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与淫妇相遇

2023-07-29 作者:柯贝尔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passion-3111247__480.jpg
 
        经文: 约翰福音 8:1-11
 
        引言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电视频道称为历史台。其中有一个节目名为〈希特拉的心腹〉(Hitler's Henchmen)。而在这节目裡有其中一集是讲述一位名叫约瑟夫·门格勒(Josef Mengele)的医生,他有一个外号:奥斯维辛的死亡天使(The Death Angel of Auschwitz)。门格勒拥有一种病态的好奇心,而他利用许多被囚禁的人作出了许多病态的、可怕的和恐怖的实验。重点就是,他没有把那些被囚禁的人当作是人来看待,他把这些人看作为试验品,是用来给他使用和操弄,以满足他自己的好奇心。
 
        在这一堂讲道,我们将会看到,当我们利用人而非爱人的话会发生甚麽后果。我们将会读约翰福音第八章。但在我们未开始进入经文之前,我们需要认识一下关于这段经文的文本合理性问题。造成这些文本问题的原因是,有些圣经译本把这段经文完全摒除;有些则会加上括号和解释,说明第八章出现文本上的问题;有些译本则会加上注脚。我要承认,我并不是一位文本研究的学者,文本研究是一门要求非常严格的专科学术,而我并不是文本批判的学者;我只是一名教导圣经的人。但每当我遇上像第八章这样的充满疑问的经文时,我只问自己一道简单的问题:经文读起来像耶稣吗?经文能否经得起我们眼睛和耳朵的考验吗?这段经文的内容跟其他在福音书裡所记载的耶稣事蹟是否彼此吻合,引发共鸣吗?而当我来到我们将会一起研读的这一段经文时,我们发现,这段经文是远远地通过所有的考验;所以,我们现在来处理圣经所记载的这一段故事。而我十分有信心,这段记载是属于这裡的,并且是圣灵所默示的经文,所以是值得我们以恭敬尊敬的心来研读的。
 
        一、你说该把她怎麽样
 
        当我们来到第八章,也就是在第七章吹号节之后。第七章所描述的节期,是有深刻的礼仪和传统的。而其中一个礼仪或传统,就是在节期最后的一天,大祭司就会拿一瓶水倒出来,就是象徵着昔日以色列人在旷野时,上帝击打磐石流出水来。所以在七37-38:「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裡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这带领我回到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在井旁与撒马利亚妇人的相遇。当时耶稣对妇人说祂能够给她活水喝。所以你可以想像在圣殿裡节期最后一天的景况,节期中最大之日,当那位大祭司正要把那瓶水倒出来的时候,耶稣就作出那意义深远的宣告;而再一次,耶稣与宗教群体之间的磨擦和张力又再提升。
 
        而在这件事情之后,那些宗教领袖聚集起来,目的就是商讨该怎样处理耶稣,到底耶稣的事奉是否合乎律法的呢?而有趣的是,其中一个出席这个会议的人就是尼哥底母;就是那位在晚上来找耶稣,而耶稣对他说你必须重生的尼哥底母。这个会议最终的结论是耶稣的事奉是不合乎律法的。当我们读第八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带着这早一晚所发生的事情的上文下理来进入第八章,也就是说,那些宗教领袖已经作出了正式的决定,就是不允许和不承认耶稣这个人的事奉。
 
        于是在八2:「清早又回到殿裡。众百姓都到他那裡去。」对于那些宗教领袖来说,这真是最可怕的恶梦,他们已经决定了耶稣的事奉是不合乎律法了的,但是民众却去到耶稣那裡。于是经文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就叫她站在当中。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时刻,说它有趣是有数个理由的。
 
        我们刚刚提过,尼哥底母早前在晚间前来找耶稣。有许多学者指出,尼哥底母要在晚间才前来找耶稣,是因为尼哥底母作为以色列人的教师,他不希望被别人看见他跟耶稣见面对话。但是我个人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释。古代的以色列跟现今的东方世界有点相似的,就是有一种羞耻与尊荣的文化,而羞耻与尊荣是由社会来决定的。在这一种羞耻与尊荣的文化裡,存在着一种羞耻与尊荣之间的竞赛: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挑战,务求赢得对方,把对方的尊荣夺过来;也就是东方文化裡所谓的「俾面」和「落面」。正因为羞耻与尊荣的竞赛经常在社会上出现,于是这种羞耻与尊荣的竞赛就常常在公众面前进行。然而,尼哥底母私下来见耶稣,也就是说他撇下群众前来,目的完全不是要挑战耶稣,而是他为了自己一个合乎律法的问题想得到答桉而前来见耶稣的;而这跟我们将会读的第八章有着很大的对比。
 
        文士和法利赛人刻意选择当耶稣被群众簇拥下把这个妇人带到他面前,他们的动机不是要为他们的问题取得一个答桉,而是想夺取耶稣的尊荣(使耶稣丢脸),因此必须要在众目睽睽下发生;这就解释了为甚麽他们要带来这样的一个妇人,并且为甚麽他们要叫她当众的站在耶稣面前。于是在第4节,他们「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这自然会引发出一个问题:那个跟她行淫的男人在哪裡?她没有可能独自一个人能够行淫的,但他们却只把这个妇人带来见耶稣,而没有把那个男人带来;因此,我相信他们是为了要落了耶稣的面子而做的;他们是利用别人,而不是关爱别人。甚至乎有可能是他们刻意设陷阱找个男人跟这位妇人行淫,待她行淫时就捉拿她,把她带到耶稣面前。让我们先这样想一想,他们是一班执行律法的人;在摩西的律法裡,其中有一条是「不可姦淫」。而唯一让他们可以知道这妇人何时何地行淫的途径是,他们筹划整件事情,好使他们能够在她正行淫之时捉拿她;但是,那个男人在哪裡?
 
        他们继续下去,在第5节「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他们这样说部分正确的,但他们却巧妙地把另一部分隐藏起来。因为在利未记二十10:「与邻舍之妻行淫的,姦夫淫妇都必治死。」,姦夫和淫妇同样地有罪,他们都同样地应该接受惩处;然而,现在他们只带了那个妇人来,我相信这就明显地表示,他们为了这一场景而在背后策划这一切。当我们现在耳畔仍听到他们振振有词地指控这个妇人的时候,我希望以你心灵的眼睛看看这位妇人。
 
        他们抓住这妇人来到耶稣面前,他们强行穿过群众把这个妇人置于人群的中心。毫无疑问,她必然是衣衫凌乱、披头散髮,惊惶失措,甚至可能哭了出来。而最重要的是,她的的确确证据确凿地有罪。在群众的眼中,她的羞耻与尊荣已经被定断了,她为自己、她的家庭和她的社群带来莫大的耻辱,而且违反了律法。她是有罪的,而且她自己也知道。所以,当宣读了摩西的律法该怎样处理这个妇人之后,那些宗教领袖就问耶稣:「你说该把她怎麽样呢?」
 
        第6节说「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这再次是羞耻与尊荣的处境,他们一心要使耶稣丢脸,同时可以败坏耶稣的事奉。事实上他们这样做是把耶稣放在一个极大的险境裡,因为耶稣只有两个选择,用石头打死这个妇人,还是放走她。这就是问题所在。
 
        二、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
 
        然而,在这个情势下,蕴含着许多没有宣之于口的暗示:如果耶稣说不要用石头打死她,那麽耶稣就是公然藐视了摩西的律法,他们就可以说耶稣是异端,他们就可以用石头打死耶稣,因为他亵渎摩西的律法,触怒了犹太人。然而,如果耶稣说用石头打死她吧,他就会触怒了罗马人。因为在罗马政权管治下,只有罗马z /-府才有权执行死刑的。因此,他们问耶稣:「你说该把她怎麽样呢?」非常有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难之间」(horns of dilemma)。在这「两难之间」你有两个选项,但两个选项其实都是不好的。无论你选取哪一个选项,你只会得到不好的结果。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两难之间时,我们需要找出第三个选项;而这就是耶稣所作的。
 
        他们一心想试探耶稣,但他们作梦也没想过,耶稣却比他们更胜一筹。他们想找到控告耶稣的把柄,因为如果耶稣说用石头打死那妇人,他们就可以到罗马人那裡控告耶稣;如果耶稣说不要用石头打死她呢,他们就可以到犹太人社群裡控告耶稣。岂料耶稣没有选择任何一个选项,经文描述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有许多解经家研究耶稣到底在地上写些甚麽。而很简单的答桉就是:我们不知道。因为圣经没有告诉我们。
 
        这也是有趣的,就是在整本圣经裡,这次是上帝第三次亲手写字。我们看到,在旧约当上帝颁佈十诫的法版给摩西时,圣经说「是上帝用指头写的」(出三十18)。第二次就是在但以理书第五章,在伯沙撒王的盛筵上,当他试图羞辱上帝的时候,忽然有人的指头出现,在王宫的粉牆上写字: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现在就是上帝第三次亲手写字,是上帝的儿子在圣殿地面的沙土上写字。
 
        当耶稣在地上写字的时候,不论祂在写甚麽,他们还是不住地问祂,于是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这就是第三个选项。耶稣既没有支持要处死她,也没有否定摩西的律法,祂留给他们自己去思量,然后迫他们作出选择;这真是非常使人震撼的时刻。罗马z /-府的法律和摩西的律法两者都能够得到满足。而那些宗教领袖本想令耶稣丢脸的,现在竟然自讨没趣,反倒羞辱了自己。而在第8节,耶稣又再次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写字。当这些宗教领袖听到耶稣所说的话,他们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出去了。那些年老的就是比较有智慧和有经验的,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输给了耶稣,所以他们就开始慢慢地转身离去。
 
        三、我也不定你的罪
 
        我们再一次看看这个妇人,她仍然站在耶稣面前,可能她已经倒身在地上。试想像一下,当她听到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她会有甚麽感受?你看到她本能地用手护住自己的头,以防随时会被四方八面而来的石头击中。比起感受到被石头打中自己,相反的是,她听到石头逐一坠地的声音,因为这些宗教领袖逐一的熘走。突然之间她惊觉自己今天不用死了。所以,当所有人都离开去了后,现在只剩下耶稣和这个妇人,于是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你看到耶稣称她作妇人,在我们西方社会看来,这样称呼似乎不太尊敬,但在以色列来说,这是一个尊称来的。在其馀两次的场合裡,耶稣都是以同样的尊称来称呼祂的母亲。第一次是在约翰福音开首时迦拿的婚宴上,另一次是在约翰福音末段时,祂在十架上以「妇人」来称呼祂的母亲。耶稣在这裡不是要羞辱那位妇人,但当祂问她:「没有人定你的罪吗?」这位妇人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回应,她说:「主啊,没有。」现实是那裡没有人有资格可以定她的罪,除了耶稣。只有耶稣有资格可以定她的罪。但是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再次留意一下,耶稣的回应是如何完美平衡的。在约翰福音第三章说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因为罪已经定了;同样在这裡,耶稣也不定这个妇人的罪,因为摩西的律法早已经定了。但是同一时间,耶稣没有假设好像是没有问题似的,祂认真严肃地对待那个妇人罪的问题。耶稣在这裡一方面没有澹化了她的罪,且向她展现恩典和怜悯,并且吩咐她不要再犯了;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稣向妇人指出,她所犯的罪是非常严重的,然而,耶稣却说「我不定你的罪,你自己的行为已经定了你的罪。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要悔改。」
 
        悔改是一个人心思意念改变后带来生命的改变,所以施洗约翰告诉跟随他的人,你们要悔改并且带来与悔改相称的果子。这个妇人来到耶稣面前时是一个已经被人定了罪的罪人,罪名成立,但是当她离开耶稣时,却是听到怜悯的声音和悔改的呼召。
 
        我不知道香港或你现时身处观看这影片的地方是怎样,但在我所居住的国家,许多地方不会提及悔改这观念的。我已经记不起我上次听到宣讲悔改的讲道是甚麽时候,差不多每当我们提到悔改,我们只是提到有许多事情我们需要收拾,而不会提及那些问题,我们把悔改这观念完全忘掉。但是对这个妇人说:「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稣是呼召她悔改,并以她改变了的生命作为悔改的证据。悔改是来到基督面前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当我们来到基督跟前,我们必须首先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并且需要救主。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得罪了上帝,并且寻求祂的帮助脱离罪恶。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喜欢它因为看到耶稣为这个妇人的心,我喜欢它因为这个故事揭露了宗教领袖的品性,我也喜欢它因为它提醒了我们,悔改是我们来到主耶稣面前所发生的一个部分,而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同心祷告。
 
        四、结束祷告
 
        神圣的上帝,我们知道我们是有罪,并且最终是得罪了祢,可能现在这个时刻,正有人在观看或聆听这信息,但他们从来没有带着悔改的心来到祢面前,他们从不拥抱接纳耶稣是他们的罪的解决方法,但是我靠着祢的圣灵祷告,祢把这样的人吸引带来到祢自己的跟前,帮助他们知道,祢是何等深爱着他们,无论他们是何等罪孽深重,祢所做的就是为了拯救他们脱离罪恶,赐他们一个悔改的心,他们凭着信归向基督,成为祢的儿女。我们感谢祢在生活中所作的一切,奉我们大能救主耶稣名求,阿们。
 
        (注:如没有另加标明经文出处,则所有经文均採用新标点和合本。)
 
 
        讲员: 柯贝尔牧师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