掖着,都是向他完全敞开的。卖主的犹大和其他十一门徒,听主的教导是一样的。主耶稣有讲过我们要对神忠心专一,也有讲过我们不要贪恋钱财,这些教导卖主的犹大都知道。然而基督对十二使徒的教导,唯独卖主的犹大,始终是入脑不入心的。他的脑子里记住了很多教导,然而主耶稣的教导,与他的内在生命毫无关系。他刚跟随主的时候,是个怎样的人,跟随了主三年多的时间,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直到他出卖主之前,主耶稣依然爱他、为他洗脚,也没有废掉他使徒的职分。等到他出卖主的事情发生后,其他的使徒们才后知后觉,原来卖主的犹大就是魔鬼之子。他们竟然一起学习、生活和服侍,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期间基督早就知道,加略人犹大会出卖他、背叛他,但耶稣没有针对犹大、赶走犹大,他对待犹大和其他使徒是一样的。所以作为神忠心的好仆人,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服侍就好。是麦子是稗子自有分辨,神允许他们结出各自的籽粒,到时候不就真相大白了吗?自己何必急着除掉稗子呢?凡是想要急着除稗子的人,他们明明的悖逆神、不听神的话,不以教会大局为重,他们才是教会中的稗子。真正忠心爱主的好仆人,就要听从主耶稣的教导,宽容、忍耐、等候稗子的悔改。如果稗子执迷不悟,始终不愿悔改的,到时候神自会收拾他们,而不是我们替天行道。如果稗子在教会中,太猖狂、太悖逆,也有必要施行教会纪律。只是我们依然以警戒、劝勉为主,不要随意施行教会纪律。

  结语

  我们通过学习稗子的比喻,就要明白一个真理:古今中外的所有教会中,都会即有麦子也有稗子,咱们沙迳教会也不例外。每个人需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生命表现,是像基督还是像魔鬼呢?学基督像基督的人,就是天国之子;学魔鬼像魔鬼的人,就是魔鬼之子。魔鬼之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要祸害人、祸害教会,从教会内搞破坏的。然而神忠心的好仆人,不要自作主张的除稗子,因为神给他们悔改的机会。所有自作主张除稗子的人,他自己才是最大的稗子,因为他不听从主的命令。大家不要问我说:“传道,请你告诉我,谁是咱们教会中的稗子,我好与他保持距离呢?”或者说:“传道,请你说实话,你看我是麦子还是稗子呢?”这两个问题都是保密的,就像基督为卖主犹大保密一样。如果神赐给你智慧,能够分辨出真假信徒,自己心中有数就好、一定不要说出去。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