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认识赦罪的奇恩

2015-09-21 作者:倪宏恩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t01d3032def67181e95.jpg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诗32篇)。

 
  壹、导论

  一、种类
 
  1、是忏悔诗
 
  《诗篇》第32篇,是七篇“忏悔诗”中的第二篇,是大卫的认罪诗。解经家普遍认为,本诗的写作背景与《诗篇》第51篇相同,其经过大概如下:犯了奸淫和谋杀之罪后,大卫迟迟不肯认罪。为此,神特意差遣拿单前去劝谏。通过先知委婉的启发和勇敢的棒喝,大卫终于有了“我得罪耶和华了”的意识。(参撒下11:1-12:20)为了表明认罪的诚意,大卫写下《诗篇》第51篇和第32篇这两篇情真意切的忏悔诗。《诗篇》中充满了“忏悔”﹑“悔改”和“赦免”。这首赦免的《诗篇》可能是《诗篇》第五十一篇的续集;对比两篇诗歌的内容和语气,我们不难看出,51篇是大卫在他的罪行被揭发之后的立即回应,他在神面前痛悔;而32篇则是事后的回忆与思考,并且重新再写有关忏悔这题目,指出了罪的本性以及当人隐瞒它、承认它、离弃它以及罪蒙赦免时会有的结果,让更多人可以得益受惠。”
 
  2、是训诲诗
 
  本篇诗题是“训悔诗”,“训诲诗”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智慧或巧妙”,意为“使变聪明”,或“能成功”、“能精通”。它可能表示这是一首默想或教诲性的《诗篇》。本篇《诗篇》目的在于使人得智慧或精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或成功机会。《诗篇》中共有13篇“训诲诗”,除本诗外,还有第42篇、第44篇、第45篇、第52篇、第53篇、第54篇、第55篇、第74篇、第78篇、第88篇、第89篇和第142篇。但以理书中也用这词三次。即在十一章卅节,卅五节和十二章三节,这些地方是被译成“智慧人,”就是指着那些受了“训诲”的人。“智慧人”就是那些知道神旨意,在大患难中承认他的。他们被圣灵感动,受了神的训诲知道神的计划。神教训人是从认罪悔改开始,经过各样的痛苦一直到他们走完世界的路程。
 
  二、主题
 
  本篇《诗篇》把个人的忏悔与对他人的训诲结合起来。本诗的深刻用意就是阐明赦罪之福。诗中详述大卫悔改前后的经历,颇具劝戒的意味。其中论到其罪蒙赦,重新被神所接纳,那一份喜乐活现诗中。快乐就是得蒙宽恕!那种激动的情绪难以形容。一个巨大的重担得以解除,债项得以一笔勾销,良心得以安然;那是一种解脱。
 
  三、结构
 
  本篇《诗篇》头尾是以正面方式表达;以负面方式表达的,则如回忆与神失和的情形,婉言讽刺顽梗之人(这些人应当去看看骡子被套住的情形),以及提出警告:若选择刚愎自用,必会遭遇灾祸(6节)与痛苦(10节)。
 
  本诗共有11节,可分为五段:1至2节为第一段,诗人叙述罪得赦免的福气,藉此颂赞神的赦免之恩;3至5节为第二段,诗人叙述拒绝认罪的痛苦,和承认罪恶的平安;6至7节为第三段,诗人呼吁众人趁着机会赶紧认罪悔改;8至10节为第四段,诗人教导当行与当止,藉此表达自己的离罪之志;11接为第五段,诗人颂赞了赦罪的喜乐。
 
  四、价值
 
  本诗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七篇认罪诗中,将赦罪之道表达得最完美的一篇。他将罪的本质、罪的影响和痛苦、认罪的秘诀、赦罪之乐,以及赦罪后所当有的态度等等,都系统地、一一清楚介绍给我们。它给古今所有圣徒所带来的帮助和益处,是无法估计的。
 
  奥古斯丁最喜爱这《诗篇》,他念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流出眼泪来。当他年老体衰的时候,不能起床,把本篇刻写在他卧室床边墙上,并写道:“知道自己是罪人,这是悟性的开端。”以提醒自己每天需要神,以便朝干夕惕,勉作完人,如此在痛苦之中,因诵读此篇就得了很大的安慰。
 
  有一位年老的信徒,他的孩子给他诵读这《诗篇》后,这老年人向年轻儿子说:“你要慎记这篇神的话,我年幼时念的时候相信它,现在年纪老迈,感谢神,神是真实可靠的,保守它,必得福气。”这些就是大卫的认罪,得蒙神赦罪,保守蒙福的见证。
 
  贰、释义
 
  一、赦罪的福气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1、赦罪的福乐
 
  “有福”原文应为“多么快乐”,这个祝福语较比有福更能表达出神采飞扬的模样。这里提到的“有福”,是希伯来诗歌惯常使用的词汇,《诗篇》中共出现26次。该词所指,是一种超然的、属灵的福气。《诗篇》第一次提到“有福”的人(第1篇),是指“喜爱耶和华的律法”的人,其特点是“昼夜思想”神的话语;本篇提到“有福”的人,则指“得赦免其过”的人,其特点是“心里没有诡诈”。
 
  作此诗前,大卫已经在真诚的认罪中经历了神的赦免。(参《诗篇》第51篇)因此,再次作诗时,诗人复杂的感情中,首要的是罪得赦免的喜悦。因此,诗歌的开头,他便两次提到“有福”。
 
  那些蒙神赦免其罪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他们的内心不再受过犯愧疚的重压,良心也不再受搅扰。所有来到主前的罪人都能享受这样的福份(太11:28-29)。一个罪得赦免的人何等有福,他的生命也最有意义。诗人便曾亲身经历过这种被赦罪的福气。
 
  人人都有了罪,失去了他们应有的福气。但是这篇诗,告诉我们人怎样可以再得那无罪的福气。这无罪的福气是由认罪诚心悔改,离开罪而得的。
 
  2、赦罪的根源
 
  神愿意赦免罪人。赦罪是神慈爱性格的一部分。神向摩西宣告了赦罪(参出34:7),向大卫启示了赦罪;神又通过耶稣基督戏剧性地向世界显明了赦罪。这些经节揭示了神赦罪的几个方面:赦免罪,遮盖罪,不数算我们的罪。
 
  ⑴、赦免
 
  “赦免”照原文的意思是“举起、移开或拿去了”,是指神除掉罪恶之影响的举动。神“赦免其过”之时,罪人那由罪而来的重担便迅速脱落。
 
  在撒迦利亚书五章五至十一节,我们看见罪恶被扔在量器中,又有盖压在她(不是她的罪恶!)身上。然后有两个妇人,有如同鹳鸟的翅膀,拿起那量器,带着它飞去示拿地,就是巴别塔的地方(创十一2),这是一幅有关“赦免”的图画。只有神能够给我们拿去在他和我们中间所有罪的大隔膜。大重担既已拿去,我们心中就何等的轻松呢?
 
  ⑵、遮盖
 
  “遮盖”原文为“掩住不见”,是指神要使犯罪的行为成为过去。这不是掩饰、遮盖一个罪过,而是不再纪念那罪、把它去掉了;神遮盖了罪,就是使它不再被看见,不再用来指控罪人(参诗85:2)。
 
  有一幅是有关“遮盖”的,它来自一些献祭所用的方法。献祭者首先将他的手放在祭牲的头上,牠将会在烟中上升到神那里。他这样作,表示将自己与牠认同。他在烟中上升,当时,不单他的罪恶上升,而且神将祂的手放在罪人和他的作为上,说:“我现在不再见到它们了。”肯定地,这是恩典!
 
  诗人犯罪之后,曾像亚当、夏娃一样,试图人为地遮掩自己的罪行,但其结果都是欲盖弥彰、适得其反。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神的“遮盖”,而不是自己的遮掩。我们被罪所胜时,一定要诚诚恳恳地寻求神的“遮盖”,而不是千方百计地遮掩自己的行为,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诗90:8)一切罪恶行为,神尽收眼底!
 
  许多人自己去遮盖,这或者临时可以叫人看不见,但是神随时还是看见的。论这样的人圣经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言廿八章十三节)。赦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认罪。
 
  ⑶、不算
 
  “神不算为有罪”:是指不翻老账,一笔勾销。就是神不把罪算在罪人身上,神要除尽他罪的记录。我们都是罪人,但因基督的缘故,神将“不算为有罪”。
 
  保罗在罗马书4章7至8节中引用了这些经节,阐明了我们通过相信基督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赦免,因为罪全都归在我们的替身耶稣身上了。这乃是神白白地赐给我们的礼物,与我们所应当得的无关。“有罪”却“不算”罪,无“义”却“算为义”,这就是神的恩典!
 
  3、赦罪的内容
 
  本篇《诗篇》头二节中照原文有三个不同的字说罪:
 
  ⑴、过犯
 
  “过”:本篇第5节将之译为“过犯”,意思就是越过了神所不许可的界限,即做了神所禁止的。这是反叛神立约的爱,或是如标准修订本的“违背”。指“悖逆”,离开神,暗示明知故犯。
 
  对当时的大卫而言,其“过”是指他违背了“不可奸淫”(出20:14)的诫命。创世之初,神即为始祖的行动划定了“界线”:“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越过“界线”,即为犯罪。不同的法律体系,不同的道德标准,会对人类的行为划定不同的“界线”,但在神的眼里,只有一条永不改变的“界线”,那就是《圣经》。
 
  ⑵、罪恶
 
  “罪”,原文意为“箭不中的”,意思就是没有达到目标,履行职责。如同人射箭打靶的时候,箭射到一边去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人没有做神所吩咐所希望他要做的;即“失去生命中真正的目的”。
 
  对当时的大卫而言,其“罪”可指他偏离了“作我民以色列的君”(撒上7:8)的人生方向,竟然落入情欲的网罗而不能自拔。
 
  ⑶、有罪
 
  “诡诈”或作“欺骗”,这字代表欺骗和心中弯曲的性情。在他自己心中,在别人的眼中,或在神面前,没有他所明知的虚伪。他的认罪是真诚的。这里既强调真诚(“心里没有诡诈”),就摒除了我们可以“继续犯罪,使恩典显多”的观念。
 
  “有罪”本篇第5节将之译为“恶”,原文意思为一个错误或扭曲的举动,往往与刻意犯错的意图有关。就是一切不合理,不公道,不正直,不道德的事。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三个用以描述罪行的词汇——“过”、“罪”、“有罪”,同时又使用了三个用以表示赦罪的词汇——“赦免”、“遮盖”、“不算”,两组词汇一一对应,十分准确地指出了罪恶的影响和神的宽恕。诗人用这三组词汇见证神的赦免,并不是说罪和赦免都分三种类型,因为各组的三个词在意思上有重叠的部分。诗人如此用笔,是要强调神之赦免的广泛。神在罪人的罪恶上用了这三种方法,就完全将罪消除。既是这样,得赦免的人要何等的快乐呢?实是“无罪一身轻”了。
 
  二、认罪的经历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细拉)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
 
  颂赞神的赦罪之恩后,诗人的思绪回到了认罪之前,想到了犯罪带给自己的种种危害,他要藉着自己失败的经历警戒读者,让他们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大卫犯罪后,一直“闭口不认罪”,所以经受了很多痛苦。按《圣经》的记载,拿单指出大卫的罪行时,大卫与拔示巴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参撒上11:27)由此可见,此时距犯罪已有一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里,他竟一直不肯认罪。因此,神对他有诸多管教。
 
  1、不认罪的痛苦
 
  ⑴、骨头枯干——失去了健康
 
  罪在人心中是一种隐毒,使人“终日唉哼”。并且使人身体受苦,而“骨头枯干。”
 
  “唉哼”,就是心里叹息,心里呻吟。自己明知有罪,但又不肯承认,造成心灵时常交战。即使在人面前可以装成没有什么事,但在心灵深处,不断有责备,时常有叹息。
 
  “枯干”,就是无力感,衰退感,好像骨头已磨损,好像站不起来。按着常理,骨头是身体中最难朽坏的部分,但诗人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骨头枯干”的程度。由此可见,他所经历的痛苦多么严重。当然,这是诗歌中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描述疾病的程度,非指身体真的彻底朽坏。诗人在另一篇诗作中,更为详细地描述了犯罪带给身体的痛苦:“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发臭流脓。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诗38:3-8)当然喽!罪藏在心里,一直在里面控诉,人怎会有力?若无其事的假装,怎能抵得住自己良心的煎熬!
 
  罪在人心中如火烧,如同传染的WENYI,如同流脓的恶疮,在内里痛痛的作怪。良心就是罪的警报钟,又如同人身上的神经系,身体有了伤或有了病,那些神经系就叫人痛起来。
 
  ⑵、身上沉重——失去了快乐
 
  “你(神)的手”在大卫的诗作中,不时出现,使用这个说法,多数情况下是要赞美神的作为,比如:“你的手要搜出你的一切仇敌,你的右手要搜出那些恨你的人”(诗21:8);“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诗139:10)。前者强调神的“手”为他复仇,后者强调神的“手”为他引路。然而,这一次提到神的“手”时,与以往完全不同,那是神对他的管教。
 
  “身上沉重”:指深深的负疚感。属神的人一方面有自己天良的责备,另一方面又有神的手在管教,心灵的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人若犯罪而不认罪,心灵的压力使他的精力消耗,身心灵枯竭无力,担子真是沉重的。神的手若是压在我们上面,那是何等的痛苦呢?最怕的就是犯了罪而不知道为罪伤心流泪的人。
 
  诗人深深地感觉到,神伸向他的“手”,是无比“沉重”的,是他难以承受的。神的“手”不只让他失去了健康,而且让他失去了喜乐。当神的“手”祝福人时,收获的自然是喜乐;当神的“手”管教人时,收获的只能是痛苦。诗人的经历,与《希伯来书》的教导吻合:“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10:31)
 
  ⑶、精液耗尽——失去了活力
 
  “精液”:原是“湿气”,《新译本》译作“精力”,《思高圣经》译作“力量”。他的精力完全消失,像湿气在炎夏全被蒸发。诗人深深地感觉到,长期的身心交瘁,整个人已经失去了活力。
 
  知罪而不认罪,是痛苦的。在与拔示巴犯奸淫又设计谋害乌利亚之后,他坚决拒绝承认他的罪。他尝试把这事搁在一旁。在他对乌利亚和拔示巴犯罪以后的整整一年中,他的生活在表面上平安无事。但他无法摆脱剧烈的思想斗争和随之而来的肉体痛苦(参诗6:2,3;31:9)。
 
  诗人经历的痛苦是剧烈的,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然而,他所吸取的教训是深刻的,总结的经验是有益的。
 
  “细拉”在这里表示我们要停留,并且去尝试明白这痛苦的情况是什么意思呢?
 
  2、承认罪的结果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
 
  经过神长时间的管教,大卫刚硬的心终于软化。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承受神之手的“沉重”时,终于认识到悔改的必要。于是,迅速地来到神面前,恳求他的赦免。开口认罪之时,神的确赦免了他的罪,所以他急于将摆脱罪恶之害的方法告诉读者。认罪有一种洁净的作用(《诗篇》51:10);认罪能让我们更新。
 
  ⑴、认罪的态度
 
  大卫不再掩饰,不再轻描淡写,或找借口粉饰罪恶。
 
  这一节,诗人再次使用了1至2节中用过的三个词汇——“罪”、“恶”、“过犯”,只是顺序略有不同。之前,这三个词与表示赦罪的三个动词相连,这里,则与表示认罪的三个动词相连——“陈明”、“不隐瞒”、“承认”。这三个词的意思相近,只是强调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①、陈明
 
  “陈明”:是指一一诉说自己的行为,不是闪烁其辞,而是和盘托出。此前,诗人嘴唇紧闭,拒绝认罪。现在,终于开口,并且毫无保留地诉说自己的所有罪行。
 
  罪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神认罪。要交代得清楚,要向神全盘托出,真诚主动的承认。大卫认罪是十分彻底的。他不是笼统地求赦免,乃是赤露敞开的,逐一陈明自己所犯的罪。
 
  认罪好像一个人吃了毒物,医生急急的要他吐出,这乃是急救首要的方法。人的良心一责备,要马上承认自己的罪,才能蒙神的赦免,心中才有平安。
 
  ②、显露
 
  “隐瞒”:这个字也在第一节中用作神的行动,在那里译作遮盖,是指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很长的一段时间,诗人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回避自己的罪行。现在,终于敢于将自己的心灵敞开,不再“隐瞒”犯罪的事实。
 
  大卫最后决定向神承认他所经历这烦恼的自我厌恶理由,并不再隐藏,因为没有任何事情不被神洞察。跟着,整个羞耻的故事就象脓从脓胞里流出来一样。
 
  某地教会在一次奋兴会中,圣灵动工,不少人受感动。在听众之中,有一名小偷,当他听到罪恶的结局时,不由得受感动愿意悔改信耶稣,会后到台前请牧师替他祷告,自己也在神面前认罪说:“阿!我是个大罪人,不该偷人的牛撅子,求主赦免。”祷告完了,心中未得平安。第二天会后他又上台认罪:“主阿!求你赦免我的罪,因为我偷过人家的一条牛缰绳。”但是心中仍不平安。第三天会后再到台前认罪说:“主阿!求你赦免我曾偷人家的一只大牛的罪,我要设法赔偿。”他这次认罪祷告以后,心中才有如大石落地,立刻得到完全的平安,原来他偷牛的时候匆忙,顾不得解开缰绳,连撅子拔起,带着缰绳,牵牛就跑。他头两次所认的罪不彻底,只认鸡毛蒜皮的小事,圣灵不放过他,直到他在主耶稣面前彻底投降认清过去所有的罪,才得到真正的赦罪平安。
 
  ③、承认
 
  “承认”:有“承担”的意思,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时,诗人没有寻找借口,更没有推卸责任,他愿意承认犯罪的事实,也愿意承担犯罪的后果。这个事实在《撒母耳记下》中有清楚的记载:拿单指出大卫的罪时,大卫当即说道:“我得罪耶和华了!”此即为“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的集中体现。就在这时,拿单指出:“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参撒下12:7-14)由此可见,神的赦免多么及时!经上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
 
  ⑵、认罪的原因
 
  ①、认识真神——使人知罪
 
  “你”:原文是强调的。认罪就是我们认同神,认识到神正确地宣告了我们所做的是罪,我们有犯罪的欲望或犯了罪,是错误的。这就坚定了我们弃绝罪恶的决心,更有信心地跟随神。
 
  A、认识神的公义
 
  大卫认识到神是公义的主,必会追讨他身上的罪孽,所以他日夜不安。
 
  B、认识神的全知
 
  神的全知使祂晓得我们的心。
 
  C、认识神的慈爱
 
  神的慈爱使祂对有罪的人是何等的慈爱、怜悯。
 
  诗人真诚的认罪,神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当他说出“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时,紧接着便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
 
  ②、认识自我——使人恨罪
 
  “我……我的罪,……我的恶,我……我……我的过犯……我的罪恶”。
 
  “我说”:参路15:18。
 
  A、知道自我的败坏
 
  本节经文大卫反复提到“我”,这里的我不是自以为义,乃是自知败坏。
 
  我们不敢承认我们是一个罪人,因为需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我们非常优秀,而不敢承认。
 
  一个宣教士在非洲一个村落里,一次,有个贼被抓到,一群人就打他,而打、骂得最凶的那人就是个小偷。这就叫“投射心理”,一个小偷,要表示自己的正直,就尽量的骂、打小偷,好像自己就是好人一样。其实我们常常是不敢责备自己的错误,就去很强烈的责备别人。因为人人在社会上、家庭中都是这样,我们怕承认自己有错,这世界对有错误的人不同情,所以我们就闭口不认罪。
 
  B、知道罪恶的可怕
 
  大卫在承认他的罪时,他重复了他曾在第一至二节中所用过全部有关罪的字!他以正式的名字来称呼罪——“我的罪、我的过犯、我的罪恶”。他看到了罪恶的可怕。
 
  ③、认识救恩——使人认罪
 
  “赦免我的罪恶”意思就是:“你赦免了我罪的恶性,”或者说“你赦免了我心灵中因罪所受的亏损”。大卫犯了奸淫的罪,想要遮盖,就用陷害人的诡计,陷害乌利亚,一个与他无仇恨的人,所以这罪里面含着各样的恶性。大卫在悔罪的时候,被圣灵光照,十分感觉他心中受了极大的亏损,但是因他诚恳的认罪,神就医治他心灵上的大病,使他再有清洁正直的心灵,这是神奇妙救恩的功用。
 
  三、离罪的呼吁
 
  “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
 
  诗人接着指出他蒙恩后的感想:无论属神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向神祈求,神必会拯救。这是诗人呼唤读者的行动。
 
  1、认罪的原因
 
  诗人用“为此”将上下文连接,是要告诉读者,下文的内容是以上文为依据的。上文中,诗人讲到自己如何认罪,并如何通过认罪修复了与神的关系。他的生活因认罪而重新恢复平静,所以乐意把这样的经验告诉读者。
 
  受到神宽恕的人会忍不住告诉别人。大卫第一个反应,是与人分享他的发现。大卫对于主赦罪的恩典是极有信心的,他祷告蒙允的经历,感动他去为所有神的子民祈求,以同样的方法证明他们的主。
 
  2、认罪的态度
 
  ⑴、虔诚
 
  “虔诚人”指那些蒙神所爱,又以爱回应祂的人。他们是有神性情的人,这等人虽然犯了罪,暂时跌倒,但因他根本是恨罪的,不能长期卧在罪中。他犯了罪,总不能安心,他虔诚的良心,必使他不安。
 
  ⑵、趁机
 
  “可寻找的时候”:亦即“在你可能被找出来之时”,就像以赛亚书五十五6,那里也是提到,要趁还有机会的时候,离弃罪恶归向神。神既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出34:6),愿意“广行赦免”(赛55:7)。
 
  “可寻找的时候”就是圣灵感动人知罪的时候,心中为罪忧伤的时候。许多人没趁圣灵感动的时候去承认自己的罪,求神的赦免,以后心就变硬了,就再没有求赦免的心志。这样的人好像自己关了神恩的门,他们的结局是何等的可怜。
 
  向神认罪要越快越好,要抓紧机会。机会一过去,恐怕就再没有了。若趁着时机,求神饶恕,神因祂的慈怜,还是会向人施怜悯。赶快向神认罪吧,从新振作起来。
 
  3、认罪的结果
 
  ⑴、得到权能的保佑
 
  “大水泛溢”:象征最厉害的灾祸,甚至有灭顶死亡的危险。这里可以指罪恶极大,正像洪水泛滥一样,谁能抵抗得住呢?俗语说:“水火无情,”火虽然利害,但是水还能扑灭它。但洪水泛滥的时候,就无法止住了。
 
  原来犯了罪,惧怕神刑罚的人,现在因为向神认了罪,蒙了他的赦免,就不再怕神了。本来神是他的审判官,现在神成了他的“藏身之处。”与神和好是何等的宝贵,中间的冤仇已经挪去了,现在神保佑那悔罪的人脱离一世的苦难。凡倚靠神的人,虽经过许多风波,住在神里面却有安全的保垒。神向他的百姓说:“你们要来进入内室,关上门,隐藏片时,等到愤怒过去”(以赛亚廿六章廿节)。
 
  诗人如此用笔,是要提醒读者,当生活因犯罪而“窘迫”之时,正是及时向神悔改之时,因为认罪的举动所带来的,将是神的赦免和保守。届时,即便是“大水泛溢的时候”,也“必不能到他那里”。大卫在另一篇诗歌中写道:“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诗18:16)这个诗句更加细致地描述了神对他子民的及时拯救。
 
  ⑵、得到救恩的环绕
 
  一段向他人的呼吁之后,诗人的思绪又一次回到自身。这一节,他要现身说法,向读者介绍神的信实与可靠,藉此进一步催促读者认罪悔改,经历拯救。生活于被罪污染的世界,难免遇到“大水泛溢的时候”,但诗人相信,神是自己的“藏身之处”。来到神面前,必蒙神“保佑”,他必因神的拯救而“脱离苦难”。因为时常经历“得救”,所以总会高声赞美。正因如此,才会有“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大卫在另一篇诗歌里,生动地描述了“藏身之处”的安全与可靠:“我遭遇患难,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里,把我藏在他帐幕的隐密处,将我高举在磐石上。”(诗27:5)受到宽恕的人不会保持沉默。“我怎能不歌唱”?(参出15章)当基督徒歌唱的时候,周围的人与他一同快乐。
 
  四、胜罪的教导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教导”原文的词根是“训诲”。有个故事说,在澳洲游泳的地方,都设了一个很高的了望台,时时刻刻有人在台上了望,若见到鲨鱼来了,了望者便击打大钟,叫游泳的人急速回到岸上。有一天,钟声急鸣,众人都回岸上,只有一个人完全不理,反向外海游,岸上的人都为他着急,于是有人用沙石向他乱抛,并打手势,叫他快快回来,等他回到了岸上,知道了众人的美意,才向众人解释说,他是耳聋,听不见钟声。耳聋虽非严重的病,但可能致人死命。人若不顾真理,认罪悔改,岂不危险所致,不但身体死亡,连灵魂都要下地狱。
 
  1、教导的内容
 
  ⑴、教导当行的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这个“我”有两种解释:
 
  ①、指大卫
 
  有人认为诗人在第8,9节中保证履行自己的诺言:用神的道“指教有过犯的人”(诗51:13)。大卫一个经验神赦罪恩典的人。越经验神赦免的恩典,我们就越有感谢,和领受祂爱后面的那种正直和善良;我们就走当行的路,而不走偏颇的路。
 
  ②、指真神
 
  但是把这两节视为神答复诗人在第1-8节所描述的经验似乎更自然一些。这是神在大卫悔改后给他的警告,提醒他不要重复犯罪。大卫曾离开神的道,放弃神的引导而走错路。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或发生任何道德上的堕落,他最需要重新献身,让神来引导他。神慨然承诺对将来的胜利给予必要的保证,从而激发了他的希望。
 
  ⑵、劝诫当止的
 
  神引导我们的时候,渴望用的是慈爱和智慧而不是惩罚。神要指给我们最好的道路。写在神的话语中的劝勉我们要接受,不要让我们的顽固导致我们不顺服神。最好是“生而知之”;其次是“学而知之”;最后是“困而知之”。
 
  2、教导的方式
 
  ⑴、指示
 
  ⑵、劝诫
 
  3、教导的态度
 
  “定睛在你身上”或译为“我要以眼目引导你”:意指我们对祂目光的回应,在《诗篇》一二三2的确有类似的思想,仆人专心看主人手动作的信号。此处的重点则为神高度警觉与亲密的看顾,这是神用心良苦,想从我们得着的反应。小孩在家中总是看着母亲的眼目,随时可以知道母亲的喜悦。信徒应当随时在父亲的笑容下度日,从神那一方面也可以知他的眼是随时看着我们的。他一看见我们走错了路,他一定要警戒我们,不让我们在错路上前进。
 
  4、教导的智慧
 
  神把一些人描述为马和骡子,是因为他们非得用嚼子和辔头来控制不行。他们不要神对他们的一步步带领,宁可顽固地离开他们惟一正确的选择。神要使用他们的话,就必然要管教和惩罚他们。神为了要避免我们如同无知的骡马冲下悬崖,他就不得不用痛苦的方法来警戒我们。
 
  5、教导的原因
 
  本节是反义平行的范例。为了促使诗人重新认识神的管教,所以他将“恶人”与“倚靠耶和华的”这两种人的结局进行对比,以此警戒自己,并向神及读者表明自己离罪的决心及未来的追求。
 
  ⑴、恶人受苦楚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约伯四章八节)。恶人必丰收良心上的痛苦,恐惧,失望和忧愁。他们所作的事,是顺着肉体撒种,必要从肉体收败坏。
 
  ⑵、义人蒙眷顾
 
  本诗有两个“四面环绕”,一个在第7节,“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在艰难中得到赦免以后的得救的乐歌;一个是这里,“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倚靠耶和华,有慈爱四面环绕。
 
  信靠神,就有慈爱四面环绕我们,务要及早的学习信靠神。
 
  诗人的这一认识,与《诗篇》第1篇的教导遥相呼应:“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诗1:6)
 
  五、无罪的喜乐
 
  “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
 
  这一节,诗人运用了希伯来诗歌的同义平行体:“义人”与“心里正直的人”同义,“欢喜快乐”与“欢呼”同义。这节经节鼓励会众与读者欢喜快乐,有三个命令式动词略述这劝勉:欢喜、快乐及要欢呼。这里是一首因信称义之歌。
 
  1、称义的人当快乐
 
  “义人”是一直信靠,与神保持美好的关系的人。
 
  2、行义的人当欢呼
 
  “正直的人”指道德端正得出人,他们欢呼是自然的,他们没有弯曲的思想,诡诈的念头。既有坦白的心思,自然就快乐起来了。许多人因心中隐藏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就影响了他们得不到充分的快乐。
 
  此篇开始是认罪,结束就是快乐。前面讲到认罪的喜乐,后面讲到不犯罪的喜乐。信徒不仅有快乐的福气,且应以快乐为本分。我们既蒙了赦罪的恩,就当自然的快乐起来。万王之王已饶恕了我们一切的罪恶,我们就应当欢天喜地。
 
  当我们靠神行义,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喜乐。让我们一起来倚靠神,好叫我们能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像明光照耀,使神得荣耀,我们自己也得喜乐。

【作者简介】 倪宏恩,雅博网作者:男,汉族,1974年生于辽宁海城,1996年蒙恩,同年奉献传道。2007年授受牧师圣职。自从服事至今,渴慕圣道,喜爱文学解经,并开创《整全式研经法》。自2004年起,开始从事编著,和培训门徒事工。主要编著有《实用祈祷学》、《实用研经法》、《实用解经集》等40余部作品。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